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麼叫川崎病?
從80代中期開始,日本出現了一種奇特的怪病。患者幾乎都是呀呀學語的幼回兒,死亡答率占患者的5%。這種病的主要症狀是:一開始連續5天發高燒,一般退燒葯均不奏效。緊接著病兒兩手出現腫塊,然後脫皮,同時舌頭膨脹,嚴重的患者還會 發生心臟並發症,最後導致死亡。
經越長期仔細觀察和認其研究後,本醫學博士川畸大夫發現,此病是由一種叫蜱蟎的微生物所引起。這種微生物大量而又廣泛地生存和繁殖在室內的地毯中。每個蜱蟎體內擁有成千上萬個有毒細菌,而且隨時隨地在向外散發。據認為,這種細菌常在地毯表面或按近地面的空間中活動,專靠吃人們皮膚上的微型鱗狀物來維持生命,一旦接觸人體,就會乘機侵入人們的肺部和支氣管,從而危害人體。小孩之所以比大人更易得此病,是因為他們常常在地毯上玩耍,而且幼兒的肺臟細嫩,缺乏對病茵的抵抗力。
由於川崎大夫研究有功,日本有關方面就把這種病命名為"川崎病"。
地毯在我國家庭將越來越多,注意勤洗勤曬,保持清潔,將可以避免幼兒罹患此病。另外,有地毯的家庭,應盡量減少幼兒在地毯上玩耍的機會。
2、川崎病是什麼?
川崎病又稱皮膚粘膜淋巴結綜合征,是以血管炎為中心的全身性臟器炎症如心臟、腎臟、消化道等,多發於4歲以下嬰幼兒,近年來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並取代了風濕熱而成為兒童期重要的獲得性心臟病。川崎病的病因至今未明,它所引起的發熱、皮疹、淋巴結腫大均不足慮,因為這都是一過性的。其嚴重危害是對心臟、血管的損害,是永久性的,發病率為13~20%,主要累及冠狀動脈,表現為冠狀動脈炎、冠狀動脈擴張、冠狀動脈瘤、冠狀動脈栓塞等。冠狀動脈是供應心肌的血管,出現血栓易引起心肌缺血,導致心絞痛及心肌梗塞的發生;一旦冠狀動脈瘤不慎破裂,還會引發猝死。當然,除心臟症狀外,還累及腎臟、消化道出現腹痛、腹瀉,尿檢還可發現白細胞及蛋白。
川崎病以急性發熱起病,並有咳嗽、流涕、腹瀉、口腔粘膜明顯充血,早期往往易被誤診為上呼吸道感染,隨著病程進展還會出現:
● 發熱持續5天以上,用抗生素無效;
● 在急性發熱早期,手足皮膚廣泛硬性水腫,手足掌心有紅斑,指(趾)端膜片樣脫皮。
● 與發熱同時或發熱不久,全身可見多形性皮疹,無水皰或結痂;
● 雙眼結膜充血,但無膿性分泌物及流淚,持續於整個發熱期或更長;
● 口腔粘膜呈彌漫性充血,唇紅乾燥、皸裂出血、結痂,舌乳頭突起呈「楊梅舌」;
● 頸部雙側及頜下淋巴結腫大;
● 患兒於發熱後1~6周才出現心血管症狀,也可遲至急性期發病後數日至數年才發生。
川崎病有辦法醫治,也可以完全治癒,只不過要早做診斷及時治療,這樣既能減輕症狀,又能防止冠狀動脈病變的發生。一旦確診為川崎病,在大劑量應用免疫球蛋白的同時,必不可少的要用阿司匹林。它既可以防止血小板凝集和血栓形成,還可以起到消炎作用。療程要長,至少要用2~3個月,後期可改用小劑量。如果已有冠狀動脈擴張或冠脈瘤形成,則一直要用到病變消失為止。
在春季,患兒出現上呼吸道感染症狀伴有皮疹及粘膜病變,應警惕川崎病的發生,要及早到醫院就診以免延誤治療。確診後,務必要讓孩子休息好,尤其是已有冠狀動脈病變的患兒則必須要卧床休息,恢復期還應避免體力活動,盡量減輕心臟負擔。
3、你好,我想問一下,你家孩子是多大得的川崎病,我侄子10歲了,去河北省中醫院看說是川崎病
我孩子是抄4個月得的,而且還是女孩襲,也屬於小概率
川崎多個症狀
1、連續高燒,CRP高
2、身體玫紅色皮疹
3、楊梅舌苔
4、枕後淋巴腫大
出現三個,基本確診川崎
年齡大小不好說,但是肯定是發病後越早確診,越早丙球治療,孩子預後越好!!!!
北京兒童醫院,心內科
兒研所和八一兒童醫院都可以
我孩子是八一兒童醫院心內科羅分平主任給看的,也沒有特意找,緣分,趕上了
4、小孩的川崎病是一種什麼病
川崎病以全身性血管炎為主要病變的小兒急性發熱性疾病,發病可能與多種病毒、版細菌、立克權次體、支原體等感染所致免疫異常有關。在早期並沒有明顯的特點,發燒常常會被認為是喉嚨發炎或感冒。如果寶寶連續5天發高燒就必須引起注意。出現紅色的疹子常常會被誤認為是麻疹,但川崎病不會像麻疹一樣咳嗽、打噴嚏,如果已作過預防接種,就不可能是麻疹。
5、什麼是川崎病?
我家小孩3歲,也剛剛得完川崎病,川崎病可以痊癒沒什麼可怕的,就是回如果治療不徹底會答出現冠狀動脈瘤,無法劇烈運動。要盡早治療,越早越好,早起症狀是高燒不退,可反復發燒多次,吃完退燒葯管幾小時之後又開始高燒,38-39度之間。扁條體腫大,舌頭尖部有小紅疹子,指尖微微發紅,頸部淋巴結微微腫大,眼睛發紅類似結膜炎。持續發燒4天以上的就要小心了,然後看看有沒有以上類似症狀。我去了友誼和兒童醫院和兒研所三家醫院都說今年是川崎病的高發期,最近很多孩子患上川崎病。病因還不知道,但是可以治癒。
以上是我親身經歷,希望把分給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