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積食怎麼辦?
積食怎麼辦?當然是多吃一些消失的食品還有就是去醫院找醫生開葯。
2、關於經常積食怎麼辦?的問題
病情分析:少吃多餐
吃健胃消食片
或者喝大山楂顆粒
如果很嚴重就去醫院檢查吧
可能是腸胃不好
,
,意見建議:
3、容易積食怎麼辦?
積食的小兒推拿方法
小兒推拿只推孩子的左手,剛開始手法要輕柔,用太重的手法,孩子疼痛或害怕,一開始要讓孩子適應推拿。
推拿頻率
基礎保健:每天推拿一次
疾病狀態:每天2—3次都可以
1.清胃經
位置:大拇指橈側面,腕橫紋到指尖,脾和胃連起來清。向外清。
作用:清胃熱、瀉胃火、導積滯、降逆止嘔。
次數:約100—300次
2.清大腸經
位置:食指橈側邊緣,自指尖至虎口一直線(從虎口到指尖向外為清)
作用:清利腸腑,除濕熱,導積滯
次數:約100—500次
3.揉板門
位置:位於手掌大魚際中部
作用:健脾和胃、消食化滯,多用於防治食積、腹脹、食慾不振。
次數:約100—500次
4.順運內八卦
位置:內八卦位於手掌面,以掌心為圓心,從圓心之中指橫紋內2/3和外1/3交界點為半徑,作畫圈狀。
作用:寬胸利膈、理氣化痰、行滯消食。
次數:100—300次
5.推小橫紋
位置:手掌面,食、中、無名、小指關節橫紋處
作用:退熱、消脹、散結
次數:100~500次。
6.掐揉四橫縫(四橫紋是常用的消積穴位之一,也是民間挑疳的部位之一)
位置:用大拇指的指甲逐個掐揉寶寶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手指第一指關節處的四橫紋。
作用:消食導滯,消除積食
次數:來回10次
7. 下推七節骨
位置:七節骨位於背部正中線第4腰椎至尾椎上端,成一直線。
作用:泄熱通便,多用於便秘、脫肛等症。
次數:100——300次
8.分腹陰陽
位置:腹陰陽即兩肋弓下緣(也可以說是自中脘到臍)
作用:健脾和胃,理氣消食,多用於防治腹痛、腹脹、消化不良、煩躁不安、夜啼等症。
次數:100——300次
9.摩腹
位置:肚臍周圍,順時針慢慢按摩
作用:消食,理氣,通腸道
次數:100-200次
10.捏脊
位置:由尾骨到大椎,從下向上捏脊
作用:強身健體,健脾益氣
次數:5次
11.揉足三里【健脾】
位置:足三里位於小腿前外側,外膝眼下3寸、脛骨外側前緣一橫中指。
作用:健脾和胃、調中理氣、止瀉通便,多用於防治腹脹、便秘、吐瀉等病症。
次數:30—50次
積食的食療方法
積食一般有不思乳食,腹脹噯酸,大便酸臭或便秘,有時候還合並在感冒、腹瀉中出現。積食如果調攝得當,一般預後好,但也有極少數發展到脾胃受損,導致營養不良,生長發育障礙的。
小孩子積食了,首先要控制飲食,特別是伴有嘔吐、腹瀉的患兒,可以暫停8—12小時的喂養。待嘔吐停止後,可給予清淡的蔬菜湯喂養。
一、 焦三仙
焦麥芽、焦山楂、焦神曲各10克
以上材料加水熬制,濾渣後喝水。一天喝三次,一般連喝兩三天。這是五歲左右的孩子的量,五歲以下的孩子,可以自己酌情減量。比如三歲以下可以用一半的量。
二、大山楂丸
山楂、六神曲、麥芽
用於積食內停所致的食慾不振、消化不良、脘腹脹悶。5歲內的小孩子可以吃一天吃半丸,每天二次。也可以吃大山楂顆粒,5歲內的小孩子可以一天吃半袋,每天二次。
需要注意的是,積食是大部分家長在日常育兒中會遇到的一個難題,雖然幫孩子調理積食的方法很多,但請您記住,這些只是緩解孩子身體不適的方法,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孩子積食問題。
讓孩子養成節制飲食的好習慣,不能說喜歡什麼就拚命吃,這才是家長們最需要關注和學習的。
4、出現胃積食應該怎麼辦?可以吃點什麼?
你好。
胃積食多數是由於飲食不當,飲食過多、過快、過涼,以及胃腸動力差引起,可以表專現為胃脹、反屬酸、燒心、惡心、嘔吐、胃痛。在葯物治療方面可以加用嗎丁啉、莫沙必利、伊托必利促進胃腸蠕動,促進胃排空,乳果糖口服液潤腸通便治療,必要時可以應用奧美拉唑抑制胃酸分泌,解痙靈止痛治療。在飲食上以易消化、流質、清淡飲食為主,避免服用辛辣刺激、油膩性的食物,要少食多餐,注意多補水。同時可以適當運動,緩解腹脹、腹痛的情況。必要時完善腹部CT或腹部平片,排除腸梗阻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