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腰椎是哪兩組肌肉的中繼站?
1、豎脊肌。以總腱起自骶骨背面、腰椎棘突、髂嵴後部和胸腰筋膜,其中中間為最長肌,止於橫突及其附近肋骨;2、橫突棘肌。由多個斜肌束組成,排列於由骶骨至枕骨的整個脊柱的背面,為豎脊肌所掩蓋。肌束起自下位椎骨的橫突,斜向內上方,跨越1-6個椎骨不等,止於棘突。3、橫突間肌。在相鄰的橫突之間有橫突間肌,腰頸部比較發達。4、骶棘肌。起自骶骨背面,骶結節韌帶,腰椎棘突,髂嵴後部腰背筋膜,止於肋骨、椎骨的橫突和棘突以及顳骨乳突等。5、腰方肌 起自髂嵴,止於第十二肋骨和上位四個腰椎6、腰大肌 起自第十二胸椎下緣,全部腰椎體外側面和橫突,止於股骨小轉子。
2、第三第四腰椎在腰部的什麼位置?
腰椎椎體的椎體結構特點:
1、 皮質骨的橫斷面掃描皮質骨構成包繞松質骨的殼結構,平均厚度大約1.5~3.5mm,根據其厚度和骨質特點又分為三種情況:
a、椎體前緣和兩側的馬蹄形部分,其形狀和皮質骨厚度比較規則,CT值范圍:400~500;
b、椎弓根區,指與椎弓根相連的椎體側壁和椎體後壁部分,此區皮質骨厚度由椎體向椎弓根方向逐漸增厚,連接椎弓根處最厚。CT值范圍:500~800;
c、椎弓根間區,位於椎弓根間的椎體後壁,皮質骨厚度在三部分中最薄,甚至在椎體中部缺如,相應於椎體後壁靜脈竇。CT值范圍:200~400。
2、 松質骨的橫斷面掃描 松質骨與皮質骨比較,具有高度的不均勻性,CT值范圍從數10至250以上。以椎體中部為例:椎體中央略偏後部分的骨質比較緻密,此外的周圍部分骨質較疏散,而近椎弓根部分介於兩者之間,椎體前部皮質骨下松質骨最低;靠近上下腰終板的松質骨平均較椎體中部質密,而下部略高於上部。
3、人體腰椎5腰椎3腰椎4總長度大約多少厘米?
把腰弓起來,兩腰側的最高點連線經過脊柱的地方大致是腰3-4間隙,剩下的自己摸下就知道了
4、人體腰椎骨是怎樣編號的
人體腰椎骨按照從上至下的方式分為第1~第5腰椎。
腰椎的總體形態表現為椎體高大,前高後低,呈腎形。
人體的腰椎骨分為5個,第1~第3腰椎的橫突逐漸增長,以第3腰椎最長,第4、5腰椎的則逐漸變短。第5腰椎椎體特別大,椎體前面特別高,當第5腰椎與骶骨相接時,構成向前凸的岬。
(4)3葉腰椎擴展資料:
腰椎椎體的椎體結構特點:
一、 皮質骨的橫斷面掃描皮質骨構成包繞松質骨的殼結構,平均厚度大約1.5~3.5mm,根據其厚度和骨質特點又分為三種情況:
1、椎體前緣和兩側的馬蹄形部分,其形狀和皮質骨厚度比較規則,CT值范圍:400~500;
2、椎弓根區,指與椎弓根相連的椎體側壁和椎體後壁部分,此區皮質骨厚度由椎體向椎弓根方向逐漸增厚,連接椎弓根處最厚。CT值范圍:500~800;
3、椎弓根間區,位於椎弓根間的椎體後壁,皮質骨厚度在三部分中最薄,甚至在椎體中部缺如,相應於椎體後壁靜脈竇。CT值范圍:200~400。
二、 松質骨的橫斷面掃描 松質骨與皮質骨比較,具有高度的不均勻性,CT值范圍從數10至250以上。
以椎體中部為例:椎體中央略偏後部分的骨質比較緻密,此外的周圍部分骨質較疏散,而近椎弓根部分介於兩者之間,椎體前部皮質骨下松質骨最低;靠近上下腰終板的松質骨平均較椎體中部質密,而下部略高於上部。
5、你好,第三腰椎橫突綜合症和腰肌勞損有什麼不同?
跟你說三點:1不要悲觀啊,你只是沒去對地方。2你應相信國醫,西醫解決不了的問題,有時還得中醫以解決。3你的了解這種第三腰椎橫突綜合症疾病。腰椎分5節,依次從上向下是:1,2,3,4,5。每節腰椎向兩側橫長兩根骨骼,醫學名稱叫橫突。五節腰椎的橫突,數第三節長,它在整個腰椎的彎曲動作中,是「最長的杠桿」。所以,它受力最大,最易受傷。再談治療:普通推拿不管用,牽引只是拉寬椎間隙,而且還易拉松腰肌。針灸可行,但針灸也有它的適應症。外用葯,口服葯都不能從根本上解決腰椎生理位置的改變。我建議你找正宗手法復位的大夫推拿復位。以我個人的經驗手法復位對第三腰椎橫突綜合症有確切的治療效果,從臨床上治癒。
6、腰椎3/4節在腰的什麼位置
人體頸椎7塊,胸椎12塊,腰椎5塊。從上到下。就是在第三個腰椎與第四個腰椎之間,大概在我們系腰帶上下。
7、人的腰椎有幾塊
5個。
腰椎有5個,椎體高大,前高後低,呈腎形。椎孔大,呈三角形,大於胸椎,小於頸椎。關節突呈矢狀位,上關節突的關節面凹,向後內側,下關節突的關節面凸,向前外側。上關節的外側有一乳突,棘突為四方形的骨板,水平地突向後。
橫突短而薄,伸向後外方,根部的後下側有一小結節,稱為副突,在發生過程中橫突與肋同源,副突應為真正的橫突。第1~第3腰椎的橫突逐漸增長,以第3腰椎最長,第4、5腰椎的則逐漸變短。第5腰椎椎體特別大,椎體前面特別高,當第5腰椎與骶骨相接時,構成向前凸的岬。
(7)3葉腰椎擴展資料:
腰椎椎體的椎體結構特點:
1、 皮質骨的橫斷面掃描皮質骨構成包繞松質骨的殼結構,平均厚度大約1.5~3.5mm,根據其厚度和骨質特點又分為三種情況:
a、椎體前緣和兩側的馬蹄形部分,其形狀和皮質骨厚度比較規則,CT值范圍:400~500;
b、椎弓根區,指與椎弓根相連的椎體側壁和椎體後壁部分,此區皮質骨厚度由椎體向椎弓根方向逐漸增厚,連接椎弓根處最厚。CT值范圍:500~800;
c、椎弓根間區,位於椎弓根間的椎體後壁,皮質骨厚度在三部分中最薄,甚至在椎體中部缺如,相應於椎體後壁靜脈竇。CT值范圍:200~400。
2、 松質骨的橫斷面掃描 松質骨與皮質骨比較,具有高度的不均勻性,CT值范圍從數10至250以上。以椎體中部為例:椎體中央略偏後部分的骨質比較緻密,此外的周圍部分骨質較疏散,而近椎弓根部分介於兩者之間,椎體前部皮質骨下松質骨最低;靠近上下腰終板的松質骨平均較椎體中部質密,而下部略高於上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