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肥大性脊椎炎有哪些臨床表現?
肥大性脊椎炎是一種老年人常見的疾病。通常是由於年齡的增長,以及經常的體力勞動和慢性勞損而引起椎體軟骨增生、鈣化。這樣增大了的椎體或增生的骨刺,長年累月地壓迫和刺激周圍的肌肉、韌帶、神經,使這些組織發生病變。
肥大性脊椎炎有一漸進性發展的過程,起初腰部有發板或發硬樣感覺,伴有勞累後腰部輕微酸痛,遇到潮濕、寒冷、勞累時可加重症狀,休息和熱敷後好轉。腰椎常因負荷加重等原因而長年發生慢性腰痛。患者在清晨起床或突然站立行走時而引起劇烈疼痛,適當活動後可以減輕,若過度活動又可以使病情加重,而且腰部前屈後伸或轉動受限。少數病人由於腰椎局部軟組織或骨質增生,產生無菌性炎症的不良刺激,可以引起坐骨神經痛。
2、腰疼症狀如何解決?求助下。
腰痛,別以為都是「勞損」
引起腰痛病的原因很多,約有數十種,比較常見的有腰部骨質增生、骨刺、椎間盤突出症、腰椎肥大、椎管狹窄、腰部骨折、椎管腫瘤、腰部急慢性外傷或勞損、腰肌勞損、強直性脊柱炎等。在傳統觀念中,在一般檢查排除疾病因素後的慢性腰痛常被當做「腰肌勞損」,其實,有 4成腰痛者患的是慢性骨筋膜間隔綜合征,但由於得不到對症治療而長期受腰痛困擾。不少患者都有較長時間的腰痛,有人甚至疼痛了 50年還不知何病。腰痛的低齡化趨勢也很明顯,有的人才 18歲就患了這種病。
腰背部是人體用力最多的部位,為人體提供支持並保護脊柱,對長期在辦公室久坐而缺少運動的人,或是因為工作需要久站的人,長時間維持一個體位或姿勢太久,就容易造成腰背部的疼痛並引發腰骶部慢性骨筋膜間隔綜合征,也有的是在重復性損傷後積累發病。很多慢性腰痛病人與慢性骨筋膜間隔綜合征有關,原因可能是骨筋膜間隔內壓升高導致腰背筋膜下間隙消失,肌肉血流量下降,疏鬆脂肪組織變性。由於這種損害,造成了患者無論是多走、多坐還是多卧,都會腰疼,即長時間保持一種姿勢容易產生腰疼。這是慢性骨筋膜間隔綜合征的重要臨床特徵。
慢性腰痛按摩手法
揉:取坐姿,兩手五指並攏,分別放在左右後腰椎部,掌心向內,上下緩慢揉搓,至發熱為止。
滾:兩手握拳,放腰部向四周滾動、按摩,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反復多次進行。頭部可配合前傾後仰。
推:兩手對搓發熱之後,重疊放於腰椎正中,由上而下推搓 30-50次,至局部產生發熱感。
壓:兩手叉腰,大拇指分別按於腰眼處,用力擠壓,並旋轉揉按,先順時針,後逆時針各 36圈。
捏:兩腳前伸而坐,或彎曲膝蓋,或正坐姿勢均可。兩手分別捏拿、提放腰部肌肉 15-20次。
叩:雙手握拳,兩拳手心向外,輕叩腰部以不引起疼痛為宜,左右同時進行,各叩 30次。
抓:雙手反叉腰,拇指在前,按壓於腰側不動,其餘四指從腰椎兩側處,用指腹向外抓擦皮膚,從腰眼抓到尾部,兩手同時進行,各抓 36次。
抖:兩手置腰部,以掌根按腰眼處,手心向內快速上下抖動 15-20次。
按:取做位,以左手或右手中指尖按揉人中穴 1-2分鍾。
點:取做位,以兩手中指尖分別點按兩腿上的委中穴(膝關節後),點按 1-2分鍾,直至被按部出現酸、麻、脹的感覺。
康復醫學小知識 通過「走路」也能看毛病
步態是人通過雙腳交替動作使身體發生位移的行為特徵,步態分析是通過對步行規律的研究,揭示步態異常的原因及規律,評估損傷的程度以及康復狀態。康復科醫生已經可以通過特殊的機器,讓病人邊「走路」邊看病!通過步態分析,醫生可以對患者是否健康、亞健康狀態以及患有骨科、神經內、外科等骨骼、肌肉、神經系統疾病提供客觀的診斷依據,同時可為手術方案的制定、手術後效果的評價及康復治療效果的評價等提供客觀真實的依據。
骨科康復醫學四大新理念 不僅對恢復後期或後遺症期的患者進行康復,而且要從臨床早期就開始進行康復治療,要強化臨床康復意識。 不僅要掌握康復治療專業本身的技術,也要熟悉相關疾患,如相關的骨科損傷和疾患的臨床處理的原則,以便配合進行康復。 不僅要與康復醫學科內各個治療部門的治療師聯合組成「科內團隊」進行康復治療,也要與骨科和其他相關臨床科的醫師緊密聯系,組成「跨科團隊」為患者提供最佳的康復治療。 不僅充分發揮非手術康復療法在功能康復中的作用,也要充分認識必要的骨科手術對功能康復的價值和作用,及時介紹應做康復性手術的患者到骨科進行手術治療,糾正畸形,增進功能。
長期以來,人們一直認為,對於那些老喊腰疼的人來說,最好睡硬板床。為了驗證這種傳統說法是否有科學道理,西班牙科學家最近做了一項相關的實驗。實驗結果證明,對腰疼患者來說,最能減輕他們腰疼的床墊類型為中等硬度,而不是人們常說的硬板級硬度。
研究人員解釋說,由於硬床墊能為整個身體提供較好的支撐,所以醫生一般會建議腰疼者使用硬床墊。然而,實驗證明,對於減輕腰疼本身來講,所選用的床墊硬度應適中,不能太硬。研究人員說,腰部是人體各部位中最容易出毛病的地方之一。大多數人在自己生命的某個階段,或因受傷,或因用腰不慎,或因事故,都會留下腰疼的病症。同時,很少人知道,人們花在治療腰疼上的費用是十分驚人的。
3、坐骨神經痛有什麼症狀表現呢
展開全部
坐骨神經痛是指在坐骨神經通路及其分布區內的疼痛,自臀部沿大腿後側、小腿外側向遠端放射,可由多種疾病商引起.本病分為原發與繼發兩種,以繼發多見。繼發性坐骨神經痛主要是由於其鄰近結構的病變所引起,特別是腰椎間盤脫出症,以及腰椎肥大性脊柱炎、腰椎結核等,引起根性坐骨神經痛。坐骨神經干鄰近的病變,如子宮附件炎、腫瘤、臀部肌肉注射部位不當等,引起乾性坐骨神經痛,這種症狀不會自愈的。可以適當用一些中葯進行治療,比如坐骨神經骨坊醫世貼。
4、腰疼是什麼病?
引起腰痛的原因有哪些?�
腰痛是一個症狀,不是一個獨立的疾病,引起腰痛的原因很多,絕大多數的原因已經知道,但仍有少數病因尚未明確。常見的病因可概括為四大類:①由於脊柱骨關節及其周圍軟組織的疾患所引起。如挫傷、扭傷所引起的局部損傷、出血、水腫、粘連和肌肉痙攣等。②由於脊髓和脊椎神經疾患所引起。如脊髓腫瘤、脊髓炎等所引起的腰痛。③由於內臟器官疾患所引起。如子宮及其附件的感染、腫瘤可引起腰骶部疼痛,這種病人往往同時伴有相應的婦科癥候。④ 由於精神因素所引起。如癔病患者也可能以腰病為主訴,但並無客觀體征,或客觀檢查與主觀敘述不能以生理解剖及病理知識來解釋的病,這種腰痛常為癔病的一種表現。
腰痛患者能穿高跟鞋嗎?�
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喜歡穿高跟鞋,特別是年輕女性。高跟鞋的高度一般約4~6厘米,甚至更高。穿上高跟鞋後,鞋跟的高度使身體重心相應提高,為了穩定由身體重心改變而失去的原有平衡,身體的肌肉張力,特別是腰背肌肉張力會重新調整,創造新的平衡狀態。
人穿上高跟鞋後,因骨盆的前傾增強,重力線通過骨盆後方,使腰部為支撐體重而增加負擔,隨之後伸增強,長期持續,會因腰背肌過度收縮而出現腰痛。鞋跟高度每增加1厘米,腰椎的後伸及腰背肌的收縮就會成倍增加,腰痛的機會就會越來越大。
由此可見,腰痛患者穿高跟鞋是不合適的,為了防止腰痛,一般人也最好不經常穿高跟鞋。那麼腰痛患者是不是穿平底鞋才好呢?其實,平底鞋也不見得絕對有利,選擇鞋跟高度為3厘米左右較為適宜。所以,有腰痛的病人不妨換一雙合適的鞋,也許會使腰痛有所緩解。
「退著走」能治療慢性腰痛嗎?�
「退著走」就是連續地向後退著走路,在晨起鍛煉的人群中,我們經常會看到有些人在「退著走」。慢性腰痛很多是因為腰部肌肉力量、韌帶強度不夠,腰椎穩定性差引起的。 「退著走」的鍛煉可增強腰背肌群力量,加強腰椎的穩定性及靈活性。在退著走的時候,腰部肌肉有節律地收縮和放鬆,使腰部血液循環得以較好地改善,提高腰部組織的新陳代謝,起到一定的治療作用。
「退著走」動作簡單易學,中老年人可根據個人情況,掌握活動量,下面介紹兩種具體方法,供大家參考:
(1)叉腰式:預備姿勢:直立,挺胸抬頭,雙手叉腰,拇指在後,其餘4指在前。拇指點按腰部雙側「腎俞」穴。(該穴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動作:退著走時先從左腿開始,左腿盡量後抬,向後退出,身體重心後移。先左前腳掌落地,隨後全腳著地,重心移至左腿後再換右腿,左右腿交替退著走。每退1步,用雙手拇指按揉「腎俞」穴1次。
(2)擺臂式:預備姿勢:直立,挺胸抬頭,雙目平視,雙臂自然下垂。動作:雙腿動作同叉腰式,退著走時雙臂配合雙腿的動作進行前後擺動。
「退著走」鍛煉可每天早晚各進行1次,每次20分鍾,一般以每次鍛煉後,稍事休息,疲勞感即逐漸消失為宜。場地要選擇平坦、無障礙的地方,鍛煉時要盡可能挺胸,盡量後抬大腿。
天氣寒冷與腰痛有關嗎?�
有一部分人會因天氣變化而出現腰痛或腰痛加重,而且有的患者腰痛症狀會象天氣預報一樣准確,寒冷就是導致、誘發腰痛的一個原因。寒冷主要是通過腰背部血管收縮、缺血、淤血、水腫等血液循環方面的改變而使患者產生腰痛的。患者多是由於在寒冷地區長時間停留,或在寒冷地面、風口處睡覺而出現腰痛。寒冷可導致肌肉收縮,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身體動作,另外,為了禦寒,衣服穿得較多,行動不靈活,若進行腰部急劇運動,就容易造成腰部損傷。
打麻將會引起腰痛嗎?�
長時間地打麻將,腰背挺直、椎間盤和棘間韌帶長時間地處於緊張僵直狀態,日久就易使腰背疼痛僵硬,不能仰卧和轉身。而且久坐會使骨盆和骶髂關節長時間負重,腰部缺少活動,氣血易在腰部凝滯而出現氣滯血瘀,影響下肢血液循環,而出現兩腿麻木,久之可導致肌肉萎縮。在這種情況下,肌肉僵硬,稍一活動就可能扭傷或引起其他損傷,而導致腰痛。
吸煙與腰背痛有關系嗎?�
許多吸煙的人容易患腰背痛,其原因尚不明確,可能是吸煙引起慢性支氣管炎,而咳嗽時引起椎間盤內壓及椎管內壓增高之故,將動物注以尼古丁,可減低椎體血容量,從而影響椎間盤的營養,使椎間盤容易發生退變。這也許是吸煙者易患腰背痛的原因。另外,吸煙者易患肺癌,而肺癌經常轉移到椎體上,由於椎體上有了腫瘤,腰背痛就不可避免地發生了,且逐漸加重,到最後無法治療。可見,吸煙與腰背痛是有關系的,吸煙是百害而無一利。
下腰痛一定是腰椎間盤突出症嗎?
下腰部主要是指腰椎、骶椎、雙側骶髂關節及其鄰近的組織,可涉及肌肉、韌帶、筋膜、後關節、腰骶關節或骶骼關節。每一個人都或多或少、或輕或重地有過下腰痛的歷史。經常有人發生下腰痛後就說得了腰椎間盤突出症,實際上並不是所有下腰痛症狀都是腰椎間盤突出症引起的。
引起下腰痛的原因很多,大致可分為以下幾類:
(1)腰椎先天性或發育的異常:包括先天性的腰椎融合、半椎體畸形、隱性脊柱裂、腰椎骶化、骶椎腰化、脊椎峽部不連或滑脫症、脊柱側彎、第三腰椎橫突肥大、游離棘突、棘突過大或過小、鉤狀棘突、先天性腰椎管狹窄症等。
(2)腰椎退行性改變:包括腰椎肥大性脊柱炎、老年性骨質疏鬆症、腰椎間盤突出症、繼發性腰椎管狹窄症、假性腰椎滑脫、老年性駝背、腰椎退行性骨關節病、下腰椎失穩症等。
(3)下腰部炎症:包括腰背部筋膜纖維織炎、腰椎結核、骶髂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類風濕性關節炎、化膿性脊柱炎、腰3橫突滑囊炎、腰椎間盤炎等。
(4)下腰部損傷:包括急性腰扭傷、腰肌勞損、腰椎韌帶損傷、腰椎骨折、脫位、骶尾部損傷、骶髂關節扭傷等。
(5)下腰部腫瘤:包括原發性和繼發性腫瘤①原發的良性腫瘤:如骨樣骨瘤、骨囊腫、骨母細胞瘤、骨軟骨瘤、骨纖維異樣增殖症等。②原發的有惡性病變傾向的腫瘤:如脊索瘤、骨巨細胞瘤、骨母細胞瘤等。③原發惡性腫瘤:如惡性淋巴瘤、骨母細胞瘤、腰骶部肉瘤等。④乳腺癌、前列腺癌、子宮癌等惡性腫瘤轉移至腰骶部都可產生下腰痛症狀。
(6)鄰近組織的疾患:如坐骨神經痛、梨狀肌綜合征等;泌尿系統的結石、腎盂腎炎、腎周圍膿腫等;消化系統的消化性潰瘍、慢性胰腺炎等;婦產科的子宮體炎、附件炎、子宮脫垂、盆腔腫瘤等;腹膜後的腫瘤侵蝕脊柱也可以產生下腰痛。
(7)功能性缺陷:如體勢不良、妊娠、扁平足、下肢不等長、腰臀肌力不足等。
(8)其他:中毒性疾病,如氟骨症等;營養性疾病,如骨質軟化症等;神經系統疾病,如癔病等。
骨質疏鬆症引起的腰痛與腰椎間盤突出症所致的腰痛有何區別?
骨質疏鬆症是指各種原因所引起的全身性骨數量減少,骨小梁間隙增大,骨基質減少和重量降低,骨的機械強度減低導致非外傷性骨折,或輕微外力即可發生某些部位骨折的一種臨床綜合征。
骨質疏鬆症的病因與發病機制目前尚未完全清楚。目前,比較公認的致病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內分泌紊亂:眾所周知,本病多見於老年人,尤其是更年期以後的女性患者尤為多見。這表明:性激素對骨質的代謝有直接關系。當腎上腺皮質機能亢進時可引起骨質疏鬆,不僅是柯興氏綜合征的主要特徵,而且在臨床治療上長期向病人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亦可同樣引起這一後果。這表明:腎上腺皮質激素可加速骨質疏鬆的過程。而性激素能抑制垂體前葉素,間接抑制腎上腺皮質激素。所以,老年人性激素分泌減少,尤其是更年期後的女性,則更易出現骨質疏鬆。
(2)鈣代謝失調:毫無疑問,鈣缺乏是成年人骨質疏鬆症的原因之一。正常人每日攝入鈣量約為10mg/kg體重,其中少量為人體所利用,大部分隨尿及大便排出,以維持鈣的代謝平衡。如果攝入的鈣量減少,或是腸吸收功能障礙,或是從尿及大便中排泄量增加,則易引起由於缺鈣所造成的骨質疏鬆。此時,如果再加上內分泌紊亂因素的影響,則更易引起骨質疏鬆。
(3)廢用因素:正常情況下,由於肌肉的舒張收縮及各種應、壓力而刺激骨骼組織保持正常的鈣代謝平衡。但當肢體或全身一旦失去生理性活動及體力勞動或鍛煉,則容易引起骨組織內的一系列改變而引發脫鈣及尿鈣排出量增加,導致骨質疏鬆。長期卧床者表現為全身性骨質疏鬆,而肢體石膏夾板固定或神經過敏性廢用,則表現為局部骨質疏鬆。
骨質疏鬆症多見於老年人,尤其以60歲以上女性多見。患者多訴全身疲乏,喜卧床或仰坐位而不願活動;全身酸痛,尤以腰部為明顯,可由腰向臀部和下肢放散,亦可由背部向肋骨和腹部放散。患者自己感覺身高逐漸變矮,除因椎間盤退變原因外,與椎體骨質疏鬆易引起壓縮骨折有關。同樣原因可使駝背畸形逐漸加重。
X線表現:脊柱骨質疏鬆,骨小梁減少,椎體中間凹陷,呈魚尾巴狀。
骨質疏鬆症所引起疼痛的程度遠不如腰椎間盤突出症嚴重,且X線表現截然不同,應用性激素、高蛋白、高鈣治療後,腰痛症狀可減輕。
什麼叫牽扯性腰痛?哪些內臟疾病可引起腰痛?
牽扯性腰痛是指腰痛不是由於腰椎的原因所致,而是由於某一內臟器官的疾病表現出來的一種腰痛臨床症狀。既然產生腰痛的原因並非脊柱的骨骼、關節、肌肉、韌帶等脊椎本身組織,故又稱非脊柱源性腰痛。具體地說,可引起腰痛症狀的內臟疾患有:
(1)泌尿系統疾患:如急慢性腎盂腎炎、腎腫瘤、腎結石、輸尿管結石、腎結核、腎下垂、腎周圍膿腫、前列腺炎、前列腺瘤等。
(2)消化系統疾患:如消化道潰瘍、慢性膽囊炎、膽結石、胰腺癌、直腸癌等。
(3)婦科疾患:如附件炎、子宮體炎、子宮後傾、盆腔腫瘤、子宮脫垂、盆腔充血、經期緊張等。
(4)另外如膈下膿腫、腹膜後腫瘤等也可引起腰痛。正如頭痛一樣,頭痛的原因不一定就在頭內。有些腰痛只不過是某一臟器或全身疾病的一個症狀而已,內臟疾患引起腰痛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二個方面:①病變累及腰部或其鄰近組織:當內臟疾患的病變累及脊柱周圍組織與後腹膜時,腰部可感到疼痛,且同時多伴有腰背肌痙攣。例如,腹膜後腫瘤、腎周圍膿腫等所引起的腰痛。②通過神經纖維傳導,反射性地引起腰痛:由於某些臟器的病變刺激感覺神經纖維,傳入後根或脊髓的某一階段,將刺激轉移、擴散到這一節段脊髓和神經根所支配的腰部皮膚、筋膜等組織,產生腰部疼痛。
對於牽扯性腰痛即非脊柱源性腰痛病的治療,應按其發病的原因給予對症治療。確切地說,必須先找出原發病,在治療原發病的基礎上,可適當選用中葯、針灸、理療、按摩等方法配合治療,並可進行腰背肌功能鍛煉,這些方法皆可奏效。
婦科疾患所致的下腰痛有什麼特點?
女性由於解剖及生理特點而產生一些女性特有的疾病,如子宮體炎、附件炎、子宮後傾、子宮脫垂、盆腔腫瘤等。患有這些疾病的婦女,常會有下腰痛症狀。此外,月經期間、盆腔充血、經期緊張、懷孕期間均可致下腰部疼痛。但婦科疾患所致的下腰痛與其他原因所引起的下腰痛並不相類似,它有如下特點:
(1)婦科疾患引起的疼痛部位較為局限,一般常位於腰骶部,很少有下肢症狀。
(2)婦科疾患引起的疼痛性質一般為脹痛、鈍痛、酸痛或隱痛,無明顯的放射性疼痛。
(3)下腰痛的症狀與月經期或原發的婦科疾患有密切關系。如:子宮後傾的婦女,在月經來潮時出現下腰痛症狀。
(4)除下腰痛症狀外,主要表現為婦科的症狀,如:下腹部脹痛、墜痛、白帶的增多、痛經、月經不規律等。
(5)骨傷科方面的檢查腰骶部無陽性體征發現,壓痛不明顯,壓痛點不局限,直腿抬高試驗為陰性,叩痛不明顯,叩後有舒適感;婦科方面檢查可有子宮後傾、子宮脫垂等陽性體征發現。
(6)盆腔部位、子宮及附件的B超等檢查可有影像學方面的改變,而腰骶部的X線等輔助檢查無陽性徵象。
婦科疾患之所以能導致下腰痛的原因是:子宮及附件的神經來自腹下與卵巢交感神經叢和副交感神經的盆內神經,這些神經又起自第2~4骶神經,當病變累及這些神經,就可反射性地引起下腰痛症狀。
內臟疾病所致的腰痛與其它腰痛有何區別?
腹腔及盆腔內的臟器疾患所致的下腰痛與腰椎自身疾患造成的腰痛,雖然籠統地講都是腰痛,但還是有一定的區別,其區別如下:
(1)內臟疾病所致腰痛的性質大多屬牽扯性疼痛:這種腰痛的病變不在脊柱,所以脊柱的活動不受影響。查體時,發現病人腰部的活動性良好。牽扯性腰痛究竟佔全部腰痛病人的比例有多少?目前還沒有這方面的統計數字,但患有這種腰痛的病人為數不少。
(2)內臟疾病所致的腰痛大多為繼發性:主要表現為軀乾的前面,一般為繼發性,而且遠沒有腹部的疼痛程度嚴重。雖然極少數情況下,某些內臟疾患首先引起腰部疼痛,但隨之而來的是劇烈的腹部疼痛,且程度更嚴重。
(3)內臟疾病所致的腰痛一般不是唯一的症狀:除了腰痛症狀外,一般有內臟疾病的其他臨床表現。例如:腎結核患者可有低燒、盜汗、消瘦等;胰腺瘤患者可有食慾減退、體重減輕等惡病質表現;消化道潰瘍的腰痛發作多與飲食有關等。
(4)下腰部骨傷科方面的檢查無陽性體征,如壓痛點不集中,壓痛不明顯,直腿抬高試驗陰性等。病變臟器本身可有陽性體征。
(5)腰椎影像學檢查可無明顯改變,內臟疾病所致的腰痛,臟器自身可有陽性結果,如輸尿管結石,X線平片或造影片可見結石影,胰腺癌CT或核磁共振可顯示腫瘤大小等。
不同人群下腰痛的種類有何不同?
下腰痛的發病率很高,導致下腰痛的疾病又很多,但就不同人群而言,其導致下腰痛的疾病種類又有所不同。
(1)不同年齡導致下腰痛疾病的種類不同。
少兒或青少年導致下腰痛疾病的常見原因,主要是先天性畸形,如隱性脊柱裂、移行脊椎等;姿勢性的疾病,如腰椎側彎等;炎症性的疾病,如腰椎結核等。
青壯年引起下腰痛的常見原因,主要是損傷性的疾病,如腰肌勞損、腰扭傷、腰椎間盤突出症、腰椎壓縮性骨折等。此外,免疫系統方面的疾病,如強直性脊柱炎等也是導致青壯年下腰痛的比較常見的原因。
中老年引起下腰痛的常見原因,主要是退行性改變,如腰椎增生性脊柱炎、腰椎管狹窄症、骨質疏鬆症等,其次可能是腰骶部的各種腫瘤。
(2)不同性別導致下腰痛疾病的種類不同。
男性一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腰部的活動量較大,當負荷過大、姿勢不當、保護欠缺等原因,就可能造成腰骶部軟組織及骨與關節損傷,因此,男性的下腰痛以損傷因素為主。
女性由於解剖及生理特點而產生一些女性特有的疾病,如子宮體炎、附件炎、子宮後傾、子宮脫垂、盆腔腫瘤等。這些疾病均可引起下腰痛。此外,月經期可致下腰痛;懷孕期由於腰椎負荷加大而導致下腰痛;產後由於內分泌的改變,致使關節囊、韌帶鬆弛,也可導致下腰痛。
(3)不同職業導致下腰痛疾病的種類不同。
體力勞動者,尤以重體力勞動者、運動員等引起下腰痛的原因,主要是損傷性的疾病;長期在空調、潮濕、寒冷環境下工作者,易患腰背部筋膜纖維組織炎;腦力勞動者由於缺乏鍛煉,腰背部肌肉力量薄弱,極易發生腰肌勞損及腰扭傷。
由此可見,不同人群導致下腰痛疾病的種類不同。
5、腰疼是怎麼了
病因概述
引起腰痛病的原因很多,約有數十種,比較常見的有腎虛、腰部骨質增生、骨刺、椎間盤突出症、腰椎肥大、椎管狹窄、腰部骨折、椎管腫瘤、腰部急慢性外傷或勞損、腰肌勞損、強直性脊柱炎等。腰背部是人體用力最多的部位,為人體提供支持並保護脊柱,對長期在辦公室久坐而缺少運動的人,或是因為工作需要久站的人,長時間維持一個體位或姿勢太久,就容易造成腰背部的疼痛並引發腰骶部慢性骨筋膜間隔綜合征,也有的是在重復性損傷後積累發病。很多慢性腰痛病人與慢性骨筋膜間隔綜合征有關,原因可能是骨筋膜間隔內壓升高導致腰背筋膜下間隙消失,肌肉血流量下降,疏鬆脂肪組織變性。由於這種損害,造成了患者無論是多走、多坐還是多卧,都會腰疼,即長時間保持一種姿勢容易產生腰疼。
腰痛(圖2)
腰痛是指腰部一側或雙側疼痛連脊椎的一種症狀,男女均有發生,女性居多。據統計,婦科門診以腰痛為主的患者約占就診數的10%。常見原因主要有以下幾種:
腰肌勞損
長期從事站立操作諸如紡織、印染、理發、售貨等工作的婦女,由於持續站立,腰部肌腱、韌帶伸展能力減弱,局部可積聚過多的乳酸,抑制了腰肌的正常代謝,也可導致腰肌勞損而引起的腰痛。經常背重物,腰部負擔過重,易發生脊椎側彎,造成腰肌勞損而出現腰痛。泌尿系統感染
由於女性的尿道短而直,且尿道外口靠近肛門,常有大腸桿菌寄生,加之女性生理方面的特點,尿道口污染的機會較多,若忽視衛生,則容易發生泌尿系感染。腰痛以急、慢性腎盂腎炎所致者為多,表現為腰部脹痛、嚴重者沿輸尿管放射至會陰部。除泌尿系統感染外,泌尿系結石、結核等疾患,亦會引起腰痛。
生殖器官疾病
女性的生殖器官在一生中要行經四百次左右,還負擔著懷孕、分娩等使命;有的婦女還經歷流產、節育手術等。故生殖器官炎症的發病率較高,如輸卵管炎、盆腔炎等。這些炎症容易並發腰痛,子宮後傾、後屈,也是女性腰痛的原因之一,子宮肌瘤、子宮頸癌、卵巢囊腫等嚴重生殖器官疾患,都會引起壓迫性牽連性腰痛。
受涼、風濕等
這種婦女,多因在月經期、分娩和產後受風、濕、寒的侵襲,導致脊椎長骨刺而誘發腰痛。若腰部曾扭傷,可能發展為椎間盤脫出,出現較重的腰痛,甚至影響脊椎的屈伸和轉動。
孕期及產褥期勞累
懷孕期間,隨著胎兒逐漸長大,孕婦腰骶及盆腔各關節韌帶鬆弛,同時子宮重量亦隨著胎齡的增長而增加,致使身體重心前移。為了保持身體平衡,腰部多向前挺起,若不注意休息,則易引起腰痛。妊娠期間,胎兒發育需要充足的鈣、磷等營養物質,若膳食中攝入量不足,可造成孕婦骨質軟化脫鈣,亦會引起腰痛。產褥期出血過多,或勞動過早、過累以及受涼等,也可造成腰痛。
很多孕婦在產後坐月子雖然坐得很好,但是還是會出現腰痛現象,這就是孕婦最常見的產後腰痛現象了,產後腰痛現象如果不能治理好,以後可能會對婦女的健康帶來危害。一般是以下原因導致的:
1、缺乏運動:產後總是躺或坐在床上,易導致盆腔淤血。而體重增加則會加重腰肌負荷。
2、休息不當:產後還要經常彎腰照料小寶貝,如洗澡、穿衣服、換尿布等勞累過度,腰部肌肉不堪重負,很容易造成腰肌勞損而疼痛。
3、舊患:產前已有骨骼、腎臟、婦科等方面的疾病所致腰痛者,產後可能會加重。
4、過早地穿高跟鞋:使身體重心前移,除了引起足部疼痛等不適外,也可通過反射涉及到腰部,產生酸痛感。
5、哺乳姿勢不當:經常採取不當或不放鬆的姿勢給寶貝餵奶,如側身、彎腰等姿勢,或者束腰過緊,使腰部肌肉總處於不放鬆的狀態中,造成腰肌勞損而腰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