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體虛多汗怎麼辦?
體虛多汗如果不是久病的話,有可能是腎虛所致,也有可能是濕熱造成的。
如果你是版一個比較胖的人權體虛多汗多半都是濕熱的原因,平時用荷葉、山楂、陳皮泡水喝能改善此病。
如果是腎虛多汗可去葯店買點補腎的葯吃一下就可以了。
最後平時一日三餐多吃點營養的東西,慢慢調養可改善體虛多汗的毛病。
2、體虛多汗怎麼調理
中醫治療多汗是根據病因病機採用不同方法,如調和營衛、益氣固表、滋陰降火、回陽斂陰等。中醫稱「汗為心液」、「汗者,精氣也」,對多汗證應及時處治,常用的止汗固澀中葯有麻黃根、龍骨、牡蠣、浮小麥、糯稻根須等。
可止汗的食品有五味子、烏梅、黑豆、桃乾等。常用的食療、驗方有:
生黃芪20克,大棗10克,浮小麥30克,水煎服,頻頻下咽,用於氣虛多汗。
五味子10克,大棗10克,桃干20克水煎服,用於陰虛盜汗。
五味子、五倍子各10克研粉,冰片2克混勻,置臍窩處,外蓋紗布,對盜汗有一定療效。
人參、黨參、沙參、黃芪等任選一種燉腔骨或母雞、乳鴿,對氣虛引起的多汗有效。
黑豆100克,先泡半日,慢火煮熟,加入烏梅、桃干適量,用白糖調好口味,吃豆喝湯。
出汗過後特別是大汗淋漓之後易感外邪,發生感冒,應及時擦乾汗水,更換衣被,避免受風著涼。血液中離子滲透壓和膠體滲透壓偏低會出現多汗,故多汗者,飲食不能太淡,輸液中也不能鹽分太少,並且飲食中應及時攝入蛋白,補充肉、蛋、奶。調料中花椒、大料、辣椒、桂皮、姜等辛溫之物多能發汗,不宜多用。
常用葯膳:
1、補脾棗苡粥:薏苡仁50g,懷山葯粉40g,紅棗50g,糯米250g,白糖適量,蜜桂花25g,適於病後體虛,食慾不振、貧血、營養不良者。
2、百合杞苓粥:百合60g,枸杞40g,茯苓粉15g,蓮子肉20g,糯米250g,白糖適量,用於脾胃虛弱,不思飲食,泄瀉,頭暈目眩症。
3、歸參燉母雞:當歸30
g,太子參15g,丹參30g,益母草15g,調料適量。宰雞去毛,去內臟洗凈,將葯用紗布包好放入雞腹,置於砂鍋中,加入調料及適量清水,置灶上先武火煮沸,再改文火慢燉,直至雞肉爛熟即成,具有補氣益血、治療貧血、乏力等症。
4、鯉魚赤小豆茅根湯:鯉魚1條,赤小豆50g,鮮白茅根50g,將鯉魚去鱗及內臟,洗凈後切段,赤小豆和新鮮白茅根共入鍋中,加水適量,煎至赤小豆爛熟,去茅根渣,入鯉魚煮熟後加調料食用。具有清熱利濕、利尿消腫的作用。對於全身水腫或有胸、腹水病人有較好的治療作用。
3、體虛多汗怎麼調理?
1.早上起來喝一大杯清水(大概200ml)清腸胃,排毒
2.魚,肉,豆,蛋,奶中有豐富的蛋白回質,各種水答果蔬菜換著吃,不挑食~
3.一星期運動兩次(打球,跑步,踢球...多運動的人是不容易生病)
4.遠離垃圾食品!煎炸食品,碳酸飲料,腌制食品,變質食品(臭豆腐,腐乳之類的),太過精製的食品現在也被人評為垃圾食品,因為沒營養可言。
5.注意休息,盡量不要熬夜.
6.自我平衡~壓力,疲勞,情緒低落是可以自我調理的,放輕松才可以迎接下一個挑戰。
4、老人體虛多汗怎麼辦,吃什麼調理好得快呢?
老人體質比較弱,吸收營養的能力降低,紅色盒子的初元裡面富含可以直接被小腸吸收的肽,能促進肌體活性,增強老人免疫力,我們逢年過節都會送這個給長輩。
5、體虛多汗是怎麼回事,怎麼調理
體虛分為很多種,最常見的症狀就是出汗
正常的出汗一般是在劇烈運動,或是天氣炎熱的時候自然身體反應。但是體虛患者卻會在進行輕度運動,或是不自主的大量流汗,甚至吃頓飯都會汗流浹背的。這種情況就要注意調理自己的身體了。
分清楚體虛的類型,針對調理
體虛一般要先區分出「疾病型體虛」,這個是因為患者自身有一些重大疾病,導致了身體比較虛弱有多汗的症狀,這樣的情況需要經自身的疾病先治療好,在進一步調理回復,體質就會變強了。
氣虛、血虛,進補為主
氣血虛是最常見的身體疾病了,中醫認為氣虛血虛難固津液,不僅僅會易出汗,男性還會經常會出現夢遺的情況。這種情況主要是靠食療進補,可以多食用補氣的山葯,補血的大棗等食物。早睡早起,戒除不良性活動,進行少量低強度的運動。
陰虛症狀,「熱」汗多,先祛火
有很多小夥伴對於中醫不理解不信任,認為陰虛就是身體「陰」,要補「陽」多吃熱性燥的食物或葯物就可以了。其實不然,陰虛的症狀是內火旺盛,常盜汗。日常可以選擇飲用百合銀耳羹來自行調理,少吃燥的食物,特別不要去吃羊肉串之類的哦。
陽虛症狀,「冷」汗多,先穩固
不知道你身邊有沒有小夥伴經常說自己怕冷,風一吹就特別難受,還經常冒冷汗。這些都是陽虛的症狀之一。一些女孩子手腳冰涼,特別容易感冒,這些也是陽虛的原因。陽虛患者可以多吃富含蛋白質的食物,注意營養搭配,簡單說就撿好的吃,溫陽固本。
6
加強鍛煉,注意作息規律是必不可少的
體虛患者的調理不能僅僅局限在食物上,在日常的運動上也要注意多進行鍛煉。有些患者一開始鍛煉就大汗淋漓的,針對這種情況可以先進行低強度的運動鍛煉,如瑜伽、太極拳等。作息上注意早睡早起,不要熬夜,一段時間你會發現體虛多汗的症狀消除的很快。
6、體虛多汗怎麼調理?
體虛多汗在臨床上分為幾種情況:
第一,是因為精神緊張、焦慮以及壓力過大專,在遇到不能解決的屬問題時,會緊張到出汗,這種出汗也是屬於體虛的一個范疇,應該通過心理調節,才能夠緩解這種症狀。另外,這種汗出可能與遺傳有一定的聯系。
第二,是因為體質虛弱而導致的另外兩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是自汗,第二種情況是盜汗。
自汗主要是由於氣虛或者是氣血虧虛而導致的,往往在治療上以益氣、固表、止汗的方法來進行治療,臨床上常用的葯物包括玉屏風散或者是牡蠣散來進行治療。
自汗往往是因為陰虛而導致的,所謂陰虛火旺而出現五心煩熱、潮熱盜汗的情況,臨床上會選擇知柏地黃丸、大補陰丸或者是當歸六黃湯來進行治療。有助於滋陰清熱止汗的效果非常明顯,所以在臨床上對於身體虛弱容易多汗,這樣的調理是非常必要的。
7、體虛多汗如何解決
體虛多汗有多種情況,看你屬於那種吧!
1 氣虛:氣虛之體的主要表現為;少氣懶言、全身疲倦乏力、聲音低沉、動則氣短、易出汗,頭暈心悸、面色萎黃、食慾不振,虛熱,自汗,脫肛,子宮下垂,舌淡而胖,舌邊有齒痕,脈弱等,為功能減退,不一定有病,氣虛者需補氣,補氣的葯物可選用人參、黃芪、黨參等。
1.1 補氣虛食品:牛肉、雞肉、豬肉、糯米、大豆、白扁豆、大棗、鯽魚、鯉魚、鵪鶉、黃鱔、蝦、蘑菇等。可經常交替選服。
1.2補氣虛葯膳食療方舉例:
玉珍雞:母雞一隻洗凈,雞肚內放人桂圓、荔枝幹、黑棗、蓮子、枸杞各30g,加調味蒸食,可補氣養精。
黃芪蒸鵪鶉:黃芪6~9g,鵪鶉2隻共蒸食,可補氣虛。
2血虛:血虛之體的主要表現為;面色萎黃蒼白,唇爪淡白,頭暈乏力,眼花心悸,失眠多夢,大便乾燥,婦女經水愆期、量少色淡『、舌質淡、苔滑少津,脈細弱等。進補宜採用補血、養血、生血之法,補血的葯物可選用當歸、阿膠、熟地、桑椹子等。
2.1補血虛食品:烏骨雞、黑芝麻、胡桃肉、龍眼肉、雞肉、豬血、豬肝、紅糖、赤豆等,可經常交替選用。
2.2補血虛葯膳食療方舉例:
當歸烏骨雞:當歸、黃芪各15g放入紗布袋中與烏骨雞一隻共蒸煮,吃雞肉喝湯,可補血虛。
阿膠糯米粥:阿膠9g(打碎)與黑糯米 60g共煮粥服食,可補血虛。
3 陰虛:又稱陰虛火旺,俗稱虛火,陰虛之體的主要表現為;怕熱,易怒,面頰升火,口乾咽痛,大便乾燥,小便短赤或黃,舌少津液,五心(二隻手心、二隻腳心與頭頂心)煩熱,盜汗,腰酸背痛,夢遺滑精,舌質紅,苔薄或光剝,脈細數等。進補宜採用補陰、滋陰、養陰等法,補陰虛的葯物可選用生地、麥冬、玉竹、珍珠粉、銀耳、冬蟲夏草、石斛,龜板等。
3.1 補陰虛食品:甲魚、燕窩、百合、鴨肉、黑魚、海蜇、藕、金針菇、枸杞頭、荸薺、生梨等,可經常交替選服。
3.2補陰虛葯膳食療方舉例:
銀耳紅棗羹(或百合蓮子羹):銀耳、紅棗(或百合、蓮子)適量共煮羹當點心服食,可補陰虛。
甲魚二子湯:甲魚1隻與女貞子、枸杞子各20g同煮湯,加調味,食甲魚飲湯,連食數劑,可補陰虛和治肝腎陰虛所致的腰痛,遺精、頭暈、目花等症。
石斛河魚;石斛6g,河魚1條共蒸食,可滋陰。
蟲草老雄鴨:蟲草9g與三年老雄鴨1隻共煮,吃鴨肉喝湯,可補陰虛。
4 陽虛:又稱陽虛火衰,是氣虛的進一步發展,陽虛之體的主要表現為;除有氣虛的表現外,平時怕冷,四肢不溫,喜熱飲,體溫常偏低,腰酸腿軟,陽痿早泄,小腹冷痛,乏力,小便不利,舌質淡溥,苔白,脈沉細等。進補宜補陽、益陽、溫陽:補陽虛的葯物可選用紅參、鹿茸、杜仲、蟲草、肉桂、海馬等。
4.1 補陽虛食品:黃牛肉、狗肉、羊肉、牛鞭、海參、淡菜、胡桃肉、桂圓、鵪鶉、鰻魚、蝦、韭菜、桂皮、茴香等,可經常交替選服。
4.2補陽虛葯膳食療方舉例:
海馬童子雞:海馬9g,童子雞1隻,共蒸食,可補陽虛。
韭菜白米蝦:韭菜200g,白米蝦(或蝦仁)100g,共炒,加調味,常服食,可補陽虛。
5 兩虛:體虛者亦常出現兩虛之體,兩虛之體有以下幾種:
氣陰兩虛:既有氣虛又有陰虛,其主要表現為;既有頭暈、乏力、腿軟等氣虛表現,又有升火、咽干、舌紅等陰虛表現,但沒有慢性疾病,這種體質稱氣陰兩虛體質,進補宜採用益氣養陰之補法,即在進補時應同時考慮補氣和補陰。
陰陽兩虛:既有陰虛又有陽虛,稱陰陽兩虛,其主要表現為;既怕冷又怕熱,冬天特別怕冷,夏天又特別怕熱,這是陰陽失調或陰陽兩虛之體質,進補宜採用陰陽並補,養陰溫陽和滋陰壯陽等補法。
氣血兩虛:氣血兩虛一般出現在貧血、白細胞減少症、血小板減少症、大出血後、婦女月經過多者等,其主要表現為;既有氣虛的表現,又有血虛的表現,進補宜採用益氣生血、培補氣血、氣血並補。
對兩虛之體的食補可分別選用上述補氣、補血、補陰、補陽的食品及葯膳進行辨證辨體施補,更應根據虛弱的輕重交替選服,通過進補待虛弱的表現消失,恢復健康後應停服進補食品及進補葯膳,到服食正常的平衡膳食即可,真正做到「虛則補之,實則瀉之」,無虛不須補,避免不虛而補,補之過度或進補不當而引起的不良反應,反而對健康不利。
多汗葯膳
(1) 小麥山葯湯
[功效] 補氣斂汗。
[材料] 浮小麥15克,山葯15克,白糖少許。
[用法] 二葯同煎取汁150毫升,加糖調味,
每服50毫升,早晚各服1次。
(2) 生地黃雞
[功效] 滋陰止盜汗。
[材料] 生地黃150克,烏肉雞1隻,飴糖100克。
[用法] 將生地黃切碎與飴糖拌勻,放入雞腹內蒸熟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