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便帶粘液是怎麼回事
基本上是正常的,不用過於擔心;腸道菌群紊亂往往與飲食和作息有關。注意合理安排作息時間,飲食方面盡量不吃、少吃不夠新鮮或者偏寒涼的東西就可以了。
2、大便帶粘液是怎麼回事,粘液里有少量血絲
可能是因為結直腸炎等原因,所以才會出現粘液便以及有出血等情況。
結腸炎又稱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主要臨床表現腹瀉、腹痛、粘液便及膿血便、里急後重、甚則大便秘結、數日內不能通大便;時而腹瀉時而便秘,常伴有消瘦乏力等,多反復發作。
結腸炎的主要臨床症狀:
結腸炎又稱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主要臨床表現腹瀉、腹痛、粘液便及膿血便、里急後重、甚則大便秘結、數日內不能通大便;時而腹瀉時而便秘,常伴有消瘦乏力等,多反復發作。
本病起病多數緩慢,少數可急性起病.病程呈慢性,遷延數年至十餘年,常有發作期與緩解期交替或持續性逐漸加重,偶呈急性暴發,臨床表現:
(1)腹瀉:粘液便及膿血便,輕者每天3—4次,重者數十次或腹瀉與便秘交替出現;
(2)腹痛:輕度病人無腹痛或僅有腹部不適。一般有輕度至中度腹痛,系左下腹或下腹陣痛,可涉及全腹有痛一便意一便後緩解的規律;
(3)便秘,大便秘結4—5日排便一次,糞便如羊屎樣,甚則不吃瀉葯不能通便;
(4)其他症狀:腹脹、消瘦、乏力、腸鳴、失眠、多夢、怕冷等症。
結腸炎診斷:
在日常生活中結腸炎是比較好確認,如有腹瀉大便不成形、腹痛、腸鳴、便秘、粘液便及膿血便,此病剛開始服用磺胺類及抗生素葯物可控制病情,多次復發後,用此葯療效甚微,應到當地醫院請專科醫生幫助診斷.1993年,全國慢性非感染性腸道疾病學術研討會,結合我國情況擬定3試行診斷標淮:
(1)潰瘍性結腸炎需先排除細菌性痢疾、阿迷巴性結腸炎等病因明確的結腸炎;
(2)具有反復發作的腹瀉、腹痛、粘液、膿液等典型的臨床表現,至少有結腸鏡"X光線"的特徵性改變中的一項;
(3)臨床表現不典型,但有典型結腸鏡或X光表現或粘膜活檢組織學表現。
結腸炎的臨床分型:
結腸炎的臨床分型有利於治療和判斷預後,根據本病的臨床表現和臨床過程,分為以下四種類型:
(1)輕度型:最多見、起病慢、症狀輕、輕度腹瀉,每天少於4次,並與便秘交替,便中不含或僅有少量血液粘液無全身症狀,病變多局限在直腸和乙狀結腸,血況正常。
(2)中度型:介於輕度與重度之間,腹瀉每天多於4次,並有輕度全身症狀。
(3)重度型:有發熱、倦怠、消瘦、貧血等全身表現腹瀉每天多於6次,血便或粘液膿血便。
(4)暴發型:少見。
慢性腸炎的中醫分型:
中醫認識:認為結腸炎大多為濕熱壅結、脾腎陽虛、氣血兩虛、氣滯血瘀、飲食失調、勞累過度、精神因素而誘發。本人經過20餘年臨床經驗和眾多專家共同努力總結了一套較為完整的獨特中醫分型論治,因此在臨床中取得奇特療效,從而對治癒結腸炎及預防結腸癌有一定作用。
(1)腹瀉型:泄瀉、大便不成型、腹痛、便血、粘液便、膿血便、腸鳴及排便不暢、不盡、里急後重,伴有消瘦、全身乏力、惡寒、頭昏等症。(此型最易治療,一般20-60天可根治)
(2)便秘型:大便秘結,如羊屎樣,排便不暢、不盡,甚則數日內不能通大便,有一部分患者原有長期腹瀉史,伴有腹痛、消瘦、口乾、腹脹貧血等症,易惡變。(治療一般30-60天)
(3)腹瀉便秘交替型:大便時干時稀、時有粘液、便血,伴有腹痛、腹脹等症。(治療一般20-60天) 。
結腸炎的治療:
慢性結腸炎屬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與某些病原體感染、遺傳基因及精神因素有關,大多病程長,病情纏綿難愈,尤其是潰瘍性結腸炎,大便帶粘液和膿血,患者十分痛苦,這些症狀不是通過調理脾胃、健脾益腸就能解決的,而應寒熱通補、健脾和中、燮理陰陽,就能從根本上治療腸炎。
結腸炎的治療用葯,關健是在組方,大便次數多不一定就用補葯,要辨證和辨病相結合,健脾和中和通補通用相結合,既要扶正,又要祛邪,扶正就是治本,祛邪就是要消除炎症,這樣效果才能更好。
3、大便帶膿是怎麼回事
大便源帶膿是怎樣的?
大便帶膿是指排出的糞便帶有膿血或是膿液有時貌若白色狀,有時若顯暗紅色,大便帶膿多為腸道性疾病,視情況可辨別疾病的嚴重程度。
大便帶膿是什麼疾病?
引起大便帶膿的疾病有很多種,最為典型的就是腸炎和腸癌。
1.腸炎:是十分常見的一種腸道疾病,可發病於任何年齡階段,但20-30歲的患者最為常見。
對於腸炎,很多人很熟悉,其主要的症狀就是腹瀉、腹痛、便血、里急後重、消化不良等。腸炎可以分為很多種如結腸炎、直腸炎、潰瘍性結腸炎、慢性腸炎等,不同性質的腸炎症狀略似不同。
特別是潰瘍性結腸炎,由於患者長期服yao,在yao物的刺激,患者排出的糞便多為泛白性的膿液便,其症狀尤其明顯,所以患者一定要及時發現,及時到正規專業醫院進行檢查治療。
2.腸癌也是最近幾年較為高發的一種疾病,其主要症狀就是便血、大便異常、次數增多等,特別是直腸癌晚期,其便血多為暗紅色,混有糞便之粘液血便或膿血便,有時還伴有血塊和壞死組織。
對於大便帶膿的腸癌患者而言,病情較為嚴重,多為晚期,對治療帶來了很大的困難,多數患者都要飽受失去肛門的危險,所以患者一定要及時注意,早發現早檢查,早治療。
4、大便有粘液怎麼回事
我原來也有過同樣的困擾,我前一陣有褐色粘液,我嚇死了,百度專了一下,上面寫得屬很嚇人,這里我不寫了,怕你跟我一樣睡不著。
一夜沒睡,第二天跑到三甲醫院,醫生讓我驗大便,就是做大便常規。報告出來的項目有糞便顏色、糞便性狀、糞便粘液、糞便白細胞、糞便紅細胞、潛血試驗等。如果驗出來都是陰性,就是合格。
所以不要嚇擔心了,先去醫院吧,去查大便常規。
祝你幸福,希望採納。
5、大便上帶有粘液是怎麼回事
很多人在排便後發現大便上帶有一些粘液,對於這一現象,很多人不以為然。專
(1) 痔瘡:不管是內痔屬、外痔或是混合痔,其症狀就是肛管、直腸和肛門部位出現了凸起和血管隆起,時間長了形成痔核,痔核就是所謂的「異物」。
(2) 腸息肉:直腸息肉或是結腸息肉都是腸道內凸起的小肉團,以為是凸起的,排便時很容易劃傷,造成便血,感染後有一定幾率發生癌變。為了排除這個「異物」,腸道只好分泌粘液,但是效果卻往往不理想。
(3) 腸炎:腸炎就是細菌、黴菌、病毒、原蟲等微生物感染腸道或是過敏反應引起的,造成腸道潰瘍等後果,這對人體來說也是「異常的現象」,所以要分泌粘液來減輕這里的症狀。
6、大便中有白色粘液是什麼病
在每次的排便中,細心的人可能會注意到,偶爾會有白色類似鼻涕樣的黏液隨糞便一起排出。事實上,大便偶有少量黏液沒有必要引起恐慌,這是正常現象。
如果在一段時間內,發覺自己排黏液便的次數越來越頻繁,且黏液的量越來越多或者混合有膿血,那麼可能就要前往肛腸專科醫院咨詢大夫了,這也許是一種肛腸疾病的徵兆。
一、什麼是黏液?
在我們的人體,正常成人每天能產生超過1000 ml的黏液,腸道的黏液是由腸黏膜上皮細胞中的杯狀細胞分泌的。黏液層是腸道固有免疫的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抵禦外界各類微生物的侵襲,黏液就是黏膜抵禦外來侵略的武器之一,同時,還起到潤滑作用,能促進食物在胃腸蠕動的作用下進一步消化吸收,最終,有助於便便的排出。
二、病理性黏液便
1. 小腸炎時增多的黏液均勻地混於糞便之中;
2. 結腸炎,由於糞便已逐漸形成,黏液不易與糞便混勻,來自直腸的黏液則附著於糞便的表面。
三、生理性黏液便
即由一些非疾病的因素,如過度緊張、驚嚇刺激及小腸過敏等,引起的大便中偶爾帶有的少量黏液,呈清亮黏液和淡黃色黏液,量少,不伴隨其他症狀,可以視為生理性黏液便,是一種正常現象。一般來說,這種情況下的黏液便因與糞便均勻混合,不易察覺。
四、不同疾病中可能出現的黏液便症狀不同
1. 痔瘡:內痔常引起黏液便,其他症狀包括:肛門瘙癢、便血及肛門黏膜腫脹等;
2. 腸道寄生蟲:如賈第鞭毛蟲、蛔蟲等,黏液便可能是唯一的症狀。其他可能症狀還包括:慢性腹脹、腹瀉等,糞常規找到寄生蟲卵,血常規發現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等;
3. 腸道腫瘤:除黏液便外,可伴有排便習慣改變、消瘦、便血等。
引起黏液便的原因
1. 便秘:久坐、飲水不足、高脂低纖維飲食、焦慮抑鬱等引起;
2. 腸梗阻:息肉、腸扭轉、腸套疊以及腸道異物等。
3.腸易激綜合征(IBS):年輕人多見,黏液便伴腹痛、不正常的排便習慣,腹瀉與便秘交替發生,常可通過心理壓力、進食某些敏感食物誘發;
4. 小腸細菌過度生長:在各種疾病基礎上出現,如:果糖不吸收、糖尿病、系統性硬化症以及其他腸蠕動障礙等。通常小腸內並不存在大量的細菌,當大量細菌進入小腸時,它們可能大量增殖而失去控制;
5. 炎症性腸病:炎症性腸病是一種慢性腸道炎症。主要可分為克羅恩病和潰瘍性結腸炎。黏液便較常見,除此以外,還可能出現低熱、腹部不適、便血等。
7、什麼叫大便帶粘液啊?
引起便血的八大疾病:
1.痔核或肛裂、肛瘺:血色一般為鮮紅,且與糞便不版相混,也不含有黏液權,表現為大便後滴鮮血,尤在硬結大便時更易發生。
2.細菌性痢疾:大便常為膿血樣,每次量不多,常伴有里急後重感;慢性期為間斷性發作的黏液、膿血便。
3.阿米巴痢疾:大便多呈果醬樣,或呈暗紅色,量較多,常伴有膿性黏液,患者多有發熱、腹脹、腹痛及里急後重表現。
4.血吸蟲病:有疫水接觸史,常表現為慢性腹瀉,大便呈膿血樣或為大便帶血。
5.潰瘍性結便血:大便一般為黏液膿血樣便,重者可為血水樣便。
6.腸套疊:排出黏液血便,常不含大便。
7.直腸癌、結腸癌:大便變細,糞便伴有黏液膿血時應疑及結腸癌的可能。
8.直腸、結腸息肉:直腸、乙狀結腸或降結腸息肉時,表現為大便外附有新鮮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