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發痧是什麼原因,為什麼要揪痧之後才會好?
人為什麼會發痧?
有兩個原因,內因與外因。
內因是此人肺氣不足,版肺主榮權衛,肺氣不足,不能抵禦外敵入侵。
外因是環境之中空氣污濁,濕熱蒸騰,火性氣體多。比如汽車中,空調間里,這里的空氣就很差,肺虛的人肯定要受害。
這內因與外因撞到一起,人就發痧了。病理是濕熱穢濁郁積肌表,經絡不通,就出問題了
揪痧
目的是發毒出表,疏通經絡,所以功效卓著。因為這些路線上有很多重要穴位,需要整理。
要注意2點:
一、一定要早治,遲了只怕變成其他內證。比如膽結石等,很多都是痧毒長期郁積變成的。
二、千萬不可吃補葯,一切補性的東西都不能用。發痧的人全身無力,往往會被認為是虛了,進補,就出很大問題了。
2、經常發痧是什麼原因
中暑:俗稱發痧,古稱中暍。以出汗停止因而身體排熱不足、體溫極高、脈搏迅速、皮膚乾熱、肌肉鬆軟、虛脫及昏迷為特徵的一種病症,由於暴露於高溫環境過久而引起身體體溫調節機制的障礙所致。
★先兆中暑症狀
高溫環境下,出現頭痛、頭暈、口渴、多汗、四肢無力發酸、注意力不集中、動作不協調等症狀。
體溫正常或略有升高。
如及時轉移到陰涼通風處,補充水和鹽分,短時間內即可恢復。
★輕症中暑症狀
體溫往往在38度以上。
出頭暈、口渴外往往有面色潮紅、大量出汗、皮膚灼熱等表現,或出現四肢濕冷、面色蒼白、血壓下降、脈搏增快等表現。
如及時處理,往往可於數小時內恢復。
★重症中暑症狀
顧名思義,是中暑中情況最嚴重的一種,如不及時救治將會危急生命。這類中暑又可分為四種類型:熱痙攣、熱衰竭、日射病和熱射病。
八種人易中暑——和普通人相比,一些身體素質較差或有其他疾病的人容易出現中暑問題。
1.老年人由於皮膚汗腺萎縮和循環系統功能衰退,肌體散熱不暢。
2.孕產婦因為懷孕或產後體力消耗大,身體虛弱,如果逗留在通風不良、溫度較高的室內,就容易中暑。
3.嬰幼兒的各系統發育不夠完善,體溫調節功能差,皮下脂肪又比較多,對散熱不利。
4.炎熱天氣會使心血管病患者的交感神經興奮,加重心血管的負荷。尤其是心臟功能不全的,他們體內的熱量不能及時散發而積蓄,所以容易中暑。
5.糖尿病患者的機體對內外環境溫度變化反應遲鈍,雖然熱量已經積蓄在體內,但病人的自覺症狀卻出現得較晚,易引起中暑。
6.患一些感染性疾病的患者,因為細菌或病毒性感染可以使人體產生內源性致熱原,讓機體產熱加速。炎症還能使機體釋放出一些物質,使血管痙攣收縮,更不利於散熱而容易中暑。
7.營養不良的人因為營養素的缺乏使血壓下降,反射性地引起血管的收縮。他們還容易反復腹瀉,導致脫水和電解質紊亂而中暑。
8.服用抗組織胺葯、抗膽鹼葯、安眠葯等的人也會產生血管收縮,使體溫調節中樞發生障礙,容易中暑。
炎炎夏日如何防暑....
一、多喝淡鹽水午後少外出
夏日發生中暑的多是一些打工者。其勞動強度大,工作時間過長,生活環境惡劣,房間悶熱不通風,營養差是引起中暑的主要因素。
此外,年老體弱、孕婦、肥胖及有甲亢、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也極易發生中暑。因此,一旦出現頭昏眼花、乏力、口乾、惡心嘔吐、發燒、驚厥、抽搐、無汗、呼吸困難等症狀,應馬上在陰涼通風處休息片刻或用冷水、冰水濕敷,隨後立即到醫院就診,如治療不及時,容易引起合並症,甚至死亡。
要預防中暑的發生,除了盡量避免在日照最強烈的上午10時至下午2時外出,還應該採取必要的防護措施:
①.保持室內通風,降低室溫,室內起碼要有電扇通風、降溫;
②.高溫下工作時間不宜過久,每天盡量不要超過8小時;
③.降低勞動強度,備好防暑降溫飲料,盡量多補充淡鹽開水或含鹽飲料;
④.保證充足睡眠,多吃些營養豐富的水果和蔬菜。
⑤.盡量穿透氣、散熱的棉質衣服。
二、夏季良飲是熱茶
盛夏酷暑,飲何種飲料為好?中醫認為:惟熱茶莫屬。
現代醫學研究表明:溶在熱茶中的咖啡鹼、可可鹼、茶鹼和芳香物質,可興奮大腦神經,有利於對體溫中樞進行調控,並能強心利尿,促進血液循環,增加腎臟血流量,加快代謝,使體內多餘熱量隨尿液排出體外。喝熱茶可促進血液流向體表,汗孔洞開,汗腺舒張,促進汗液排出,散發熱量。有人測定,喝熱茶9分鍾後可使皮膚溫度降低1℃-2℃,降溫可維持15分鍾以上。
老年人因津液不足,口乾舌燥,茶中含的茶多酚、糖類、氨基酸及多種芳香物質可刺激口腔黏膜,促進唾液分泌而起到生津止渴的作用。患有肥胖症、高脂血症、心腦血管病等慢性病的人,在炎夏易發生中暑,茶中的茶多酚、維生素C、酯多糖等成分,具有保護心血管健康,降低膽固醇和血脂的作用,並能保護造血功能,升高白細胞,增強抗病能力,因而飲茶對強身防中暑極有裨益。
但飲茶要講科學,飲茶不可過量,茶水以清淡適中為宜,慢慢品味。
三、豆漿解暑又降火
夏天出汗多,能量消耗大,人們一般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消瘦,一方面要消暑,另一方面營養的補充也十分重要。但夏季營養流失太快,不容易吸收;而且進補容易上火,因此夏天進補要以均衡營養、降溫去火為前提,不宜進食燥性補品。你可知道,小小一杯豆漿不但能達到進補的目的,同時還有消暑功效。
中醫認為:豆漿性平味甘,有生津潤燥之效,「瀉胃火,治內熱」、「利水下氣,制諸風熱」。眾所周知,綠豆有降暑功效。以黃豆和綠豆為原料做成的「消暑二豆飲」,更具清熱解暑、潤喉止渴之效。同時富含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等養分,經常飲用能均衡人體營養,調整內分泌,對降低膽固醇、減輕動脈硬化、高血壓及保肝等有一定的幫助。
四、特殊人群如何防暑
酷暑來臨,很多抵抗力差的人,如:嬰幼兒、孕婦、老弱者,在高溫環境里一不留神就會中暑,搶救不及時可能會導致悲劇的發生。因此,在高溫天氣下,這些特殊人群更應採取措施防中暑。
1.嬰幼兒:應穿薄的棉質單衣,如果流汗要馬上擦乾,盡量不用電扇或冷氣。外出戲水前應選擇不含香精、防曬系數低於15的防曬乳液外擦。室內外溫差不要太大,室溫不低於25℃。冷氣房內最好放一盆水,以免乾燥。
2.孕婦:衣著應涼爽寬大,多吃新鮮蔬菜、新鮮豆製品;經常用溫水擦洗,不要盆浴;不要因為過於貪涼而導致感冒發生,此外要保證睡眠。
3.老弱者:保證每天不低於7小時的睡眠,調整飲食保護脾胃,不要多吃辛辣食品,要常吃清淡食物;由於天熱汗多,因此補水顯得很重要,每天要補充至少2500毫升的水分。
一旦有中暑發生,首先要搬離高溫環境。用40%濃度的酒精或溫水擦拭全身,並在額頭、腋窩和腹股溝等血管淺表處放置冰袋。若出現高燒、昏迷、抽搐等病情較重者,應及時送醫院搶救。
五、家中應備一些中葯
1.藿香正氣水、丸或膠囊:主要有降暑解毒、化濕和中之效。臨床凡有外感風寒、內傷濕滯,表現為感冒、嘔吐、腹瀉的患者,均可使用。
2.十滴水:主要用於中暑引起的頭痛、頭暈、惡心、嘔吐、胃腸不適等。在長途旅行、高溫環境下工作時,可用此葯預防中暑。
3.人丹:主要用於因高溫引起的中暑頭痛、急性胃腸炎(嘔吐、腹痛、腹瀉)、夏季感冒與水土不服等。
4.暑症片:具有降暑解毒、化痰開竅、調和胃腸之功效,多用於中暑昏迷者的急救,蘇醒後即可停葯。孕婦忌用。
5.另外,夏桑菊顆粒、下火王顆粒、抗病毒顆粒以及用菊花、金銀花等沸水沖泡代茶飲,對防治夏日感冒、中暑等,均有良好作用。
六、中暑外治3法
刺血療法取穴部位:十宣、曲澤、大椎、委中、金津、玉液。
操作方法:常規消毒後,以三棱針點刺放血,或大椎加拔罐。對輕症中暑,刺血後擠出數滴血,片刻諸症即可消失。重症中暑者每天可擠出紫黑血液0.5-1毫升,並給予清涼飲料,針後約10分鍾患者神志即可清醒,繼而熱退汗出,諸症消失。
穴位按摩療法輕症中暑,可取足三里、大椎、曲池、合谷、內關五穴,以單手拇指或雙手指順該穴經絡走向,由輕至重在該穴位上掐壓,緩慢疏推和點按穴位,反復進行3-5分鍾,以局部產生酸、麻、痛、脹感為度。
重症中暑,除上述穴位按摩外,另增加人中、十宣、委中、陽陵泉、少沖五穴,以點掐、按壓為主,每穴點掐、按壓3-5分鍾。經上述治療後,若條件許可,給予清涼含鹽飲料,或以銀針針刺以上穴位,有增強療效的作用。
擦葯療法取食鹽一把,揉擦兩手腕、雙足心、兩脅、前後心等8處,擦出許多紅點後,患者即覺輕松而愈,適用於先兆中暑或輕度中暑。
七、其他....
炎炎夏日進食一些清熱解暑、潤喉止渴的食物。如綠豆湯、苦瓜、油麥菜等等,可有效預防中暑的現象發生。
————如果你對我的答案還算滿意的話,請選為最佳答案 謝謝! 龍四爺 2008-07-07 20:13 檢舉
高溫天氣下,戶外作業人員要盡量穿淺色服裝,戴隔熱帽,中午最好能休息。隨身應攜帶一些防暑葯物,如人丹、清涼油、十滴水、藿香正氣水等。
平時要多喝水,尤其是補充鹽水,防止因出汗過多引起的脫水;不得不在戶外高溫工作時,可將涼毛巾搭在頭上;飲食上要多吃清淡的食物;如果有條件的話,可以去游泳池運動,避暑降溫。 賊|⊙√∑你 2008-07-07 20:14 檢舉
首先,要注意飲食衛生。夏季氣溫高,剩飯剩菜容易被細菌污染,最好不好,如吃,也必須經過高溫處理,生吃瓜果要洗凈削皮。做涼拌菜時,菜一定要洗凈,最好在開水中焯一下;用來切熟食的刀、板、要和切生肉、生菜的分開;涼拌時,應放點蒜泥和醋,這不僅能增加食慾,有助於消化,並有殺菌解毒作用,預防腸道傳染病的發生。做冷飲時,要用涼開水,不用生水。夏季,老上人最好不吃小攤上的食品,以免發生食物中毒。
夏季氣溫高,人體神經經常處於緊張狀態,某些分泌腺的功能也受影響,因而常出現消化力減弱、食慾不振現象,故應適當多吃些清淡而易消化的食物,如豆製品、蛋類、乳類、雞、魚、新鮮蔬菜、瓜果等,少吃油膩食物。夏季人體水分和鹽丟失較多,應多喝水,並適量飲些淡鹽水。但切忌飲水過多,以免增加心臟和消化系統的負擔,應採取少量飲的方法。
如經常喝綠豆湯、赤豆湯、既能防暑清熱,又能解毒開胃。而經常飲用保健茶,則有解暑熱及爽身提神功效。常見的保健茶有:鹽茶:用食鹽1克,茶葉5克,加開水500毫升,沖泡,涼後飲用,有祛熱解暑,補液止渴作用;菊花茶:白菊花5克,用500毫升開水沖泡,涼後飲用,可清熱解毒。此外,用冬瓜500克,切塊,煮湯3碗,少加些鹽調味,1日服3次;用鮮藕250克,白糖適量,共煮水服,每日1劑。如經常飲用,對年邁體弱或多病的老人,可起到預防中暑的作用。
3、發痧的致病原因
人會發痧有兩個原因,內因與外因。
內因是此人肺氣不足,肺主榮衛,肺氣不足,不能抵禦外敵入侵。外因是環境之中空氣污濁,濕熱蒸騰,火性氣體多。比如汽車中,空調間里,這里的空氣就很差,肺虛的人肯定要受害。這內因與外因撞到一起,人就發痧了。病理是濕熱穢濁郁積肌表,經絡不通,就出問題了。
現在有很多空調病嗎,其實這就是痧,不過被醫院用了個高級的名字罷了,其實還是發痧這個土東西。
發痧多發生在夏秋之間。它是一種常見的流行病,其發病機理,清張璐《張氏醫通》中說:「皆由中氣素虧之故。蓋脾胃之所喜者香燥,所惡者臭濕,今脾胃真氣有虧,或素多濕郁,所以不能主持,故臭惡之氣,得以直犯無禁。」由於中氣本虛,觸冒穢毒,遂成痧脹,由虛至實。而現代社會,穢濁之氣,普遍周天。汽油、柴油、汽車尾氣、灑在鮮花上的香水氣、灑在房間內的空氣清新劑,如此等等,都是穢濁之氣。汽油、柴油其體屬水,其用屬火,濕熱相團,為害非淺,空氣清新劑、鮮花香水類似;空調間中,富含靜電離子,又空氣封閉,多有濕濁,濕熱二邪亦蘊郁其中;現代居室,頗不通風,穢濁亦多,正能為害;現時酗酒者眾,每日以酒為漿,酒性升騰,氣血充郁肌表,肌表血瘀,亦成痧脹。所以現代社會臭毒之源彌廣,痧脹為害更多更厲。 發痧一症,自明清以來,各路醫家多有論及,民間流傳辨痧、治痧也很普遍。
4、今天早上特別冷,第一天上班。走到店裡就發痧了?是什麼原因?我一年要發幾次,但我自己感覺一般都是寒氣
中醫講`這是一種虛證,每晚枸杞三十五克,濕開水泡吃,五顆紅棗,六顆桂圓,每晚吃,堅持一個月,
5、發痧是由什麼引起的;有什麼好的方法治療?
發痧的危害與治法
注意發痧的危害
現在的都市裡的人好象早就已經把發痧這個詞給忘了,其實這是很危險的。
城市當中發痧的機會比農村多多了,可能你正受其害,還不知道呢!
那麼發痧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發痧的症狀是這樣:突然的感覺全身無力,四肢懶怠,或者還全身或局部關節酸楚,惡心,不想吃飯,頭痛頭暈,等等種種怪證,這些症狀也不一定全部都有,有的只有一兩個症狀,還不明顯,但這也是可怕的,它會慢慢變成其他內病,就難辦了,所以輕乎不得。哪一臟虛,他就往哪裡鑽,腎虛,就入腎,成為濕熱性腎病,肝虛,就入肝,成為急性肝炎。特別是肝炎,痧是肝炎的主要前因。
發痧一症,自明清以來,各路醫家多有論及,民間流傳辨痧、治痧也很普遍。然近時人們卻多有遺棄,中醫教科書中沒有提到,醫師看病也常視若無睹。然不知現代社會,痧症為害更多更厲,故當提請世人注意。
發痧,也稱臭毒、青筋、瘴氣,其發病機理,清張璐《張氏醫通》中說:「皆由中氣素虧之故。蓋脾胃之所喜者香燥,所惡者臭濕,今脾胃真氣有虧,或素多濕郁,所以不能主持,故臭惡之氣,得以直犯無禁。」由於中氣本虛,觸冒穢毒,遂成痧脹,由虛至實。而現代社會,穢濁之氣,普遍周天。汽油、柴油、汽車尾氣、灑在鮮花上的香水氣、灑在房間內的空氣清新劑,如此等等,都是穢濁之氣。汽油、柴油其體屬水,其用屬火,濕熱相團,為害非淺,空氣清新劑、鮮花香水類似;空調間中,富含靜電離子,又空氣封閉,多有濕濁,濕熱二邪亦蘊郁其中;現代居室,頗不通風,穢濁亦多,正能為害;現時酗酒者眾,每日以酒為漿,酒性升騰,氣血充郁肌表,肌表血瘀,亦成痧脹。所以現代社會臭毒之源彌廣,痧脹為害更多更厲。
發痧症狀,額頭發黃發暗,精神萎靡,四肢倦怠,頭暈目眩,食慾不振,胸悶腹漲背漲,甚至周身骨節酸痛,略畏風寒。太陽經主一身之表,循行於背至於額前,肌表經絡為痧毒瘀阻,故額頭發黃發暗,頸背發漲;氣機不暢,故精神萎靡;經絡不通,營血不至,故四肢倦怠無力,通身骨節酸痛;經絡不通,清陽不升,濁陰不降,故頭暈目眩;經絡不通,三焦氣郁,故食慾不振,胸悶腹漲。但有人並無明顯上述感覺,食慾尚可,只是有些四肢倦怠,自以為是體虛之故,此種情況,最易失誤,即便醫師,亦常疏忽,為開蠻補方葯,遂至煩悶不爽。那麼如何判斷是痧非痧呢?我的經驗是驗舌,舌邊尖紅,有紅蕾鼓起,而又無感冒風熱的鼻塞流涕之症,亦非高熱,則為痧。因痧為穢毒自口鼻入肺,宣搏肌表,血氣淤滯為脹,古舌邊尖紅蕾鼓起,現肺部有邪熱郁脹(皮膚屬肺)。查古今醫書,皆言舌邊尖紅為肺部風熱,未提及痧脹,以我的觀察,舌邊尖紅,若有鼻塞流涕之症,則屬風熱客肺,若無,則當屬痧脹。我屢驗不爽,所以寫出來,以利眾生。
人為什麼會發痧?
有兩個原因,內因與外因。
內因是此人肺氣不足,肺主榮衛,肺氣不足,不能抵禦外敵入侵。
外因是環境之中空氣污濁,濕熱蒸騰,火性氣體多。比如汽車中,空調間里,這里的空氣就很差,肺虛的人肯定要受害。
這內因與外因撞到一起,人就發痧了。病理是濕熱穢濁郁積肌表,經絡不通,就出問題了。
現在不是有很多空調病嗎?其實這就是痧,不過被醫院用了個高級的名字罷了,其實還是發痧這個土東西。
那該怎麼辦呢?
刮痧是最好的捷效的辦法,背後從肩部沿背闊肌往下刮到腰部,兩肩的大肌肉也要刮,要刮透,紅透,刮徹底。可以用瓷碗的邊沿來刮,(一定要紅透,寧可過頭,不可不及,不然邪氣沒有全去,稍後又發了。)可用菜油做潤滑,因為菜油還有活血的功效。胸前要一檔檔的扭,也要扭透(前胸至腹任脈沖脈所經路線(前胸正中一線和兩邊乳頭上下一線)),。刮痧扭痧的目的是發毒出表,疏通經絡,所以功效卓著。因為這些路線上有很多重要穴位,需要整理。
至於吃葯,一般人習慣吃藿香正氣水,其實這只適用於胸肺郁悶,至於四肢沉重是沒有效的。龔雲林《萬病回春》用白虎丸,以千年石灰水飛為末泛丸酒服或冷水服,即以其散血之功也;然千年石灰頗不能得,我認為可以吃乳香沒葯散,直接用強烈的活血之品來辦比較適合,因為經絡不通 的主要原因是血壞了,流動不起來了,活血,就能通經絡。我平時就用這辦法,很有效的。就是把乳香或沒葯研為末,開水吞服即可。用量不多,每次不要超過半湯匙,過服傷胃。然必刮而後葯,始堪應手。
要注意三點:
一、一定要早治,遲了只怕變成其他內證。比如膽結石等,很多都是痧毒長期郁積變成的。
二、千萬不可吃補葯,一切補性的東西都不能用。發痧的人全身無力,往往會被認為是虛了,進補,就出很大問題了。
我就見聞過兩件事:夏天,一個老漢一直在山上種東西,這天下山回家,感覺渾身無力,他女兒以為是身體虛了,就殺了一隻雞給他吃,結果更無力,又到村衛生所看,醫生也不管他的病因,掛了一瓶氨基酸,說是補充能量,結果回到家就死了。
有獨無偶,我的一個表弟從杭州回家,全身無力,他的哥哥說,去掛瓶氨基酸補補吧,好,掛了一點點進去,就突然什麼都看不到了,趕緊拔出,總算沒有出大事。
其實,這里兩個病例,都是發痧。山上濕熱蒸騰,幹活的老漢,感受了這濕熱之氣;杭州回家,汽車上空氣污濁不堪,這個表弟感受了這濁氣。吃雞掛氨基酸進補,正是犯了實實之忌,閉門留寇啊。太危險了!可惜好些醫生一直鄙視中醫的發痧的觀點,認為是毫無根據,現在殺了人,還不知道悔悟!
三、未完全恢復之前,必須吃素,不沾葷腥。否則難以肅清餘毒。
6、冬天也愛發痧是什麼原因
我也是哎,現在肚子疼,全身無力,打算回去刮痧
我外婆說這是氣虛。。。
7、刮痧刮出來的是疙瘩是什麼原因
根據中醫中的經絡通者不痛,痛者不通。刮痧是一種自然療法,既可治病又可保養,治療版性刮痧不可天權天刮,必須等痧退了再刮,而且必須刮透;保養刮痧可以天天刮,但不一定要強行出痧!刮痧可以治百病,百病都可能發痧!痧即痧症,在本草岡木也有記載,
8、身體經常發痧是怎麼回事?
中暑:俗稱發痧,古稱中暍。以出汗停止因而身體排熱不足、體溫極高、脈搏迅速、皮膚乾熱、肌肉鬆軟、虛脫及昏迷為特徵的一種病症,由於暴露於高溫環境過久而引起身體體溫調節機制的障礙所致。
★先兆中暑症狀
高溫環境下,出現頭痛、頭暈、口渴、多汗、四肢無力發酸、注意力不集中、動作不協調等症狀。
體溫正常或略有升高。
如及時轉移到陰涼通風處,補充水和鹽分,短時間內即可恢復。
★輕症中暑症狀
體溫往往在38度以上。
出頭暈、口渴外往往有面色潮紅、大量出汗、皮膚灼熱等表現,或出現四肢濕冷、面色蒼白、血壓下降、脈搏增快等表現。
如及時處理,往往可於數小時內恢復。
★重症中暑症狀
顧名思義,是中暑中情況最嚴重的一種,如不及時救治將會危急生命。這類中暑又可分為四種類型:熱痙攣、熱衰竭、日射病和熱射病。
八種人易中暑——和普通人相比,一些身體素質較差或有其他疾病的人容易出現中暑問題。
1.老年人由於皮膚汗腺萎縮和循環系統功能衰退,肌體散熱不暢。
2.孕產婦因為懷孕或產後體力消耗大,身體虛弱,如果逗留在通風不良、溫度較高的室內,就容易中暑。
3.嬰幼兒的各系統發育不夠完善,體溫調節功能差,皮下脂肪又比較多,對散熱不利。
4.炎熱天氣會使心血管病患者的交感神經興奮,加重心血管的負荷。尤其是心臟功能不全的,他們體內的熱量不能及時散發而積蓄,所以容易中暑。
5.糖尿病患者的機體對內外環境溫度變化反應遲鈍,雖然熱量已經積蓄在體內,但病人的自覺症狀卻出現得較晚,易引起中暑。
6.患一些感染性疾病的患者,因為細菌或病毒性感染可以使人體產生內源性致熱原,讓機體產熱加速。炎症還能使機體釋放出一些物質,使血管痙攣收縮,更不利於散熱而容易中暑。
7.營養不良的人因為營養素的缺乏使血壓下降,反射性地引起血管的收縮。他們還容易反復腹瀉,導致脫水和電解質紊亂而中暑。
8.服用抗組織胺葯、抗膽鹼葯、安眠葯等的人也會產生血管收縮,使體溫調節中樞發生障礙,容易中暑。
炎炎夏日如何防暑....
一、多喝淡鹽水午後少外出
夏日發生中暑的多是一些打工者。其勞動強度大,工作時間過長,生活環境惡劣,房間悶熱不通風,營養差是引起中暑的主要因素。
此外,年老體弱、孕婦、肥胖及有甲亢、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也極易發生中暑。因此,一旦出現頭昏眼花、乏力、口乾、惡心嘔吐、發燒、驚厥、抽搐、無汗、呼吸困難等症狀,應馬上在陰涼通風處休息片刻或用冷水、冰水濕敷,隨後立即到醫院就診,如治療不及時,容易引起合並症,甚至死亡。
要預防中暑的發生,除了盡量避免在日照最強烈的上午10時至下午2時外出,還應該採取必要的防護措施:
①.保持室內通風,降低室溫,室內起碼要有電扇通風、降溫;
②.高溫下工作時間不宜過久,每天盡量不要超過8小時;
③.降低勞動強度,備好防暑降溫飲料,盡量多補充淡鹽開水或含鹽飲料;
④.保證充足睡眠,多吃些營養豐富的水果和蔬菜。
⑤.盡量穿透氣、散熱的棉質衣服。
二、夏季良飲是熱茶
盛夏酷暑,飲何種飲料為好?中醫認為:惟熱茶莫屬。
現代醫學研究表明:溶在熱茶中的咖啡鹼、可可鹼、茶鹼和芳香物質,可興奮大腦神經,有利於對體溫中樞進行調控,並能強心利尿,促進血液循環,增加腎臟血流量,加快代謝,使體內多餘熱量隨尿液排出體外。喝熱茶可促進血液流向體表,汗孔洞開,汗腺舒張,促進汗液排出,散發熱量。有人測定,喝熱茶9分鍾後可使皮膚溫度降低1℃-2℃,降溫可維持15分鍾以上。
老年人因津液不足,口乾舌燥,茶中含的茶多酚、糖類、氨基酸及多種芳香物質可刺激口腔黏膜,促進唾液分泌而起到生津止渴的作用。患有肥胖症、高脂血症、心腦血管病等慢性病的人,在炎夏易發生中暑,茶中的茶多酚、維生素C、酯多糖等成分,具有保護心血管健康,降低膽固醇和血脂的作用,並能保護造血功能,升高白細胞,增強抗病能力,因而飲茶對強身防中暑極有裨益。
但飲茶要講科學,飲茶不可過量,茶水以清淡適中為宜,慢慢品味。
三、豆漿解暑又降火
夏天出汗多,能量消耗大,人們一般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消瘦,一方面要消暑,另一方面營養的補充也十分重要。但夏季營養流失太快,不容易吸收;而且進補容易上火,因此夏天進補要以均衡營養、降溫去火為前提,不宜進食燥性補品。你可知道,小小一杯豆漿不但能達到進補的目的,同時還有消暑功效。
中醫認為:豆漿性平味甘,有生津潤燥之效,「瀉胃火,治內熱」、「利水下氣,制諸風熱」。眾所周知,綠豆有降暑功效。以黃豆和綠豆為原料做成的「消暑二豆飲」,更具清熱解暑、潤喉止渴之效。同時富含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等養分,經常飲用能均衡人體營養,調整內分泌,對降低膽固醇、減輕動脈硬化、高血壓及保肝等有一定的幫助。
四、特殊人群如何防暑
酷暑來臨,很多抵抗力差的人,如:嬰幼兒、孕婦、老弱者,在高溫環境里一不留神就會中暑,搶救不及時可能會導致悲劇的發生。因此,在高溫天氣下,這些特殊人群更應採取措施防中暑。
1.嬰幼兒:應穿薄的棉質單衣,如果流汗要馬上擦乾,盡量不用電扇或冷氣。外出戲水前應選擇不含香精、防曬系數低於15的防曬乳液外擦。室內外溫差不要太大,室溫不低於25℃。冷氣房內最好放一盆水,以免乾燥。
2.孕婦:衣著應涼爽寬大,多吃新鮮蔬菜、新鮮豆製品;經常用溫水擦洗,不要盆浴;不要因為過於貪涼而導致感冒發生,此外要保證睡眠。
3.老弱者:保證每天不低於7小時的睡眠,調整飲食保護脾胃,不要多吃辛辣食品,要常吃清淡食物;由於天熱汗多,因此補水顯得很重要,每天要補充至少2500毫升的水分。
一旦有中暑發生,首先要搬離高溫環境。用40%濃度的酒精或溫水擦拭全身,並在額頭、腋窩和腹股溝等血管淺表處放置冰袋。若出現高燒、昏迷、抽搐等病情較重者,應及時送醫院搶救。
五、家中應備一些中葯
1.藿香正氣水、丸或膠囊:主要有降暑解毒、化濕和中之效。臨床凡有外感風寒、內傷濕滯,表現為感冒、嘔吐、腹瀉的患者,均可使用。
2.十滴水:主要用於中暑引起的頭痛、頭暈、惡心、嘔吐、胃腸不適等。在長途旅行、高溫環境下工作時,可用此葯預防中暑。
3.人丹:主要用於因高溫引起的中暑頭痛、急性胃腸炎(嘔吐、腹痛、腹瀉)、夏季感冒與水土不服等。
4.暑症片:具有降暑解毒、化痰開竅、調和胃腸之功效,多用於中暑昏迷者的急救,蘇醒後即可停葯。孕婦忌用。
5.另外,夏桑菊顆粒、下火王顆粒、抗病毒顆粒以及用菊花、金銀花等沸水沖泡代茶飲,對防治夏日感冒、中暑等,均有良好作用。
六、中暑外治3法
刺血療法取穴部位:十宣、曲澤、大椎、委中、金津、玉液。
操作方法:常規消毒後,以三棱針點刺放血,或大椎加拔罐。對輕症中暑,刺血後擠出數滴血,片刻諸症即可消失。重症中暑者每天可擠出紫黑血液0.5-1毫升,並給予清涼飲料,針後約10分鍾患者神志即可清醒,繼而熱退汗出,諸症消失。
穴位按摩療法輕症中暑,可取足三里、大椎、曲池、合谷、內關五穴,以單手拇指或雙手指順該穴經絡走向,由輕至重在該穴位上掐壓,緩慢疏推和點按穴位,反復進行3-5分鍾,以局部產生酸、麻、痛、脹感為度。
重症中暑,除上述穴位按摩外,另增加人中、十宣、委中、陽陵泉、少沖五穴,以點掐、按壓為主,每穴點掐、按壓3-5分鍾。經上述治療後,若條件許可,給予清涼含鹽飲料,或以銀針針刺以上穴位,有增強療效的作用。
擦葯療法取食鹽一把,揉擦兩手腕、雙足心、兩脅、前後心等8處,擦出許多紅點後,患者即覺輕松而愈,適用於先兆中暑或輕度中暑。
七、其他....
炎炎夏日進食一些清熱解暑、潤喉止渴的食物。如綠豆湯、苦瓜、油麥菜等等,可有效預防中暑的現象發生。
9、總是發痧子,是什麼原因
你不要吃發物的東西!!!和夏天少去曬太陽!!發物的東西比方說:茴香啊,藿香什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