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腰椎 > 腰椎手術體位消毒

腰椎手術體位消毒

發布時間:2021-07-19 05:01:12

1、一個外科手術包括哪些消毒方式

 1. 消毒方法 (1)檢查消毒區皮膚清潔情況。 (2)手臂消毒後(不戴手套),用無菌海綿鉗夾持紗球。(1個紗球蘸3%碘酊,兩個紗球蘸70%酒精)。 (3)先用3%碘酊紗球塗擦手術區皮膚,待干後,再用70%酒精紗球塗擦兩遍,脫凈碘酊。每遍范圍逐漸縮小,最後用酒精紗球將邊緣碘酊擦凈。 因碘酊的殺菌作用是由碘升華過程的游離碘對細菌起殺滅作用,其對皮膚的刺激性也很大,所以待碘酊乾燥對細菌產生殺滅能力後,應再用70%酒精紗布以同樣方式塗擦兩次將碘酊脫除。這樣不僅發揮了碘酊產生游離碘的強大殺菌力,而且又能克服碘酊對皮膚的損害。操作的關鍵是塗擦均勻,嚴密無漏,待碘酊乾燥後再脫碘。 歐美和日本國手術區皮膚消毒,已經很少採用碘酊酒精消毒法。普遍用0.5%PVP—碘進行手術區皮膚消毒。因為該消毒劑有碘酊相同的殺菌能力,又無碘酊對皮膚的刺激性。用此劑消毒時只按上法塗擦兩次,不用脫碘即可。 2.消毒方式(1)環形或螺旋形消毒:用於小手術野的消毒。 (2)平行形或迭瓦形消毒:用於大手術野的消毒。 3.消毒原則(1)離心形消毒:清潔刀口皮膚消毒應從手術野中心部開始向周圍塗擦。 (2)向心形消毒:感染傷口或肛門、會陰部的消毒,應從手術區外周清潔部向感染傷口或肛門、會陰部塗擦。 4.不同手術部位所採用的消毒溶液由於手術病人年齡和手術部位不同,手術野皮膚消毒所用的消毒劑種類也不同。 (1)嬰幼兒皮膚消毒:嬰幼兒皮膚柔嫩,一般用70%酒精或0.75%碘酊消毒。會陰部、面部等處手術區,用0.3%或0.5%碘伏消毒。 (2)顱腦外科、骨外科、心胸外科手術區皮膚消毒:用3%~4%碘酊消毒,待干後,用70%酒精脫碘。 (3)普通外科手術皮膚消毒:用3%~4%碘酊消毒,待干後,用70%酒精脫碘。或用1%(有效碘)碘伏消毒2遍,無需脫碘。 (4)會陰部手術消毒:會陰部皮膚粘膜用1%碘伏消毒2遍。 (5)五官科手術消毒:面部皮膚用70%酒精消毒2遍;口腔粘膜、鼻部粘膜消毒用0.5%碘伏或2%紅汞消毒。 (6)植皮術對供皮區的皮膚消毒:用70%酒精塗擦2~3遍。 (7)皮膚受損沾染者的消毒:燒傷清創和新鮮創傷的清創,用無菌生理鹽水反復沖洗,至創面基本上清潔時拭乾。燒傷創面按其深度處理。創傷的傷口內用3%過氧化氫和1:10碘伏浸泡消毒,外周皮膚按常規消毒。創傷較重者在縫合傷口前還需重新消毒鋪巾。 5.手術野皮膚消毒范圍(1)頭部手術皮膚消毒范圍:頭及前額。 (2)口、唇部手術皮膚消毒范圍:面唇、頸及上胸部。 (3)頸部手術皮膚消毒范圍:上至下唇,下至乳頭,兩側至斜方肌前緣。 (4)鎖骨部手術皮膚消毒范圍:上至頸部上緣,下至上臂上1/3處和乳頭上緣,兩側過腋中線。 (5)胸部手術皮膚消毒范圍:(側卧位)前後過中線,上至鎖骨及上臂1/3處,下過肋緣。 (6)乳腺根治手術皮膚消毒范圍:前至對側鎖骨中線,後至腋後線,上過鎖骨及上臂,下過肚臍平行線。如大腿取皮,則大腿過膝,周圈消毒。 (7)上腹部手術皮膚消毒范圍:上至乳頭、下至恥骨聯合,兩側至腋中線。 (8)下腹部手術皮膚消毒范圍:上至劍突、下至大腿上1/3,兩側至腋中線。 (9)腹股溝及陰囊部手術皮膚消毒范圍:上至肚臍線,下至大腿上1/3,兩側至腋中線。 (10)頸椎手術皮膚消毒范圍:上至顱頂,下至兩腋窩連線。 (11)胸椎手術皮膚消毒范圍:上至肩,下至髂嵴連線,兩側至腋中線。 (12)腰椎手術皮膚消毒范圍:上至兩腋窩連線,下過臀部,兩側至腋中線。 (13)腎臟手術皮膚消毒范圍:前後過中線,上至腋窩,下至腹股溝。 (14)會陰部手術皮膚消毒范圍:恥骨聯合、肛門周圍及臀,大腿上1/3內側。 (15)四肢手術皮膚消毒范圍:周圈消毒,上下各超過一個關節。

2、腰椎間動手術後睡覺用什麼姿勢?

人的睡眠姿勢大致可有三種:仰卧位、側卧位、俯卧位。仰卧位時,只要床舒適,四肢保持自然伸展,可使全身肌肉放鬆,並使腰椎間隙壓力明顯降低,減輕腰椎間盤後突,對於患有腰椎間盤突出症的患者是最佳體位;側卧位時一般認為右側卧位最好,原因是右側卧位不會壓迫心臟,而且不會影響胃腸蠕動。我們認為不必講究是採取左側卧位還是右側卧位,因為人在睡眠當中總是要不斷翻身,因長時間維持一種睡眠姿勢,會使一部分肌肉鬆弛的同時,相對使其他一些肌肉處於緊張狀態,而且軀體因長時間受壓而血運不暢,神經缺氧、缺血產生麻木,因此,翻身是人體的自我保護。俯卧位時,往往使頭頸處於向一側極度扭轉的體位,胸部受壓,易引起頸部肌肉、韌帶、關節的勞損和退行性病變,也易引起腰椎前凸增大,壓迫心肺而影響呼吸,加重心肺負擔,故這種睡眠姿勢一般不宜採取。綜上所述,睡眠姿勢以仰卧位或側卧位為宜,因為可以使人體四肢自然伸直或微屈,全身肌肉易放鬆,使人感到舒適。

3、常用的手術體位有哪幾種

常用的手術病人體位
手術時病人需要取一定的體位,主要是為了顯露手術野利於操作。手術各部位所取的體位不同,常用的有以下幾種。
1、仰卧位:
凡從人體前面徑路施行的手術,一般採取水平的仰卧位,上下肢作適當的固定。為了使手術部位顯露良好,有的還要從背側墊高局部。 例如:頸後和肩後加墊,使頭部後仰;肝膽和牌的手術,墊高腰背或提高手術的橋架,使季助部前凸。
2、側卧位:
從人體側方施行手術,如肺葉切除術、腎切除術等,需採取側卧位。有的是採取「半側卧位」,軀干背面與手術檯面呈45o或120o左右。為保持側卧位穩定,應適當固定軀干;同時安置固定上、下肢,尤其要注意避免臂叢、撓神經或排總神經受壓。
3、截石位:
此體位是在仰卧位的基礎上,用腿架使膝關節和驗關節屈曲,兩下肢分開,充分顯露會陰部。適用於肛門、直腸、尿道、陰道等部位手術。此體位起初用於膀脫結石摘取術,故稱截石位。
4、俯卧位:
主要用於背部徑路的手術。病人呈俯卧、頭面轉向一側,上肢屈肘墊子頜下,腹例適當加墊,注意保持呼吸通暢。

4、腰椎穿刺應採取的體位?

腰椎穿刺術
一)適應證

1.中樞神經系統炎症性疾病的診斷與鑒別診斷 包括化膿性腦膜炎、結核性腦膜炎、病毒性腦膜炎、黴菌性腦膜炎、乙型腦炎等。

2.腦血管意外的診斷與鑒別診斷 包括腦溢血、腦梗死、蛛網膜下腔出血等。

3.腫瘤性疾病的診斷與治療 用於診斷腦膜白血病,並通過腰椎穿刺鞘內注射化療葯物治療腦膜白血病。

(二)操作方法

1.患者側卧於硬板床上,背部與床面垂直,頭向前胸部屈曲,兩手抱膝緊貼腹部,使軀干呈弓形。或由助手立於術者對面,用一手摟住患者頭部,另一手摟住雙下肢

5、腰椎手術後的術後指導

一、腰椎微創術後建議休息6-8周
雖然腰椎椎間孔鏡沒有破壞腰部結構,但取出突出的髓核後,原本因為突出造成的纖維環裂口還是存在的。纖維環在6-8周左右能夠癒合。患者術後應休息6-8周。這樣可以大大降低復發的可能。這段時間不能太勞累,去洗手間可以起床,吃飯可以起床,其餘時間,鼓勵休息,不能久站久坐。6-8周後,活動范圍和活動量要循序漸進的增加,隨著時間和腰背部肌肉功能鍛煉可以逐漸增加下床活動的量和活動范圍。

二、術後8周的腰圍保護
卧床時候一定不要戴腰圍,但下床活動時,一定要戴好腰圍再下床。腰圍的作用是減少脊柱受力25%。用腰圍好好保護支撐保護8周,過了8周,復發幾率大大降低。

三、早期的神經根預防粘連和下肢肌力訓練

開放手術後,椎管內和神經根管內的粘連仍是不可避免的,嚴重的椎管內粘連甚至可以引起嚴重的症狀。腰椎椎間孔鏡微創手術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粘連非常輕。但是,還是要告訴大家,微創術後早期的直腿抬高訓練是預防神經根粘連的良好的方法,同時也是下肢肌力訓練的方法之一,一般手術後的第二天即可開始在床上進行直腿抬高訓練,訓練的方法是每天3-4次,每次直腿抬高10次,雙腿交替進行。這種自主的直腿抬高訓練一般要持續2周,尤其是在術後的早期1-2周內非常重要。

四、腰背部肌肉功能訓練
腰背部肌肉功能訓練是提高腰部支撐功能的主要方法之一,不僅可以快速的恢復腰部的力量同時也是預防和治療術後腰痛的主要手段,常用的腰背部肌肉鍛煉的方法包括「小燕飛」和挺腹抬臀訓練,腰背部肌肉鍛煉一般在術後6周後進行,每天2次,每次2秒一個,30個為一次。5-10分鍾,鼓勵終生堅持不懈,保持腰背部肌肉強大。

五、腰椎微創術後最好的運動是什麼
腰椎微創術後良好的運動方法不僅可以起到全身各部位器官的鍛煉,同時也不會造成其它組織副損傷,因此對於腰椎術後最好運動是游泳。一般情況下手術後8周即可開始游泳運動。

與腰椎手術體位消毒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