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健康知識庫 > 維生素有多少種

維生素有多少種

發布時間:2021-01-06 02:21:51

1、維生素一共有多少種?

維生素被世界公認的到目前為止僅14種:
維生素A、維生素B1、維回生素B2、泛酸答、煙酸、維生素B6、生物素、葉酸、維生素B12、膽鹼、維生素C、維生素D、維生素E和維生素K。
維生素是人和動物為維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而必須從食物中獲得的一類微量有機物質,在人體生長、代謝、發育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維生素既不參與構成人體細胞,也不為人體提供能量。
維生素是維持身體健康所必需的一類有機化合物。這類物質在體內既不能是構成身體組織的原料,也不是能量的來源,而是一類調節物質,在物質代謝中起重要作用。

2、什麼是維生素?維生素有幾種?

維生素是屬於維持豬正常生理機能所必需的低分子有機化合物。現已發現的維生素有三內四十種,分容為脂溶性和水溶性兩大類。
脂溶性維生素:這類維生素只能溶解於脂肪中,不溶於水中,所以它的存在與吸收都與脂肪有關,它貯存於脂肪中。脂溶性維生素主要有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E、維生素K等。這類維生素能在體內貯存,短期供應不足對豬的生長和健康不會造成不良影響。
水溶性維生素:這類維生素只能溶解於水。主要包括維生素B族和維生素C等。水溶性維生素很少或幾乎不在機體內貯存。因此,短時間的缺乏或不足就會影響機體內一些酶的活性,阻抑相應的代謝過程,降低豬的生產性能或引起維生素缺乏病症。

3、維生素有哪幾種?

維生素的種類很多,比較常見的有維生素A、維生素B族、維生素C、維生素E等。
各類維生素的主要功能和適宜人群、食物來源如下:
維生素A
主要功能
1.保護視力。維生素A是一系列視黃醇的衍生物,可以促進視覺細胞內感光物質的合成和再生,維持正常的視覺。
2.維生素A也稱為美容維生素,具有調節表皮及角質層新陳代謝,維持正常上皮組織的生長,有一定的抗老去皺功效,在化妝品中用作營養成分添加劑,能防止皮膚粗糙,促進正常生長發育,可用於膏霜乳液中。
3. 維生素A能促進蛋白的合成,對於機體免疫功能有重要影響。需要提醒的是,過量攝入維生素A,對上皮感染的抵抗力並不隨劑量而增高。
4.促進生長與生殖(維生素A缺乏可能是影響生殖功能的原因)。
5.保護黏膜,減少呼吸道、口腔、胃和腸道等器官黏膜的損害。
適宜人群
1.長期對脂肪吸收不良者、素食者、長期戴隱形眼鏡和長時間注視電腦屏幕者。
2.身體抵抗力差者、膽固醇水平高者。
3.經常補充維生素C、E者,同時補充β-胡蘿卜素能夠協同增效。
食物來源
多存在於魚肝油、動物肝臟、奶製品、綠色蔬菜等食物中。其中胡蘿卜素可以在人體中轉化為維生素A。
維生素B族
有十二種以上,被世界一致公認的有九種,都是水溶性維生素,在體內滯留的時間只有數小時,必須每天補充。它們的功效相輔相成,參與體內糖、蛋白質和脂肪的代謝。
維生素B1
主要功能
1.維生素B1具有保持循環、消化、神經和肌內正常功能;調整胃腸道的功能。
2.能預防腳氣病。
3.防治周圍神經炎、消化不良、脂溢性皮炎、濕疹等。
適宜人群
1.抽煙、喝酒、常攝取砂糖的人要增加維生素B1的攝取量。
2.在妊娠、哺乳期或是服用避孕葯的女性需要大量的維生素B1。
3.處於緊張狀態的人(生病、焦慮、精神打擊、手術後等)不僅需要B1,而且需要B族中所有的維生素,也就是說應該加服復合維生素B制劑。
食物來源
多存在於酵母、穀物、肝臟、大豆、肉類等食物中。
維生素B2
主要功能
1.維生素B2參與人體多種生化反應,促進細胞再生,可保護皮膚毛囊粘膜及皮脂腺,抵抗日光傷害。
2.幫助預防和消除口腔內、唇、舌的炎症反應。
3.能促進生長發育

4、維生素有哪幾種?

常見的有維生素A、B族維生素、維生素C、維生素D、維生素E。

1、維生素A

維生素A是含有視黃醇結構並具有生物活性的一大類物質,類胡蘿卜素是一種維生素A原,在小腸和肝臟的代謝過程中可以生成視黃醇和視黃醛,其中β胡蘿卜素是最重要的類胡蘿卜素。

食物中維生素A的主要來源是動物肝臟、魚肝油、奶製品、蛋黃等;維生素A原的主要來源是深色蔬菜和水果,如菠菜、胡蘿卜、南瓜等。

2、維生素C

維生素C又稱抗壞血酸,是一種水溶性維生素,廣泛存在於水果、蔬菜中。維生素C具有很多生物學作用,包括抗氧化作用,改善鐵、鈣、葉酸的利用,促進類固醇代謝,清除自由基等。

一般來說,獼猴桃、鮮棗、草莓、枇杷、橙、橘、柿子等水果富含維生素C;葡萄、無花果、蘋果、香蕉、桃子、梨子等水果的維生素C含量較少。

3、維生素E

維生素E又稱生育酚,是一種脂溶性維生素,具有抗氧化、預防衰老等作用。資料顯示,維生素E有可能降低肺癌、宮頸癌、腸癌、乳腺癌等發病風險。維生素E的主要來源有植物油和堅果。

4、B族維生素

這類維生素包括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B6、維生素B12、煙酸、葉酸等。B族維生素是推動體內代謝、把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等轉化成熱量時不可缺少的物質。B族維生素在全穀物、綠葉菜以及動物肝臟中含量較高。

5、維生素D

維生素D是一種脂溶性維生素,具有維持血液鈣和磷穩定、參與某些蛋白質轉錄調節等重要生物學作用。人群干預結果顯示,維生素D和鈣的攝入量越高,大腸癌的發病率越低;日光照射量越多,結腸癌死亡率越低。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主要包括魚干、乳酪、蛋黃等。

5、維生素有多少種?

世界公認的維生素僅14種,它們是:維生素A、維生素B1、維生素B2、泛酸、煙酸、維生素B6、生物素、葉酸、維生素B12、膽鹼、維生素C、維生素D、維生素E和維生素K。

其中維生素A可以維持骨骼正常生長發育並促進生長與生殖;維生素C可以降低患病風險;維生素K與凝血功能有關,也會幫助鞏固骨質;維生素E是公認有抗衰老功效,能促進皮膚血液循環和肉芽組織生長,使毛發皮膚光潤,並使皺紋展平等等。

缺乏症

1.維生素A:夜盲症,角膜乾燥症,皮膚乾燥,脫屑

2.維生素B1:神經炎,腳氣病,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生長遲緩

3.維生素B2:口腔潰瘍,皮炎,口角炎,舌炎,唇裂症,角膜炎等

4.維生素B12:巨幼紅細胞性貧血

5.維生素C:壞血病,抵抗力下降

6.維生素D:兒童的佝僂病,成人的骨質疏鬆

7.維生素E:不育,流產,肌肉性萎縮等。

(5)維生素有多少種擴展資料:

各類維生素的發源:

維生素A,抗乾眼病維生素,亦稱美容維生素,脂溶性。由Elmer McCollum和M. Davis在1912年到1914年之間發現。並不是單一的化合物,而是一系列視黃醇的衍生物(視黃醇亦被譯作維生素A醇、松香油),別稱抗乾眼病維生素 多存在於魚肝油、動物肝臟、綠色蔬菜,缺少維生素A易患夜盲症。

維生素B1,硫胺素,又稱抗腳氣病因子、抗神經炎因子等,是水溶性維生素。由卡西米爾馮克在1912年發現(一說1911年)。在生物體內通常以硫胺焦磷酸鹽的形式存在。 多存在於酵母、穀物、肝臟、大豆、肉類。

維生素B2,核黃素,水溶性。由D. T. Smith和E. G. Hendrick在1926年發現。也被稱為維生素G多存在於酵母、肝臟、蔬菜、蛋類 。缺少維生素B2易患口舌炎症(口腔潰瘍)等。

維生素B4,現階段已經不將其視為真正的維生素。膽鹼由Maurice Gobley在1850年發現。維生素B族之一,1849年首次從豬肝中被分離出,此後一直認為膽鹼為磷脂的組分,1940年Sura和Gyorgy Goldblatt根據他們各自的工作,表明了它具有維生素特性。蛋類、動物的腦、啤酒酵母、麥芽、大豆卵磷脂含量較高。

維生素B5,泛酸,水溶性。由Roger Williams在1933年發現。亦稱為遍多酸。多存在於酵母、穀物、肝臟、蔬菜。

維生素B6,吡哆醇類,水溶性。由Paul Gyorgy在1934年發現。包括吡哆醇、吡哆醛及吡哆胺。多存在於酵母、穀物、肝臟、蛋類、乳製品。生物素,也被稱為維生素H或輔酶R,水溶性。多存在於酵母、肝臟、穀物。

維生素B9 葉酸,水溶性。也被稱為蝶醯谷氨酸、蝶酸單麩胺酸、維生素M或葉精。多存在於蔬菜葉、肝臟。

維生素B12,氰鈷胺素,水溶性。由Karl Folkers和Alexander Todd在1948年發現。也被稱為氰鈷胺或輔酶B12。多存在於肝臟、魚肉、肉類、蛋類。

參考資料:網路-維生素

6、維生素有哪幾種

維生素主要分為2類:水溶性維生素及脂溶性維生素。水溶性維生素包括:維生素C\維生素B1、B2\B6、煙酸等;脂溶性維生素主要有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E、維生素K

7、維生素有哪幾種?

水溶性維生素主要包括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C;脂溶性維生素主要包括維生素A、、E、K等。

維生素A:維生素A有兩種。一種是維生素A醇(retionl),是最初的維生素A形態(只存在於動物性食物中);另一種是胡蘿卜素(carotene),在體內轉變為維生素A的預成物質(provitaminA,可從植物性及動物性食物中攝取);
維生素A的效用 防止夜盲症和視力減退,有助於對多種眼疾的治療(維生素A可促進眼內感光色素的形成);有抗呼吸系統感染作用;有助於免疫系統功能正常;生病時能早日康復;能保持組織或器官表層的健康;有助於祛除老年斑;促進發育,強壯骨骼,維護皮膚、頭發、牙齒、牙床的健康;外用有助於對粉刺、膿包、癤瘡、皮膚表面潰瘍等症的治療;有助於對肺氣腫、甲狀腺機能亢進症的治療。
維生素A缺乏時的表現: 乾眼症,夜盲症。長期對脂肪的吸收不良往往會導致缺乏維生素A,這種情況常常發生在5歲以下的小孩身上,主要是因為飲食的攝取量不足所致。
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魚肝油、動物肝臟、胡蘿卜、黃綠蔬菜、蛋類、牛奶、奶製品、奶油、黃色水果。
維生素A副作用: 成人連續幾個月每天攝取50000 IU以上會引起中毒現象;幼兒如果在一天內攝取超過18500 IU則會引起中毒現象。中毒徵兆有脫發、胃痛、嘔吐、腹瀉、皮疹、骨痛、生理功能紊亂、疲勞、頭痛、肝臟腫大、皮膚剝落、視力模糊等。

B族維生素:
B1:維生素B1又稱硫胺素或抗神經炎素。由嘧啶環和噻唑環結合而成的一種B族維生素。維生素B1主要存在於種子的外皮和胚芽中,如米糠和麩皮中含量很豐富,在酵母菌中含量也極豐富。瘦肉、白菜和芹菜中含量也較豐富。目前所用的維生素B1都化學合成的產品。在體內,維生素B1以輔酶形式參與糖的分解代謝,有保護神經系統的作用;還能促進腸胃蠕動,增加食慾。
維生素B1缺乏時,可紀起多種神經炎症,如腳氣病菌。維生素B1缺乏所引起的多發性神經炎,患者的周圍神經末梢有發炎和退化現象,並伴有四肢麻木、肌肉萎縮、心力衰竭、下肢水腫等症狀。

B2:又叫核黃素。核黃素(維生素B2)為黃素酶類的輔酶組成部分,在生物氧化的呼吸鏈中起遞氫作用,對神經細胞、視網膜代謝、腦垂體促腎上腺皮質激素的釋放和胎兒的生長發育亦有影響;碳水化合物,脂肪和氨基酸的代謝與核黃素密切相關。若缺乏時,可出現舌炎、口角炎、脂溢性皮炎和陰囊炎、眼結膜炎、畏光等。核黃素的缺乏主要是因為機體攝取維生素B2量不足所致,成人每天需要量是15~20mg,腸道細菌雖能合成維生素B2,但量少,故主要靠食物提供。機體貯存有限,多餘部分隨尿排出。

b3:又稱煙酸、尼克酸、維生素PP。在體內轉化為煙醯胺後,發揮葯理作用,後者是輔酶Ⅰ和輔酶Ⅱ的組成部分,參與體內脂質代謝,組織呼吸的氧化過程和糖無分解的過程。煙酸還可降低輔酶A的利用;通過抑制密度蛋白的合成而影響膽固醇的合成,大劑量尚可降低血清膽固醇及甘油三酯的濃度,且有周圍血管擴張作用。
尼克酸缺乏病又叫煙酸缺乏病(nicotinic acid deficiency),也稱糙皮病。臨床上以皮膚、胃腸道、神經系統症狀為主要表現。本病的發生與尼克酸的攝入、吸收減少及代謝障礙有關,尤其在以玉米等谷類為主食,又缺乏適當付食品地區,有時可以地方性疾病表現。本病同時可有色氨酸和其他維生素的缺乏。在消化道吸收障礙和慢性消耗性疾病中,例如類癌綜合征等也可見到。 【臨床表現】尼克酸缺乏患者在早期階段臨床表現可不明顯,往往有食慾減退、倦怠乏力、體重下降、腹痛不適、消化不良、容易興奮、注意力不集中、失眠等非特異性病徵。當病情進展時,可以出現較典型症狀表現為夏秋季日光照射時發作,有時也可因輻射及皮膚物理性損傷而誘發。

B4:又稱膽鹼。膽鹼和肌醇(另一種維生素B)一起合作來進行對脂肪與膽固醇的利用;
膽鹼是少數能穿過「腦血管屏障」的物質之一。這個「屏障」保護腦部不受日常飲食的改變的影響。但膽鹼可通過此「屏障」進入腦細胞,製造幫助記憶的化學物質。膽鹼似乎可以乳化膽固醇,避免膽固醇積蓄在動脈壁或膽囊中。
效用 控制膽固醇的積蓄;幫助傳送刺激神經的信號,特別是為了記憶的形成而對大腦所發出的信號;有防止年老記憶力衰退的功效(每天服用1~5g); 因為有促進肝臟機能的作用,可幫助人體的組織排除毒素和葯物; 有鎮定作用;有助於治療老年痴呆症。 缺乏症
可能引起肝硬化、肝臟脂肪的變性、動脈硬化,也可能是引起老年痴呆症(Alzheimer,s disease)的原因。富含膽鹼的食物 蛋類、動物的腦、動物心臟與肝臟、綠葉蔬菜、啤酒酵母、麥芽、大豆卵磷脂。

B5:泛酸是B族維生素的一種,又名「遍多酸」,也稱為維生素B5。這個名稱來源自希臘語,意思是無所不在的酸類物質。 其無所不在,是指:①普遍存在於生物體內;②生物無不需要,缺乏時會生病致死;③體內參與廣泛的代謝活動。
幫助細胞的形成,維持正常發育和中樞神經系統的發育;對於維持腎上腺的正常機能非常重要;是脂肪和糖類轉變成能量時不可缺少的物質; 在抗體的合成、人體利用對氨基苯甲酸和膽鹼的必需物質; 效用 有助於傷口痊癒; 可製造抗體抵抗傳染病; 治療手術後休克; 防止疲勞; 緩解多種抗生素的毒副作用。缺乏症 低血糖症,十二指腸潰瘍、血液和皮膚異常症狀。 富含泛酸的食物 肉、未精製的谷類製品、麥芽與麩子、動物腎臟/心臟、綠葉蔬菜、啤酒酵母、堅果類、雞肉、未精製的糖蜜。

B6:維生素B6實際上是由幾種物質——吡哆醇、吡哆醛、吡哆胺——的集合,彼此之間有密切的關系和相互的作用。富含維生素B6的食物:啤酒酵母、小麥麩、麥芽、動物肝臟與腎臟、大豆、美國甜瓜、甘藍菜、廢糖蜜(從原料中提煉砂 糖時所乘的糖蜜)、糙米、蛋、燕麥、花生、胡桃。 維生素B6效用:能適當地消化、吸收蛋白質和脂肪。防止各種神經、皮膚的疾病。緩解嘔吐(為防止早晨起床時的嘔吐感,醫生的處方中都開有維生素B6)。可促進核酸的合成,防止組織器官的老化。減緩夜間肌肉的痙攣、腳的抽筋、手的麻痹等各種手足神經炎的病症。維生素B6的缺乏症:可引起貧血、脂溢性皮膚炎、舌炎等。

B7:又稱生物素、輔酶 R、維生素 H。是合成維生素C的必要物質;對於脂肪和蛋白質的正常代謝作用是不可或缺的物質。
防止白發;對謝頂症有預防治療作用;緩解肌肉的疼痛;減輕濕疹、皮炎症狀
缺乏症 臉部和身體的濕疹、極度疲勞、有礙於脂肪的代謝、食慾不振、脫發、抑鬱。
富含生物素的食物 牛奶、水果、啤酒酵母、牛肝、蛋黃、動物腎臟、糙米。

B11:亦稱為葉酸、維生素BC或維生素M
葉酸是由喋啶,對氨基苯甲酸和谷氨酸殘基組成的一種水溶性B族維生素,為機體細胞生長和繁殖所必需的物質。並與維生素B12共同促進紅細胞的生成和成熟。在體內葉酸以四氫葉酸的形式起作用,四氫葉酸在體內參與嘌呤核酸和嘧啶核苷酸的合成和轉化。葉酸缺乏時,脫氧胸苷酸,嘌呤核苷酸的形式及氨基酸的互變受阻,細胞內DNA合成減少,細胞的分裂成熟發生障礙,引起巨幼紅細胞性貧血。
葉酸缺乏的主要臨床表現有二:一是巨幼細胞貧血,一是舌炎。這些表現與維生素B12缺乏引起的巨幼細胞貧血須加區別。葉酸引起者沒有神經系統的症狀、體征;胃液中鹽酸也可消失,但經葉酸治療後可再出現;胃液中內因子存在。

B12:又稱鈷胺素。維生素B12間接參與胸腺嘧啶脫氧核苷酸合成。在體內需轉化為甲基鑽胺和輔酶B12使其具有活性,甲基鑽胺參與葉酸代謝。缺乏時可致葉酸缺乏,而葉酸參與DNA的合成,因而導致DNA合成受阻,導致巨幼細胞貧血。本品還促使甲基丙二酸轉變為琥珀酸,參與三羧循環,故缺乏時亦可影響神經髓鞘脂類的合成,維持有鞘神經纖維的正常功能。促進紅血球的形成和再生,防止貧血;促進兒童發育,增進食慾; 增強體力;維持神經系統的正常功能; 能使脂肪、碳水化合物、蛋白質適宜地為體內所利用;消除煩躁不安; 促使注意力集中,增進記憶力與平衡感。
維生素B12缺乏時,主要影響造血系統和神經系統。這是因為造血系統的敏感性與細胞更新速率高。特別是紅細胞系統表現得最為明顯。主要特徵是在外周血液中出現許多細胞碎片,變形細胞和高色素性巨大細胞。此外神經系統表現在脊髓和腦皮層中皆可見到有髓神經元的進行性腫脹,脫髓鞘的細胞死亡,從而引起廣泛的神經系統症狀和體征。如手足感覺異常,振動和體位感覺減退,以致站立不穩,深部腱反射減弱,晚期可出現記憶喪失,神志模糊,憂郁,甚至中樞視力喪失等。表現為妄想,幻覺,以至發展成一種明顯的精神病。

維生素C:又叫抗壞血酸。
維生素C的主要生理功能是:①維持細胞的正常代謝,保護酶的活性;②對鉛化物、砷化物、苯以及細菌毒素等,具有解毒作用;③使三價鐵還原成二價鐵,有利於鐵的吸收,並參與鐵蛋白的合成;④參與膠元蛋白合成羥脯氨酸的過程,防止毛細血管脆性增加;⑤促進心肌利用葡萄糖及心肌糖元的合成,有擴張冠狀動脈的效應。
維生素C在膠原質的形成上扮演很重要的角色。膠原質對於人體的組織細胞、牙齦、血管、骨骼、牙齒的發育和修復是一種重要的物質; 幫助人體內鐵的吸收;常被推薦為預防嬰兒猝死症(SIDS)物質;抽煙者和老人需要更多的維生素C。(一支香煙可以破壞25~100mg的維生素C)。
效用 治療受傷、灼傷、牙齦出血; 增強治療尿道感染的葯物之療效; 加速手術後的恢復; 幫助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 預防濾過性病毒和細菌的感染,並增強免疫系統功能; 具有抗癌作用;有助防止亞硝基胺(致癌物質)的形成;可當做天然的瀉葯;減少靜脈中血栓的發生; 可治療普通的感冒,並有預防效果;可使蛋白質細胞互相牢聚,從而能延長壽命;增加對無機鐵的吸收;可減弱許多能引起過敏症的物質的作用;預防壞血病。
過量使白細胞的抗病能力明顯下降。 服用過量的維生素C可能會引起草酸及尿酸結石的形成(攝取鈣、維生素B6及每天喝充足的水可以予以調整)。攝取過量時,會引起一些不舒服的副作用,如腹瀉、多尿、皮疹等。有以上症狀時,必須減量。 正在接受放射線或化學葯物治療的癌症患者不宜服用維生素C。
維生素C缺乏
維生素C缺乏可以引起壞血病。主要表現是全身有廣泛的出血點,毛囊角化,關節腫脹。重者還有皮下、肌肉、關節出血及血腫形成,粘膜部位也有出血現象,常有鼻鈕、月經過多以及便血等。牙齦也可腫脹、萎縮而引起牙根外露,甚至脫落。還可導致骨鈣化不正常及傷口癒合減慢等。嚴重的維生素C缺乏可以出現內臟出血,甚至危及生命。
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 主要食物來源為蔬菜與水果,如青菜、韭菜、塌棵菜、菠菜,柿子椒等深色蔬菜和花菜,以及柑桔、紅果、柚子等水果含Vit C量均較高。野生的莧菜、苜蓿、刺梨、沙棘、獼猴桃、酸棗等含量尤其豐富

維生素D:又稱鈣化醇,麥角甾醇,麥角骨化醇,「陽光維生素」,抗佝僂病維生素。脂溶性。種類很多,以維生素D2(麥角鈣化醇)和維生素D3(膽鈣化醇)較為重要。 來自食物和陽光(紫外線可以作用於皮膚中的油脂以製造出維生素D,然後被吸收入人體內)。 從口中所攝取的維生素D由小腸壁與脂肪一起吸收。 煙霧會遮斷製造維生素D的太陽光線;在強烈的日曬灼傷後,皮膚將停止製造維生素D。
維生素D能促進小腸對鈣的吸收,其代謝活性物促進腎小管重吸收磷和鈣,提高血鈣,血磷濃度,或維持及調節血漿鈣,磷正常濃度。一般認為,只有鈣與磷酸鹽的血漿濃度適宜理,才呈現骨形成的正常速率。維生素D缺乏時人體吸收鈣,磷能力下降,鈣,磷不能在骨組織內沉積,成骨作用受阻。在嬰兒和兒童,上述情況可使新形成的骨組織和軟骨基質不能進行礦化,從而引起骨生長障礙,即所謂佝僂病。鈣化不良的一個後果是佝僂病患者的骨骼異常疏鬆,而且由於支撐重力負荷和緊張而產生該病的特徵性畸形。 在成人,維生素D缺乏引起骨軟化病或成人佝僂病,最多見於鈣的需要量增大時。如妊娠期或哺乳期。該病特點是骨質密度普遍降低。它與骨質疏鬆症不同,該病骨骼的異常在於包含過量未鈣化的基質。而骨骼的顯著畸形反見於疾病的晚期階段。

維生素E:又名生育酚或產妊酚,在食油、水果、蔬菜及糧食中均存在。維生素E最突出的化學性質是抗氧化作用,它能增強細胞的抗氧化作用,有利用維持各種細胞膜的完整性;參加整體的某些細胞組織的多方面的代謝過程;保持膜結合酶的活力和受體等作用。有人認為,維生素E具有許多重要的生理功能。譬如:抗衰老作用、抗凝血作用、增強免疫力、改善末稍血液循環、防止動脈硬化,維持紅細胞、白細胞,腦細胞、上皮細胞的完整性,從而保持肌肉、神經血管和造血系統的正常功能等。經研究還發現,維生素E有類似人參的生理作用,如對胃潰瘍有保護作用;能促進DNA和蛋白質的合成;延長紅細胞壽命;增強免疾活性;延緩血管和組織的衰老等,尚待研究。
人類長期缺乏維生素E可發生巨細胞性溶血性貧血,病人血液中維生素E含量降低。
長期服用大劑量維生素E可引起各種疾病。其中較嚴重的有:血栓性靜脈炎或肺栓塞,或兩者同時發生,這是由於大劑量維生素E可引起血小板聚集和形成;血壓升高,停葯後血壓可以降低或恢復正常;男女兩性均可出現乳房肥大;頭痛、頭暈、眩暈、視力模糊、肌肉衰弱;皮膚豁裂、唇炎、口角炎、蕁麻疹;糖尿病或心絞痛症狀明顯加重;激素代謝紊亂,凝血酶原降低;血中膽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升高;血小板增加與活力增加及免疫功能減退。
富含維生素E的食物 麥芽、大豆、植物油、堅果類、芽甘藍、綠葉蔬菜、菠菜、有添加營養素的麵粉、全麥、未精製的谷類製品、蛋。 無機鐵(硫酸亞鐵)會破壞維生素E,所以不能同時服用。假如服用含有少量硫酸亞鐵的營養補品而又服用維生素E時,必須前後相隔8小時

維生素F:不飽和脂肪酸——亞麻油酸,花生油酸
脂溶性;從食物中的不飽和脂肪酸製造而成; 效用 防止動脈中膽固醇的沉積; 助長健康的皮膚和毛發; 在某種程度上,可防止X光線的有害影響; 幫助腺體發揮作用,並使鈣能被細胞所利用,從而增進健康和成長;治療心臟病;能轉化飽和脂肪酸,可幫助減肥。
過量 攝取過量時易肥胖。
缺乏症 濕疹、粉刺。
食物來源 富含維生素F的食物 植物性油(由麥芽、亞麻種子、向日葵、紅花、大豆、花生等榨取的油)、花生、葵花子、胡桃、美洲胡桃、核桃、鱷梨

維生素K:又叫甲萘醌
維生素K是肝臟合成凝血酶原(因子Ⅱ)的必需物質。還參與凝血因子Ⅶ,Ⅸ,Ⅹ以及蛋白C和蛋白S的合成。缺乏維生素K可致上凝血因子合成障礙,影響凝血過程而引起出血,此時給予維生素K可達到止血作用。維生素K2尚具有鎮痛作用,其鎮痛作用機制可能與阿片受體和內源性阿片樣物質介導有關。維生素K是機體必需營養素之一,也是臨床用於止血的葯物之一。此外,它還可以對抗血管平滑肌痙攣,對抗組胺、腎上腺素及乙醯膽鹼引起的血管舒縮功能紊亂,從而使得偏頭痛症狀改善,有效控制其發作。
一般作用 是促進血液凝固的化學物質之一,是形成凝血酶原不可缺的物質。 效用 防止內出血和痔瘡;治療月經過量; 促進血液正常的凝固
缺乏症 小兒慢性腸炎、熱帶性腹瀉、結腸炎。維生素K缺乏症 維生素K作為凝血因子,有天然與人工合成之分。天然的為脂溶性,存在於苜蓿,菠菜之中的稱為維生素K1(phylloquinone);由動物腸道內細菌合成的為維生素K2(menaquinone)。人工合成的為水溶性,即維生素K3與K4。一旦維生素K吸收,利用出現障礙,將影響一系列凝血因子生成。嚴重時出現出血症狀,此系維生素K缺乏症。 【臨床表現】 主要表現為輕重不一的出血症狀。常見有鼻衄、牙齦滲血,皮下青紫,黑糞,月經過多,痔瘡出血,創面與術後滲血等。深部組織血腫與關節腔積血較少見。偶可見顱內出血危及生命。新生兒維生素K缺乏所致的出血症狀常常很突然,無預兆。
富含維生素K的食物 酸乳酪、紫花苜蓿、蛋黃、紅花油、大豆油、魚肝油、海藻類、綠葉蔬菜。

維生素P
由黃酮(flavones、flavonals、citrin)、芸香素(rutin),橙皮素(hesperidin)所構成;水溶性。
在對維生素C的消化、吸收功能上是不可缺少的物質;黃酮在柑橘類中提供黃色和橙色的物質;

一般作用
是維持毛細血管通透性的要素。(P是通透性的意思,Permeability的第一個字母。)生物類黃酮(Bioflavonoids)主要的機能是增強毛細血管壁、調整其吸收能力;幫助維生素C維持結締組織的健康;
效用 防止維生素C被氧化而受到破壞;增強毛細血管壁,防止瘀傷; 增加對傳染病的抵抗力; 有助於牙齦出血的預防和治療;增加維生素C的效果; 有助於對因內耳疾病所引起的浮腫或頭暈的治療。
缺乏症 毛細血管變弱。
富含維生素P的食物 柑橘類(檸檬、橙、葡萄柚)的白色果皮部分和包著果囊的薄皮。杏、蕎麥粉、黑莓、櫻桃、玫瑰果實等都含有維生素P。

維生素T
關於這種維生素,至今的了解仍然有限。只知道它能夠幫助血液的凝固和血小板的形成。因為有這種作用,維生素T對貧血症和血友病的預防是很重要的。建議每日攝取量尚未確定。市面上沒有維生素T出售。維生素T存在於芝麻和蛋黃中。未發現有副作用。

維生素U
對於維生素U的了解,比對維生素T更少。聽說這種維生素在治療潰瘍上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對於這點,有的醫生有異議。生甘藍菜中含有維生素U。維生素U沒有副作用。

8、維生素有多少種類

維生素有10多種,主要有維生素A、D、E、K、C、B1、B2、B6、B5、B12、葉酸、生物素、胡蘿卜素等。
維生素A。維持正常視力,預防夜盲症;維持上皮細胞組織健康;促進生長發育;增加對傳染病的抵抗力;預防和治療乾眼病。
維生素D。調節人體內鈣和磷的代謝,促進吸收利用,促進骨骼成長。
維生素E。維持正常的生殖能力和肌肉正常代謝;維持中樞神經和血管系統的完整。
維生素K。止血。它不但是凝血酶原的主要成分,而且還能促使肝臟製造凝血酶原。小兒維生素K缺乏症
水溶性維生素
維生素B1。保持循環、消化、神經和肌內正常功能;調整胃腸道的功能;構成脫羧酶的輔酶,參加糖的代謝;能預防腳氣病。
維生素B2。又叫核黃素。核典素是體內許多重要輔酶類的組成成分,這些酶能在體內物質代謝過程中傳遞氫,它還是蛋白質、糖、脂肪酸代謝和能量利用與組成所必需的物質。能促進生長發育,保護眼睛、皮膚的健康。
泛酸(維生素B5)。抗應激、抗寒冷、抗感染、防止某些抗生素的毒性,消除術後腹脹。
維生素B6。在蛋白質代謝中起重要作用。治療神經衰弱、眩暈、動脈粥樣硬化等。
維生素B12。抗脂肪肝,促進維生素A在肝中的貯存;促進細胞發育成熟和機體代謝;治療惡性貧血。
維生素B13(乳酸清)。
維生素B15(潘氨酸)。主要用於抗脂肪肝,提高組織的氧氣代謝率。有時用來治療冠心病和慢性酒精中毒。
維生素B17。劇毒。有人認為有控制及預防癌症的作用。
對氨基苯甲酸。在維生素B族中屬於最新發現的維生素之一。在人體內可合成。
肌醇。維生素B族中的一種,和膽鹼一樣是親脂肪性的維生素。
維生素C。連接骨骼、牙齒、結締組織結構;對毛細血管壁的各個細胞間有粘合功能;增加抗體,增強抵抗力;促進紅細胞成熟。
維生素P。
維生素PP(煙酸)。在細胞生理氧化過程中起傳遞氫作用,具有防治癩皮病的功效。
葉酸(維生素M)。抗貧血;維護細胞的正常生長和免疫系統的功能。
維生素T。幫助血液的凝固和血小板的形成。
維生素U。治療潰瘍上有重要的作用。

9、維生素共有多少種?

世界公認的維生素僅14種:

維生素A、維生素B1、維生素B2、泛酸、版煙酸、維生素B6、生物素、權葉酸、維生素B12、膽鹼、維生素C、維生素D、維生素E和維生素K。

維生素是人和動物為維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而必須從食物中獲得的一類微量有機物質,在人體生長、代謝、發育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維生素既不參與構成人體細胞,也不為人體提供能量。

維生素是維持身體健康所必需的一類有機化合物。這類物質在體內既不能是構成身體組織的原料,也不是能量的來源,而是一類調節物質,在物質代謝中起重要作用。

(9)維生素有多少種擴展資料:

維生素缺乏原因:

1、食物供應嚴重不足,攝入不足;如:食物單一、儲存不當、烹飪破壞等。比如葉酸受熱損失。

2、吸收利用降低;如:消化系統疾病或攝入脂肪量過少從而影響脂溶性Vit的吸收。

3、維生素需要量相對增高;如:妊娠和哺乳期婦女、兒童、特殊工種、特殊環境下的人群。

4、不合理使用抗生素會導致對維生素的需要量增加。

10、維生素有多少種?

維生素一共有14種,現在被承認為維生素的是:維生素A、維生素B1、維生素版B2、泛酸、煙酸、維生素B6、生物素、權葉酸、維生素B12、膽鹼、維生素C、維生素D、維生素E和維生素K。比較常見的有維生素A、維生素B族、維生素C、維生素E等。

與維生素有多少種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