1、為什麼下嘴唇會腫?
這是血管來神經性水腫,(也叫自做巨型蕁麻疹),是變態反應的一種,屬第一型變態反應局部反應型。特點是突然發作,局限性水腫,消退也較迅速。
引起發作的因素
食物、腸道寄生蟲、葯物、寒冷刺激、感染、外傷、情緒波動等都是致病誘發因素。某些抗原或半抗原物質第一次進入機體後作用於漿細胞,產生IgE(反應素),這些抗體附著於粘膜下方微血管壁附近肥大細胞表面,當相同抗原第二次進入機體時,則立即與附著在肥大細胞表面的IgE相結合並發生反應,引起肥大細胞脫顆粒釋放出組織胺、遲緩反應物質(SRS-A)、激肽等,使血管擴張通透性增加,引起水腫等相應症狀。
它多發於面部疏鬆組織,唇部好發,尤以上唇多見,表現為肥厚翹突,可波及鼻翼和顴部,反復發作則可形成巨唇。可發生於下唇,或上下唇同時受累。可發生於眼瞼、耳垂、陰囊、舌、咽等組織疏鬆部位,手足也可發生。舌部腫脹如巨舌,影響飲食說話及吞咽活動。局部表現廣泛彈性水腫,光亮如蠟,捫之有韌性,無可凹性水腫。邊界不清,皮膚顏色正常或微紅,有灼熱微癢或無不適。
治療方法
尋找過敏原,避免接觸,但有相當數量的患者難以找到過敏原。可用腎上腺素、激素、抗組織胺等葯物治療。
2、上嘴唇腫了是什麼原因啊
唇炎
唇炎是以唇部紅腫、痛癢、乾燥、日久開裂,潰爛流黃色液體為特徵,大多發生於下唇,如以鱗屑、結痂為主要表現者,則稱為剝脫性唇炎。中醫學認為「唇風」一般預後良好。
未病先防
(一)飲食宜節制
節制飲食,減少煙酒刺激,少食辛辣厚味之品,可以防止胃腸濕熱的形成。
(二)慎思慮
久思傷脾,則脾氣結滯,傷及脾之陰血的形成,脾虛血燥則致發唇瞤動,乾裂流水。
(三)去除不良習慣
注意改正不良習慣,特別是兒童常有舔唇及咬唇習慣者,應教育糾正。
既病防變
(一)中醫治療
胃經風熱者,症見發病迅速,唇紅腫痛,破裂流水,甚如無皮之狀,發癢,口臭,口渴喜冷飲,舌苔黃膩,脈滑數,治宜清熱涼血,疏散風邪。方葯:薄荷6克、桑葉6克菊花9克、生山梔10克、黃芩12克、生石膏30克、當歸10克、生地15克、桔梗9克、銀花15克、甘草6克,水煎服。若大便秘結者,加大黃12克、元明粉6克(沖服)。
本病一旦轉為慢性,常遷延數年難愈,此時病情表現為虛證,宜滋陰降火,養血潤燥。方用:當歸10克、白芍12克生地30克、山萸肉15克、山葯12克、丹皮10克、黃柏9克、升麻9克,水煎服。若舌干無津者加麥冬12克、石斛12克。
(二)外治法
用黃連育,或青吹口散油膏外搽,每日4~5次。或用無刺激且殺菌力強的0.1%利凡諾液,局都濕敷,每日4~5次。或雷夫奴爾濕敷。耐心細致的局部處理非常重要,也能治好長年不愈的頑固唇炎。
http://www.cintcm.com/lanmu/zhongyi_yufang/yufang_gekejibing/wuguanke/wuguanke_chunyan.htm
3、下嘴唇腫得很大是什麼原因?
是慢性唇炎嗎?
慢性唇炎是一組較常見的慢性唇粘膜疾病,包括剝脫性唇炎、腺性唇炎及光化性唇炎等。相當於中醫之「唇風」、「驢嘴風」或「鎖唇釘」等,以唇部紅腫疼痛、糜爛、結痂或乾燥脫屑、皸裂、出血為主證。本病多因進食辛辣厚味,脾胃濕熱內生,復受風邪外襲,致風濕熱相搏,循經上蒸,結於唇部,日久陰傷唇失滋養,故此病常遷延數年不愈。本方為自擬方,以清瀉脾胃濕熱見長。方中梔子、茵陳、蒼術清熱燥濕;白術、茯苓甘草健脾化濕。一燥一健,標本同治,濕不再生。野菊、黃芩、清熱解毒;生地、麥冬、丹皮涼血滋陰,一清一養而護胃陰。諸葯合用攻中寓補,祛邪而不傷正,用之如桴應鼓,療效頗佳。臨床使用本方還可酌加芡實以堅腎固脾,加桂枝辛溫發散以化濕。
方二唇炎湯
葯物組成 生石膏30g 地丁30g 銀花25g 生地25g 防風15g 連翹15g 赤芍15g 丹皮15g 黃連6g 甘草10g 黃芩7.5g
制劑用法 日1劑,水煎2次,早晚分服。
適應病證 慢性唇炎,胃熱盛證。
病案舉隅 王某,女,22歲。上唇腫痛、脫皮、皸裂反復發作4年,伴張口困難,口渴喜飲,飢不欲食,失眠便於。曾用多種西葯治療無效。診見:上唇顯著腫大肥厚(約正常唇體2倍),質硬,舌紅,苔黃,脈沉數。診斷:慢性唇炎,證屬陽明胃熱,脾經血燥。投上方6劑後,口乾減輕,上唇腫硬消退1/3。續服6劑,飲食大有好轉,上唇腫硬繼消。上方去赤芍、黃芩加石斛、麥冬沙參各15g,又服6劑。上唇腫硬基本消退,余症亦趨正常。上方再去銀花、連翹加玄參15g,繼服6劑告愈。
4、下嘴唇腫了怎麼辦?
是慢性唇炎嗎?
慢性唇炎是一組較常見的慢性唇粘膜疾病,包括剝脫性唇炎、腺性唇炎及光化性唇炎等。相當於中醫之「唇風」、「驢嘴風」或「鎖唇釘」等,以唇部紅腫疼痛、糜爛、結痂或乾燥脫屑、皸裂、出血為主證。本病多因進食辛辣厚味,脾胃濕熱內生,復受風邪外襲,致風濕熱相搏,循經上蒸,結於唇部,日久陰傷唇失滋養,故此病常遷延數年不愈。本方為自擬方,以清瀉脾胃濕熱見長。方中梔子、茵陳、蒼術清熱燥濕;白術、茯苓甘草健脾化濕。一燥一健,標本同治,濕不再生。野菊、黃芩、清熱解毒;生地、麥冬、丹皮涼血滋陰,一清一養而護胃陰。諸葯合用攻中寓補,祛邪而不傷正,用之如桴應鼓,療效頗佳。臨床使用本方還可酌加芡實以堅腎固脾,加桂枝辛溫發散以化濕。
方二唇炎湯
葯物組成 生石膏30g 地丁30g 銀花25g 生地25g 防風15g 連翹15g 赤芍15g 丹皮15g 黃連6g 甘草10g 黃芩7.5g
制劑用法 日1劑,水煎2次,早晚分服。
適應病證 慢性唇炎,胃熱盛證。
病案舉隅 王某,女,22歲。上唇腫痛、脫皮、皸裂反復發作4年,伴張口困難,口渴喜飲,飢不欲食,失眠便於。曾用多種西葯治療無效。診見:上唇顯著腫大肥厚(約正常唇體2倍),質硬,舌紅,苔黃,脈沉數。診斷:慢性唇炎,證屬陽明胃熱,脾經血燥。投上方6劑後,口乾減輕,上唇腫硬消退1/3。續服6劑,飲食大有好轉,上唇腫硬繼消。上方去赤芍、黃芩加石斛、麥冬沙參各15g,又服6劑。上唇腫硬基本消退,余症亦趨正常。上方再去銀花、連翹加玄參15g,繼服6劑告愈。
5、嘴唇腫是什麼原因
指導意見:
你好,這種情況首先考慮你有齲齒導致的牙根膿腫,建議到當地醫院口腔科做一下確診治療!
6、下嘴唇腫是什麼原因?
你好:
是可能你上火了。 或者是你的花生太咸了
會對你嘴巴腫的。
5年前我跟你一樣,是因為食物太咸了。
7、下嘴唇下面有點腫,是什麼原因?該怎麼治療?
你好,考慮 可能是唇炎的現象,可以 應用抗生素和維生素B2治療看看.
8、下嘴嘴唇腫是什麼原因
根據你的描述是血管性水腫
你這個病是因為體內毒素淤積復感風邪,內不得疏泄,外不版得透達,郁於肌膚奏里而發權,之所以最終形成痼疾,多由於患者心急求成,盲目用葯,最終導致反復發作,.纏綿難愈.個人建議應當遵循在提高自身免疫抵抗機能的前提條件下,不要喝酒,不要吃辛辣,多喝水,多吃水果,配合針對性中成葯辨證施治綜合治療,這樣才可以達到徹底痊癒
9、嘴唇腫大,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嘴唇腫怎麼辦答1:嘴唇腫可能是有些過敏,喉嚨腫可能是上火;了解一下她最近吃了些什麼,如實告訴醫生,使醫生能對症下葯。
有時這種症狀可能是俗稱「黃水瘡」發病的前兆,這一定是體內有火,如果是這樣可以服一些清熱解毒的葯,再外敷一些紅黴素軟膏就可以了.
嘴唇腫怎麼辦答2:上火,找醫生開吃去火的葯。
嘴唇腫怎麼辦答3:嘴唇無緣無故的腫了可能是血管神經性水腫。血管神經性水腫主要是局限於皮膚和皮下組織的過敏反應,可由葯物變應性,昆蟲螫咬,脫敏注射或進食某些食物(特別是雞蛋,貝殼,果仁)引起。
嘴唇腫為一種暫時性、局限性、無痛性的皮下或粘膜下水腫。病因主要為異種蛋白或葯物引起的I型變態反應所致。
嘴唇腫怎麼辦診斷要點:①好發於口唇周圍的疏鬆結締組織,上唇多於下唇。 ②腫脹發展迅速,一船在10多分鍾內已明顯,水腫區光亮、潮紅,無痛而有脹感,灼熱、搔癢感。腫脹持續數小時或1~2日可消退。 ③水腫以上唇最多見,表現為上唇肥厚翹突,或者局限於上唇-鼻翼區。若舌、齶發生,可引起暫時性語言、進食等障礙。嚴重的水腫可擴散至口底及咽喉部,引起呼吸障礙。
嘴唇腫怎麼辦治療原則:①迅速找出和除去過敏源。 ②唇部塗用爐甘石洗劑護膚止癢。 ③應用抗組胺葯物,必要時使用皮質類固醇。 ④注意擴散至口咽部引起呼吸困難病例,必要時作預防性氣管切開術
10、上嘴唇腫是什麼原因
唇炎
唇炎是以唇部紅腫、痛癢、乾燥、日久開裂,潰爛流黃色液體為特徵,大多發生於下唇,如以鱗屑、結痂為主要表現者,則稱為剝脫性唇炎。中醫學認為「唇風」一般預後良好。
未病先防
(一)飲食宜節制
節制飲食,減少煙酒刺激,少食辛辣厚味之品,可以防止胃腸濕熱的形成。
(二)慎思慮
久思傷脾,則脾氣結滯,傷及脾之陰血的形成,脾虛血燥則致發唇瞤動,乾裂流水。
(三)去除不良習慣
注意改正不良習慣,特別是兒童常有舔唇及咬唇習慣者,應教育糾正。
既病防變
(一)中醫治療
胃經風熱者,症見發病迅速,唇紅腫痛,破裂流水,甚如無皮之狀,發癢,口臭,口渴喜冷飲,舌苔黃膩,脈滑數,治宜清熱涼血,疏散風邪。方葯:薄荷6克、桑葉6克菊花9克、生山梔10克、黃芩12克、生石膏30克、當歸10克、生地15克、桔梗9克、銀花15克、甘草6克,水煎服。若大便秘結者,加大黃12克、元明粉6克(沖服)。
本病一旦轉為慢性,常遷延數年難愈,此時病情表現為虛證,宜滋陰降火,養血潤燥。方用:當歸10克、白芍12克生地30克、山萸肉15克、山葯12克、丹皮10克、黃柏9克、升麻9克,水煎服。若舌干無津者加麥冬12克、石斛12克。
(二)外治法
用黃連育,或青吹口散油膏外搽,每日4~5次。或用無刺激且殺菌力強的0.1%利凡諾液,局都濕敷,每日4~5次。或雷夫奴爾濕敷。耐心細致的局部處理非常重要,也能治好長年不愈的頑固唇炎。
http://www.cintcm.com/lanmu/zhongyi_yufang/yufang_gekejibing/wuguanke/wuguanke_chunyan.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