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為什麼人的體溫總是保持在37度左右呢?
我們知道,人體的正常溫度在37℃左右。但這並不是說在衣服內或房屋內保持37℃的溫度,人就最舒適。因為人體的新陳代謝所產生的熱量,必須以一定的速度向外發散。若環境溫度過高,這些熱量不能發散,聚積在體內,人會感到非常難受。這時,人體就要排出大量汗液,借蒸發作用發散熱量,以降低體溫。只有當氣溫較體溫低的時候,人體的熱量才得以暢快地散發。然而當氣溫過低時,熱量發散太快,超過了人體正常散熱的速度,人體又會感到寒冷,這時就要穿上適量保暖的衣服,阻止人體熱量向外發散。 舒適溫度的上下限 根據國內外的實驗,夏季,人們感到最舒適的氣溫是19—24℃,冬季是17—22℃。人體總要保持體溫恆定。當環境溫度超過舒適溫度的上限時,人們便感到熱,若超過 37℃時就感到酷熱,一般人們能夠忍受的溫度上限是52℃。相反,當環境溫度低於舒適溫度下限時,人就感到涼、冷;若低於0℃,就感到嚴寒。對於一般從事室外活動衣著合適的人,能夠忍受的溫度下限約為零下34℃。 感覺溫度還與風速和濕度有關 以上只是從溫度的高低談論冷、熱,這還不全面。其實,所謂冷、熱,是人們的一種感覺,它與實際氣溫不完全是一回事。感覺溫度除與氣溫有關外,還與風速和濕度等有關。例如冬季南方的陰雨天,人們感到透心的冷;而在北方刮大風時,就感到刺骨的寒。在夏季台風或暴雨到來之前,由於氣溫高於體溫,氣溫對人體起加熱的作用,人只能靠出汗耗熱來維持體溫平衡,如果這時空氣濕度大,汗又不易揮發,人體就會感到悶熱異常。如果這時清風徐來,加快了人體熱量的散發,人體馬上就感到涼快。這都說明談論冷、熱時不能忽略風和濕度的作用。 風和濕度在感覺溫度中起作用 風和濕度究意在感覺溫度中起很大作用?一可增強人體的對流換熱,二可加快空氣蒸發,從而也影響著排汗的散熱效率。這兩者的影響又由於氣溫高於皮膚溫度或低於皮膚溫度而有所不同。當氣溫高於皮膚溫度時,風的作用一方面是對流換熱而加熱於人體,另一方面卻增強了蒸發,從而提高了散熱效率。如夏季當有熱風吹來時,由於汗水蒸發快,入體雖感到乾熱但並不悶熱。反之,在冬季氣溫低於皮膚溫度時,風的作用使對流換熱快,散熱效率也高,所以在氣溫相同的情況下,有風時人體會感到更冷。濕度對人體的影響,主要是它決定著排汗的散熱效率。在舒適溫度的范圍內,濕度的影響還不太明顯,但在高溫時,隨著溫度和濕度的增高則愈加明顯。這是因為濕度大時,皮膚完全是潮濕的,此時,蒸發率及由之而產生的散熱量僅取決於空氣的蒸發能力。
2、身體一直37度往上。。。有問題么。。
每個人身體都不一樣,有輕微的體溫差異是正常的,且你的體溫完全正常。
人的正常版體溫是36.5~37.5攝氏度之間,權在這個范圍之間是正常的。且不同年齡段的人也是不同的,小孩的正常體溫略高;一天之中正常體溫也有差別,通常晚上的體溫晚上的體溫略高;還有女性的體溫比男性的體溫略高;女性排卵期體溫略高……不知你是在那個階段測出的上述體溫?
3、體溫一直在37度左右不降怎麼辦??
這是低燒。
年齡?性別?
職業?
做過什麼檢查?
除此,
其它的症狀?
4、我的體溫一直是37度左右怎麼辦
正常人的口腔溫度為36.7~37.7℃(平均為37.2℃),腋窩溫度為36.0~37.4℃(平均為36.8℃),直腸溫度為36.9~37.9℃(平均為37.5℃)。其中直腸溫度最接近人體內部的溫度,但測量不方便,因此大多採用腋下和口腔測量。
正常情況下,體溫會因年齡、性別等的不同而在狹小的范圍內變動。新生兒和兒童的體溫稍高於成年人;成年人的體溫稍高於老年人;女性的體溫平均比男性高0.3℃.同一個人的體溫,一般清晨2~4時最低,14~20時最高,但體溫的晝夜差別不超過1℃
口苦的話引起口苦的原因很多,有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心血管系統疾病的人均可出現口苦;口腔本身疾病以及患有某些感染性疾病的人也可出現口苦;其他如疲勞、睡眠不足、過度吸煙、酗酒等同樣會引起口苦;至於患有某些腫瘤的病人,那口苦就更多見了。一般性的口苦雖算不上什麼大病,但嚴重的口苦不僅會影響患者的情緒,而且還會使患者味覺減退而影響食慾。
有一種大家比較熟悉的葯物——維生素C片,對任何原因的口苦症都有效。維生素的用法是每天三次,每次2~3片,放舌下含化,一般說來,輕度的口苦只要服葯2~3次就可消失。即使是重的口苦症,連續服葯3~4天也能解決問題。服用維生素C無副作用。當然,使用維生素C片治療口苦症只是救急之法,治標不治本,而口苦僅僅是多種疾病或不良生活因素所致的一種表現,而不是單獨存在的疾病。因此為預防和根治口苦症,最好的辦法是醫治原發疾病,戒除生活中的不良嗜好,如吸煙、酗酒,還要注意口腔衛生等。
5、體溫一直快到37度了是怎麼回事
沒到37度才有問題好吧
6、為什麼體溫總是保持在37℃左右?
每個人的體溫有所不同,但大致都在37℃左右。人類依靠先進的體溫調節系統『以不變應萬變』,在自然界的選擇中存活下來。
身體、皮膚、內臟各有溫度
正常人的體溫在一天24小時內會略有波動,不同時間體溫可相差0.6度。早晨6時,是體溫最低的時候,下午4時則最高。婦女月經期前或妊娠期體溫稍高,而老年人體溫偏低。
另外,肌肉活動可以產生熱量,導致體溫上升。精神緊張和情緒激動也能讓體溫升高。人在緊張的時候,體溫最多會升高2℃左右。
就連人的內臟也各有溫度:肝臟溫度最高可達38℃;腦產熱量較多,溫度也接近38℃;腎臟、胰腺及十二指腸的溫度則略低。
生活中的最佳溫度
最佳飲水溫度
這一溫度最接近人體體溫。對於熱飲來說,沖蜂蜜水的最佳溫度為50℃;熱牛奶、熱湯等在60℃時味道最好。無論如何,飲水和進食食物的溫度,都絕對不要超過60℃。對於冷飲來說,汽水在5℃時最可口。
洗澡水最佳溫度
洗澡的水溫應該在35—40℃之間,略高於體溫的39℃最適合。過高的水溫會破壞皮膚的保護層,使皮膚喪失對污染及細菌的抵抗能力。建議洗時先用手試試,如果手覺得燙,那麼對於身體其他部位來說也燙。
泡腳的最佳溫度
腳部溫度是人體中最低的,因此泡腳水可以稍熱一點,能促使足部和下肢血管擴張,使大腦得以休息,有助睡眠。最好用深木桶泡腳,並在木桶上蓋一塊塑料布,以達到更好的保溫效果。
即便是怕冷的人,也不要一味用特別熱的水「燙腳」。在泡腳水中加入生薑、肉桂等葯材,促進血液循環,才能真正做到為身體保溫。
洗臉的最佳溫度
洗臉水的溫度應比體溫低一些,32-35度之間。這個溫度,南方某些地區自來水就能夠達到,但北方則需要加熱自來水才可以。
注意,洗臉最好使用流水。如果自家沒條件令自來水的溫度達到所需溫度,也可以採用水盆,但一定要換新水多沖洗幾次,否則對肌膚健康不利。
化妝品的最佳保存溫度
溫度過高的地方不宜存放化妝品,因高溫不僅容易使化妝品中的水分揮發,化妝膏體變干,而且容易使膏霜中的油和水分離而發生變質的現象。
因此,炎熱的夏季不要在手袋中裝過多的化妝品,以短時間內能使用完好。最適宜的存放溫度應在30℃以下。
讓人精神煥發的最佳工作溫度
科學研究表明在22攝氏度下,工作效率會降低,但高於25攝氏度又會犯困。所以要適當調節辦公室的空調溫度,避免過高或過低。
人體舒適的睡眠溫度
在夏天不要將空調調制過冷,冬天同樣不能調制過高。冬日睡眠前最好用熱水泡腳,以增加全身血液循環、增高體溫、以利入眠。
但同時又要保持睡眠環境的通風,不要穿過多衣物睡覺,睡前將被子抖一下都是好辦法。
飲食中的最佳溫度
牛奶富含蛋白質,蛋白質在加熱的情況下會發生較大的變化,在60℃—62℃時,呈膠體狀態的蛋白質微粒出現脫水,由溶液變為凝膠狀,隨之會出現沉澱;當溫度升高到100℃時,牛奶中的乳糖開始焦化,使牛奶呈現褐色,並逐漸分解形成乳酸,產生少量中酸,使其帶有酸味,營養價值下降。
所以,牛奶不宜高溫久煮,一般在60℃—70℃時,既可達到殺菌消毒之目的,且味道鮮美。
用這個溫度的水泡茶泡出的綠茶水色香味俱佳,且茶葉中所含的維生素C、咖啡鹼、鞣酸等不遭破壞。50℃—60℃沖蜂蜜水。
過熱的開水不僅改變了蜂蜜的甜美味道,使之變酸,而且可使蜂蜜中的酶類物質變性,產生過量羥基甲糖醛,使營養成分被破壞。
7、我連續幾天體溫一直是37度正常嗎?
你的體溫是正常的。正常體溫
口測法:測五分鍾,正常值為三十六點二至三十七點二度。
肛測法:測五分鍾,正常值為三十六點五至三十七點七度。
腋測法:測十分鍾,正常值為三十六到三十七度(不必再加零點五度)。
以下是以腋溫標准做判斷標准:
三十七至三十八度為低度熱(不含三十八度)。
三十八至三十九度為中度熱(不含三十九度)。
三十九至四十度為高度熱(不含四十度)。
四十度以上為超高熱。
三十五度以下為體溫不升。
因為冬天時人的保暖措施做得較好,身體的熱量不容易散發出去,這時測體溫就要注意是否存在著誤差了。在臨床中觀察到,發熱的孩子在被窩里測體溫時,往往測得的結果比實際的要高出零點五度左右。人體各個部位、每日早晚及男女之間的體溫均存在著差異。人體正常體溫有一個較穩定的范圍,但並不是恆定不變的。正常人口腔溫度(又稱口溫)為36.3℃~37.2℃,腋窩溫度較口腔溫度低0.3℃~0.6℃,直腸溫度(也稱肛溫)較口腔溫度高0.3℃~0.5℃。一天之中,清晨2~5時體溫最低,下午5~7時最高,但一天之內溫差應小於1℃。另外,女子體溫一般較男子高0.3℃左右。女子體溫在經期亦有些許變化。
人體是怎樣維持體溫穩定的?
位於人體下丘腦中的體溫中樞擔負著調節人體產生的熱量與散發的熱量保持平衡的任務。當熱平衡時,人體體溫保持穩定。若產熱多於散熱,則體溫升高;若散熱超過產熱,則體溫降低。產熱過程包括:運動或勞動時,骨骼肌收縮,產熱增加;當環境溫度下降和寒冷刺激時,肌肉收縮發抖,產熱增加;肝臟等內臟器官代謝加強時,產熱亦增加。散熱過程包括:對流、傳導、輻射和蒸發四種方式。因皮膚表面面積大,故主要通過皮膚散熱。
常人的體溫是多少?
人和高等動物都有一定的體溫。體溫的產生是機體不斷地進行新陳代謝的結果。同時,體溫又是機體功能活動正常進行的重要條件。隨著動物的進化,體溫調節功能越來越完善。低等動物的體溫隨著環境溫度的變化而變化,不能保持其體溫的相對恆定,因此稱為變溫動物。人和高等動物能夠在環境溫度不同的情況下,通過對體內產熱和散熱過程的調節來保持體內環境溫度的相對穩定,並提高對環境溫度變化的適應能力,因此稱為恆溫動物。
在健康狀態時,如飲食正常,衣著適宜,人體的體溫一般是比較恆定的,即保持在37℃上下(大致介於36.2℃~37.3℃),而不因外界環境溫度的改變而變化。
但人體正常體溫並不是指某一具體溫度,而是一個溫度范圍。如對大多數正常人來說,口腔體溫范圍在36.7℃~37.7℃之間(而37.19℃僅是一個平均值),腋窩溫度范圍在36.0℃~37.4℃,直腸溫度范圍在36.9℃~37.9℃。人體的體溫雖然比較恆定,但人類個體之間的體溫有一定的差異,少數人的標准體溫可低於36.2℃,也可高於37.3℃。即使同一人體溫在一日內也不是完全一樣的,晝夜間體溫的波動可達1℃左右一、現在知道,我們的體溫不會隨著地域改變。然而在一天當中,體溫還是會稍有變化的,下午的時候會緩慢上升到最高點,一般會比在夜間最低的溫度高出將近1度,所以37℃僅是人體全天體溫的平均值。
二、人正常體溫是比較衡定的,但因種種因素它會有變化,但變化有一定規律。
(一)體溫正常值及測量方法
1.口測法:先用75%酒精消毒體溫表,放在舌下,緊閉口唇,放置5分鍾後拿出來讀數,正常值為36.3~37.2℃。此法禁用於神志不清病人和嬰幼兒。囑病人不能用牙咬體溫計,只能上下唇啜緊,不能講話,防止咬斷體溫計和脫出。
2.腋測法:此法不易發生交叉感染,是測量體溫最常用的方法。擦乾腋窩汗液,將體溫表的水銀端放於腑窩頂部,用上臂半體溫表夾緊,囑病人不能亂動,10分鍾後讀數,正常值為36~37℃。
3.肛測法:多用於昏迷病人或小兒。病人仰卧位,將肛表頭部用油類潤滑後,慢慢插入肛門,深達肛表的1/2為止,放置3分鍾後讀數,正常值為36.5~37.7℃。
正常人的體溫在24小時內略有波動,一般情況下不超過1℃。生理情況下,早晨略低,下午或運動和進食後稍高。老年人體溫略低,婦女在經期前或妊娠時略高。
(二)體溫的異常
1.體溫升高:37.4~38℃為低熱,38~39℃為中度發熱,39~41℃為高熱,41℃以上為超高熱。體溫升高多見於肺結核、細菌性痢疾、支氣管肺炎、腦炎、瘧疾、甲狀腺機能亢進、中暑、流感以及外傷感染等。
2.體溫低於正常:見於休克、大出血、慢性消耗性疾病、年老體弱、甲狀腺機能低下、重度營養不良、在低溫環境中暴露過久等。
三、長期低熱有三類原因
很多白領在工作中總覺得自己好像發了低燒,解放軍302醫院周志平醫師提醒這類人,長期低熱有三類常見原因,應當及時治療。
周志平說,長期低熱往往預示著身體可能發生了某種問題。正常人的體溫一般為腋溫36.6℃-37.4℃,如果有人每日腋溫在37.4℃-38.3℃波動,且持續3周以上不退,就屬「長期低熱」。
■長期低熱的主要原因:
1. 感染性低熱。約占長期低熱的40%左右,腎盂腎炎、尿路感染、中耳炎、鼻竇炎等慢性病也會引起長期低熱;
2. 非感染性發熱。包括甲狀腺機能亢進、血液病、腫瘤等;
3. 功能性發熱。多見於女青年和3歲以下幼兒。
■長期低熱應注意以下幾點:
1.多休息。患者不適宜從事服務、教育等與他人接觸的工作,直到低熱治癒。
2.補充營養。發熱是機體產熱過剩的表現,而產熱的過程需要消耗身體更多的能量,所以患者需要及時補充肉類、魚類、牛奶、雞蛋、綠色蔬菜等。
3.觀察並記錄體溫變化過程。同時記下出汗、頭暈、腹痛、腹瀉和消瘦等表現。
4.了解周圍人是否有相似情況。
5.在長期低熱的原因尚未明確之前,患者盡量不要去人多的地方,不要參加集體活動。
8、人的體溫總是37度正常嗎
正常體溫對於復每個人來說都是獨一制無二的,從34.7℃—38℃不等,取決於溫度的測量部位.
以下是世界衛生組織(WTO)提供的人體正常體溫的參考數值:
耳朵:35.8℃—38℃
腋窩:34.7℃—37.3℃
口腔:35.5℃—37.5℃
直腸:36.6℃—38℃
這個正常范圍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比如體力勞動,而且還隨晝夜變化,正常體溫的變化幅度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減小,確定您和家人的正常體溫,這一點至關重要,您可以在身體狀況良好的情況下,在一天內多次測量體溫來獲得這一數據
如果口腔里測35度的體溫是有問題的,屬於體溫過低,會導致非常多的問題.請盡快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