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多少度算發熱
發燒度數的標准,不是完全一致。
一般來說突然爆發的高燒應該在38.5攝氏度到40攝氏度之間,意味著體內有了病毒感染,這時會出現感冒,肺炎,腦膜炎或者是急性炎症,還會伴有發燒。
而長期持續低燒溫度會在37.3攝氏度到38.5攝氏度,這意味著免疫系統遭到了破壞,肺結核濕熱紅斑狼瘡等,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低燒。
(1)多少度算發熱擴展資料:
體感溫度有一些非常簡化的計算公式,風速和濕度對於體感溫度的影響,並不是用一個系數就可以決定的簡單線性關系,而是隨著季節和地區的不同,會有較大差異。況且再考慮到太陽輻射,日照時數、雲量等的綜合計算也很復雜。
還有,日最高/低溫度對於體感溫度也有影響。比如,一座城市A,晝夜溫差很大,白天很暖和,夜裡氣溫驟降;另一座城市B,晝夜溫差很小,白天也不暖和,夜裡也沒特別冷。
此時兩座城市的日平均氣溫很可能是一樣的,但兩座城市居民的體感溫度肯定就不一樣了——大家通常在白天活動,對白天氣溫的記憶會更深,而晚上反正回家鑽被窩了,夜裡降溫根本不知道,所以A市的體感溫度會更高一些。
另外,人群由於個體差異,對氣溫的耐受度也不一樣。比如在冬天,老人會比年輕人感覺更冷,而一個身體虛弱的病人也會比健康人感覺更冷。
2、多少度是發燒啊?
在醫學上口腔溫度大於37.3℃為發燒。
具體發熱程度如下:
低熱 37.3~38℃
中等熱 38.1~39℃
高熱 39.1~41℃
超高熱 41℃
人體最高的耐受溫度為40.6~41.4℃,直腸溫度持續升高超過41℃,可引起永久性的腦損傷;
高熱持續在42℃以上2~4小時常導致休克和比較嚴重並發症。體溫高達43℃則會危及生命。
一旦發燒,可以採取以下措施:
選用物理降溫,溫水擦浴,用毛巾蘸上溫水(水溫不感燙手為宜)在頸部、腋窩、大腿根部擦拭5-10分鍾。亦可用市售的「退熱帖」貼(或家用冰袋)在的前額部以幫散熱降溫。
多飲水,吃流質飲食,如西瓜汁等,以保證機體足夠的能量及水分。多通風,注意散熱,衣著寬大,忌用棉被包裹。
如果溫度很高,請盡快就醫。
(2)多少度算發熱擴展資料:
發燒(fever),也稱發熱,是指致熱原直接作用於體溫調節中樞、體溫中樞功能紊亂或各種原因引起的產熱過多、散熱減少,導致體溫升高超過正常范圍的情形。
每個人的正常體溫略有不同,而且受時間、季節、環境、月經等因素的影響。一般認為當口腔溫度高於37.5
℃,腋窩溫度高於37℃,或一日之間體溫相差在1℃以上,即為發燒。
發燒是臨床上最常見的症狀,是疾病進展過程中的重要臨床表現,可見於多種感染性疾病和非感染性疾病。
但有時體溫升高不一定都是疾病引起的,某些情況可有生理性體溫升高,如劇烈運動、月經前期及妊娠期,進入高溫環境或熱水浴等均可使體溫較平時略高,這些通過自身調節可恢復正常。
參考資料:網路_發熱
3、多少度算是發燒?
哈嘍,大家好,我是棉言麻語,每天都會有不同的精彩資訊分享給你。
今天我們就來討論一下,每個人的體溫都不同,發燒體溫卻是相同的,發燒體溫是多少?
各人的基礎體溫不一樣,還有就是體溫的正常值不是一個具體的點,而是一個范圍。那麼,雖然每個人的基礎體溫不同,但發燒的標準是一樣的。下面我們來具體的說一下。
第一很多家長糾結38℃~38.5℃間時是否應服退熱葯?若體溫上升很快,就應服退熱葯物;若緩慢上升,可觀察,輔以物理降溫。再有,不要糾結哪種測量體溫方式准確。只要測量方式得當,都有意義。
大部分人會習慣性的採用額溫的方式來測量體溫,再加上現在的紫外線額溫槍比較普遍,所以用額溫的方式來測定體溫,是比較常見,而且誤差也是比較小的,一般情況下正常人群的額溫度大約是36.5~37.2度,根據室溫及衣著的變化會產生大約0.5度的偏差。
第二因為體溫達到38.5℃時並不意味著是最高溫度,很多時候體溫還會繼續上升。因葯物吸收需要一定時間,而這段時間內體溫還可能繼續上升。當體溫達到38.5℃時服用退熱葯後至少需數分鍾或更長時間才會起效。退熱葯物起效時正好溫度是39℃左右。否則,過高溫度有可能導致高熱驚厥。服用退熱葯後,體溫降至38℃以下即可,因為低熱可以刺激免疫系統成熟。常用退熱葯服用適宜劑量是很安全的。
第三雖然每個人的基礎體溫不同,但體溫增高到同一水平所代表的意義卻基本相同。發熱不會燒壞孩子,退熱的目的是為了避免高熱驚厥和降低體內過多的消耗。而且低燒有助於動用免疫系統,並促進免疫系統成熟。所以,體溫超過38.5℃(不管哪種測量方式)就應服用退熱葯物。
總結
人發燒的時候要時時觀察,首先先要物理降溫,如果持續高燒應該立即予以退燒和就醫。
4、體溫多少度算發燒
體溫一旦超抄過了攝氏37度就屬於發燒。
醫學研究證實,免疫細胞的作戰能力會隨體溫的升高而增高,同時高體溫也使血液中的鐵離子濃度減少,造成病原體生長所需要微量鐵離子供給不足,進而抑制病原體發育,這些才是抗病的主力,葯物只是外援。
所以,如果在發燒一開始就服退燒葯,反而可能加重病情。體溫不超過攝氏38度,且精神、食慾沒有受到影響時,可以將冰塊置於額頭緩解不適,同時多喝水,適量補充維生素和礦物質,可以吃一些富含營養且清淡的食物。
(4)多少度算發熱擴展資料:
發燒時,人體的新陳代謝加快,身體中蛋白質分解加速,多喝水、多排尿、多排汗等幫助康復的措施,同時也使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C的排出量大大增加。
服用各種葯品之後的葯物代謝也需要消耗B族維生素。可見,發燒時補充雞蛋中所含的各種營養成分對病人是有幫助的。
發熱減弱消化酶的活力,導致消化食物的功能下降,進而可能引起食慾不振,胃口不佳。此時的飲食應清淡易消化,適量且營養豐富,可進食含碳水化合物豐富的谷類食物,一些新鮮的蔬菜和水果,以維持或提高機體免疫力,恢復健康。
5、多少度才算發燒?
哈嘍,大家好,我是棉言麻語,每天都會有不同的精彩資訊分享給你。
今天我們就來討論一下,每個人的體溫都不同,發燒體溫卻是相同的,發燒體溫是多少?
各人的基礎體溫不一樣,還有就是體溫的正常值不是一個具體的點,而是一個范圍。那麼,雖然每個人的基礎體溫不同,但發燒的標準是一樣的。下面我們來具體的說一下。
第一很多家長糾結38℃~38.5℃間時是否應服退熱葯?若體溫上升很快,就應服退熱葯物;若緩慢上升,可觀察,輔以物理降溫。再有,不要糾結哪種測量體溫方式准確。只要測量方式得當,都有意義。
大部分人會習慣性的採用額溫的方式來測量體溫,再加上現在的紫外線額溫槍比較普遍,所以用額溫的方式來測定體溫,是比較常見,而且誤差也是比較小的,一般情況下正常人群的額溫度大約是36.5~37.2度,根據室溫及衣著的變化會產生大約0.5度的偏差。
第二因為體溫達到38.5℃時並不意味著是最高溫度,很多時候體溫還會繼續上升。因葯物吸收需要一定時間,而這段時間內體溫還可能繼續上升。當體溫達到38.5℃時服用退熱葯後至少需數分鍾或更長時間才會起效。退熱葯物起效時正好溫度是39℃左右。否則,過高溫度有可能導致高熱驚厥。服用退熱葯後,體溫降至38℃以下即可,因為低熱可以刺激免疫系統成熟。常用退熱葯服用適宜劑量是很安全的。
第三雖然每個人的基礎體溫不同,但體溫增高到同一水平所代表的意義卻基本相同。發熱不會燒壞孩子,退熱的目的是為了避免高熱驚厥和降低體內過多的消耗。而且低燒有助於動用免疫系統,並促進免疫系統成熟。所以,體溫超過38.5℃(不管哪種測量方式)就應服用退熱葯物。
總結
人發燒的時候要時時觀察,首先先要物理降溫,如果持續高燒應該立即予以退燒和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