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腰椎穿刺是什麼
穿刺針刺入腰椎間隙,到達脊髓中,測量腦脊液壓力並抽取腦脊液做各種檢查,就這樣……
2、腰椎穿刺檢查是做什麼的呢?
脊椎穿刺是臨床上非常常用的檢查和治療手段,採取椎間隙比較大和沒有脊髓的腰椎部位進行穿刺,既好操作又安全、有效。腰穿對於中樞神經系統疾病的診斷有重要價值,比如可以通過抽取腦脊液對其成分改變進行檢測,對其中細胞進行觀察,對其進行細菌培養等檢測,對中樞神經系統疾病進行診斷同時,腰椎穿刺也可以了解顱內壓的情況,從而診斷疾病,比如格林巴利綜合征,查腦膜炎的致病原因,查找顱內壓的異常改變的原因等。除了檢查之外,也可以用於某些治療,比如用於降低顱內壓和鞘內注射葯物治療炎症以及腫瘤。腰椎穿刺需要在專業的醫生操作下才能夠進行操作,並且要做好無菌操作。
3、腰穿 檢查什麼
腰穿又叫腰椎穿刺,就是通過腰椎間隙穿刺測定顱內壓,並取出腦脊液進行檢查的一種方法。在CT問世以前,診斷腦血管病,腰穿基本上是要進行的,自CT檢查廣泛應用以來,雖然腰穿檢查相對的少了一些,但CT檢查仍不能完全代替腰穿檢查。有些腦血管病還必須通過腰穿檢查,才能診斷和鑒別診斷。當患者出現頭痛、嘔吐、頸項強直等腦膜刺激症狀時,究竟是蛛網膜下腔出血,還是腦膜炎呢?要進行鑒別診斷,CT檢查就無能為力了,而腰穿檢查卻能一目瞭然。同時,如果確診為蛛網膜下腔出血,在腰穿時放出5~10毫升腦脊液,還有一定的治療效果,除可減輕頭痛外,還能避免蛛網膜下腔粘連的後遺症。另外,腰穿還有直接測定顱內壓,化驗檢查腦脊液成分等作用。
腰穿檢查盡管在臨床上仍佔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但目前仍有一些患者和家屬對作腰穿有恐懼心理,主要是擔心腰穿會損傷脊髓和影響健康。實際上,這些擔心都是不必要的。因為脊髓在椎管內有一定的長度。上端在枕骨大孔處與延髓相接,下端在平第1腰椎下緣時呈圓錐狀,稱為脊髓圓椎,分出很多馬尾樣神經叫做馬尾。成人在第1腰椎以下已無脊髓,而是一個較寬大的腦脊液池,裡面浮動著許多馬尾神經。腰穿檢查常取3~4或4~5腰椎間隙進行,這樣就不會損傷脊髓神經。再者腦脊液中除含有少量的糖、氯化物、蛋白和白細胞外,大部分是水,而且循環得很快。成人腦脊液總量為120~150毫升,其產生的速度24小時為400~500毫升,每天更新4~5次,也就是說腦脊液不斷產生,不斷吸收,經常處於不斷更新狀態,以保持動態平衡。所以,腰穿時取出2~4毫升腦脊液,10分鍾即可補足,對身體不會產生影響。因此,如果病情需要作腰穿檢查時,病人和家屬應和醫生很好地配合。
4、腰椎穿刺
呵呵...腦溢血急性期腦壓很高,不能輕易做腰椎穿刺,那樣容易使顱內壓急劇下降,造成再次出血可能,和腦疝可能,相當危險,當然,就是不做腰椎穿刺腦溢血患者也有再次出血的風險。總而言之腦溢血急性期做腰穿是不恰當的,估計你是在小醫院治療吧。我也是個醫生,說了這些估計你的主治醫生會殺了我的。但是如果是腦溢血半個月以後那做腰穿,引流血性腦脊液對患者恢復是很有益處的。請保密哦。
5、腰椎穿刺用於哪些方面的檢查?
腰椎穿刺是一種用於診斷或治療的醫療手段。可用於檢測腦脊液壓力、化驗、注入造影劑或葯物,也可診斷或治療腦、脊髓和腦膜疾病。分為診斷性腰穿和治療性腰穿。穿刺時患者取側卧姿勢,頭向胸前彎曲,雙膝向腹部屈曲。選擇第三、四腰椎間隙為穿刺點。局部麻醉後即可用穿刺針緩慢刺人,收取腦脊液用於檢查。穿刺完畢後,患者應繼續側卧一段時間以觀察是否有異常反應。
6、腰椎穿刺是什麼?腰穿後遺症?
腰穿後遺症,顧名思義就是腰椎在做穿刺的時候留下來的後遺症,也可以稱為並發症。要明白腰穿的全稱叫做腰椎穿刺,主要目的是為了獲取一些椎管內腦脊液來進行化驗。往往在神經科醫生判斷是否存在神經系統炎症或是脫髓鞘等病變的情況下經常會採用的檢測手段。
7、什麼是腰穿?
腰穿為腰椎穿刺的簡稱。醫生為了檢查神經系統(包括腦、腦膜和脊髓)有無病變而進行的一項基本檢查。其方法是讓病兒側卧位
8、腰椎穿刺有哪些項目
腰椎穿刺既可用於診斷又可用於治療。為了安全有效地實施這項操作,醫師需了解腰椎穿刺的禁忌證、相關的解剖學和最大程度減少並發症發生危險的方法。雖然腰椎穿刺極少發生危險,但一旦發生,可以很嚴重,甚至有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了解腰椎穿刺的適應證、禁忌證和正確的操作方法,可將危險發生率降至最低。
腰椎穿刺器械
商品化腰椎穿刺包內包括進行腰椎穿刺的必需器件:一支帶針芯的腰穿針、皮膚消毒液、手術巾、收集管和一個測壓計。首選22-gauge穿刺針,因為穿刺孔較小可減少發生CSF滲漏的危險。一般說來,嬰兒使用1.5英寸(3.8 cm)的針,兒童使用2.5英寸(6.3 cm)的針,成人使用3.5英寸(8.9 cm)的針。
體位
患者應採取側卧位或坐位。為獲得准確的開放壓並減少穿刺後頭痛的危險,側卧位較好。不是所有患者都可以在任何體位接受腰椎穿刺,因此醫師要學會在患者左側、右側卧位以及直立位時進行該操作。患者的基本姿勢一旦確定後,醫師應指導患者採取胎兒體位或「像貓一樣」弓起腰部,以增加棘突間的間隙。當患者為坐位時,腰椎應與桌面垂直,當患者為側卧位時,腰椎應與桌面平行。
界標
在兩側髂脊上緣之間劃一條線,與經過L4棘突的中線相交。在L3與L4或L4與L5之間的間隙進針,因為這些位置點位於脊髓終末段的下方。醫師應在消毒皮膚和注射局麻葯之前摸清界標,因為這些操作有可能使界標模糊不清。使用皮膚標記筆標出正確的位置。
穿刺前准備
醫師帶上消毒手套後,用適當的消毒劑(聚維酮-碘或含氯己定的溶液)消毒皮膚,從中心開始,一圈一圈向外擴大。然後覆蓋消毒巾。
止痛和鎮靜
腰椎穿刺可使患者感到疼痛和不安,適合使用最小劑量的局部麻醉葯。如果時間允許,醫師可在對患者進行皮膚消毒前,為其局部使用麻醉葯乳膏。在皮膚消毒並鋪上消毒巾後,可以皮下注射局部麻醉葯,也可以使用全身鎮靜葯和止痛葯。
腰椎穿刺
醫師再一次摸清界標後,在中線位置、下一個棘突的上緣插入帶針芯的穿刺針,針頭朝向頭部,約呈15度,似乎是向著患者臍部的方向。CSF漏可引起穿刺後頭痛,最新資料提示,採用「鉛筆頭樣」針頭可降低頭痛的發生危險,因為這種針頭可使硬脊膜囊的纖維散開,而不會將其切斷。如果使用較常用的斜面針頭,針頭的斜面應位於矢狀面,這樣也可以使與脊柱軸平行的纖維散開,而不會將其切斷。
如果進針位置正確,穿刺針應依次通過皮膚、皮下組織、棘上韌帶、棘突間的棘間韌帶、黃韌帶、硬膜外隙(其中包括內椎靜脈叢、硬脊膜和蛛網膜),進入蛛網膜下腔,並位於馬尾神經根之間。當穿刺針通過黃韌帶時,醫師可感覺到一種突破感。此時,應將針芯拔出2 mm,觀察是否有腦脊液流出。如果穿刺不成功,並碰到骨,將穿刺針退至皮下組織,但不要退出皮膚,調整好方向後再次進針。針頭一旦進入蛛網膜下腔,就有CSF流出。如果穿刺時有創傷,CSF可能稍帶血色。收集CSF時,CSF應清澈無血,除非存在蛛網膜下腔出血。如果腦脊液流出不暢,可將針頭旋轉90度,因為針頭開口處可能被神經根堵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