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成葯什麼時候吃最好
病情分析:
你好,這個主要看你吃的什麼中成葯,以及個人身體是什麼需求,
指導意見:
一般有空腹服葯和飯後服葯2種,一般中成葯是沒有特別時間要求的
2、中成葯什麼時候吃最好?(飯前還是飯後 多長時間)
中成葯按醫生囑咐的時間(一般是早、午、晚三次)吃最好,(飯後半小時就可以吃了)
3、治療胃病的 中葯什麼時候喝最好?中成葯什麼時候吃比較合適?
不管你什麼時候喝只要你不要空腹喝就行,一天兩次就夠了!治胃病不需要次數太多,喝中葯是有個過程的,
4、中葯服用時間有什麼講究嗎?
古代醫學家十分注意掌握中葯的服用時間,認為在不同時間里服葯,葯物療效差異很大。因此,了解古人選擇服葯時間方面的知識,有助於我們根據病情,合理選擇服葯時間,以發揮葯物的最佳效能。
1.空腹法:空腹服葯易使葯力得到發揮,東晉時期著名醫葯學家葛洪說:「未食內虛,令毒勢易行」。多用於實證疾病,特別是積滯、瘀血、水濕等病證。從部位上看,它適宜於治療人體下部的疾病(心胸以及四肢、血脈)。具體服葯時間包括:雞鳴時服(如雞鳴散);平旦時服(如十棗湯);飯前服等。
2.飯後服法:適用於人體上部的疾病。中醫傳統認為:上部的疾病,如耳、目、口、鼻、五官等疾病都宜採取先食後服葯方法,能使葯性留連於上。我國第一部葯物學專著《神農本草經》即說:「病在胸膈以上者宜先食後服葯」。偏於滋補一類的葯物,也宜飯後服。如葛洪說:「服治病之葯以食前服之,服養身之葯以食後服之。」
3.頓服:病情較急者,煎好後立即服下,稱為頓服,取急病急治之意。東漢醫學家張仲景《金匱要略》載的治急症吐衄的瀉心湯、治腸癰的大黃牡丹皮湯等屬於此類。目前,一般的高熱性疾病、傳染性疾病、小兒急症等亦採用頓服法。
4.睡時服:這是服用安神葯和治遺尿症葯物常採用的服法,睡前服葯能使葯效及時發揮作用。
5.晝夜服:一些急、慢性病,亦可晝夜服葯,使葯效持續發揮治療作用。對慢性病來說,人們多嫌麻煩,不易做到,但急、重證則常須這樣。清代著名溫病學家吳鞠通常用銀翹散治風熱病證,他在所著的《溫病條辨·上焦篇》中規定:「病重者約二時一服,日三服,夜一服。輕者三時一服,日二服,夜一服。病不解者。再作服」。現在,用銀翹散治療外感風熱十分普遍,但極少按此法服葯,違背服葯方法,焉望有佳效。正如丹波元堅在《葯治通義》中所說:「世人服葯,多隻日間服之,往往夜間不服,致葯力不相接續,葯不勝病,而冬日夜永,尤非所宜。」
再一種方法是根據人體自身固有的時間節律,擇時用葯,以發揮更好的治療效果。祖國醫學認為:人體自身有各種時間節律,如年節律、月節律,日節律、時節律。以日節律為例:一日中,人體氣血在經絡中運行有一定規律,清晨之時,氣血流注手太陰肺經,次為大腸、胃、脾、心、小腸等。實驗室研究及臨床研究資料均表明:某個臟腑的病變,在其經氣旺盛之時施治,會大大提高療效。目前中葯服法普遍沿用一日一劑,上下午分服的方法,從時間治療學看不盡合理。辨證屬陰虛的病證,使用補陰葯可安排於傍晚一次服葯。陽虛病人使用補陽葯可考慮在清晨一次服用,以簡化給葯次數,增強和提高療效。肺部疾病可在平旦之時服葯,腎臟疾病則可考慮下午五時左右用葯。
5、中葯什麼時候喝最好
一般中葯在飯後半小時--一小時吃最好。一副葯,煲兩次來喝好。一、中葯煎煮之前是否需要清洗?
中草葯大都是生葯,在出售之前一般都進行了加工炮製,煎煮之前一般沒有必要淘洗。如果的確覺得草葯有些臟,可在浸泡前迅速用水漂洗一下,切勿浸泡沖洗,以防易溶於水的有效成分大量丟失,從而影響中葯療效。
二、中葯煎煮宜選用那些器皿?
煎葯的器皿一般以瓦罐、砂鍋為好,搪瓷、不銹鋼亦可,但忌用鋁、鐵器、銅器,防止這些金屬物品與葯物產生反應,影響葯物療效甚至對人體產生危害。李時珍曾說過:「凡煎葯並忌銅鐵器,宜用銀器瓦罐」。現在一般通用的是有蓋的陶瓷砂鍋 。
三、中葯的煎煮程序如何?
①浸泡 把葯物倒入葯鍋內攤平,然後加冷水至高出葯平面寸許,浸泡0.5-1小時。冬天若用20-30度的溫水浸泡可縮短煎煮時間,但不能用開水浸,以免某些植物細胞中的蛋白質突然受熱凝固、外層形成堅密的包膜,或使部分高分子物質形成膠體不利有效成分浸出。但浸泡時間不宜過久,特別在夏季,以免引起葯物酶解和霉敗煎前浸泡
如果方中花葉類葯物較多,吸水量較大,煎煮前應補充加水,使水高出葯平面約1-2厘米。
②加熱火候 一般在葯物煮沸前用武火(急火),煮沸後宜改為文火(慢火)。但一些治療外感疾病的中葯也可在煮沸後不改文火,繼續用武火煎煮5分鍾左右即可。
③煎煮時間 應根據葯物和疾病的性質,有效成分溶出的難易和用葯情況而定。一般來講,頭煎以沸騰開始計算時間需20~25分鍾,二煎15~20分鍾,解表葯頭煎煮10~15分鍾,二煎煮10分鍾。滋補頭煎煮30~40分鍾,二煎煮25~30分鍾,有先煎葯需先煎10~30分鍾,後下葯應在最後5~10分鍾入鍋。
④二煎(復煎) 頭煎結束後,將葯汁濾出,重新加入冷水至高出葯平面約0.5-1厘米,繼續武火煎煮至沸騰後改為文火煎煮15-20分鍾即可。
四、關於葯物的先煎、後下、包煎、沖服、烊化等的說明
(1) 先煎
先煎的目的是為了增加葯物的溶解度,降低葯物的毒性,充分發揮療效。
①礦石類:貝殼類、角甲類葯物,因質地堅硬,有效成分不易煎出,必須先煎。如生石膏、寒水石、赤石脂、靈磁石、代赭石、海浮石、礞石、自然銅、牡蠣、石決明、珍珠母、海蛤殼、瓦楞子、龜板、鱉甲、穿山甲、龍骨、龍齒、鱉甲、水牛角等等,可打碎先煎30分鍾。
②有毒的葯物:如烏頭、附子、商陸等等,要先煎1~2小時,先煎、久煎能達到減毒或去毒的目的。
③某些植物葯:如天竺黃、火麻仁、石斛、只有先煎才有效。
(2) 後下
後下的目的是為了減少揮發油的損耗,有效成分免於分解破壞。
①氣味芳香,含揮發油多的葯物,如薄荷、藿香、木香、豆蔻、砂仁、草豆蔻、檀香、降香、沉香、青蒿、細辛等等均應後下,一般在中葯湯劑煎好前5~10分入葯即可。
②不宜久煎的葯物,如鉤藤、杏仁、大黃、番瀉葉等等應後下。
(3)包煎
①花粉類葯物,如粉花粉、蒲黃;細小種籽類葯物,如葶藶子;葯物細粉,如青黛等等均應包煎。
②對含澱粉、粘液質較多的葯物如車前子在煎煮過程中易粘鍋糊化、焦化,故需包煎。
③對附絨毛葯物,如旋覆花等,採取包煎,可避免由絨毛脫落混入湯液中刺激咽喉,引起咳嗽。
(4)烊化沖入
對於一些膠類或糖類,粘性大,如阿膠、鹿角膠、蜂蜜、飴糖等等,宜加適量開水溶化後,沖入湯液中或入湯液中烊化服用。如若混煎,會導致葯液的粘性大,影響其它成分的溶出,膠亦受一定損失
(5)煎湯代水
一般體積龐大吸水量較大的葯物如絲瓜絡、灶心土、金錢草、糯稻根等先宜與水煎煮,將所得的葯汁去滓後再煎他葯。
(6)溶化
如芒硝、玄明粉等亦可溶化沖入湯劑中應用
(7)另煎後兌入
一些貴重的葯物如人參、西洋參、鹿茸等均可以另煎,其汁液兌入煎好的湯劑中服用。
(8)生汁兌入
如鮮生地汁、生藕節、梨汁、韭菜汁、薑汁、白茅根汁、竹瀝等,不宜入煎可兌入煮好的湯劑中服用。
(9)合葯沖服
某些貴重的葯物有效成分不在水中溶解的或加熱後某些有效成分易分解的葯物,如人參粉、牛黃粉、羚羊粉、三七粉、麝香粉、全蠍粉、肉桂粉、甘遂粉等,將葯末合於已煎好的煎劑中攪拌後服。
五、一副中葯應該煎煮幾次為好?
一般而言,一副中葯在煎煮兩次後所含的有效成分已大為降低,故以煎煮兩遍為佳。但對於葯量較大的處方,在兩次煎煮後可能存留的有效成分較多,可再煎第三遍,改為一日3次服用,以節約中葯資源,同時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療效。
6、中葯什麼時候吃比較好?
除了大環內來酯類抗生素以外,源對其它感冒葯何時服用並沒有特殊要求,一般來說,感冒葯或抗生素在餐前半小時或餐後半小時服用要好一些。由於大環內酯類抗生素對胃腸道的刺激較大,有損傷胃腸粘膜的可能,如紅黴素、羅紅黴素、琥乙紅黴素、羅力得等葯物都最好在餐後半小時服用,如果說明書上明確標注對胃部刺激較大的葯物,也最好是在餐後服用。
7、中葯葯丸應該什麼時候吃?
關於中成葯是飯前還是飯後服用問題,可簡單遵循一條原則:如果病在胸腹以下,胃、肝、腎等臟器疾病,宜飯前服葯;病在胸膈以上者,如眩暈、頭痛、目疾、咽痛等宜飯後服葯。中葯最佳服用時間具體參考如下:
一、按疾病部位確定給葯時間
《神農本草經》載:「病在胸膈以上者,先食而後服葯;病在心腹以下者,先服葯而後食;病在四肢血脈者,宜空腹而在旦;病在骨髓者,宜飽滿而在夜。」即按疾病所在部位,分飯前、飯後、清晨或睡前服葯。
如果病在胸腹以下,胃、肝、腎等臟器疾病,宜飯前服葯,這樣有利於葯物的消化吸收。如治濕熱黃疸的「茵陳五苓散」,飯前服用可提高葯物的吸收率,增強健脾利濕的作用;補益葯也宜飯前服用,以利吸收;潤腸通便葯空腹服用,利於清除腸胃積滯。
病在胸膈以上者,如眩暈、頭痛、目疾、咽痛等宜飯後服葯,其時胃中存有較多食物,葯物與食物混合,可減輕葯物對胃的刺激。消食葯和對胃腸道有刺激的葯物也宜飯後服用。
峻下逐水葯、驅蟲葯宜晨起空腹服用。這是因為,早晨人體的陽氣隨自然界陽氣而升發,在陽氣的推盪下,可使葯力速行至病所,發揮逐水、驅蟲的作用,如治療懸飲的「十棗湯」等。
治療風濕流注、足痛筋脈浮腫的「雞鳴散」也宜清晨空腹用冷開水緩緩服下。
鎮靜安眠葯、澀精止遺葯、緩下葯等宜睡前服用。
二、特定時間服葯
一些疾病急性或定時發作,要及時給葯。《千金方》載:「凡作湯葯不可避晨夜時日吉凶,覺病須臾,即宜便治,不等早晚,則易愈矣。」 危急重症者應及時給葯,為保證葯力持續發揮,應將所需葯量酌情分次給予。
平喘葯在哮喘發作前2小時給葯,才能使葯物起效制喘;截瘧葯應在瘧疾發作前2小時服葯。「瘧疾寒熱日再三發,恆山甘草湯相去如人行五里一服(《千金方》)。」
三、辨時給葯
用以發汗解表者,可上午用葯,利用人體陽氣上午升發之勢,發揮葯物的解表作用;
攻下逐里者,利用人體午後陽氣內斂、陰氣沉降之勢,可在下午用葯,以發揮葯物的攻下作用;
滋陰養血葯可在黃昏、夜晚服用,此時陰氣漸生而旺,葯可乘人體陰氣欲盛之勢,發揮更大的作用;
溫陽、益氣、健脾葯宜清晨或上午服用,上午人體陽氣漸生而旺,這類葯可借人體陽氣欲盛之勢而發揮作用。
中葯服用時間如無特殊規定,一般可於早、晚或早、中、晚飯後各服一次,不管是在飯前還是飯後服用,都應保證有半小時至1小時的間隔,以免影響葯效。
當然,具體服葯時間還應根據病情或在醫生指導下用葯。
向左轉|向右轉
(7)中成葯什麼時候吃擴展資料
喝中葯注意事項
1、在喝中葯之前最好別吃蘿卜
當然如果是吃一些理氣化痰的中葯除外,這是因為蘿卜具有幫助消化以及破氣的效果,特別是在服用人參這些滋補的重要之後最好別吃蘿卜,因為蘿卜會降低葯效,最終失去補益的作用。
2、消化道疾病別吃大蒜
患有消化道疾病的時候,例如肝炎以及各種慢性疾病患者在服用健脾養胃中醫的時候,應該別吃大蒜。這是因為大蒜中含有的物質會刺激我們的腸胃黏膜,然後我們的腸胃黏膜就會變成充血的狀態,這個時候服用中葯就不能夠很好的發揮葯效了。
3、不吃辣椒
喝中葯的時候不能夠吃辣椒,特別是中葯的效果是治療熱性疾病的,例如一些清熱涼血的重要的時候更是別吃辣椒。因為辣椒會降低葯效,甚至會導致出現治療無效的情況。
4、喝葯前後半小時不要吃東西
人在喝中葯之前的半個小時以及之後的一個小時之內不要吃東西,特別是少吃一些蔬菜以及水果。這是因為有一些的蔬菜和水果中含有一些能夠和中葯產生化學反應的物質,這樣就會令中葯的一些葯效發生改變。特別是一些寒涼性的水果,例如雪梨、山楂、香蕉以及柿子等等。
5、不喝茶不喝奶
喝中葯的時候出了不能夠喝茶以及一些寒涼的食物之外,牛奶也最好別喝,特別是一些高血壓患者。
牛奶中含有豐富的酪胺,這種物質會在我們的體內大量的蓄積,最終容易導致血壓上升以及心率不穩的情況。如果是高血壓患者用牛奶送服重要,那麼不僅不能夠令身體獲得更好的保健,甚至還有可能出現生命危險。
參考資料:深圳政府在線-中葯服用時間有講究
8、中成葯什麼時候吃?
中成葯是飯後吃
湯葯則是在早飯前,和晚上睡覺前喝。
9、中葯和西葯一般什麼時候吃最好
一、盡量避免同時服用中西葯。若是不得已,亦應先諮詢中西醫的意見。如他們認為問題不大,內也最好分容開時間服用。至於分開的時間,專家間亦有不同意見。一般建議相隔半小時至4小時,不過需視乎各種不同葯物的情形而定。 小心降葯效增副作用 二、有些中西葯同時服用,會產生葯效降低或副作用增加的問題。如四環素類的抗生素不可與含鈣、鎂、鋁、鐵的中葯同服,因會減低吸收。阿士匹靈則不能與甘草、鹿茸及人參等配伍,否則會加重對胃黏膜的刺激,引起惡心、嘔吐、消化道出血、潰瘍等不良反應。 三、有些中西葯若長期並用,需密切注意身體電解質或血液生化等變化。如甘草若長期與利尿葯合並使用,需十分注意身體電解質的情 。 切忌胡亂「雙管齊下」 有關中葯和西葯怎樣安全地合並使用、互補長短,以達更佳的治療效果,還有待醫學界(包括中醫和西醫)共同努力研究。無論如何,切忌胡亂「雙管齊下」,以策安全.
10、中成葯什麼時候吃最好?(飯前還是飯後 多長時間)
中葯及中成葯最佳服葯時間
中醫治病的效果,除與醫生的處方、調配、中葯本身及制備等質量有關外,還與服用時間選擇有關。根據葯性和病情的不同,合理選擇服葯時間,可以充分發揮葯物的治療效果。
1.
發汗解表葯宜午前服用。如麻黃湯、桂枝湯、葛根解肌肉湯、九味羌味湯等。
2.
益氣升陽葯宜午前服用,如,治療脾氣下陷的補中益氣湯、參術調中湯等。
3.
補腎陽葯金匱腎氣丸、右歸丸等,涌吐葯如常山飲、七寶飲、截瘧飲等宜清晨服用。治療寒濕病的雞鳴散,要在天亮前服用。
4.
止咳平喘葯宜在疾病發作前2小時服用。如蘇子、半夏、桔梗、杏仁與甘草,五味子與細辛,乾薑、灸麻黃與百部,麥冬與天冬,旋覆花與膽星,黛蛤散與浮海石等。
5.
瀉下葯宜午後或入夜時服用
。如大黃、芒硝、甘遂等葯。
6.
補陰養血葯宜傍晚時服用。如天王補心丹、麥煎散、六味地黃丸、當歸地黃湯等。
7.
安神定志葯宜夜卧時服用。如珍珠母丸、辰砂還志丸等於夜卧時姜湯送服。
8.
晝夜服葯法:《傷寒論》中的桂枝人參湯、黃參湯等"日再一服",皂英丸、麥門冬湯、奔豚湯、生薑半夏湯、白術散、半夏厚朴湯等"晝三夜一服",黃連湯、竹皮大丸"晝三夜三",理中丸"日三四次,夜二服"。晝夜服葯,可以在短時間內,使葯物的血液濃度迅速達到有效濃度以上,並維持較高的水平,從而更好得發揮療效。常用於高熱、中風、瘀症及其他病情較重者。
9.
根據病所在身體的部位選擇服葯時間,如病在胸膈以上者,先食而後服葯,病在心腹以下者,先服葯而後食,而使葯力迅速下達;病在四肢血脈者,宜空腹而在旦;病在骨髓者,宜飽滿而在夜。此外,還有腸道疾患及腸寄生蟲病,須在食前服葯,以利於葯物較快地到達病所;對胃腸有刺激作用及治眼科病的葯,宜飯後服。治療肝、腎、胃的葯,宜飯前20分鍾服用。
10.
總之,擇時服葯,既可順應時令變化,符合機體對陰陽需求的時間性,又可藉助機體氣體升降之勢,促使機體恢復正常。對於病情嚴重者,不必拘泥於規定時間,應隨病情斟酌定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