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後腰那一陣陣的跳動並伴隨著有點疼痛
病情分析: 出現腰痛症狀希望你到醫院看醫生檢查清楚.做腰椎拍片或MRI.還不排除腰椎椎間盤或者骨質增生的問題導致坐骨神經痛可能.另外是否睡的彈簧床墊,如果是,建議你一定要睡硬板床.可以牽引,理療,紅外線,推拿 按摩治療.一定要避免長期保持一個姿勢工作和學習,尤其是長期彎腰工作學習,每1小時左右要休息10分鍾左右.還要注意腰肌勞損的可能啊.
意見建議:建議找專業的中醫辨證施治,可達到標本兼治的治療目的。
2、腹部上面有什麼器官會一跳一跳的?
那是腹主動脈,你應該很瘦 ,這是正常現象不要在意~
給你介紹一下什麼是腹主動脈~
腹主動脈是人體的大動脈,直接延續於發自左心室的主動脈、胸主動脈,沿脊柱左側下行,主要負責腹腔臟器和腹壁的血液供應。
1、毗鄰關系
前為胰、左腎靜脈、十二指腸升部及小腸系膜根;後為1-4腰椎;右側為下腔靜脈;左側為交感干腰部。
2、分支定位
三條不成對臟支即腹腔干、腸系膜上動脈及腸系膜下動脈由其前壁發出,進入腹膜腔及其臟器層次。其中前者達結腸上區,後二者達結腸下區。
腹腔干 celiac trunk:
膈的左右兩腳騎跨該血管之上,腹腔神經節纏繞其周圍。接近此干有三條途徑:切開小網膜;切開橫結腸系膜;切開大網膜。其前者較局限暴露不充分;中者必先鑒定並保護好行於其中的結腸中動脈;後者為較好途徑,但須保護好胃網膜血管。因橫結腸系膜附貼於大網膜,所以仍對結腸中動脈有危險。
腸系膜上動脈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被夾持於胰頸與左腎靜脈及十二指腸間,其與主動脈的銳角內有左腎靜脈和十二指腸,二者會受到此夾角的威脅。
腸系膜下動脈 inferior mesenteric artery:
平腰3發出,在十二指腸下部下緣迭掩下。
三條成對臟支 即腎動脈、腎上腺動脈和生殖腺動脈,由側壁發出進入腹膜後間隙層次,均包被於腎被膜的後兩層內。
壁支 進入後腹壁即腰部。
3、腰部血管突然明顯成花紋狀
那是長時間著涼了靜脈曲張
4、腰椎椎體血管瘤是怎麼回事?
您好!患者多大年齡?現在有什麼症狀嗎?
腰椎血管瘤就是在椎體內長有血管瘤的。血管瘤的發病原因不是十分明確,大致有如下因素: ①遺傳因素;②環境因素;③葯物因素;④外傷因素等,上述各種因素導致胚胎3個月內血管網異常擴張、增生形成血管瘤,我院與北京大學分子研究所正在共同探究血管瘤的具體發病原因。
椎體內血管瘤手術風險大,切除不幹凈的易復發的。
椎體內的血管瘤建議內服葯物治療。需要患者來院根據病情開葯的。
5、練完太極後背部有血管或穴位一跳一跳的,這是氣血受阻
夾脊穴:在第一胸椎至第五腰椎,每椎棘下旁開0.5寸,左右各一穴,兩側共34穴,屬奇穴。
我們用一至三胸椎,即兩肩胛骨中間,感覺有三公分長的豎條狀,屬陽,屬實。由中間沿肩胛骨向兩臂,呈一個弧形的感應,即有背圓的感應,「背不圓力不全」的背圓的感應,走兩手的外勞宮穴,再透內勞宮是陽掌發勁,並且身上有「五弓勁」內勁的意念支持,這也是上肢開合的基礎。
手是陰掌時,手向後向上,則肩胛骨向中間,夾脊也有向中間的意動,成為上肢開的一個後背部為一縱軸的感應,夾脊有上行感則為夾脊開,夾脊有下行感則為夾脊合,與膻中前後呼應,但不是透穴。
不難看出夾脊本身是奇穴,不同於其它循經的穴位,由第一胸椎至五腰椎其十七節,兩側共34穴,呈上下豎條狀,正好與後三關相關連,同時它與開合有關,開則有向下意,合則有向上意,也正好走夾脊,可結合開後三關的意動。
開合則與肩胛有關,走外弧勁如弓狀,也是肩胛活動開合的意動,與脊柱有關,也就是人的支撐有關,在力學上也很重要。所以夾脊穴在人體活動中佔有一定的重要地位,應去好好體會,去練、去悟。
6、腰椎間盤突出 跳舞
當然可以呀,不要太激烈的就行了,適當的煅煉對身體肯定是有好處的
7、腰椎的肌肉、血管和神經走向
你好,腰部肌肉血管很多。
第一節 背深層肌
1 .豎脊肌起自骶骨背面和髂脊棘突,止於胸一至十二橫突、棘突、肋骨角。功能:脊柱後伸維持直立(雙)使脊柱同側側屈、旋轉。神經支配:脊神經後支。血管供應:主動脈肌支。
2 .腰大肌起自胸十二腰四椎體側面和橫突,止於以髂腰肌腱止於肱骨粗隆。功能:屈髖,大腿外旋。神經支配:腰叢一至三前支。血管供應:旋股內側動脈肌支。
3 .髂肌起自髂窩上內側面,止於以髂腰肌腱止於肱骨粗隆。功能:屈髖,大腿外旋。神經支配:旋股內側動脈肌支。
第二節 腹肌群
1、 腹直肌起自第五至七肋軟骨劍突,止於恥骨上緣、聯合。功能:使脊柱前屈,維持腹肌。神經支配:肋間神經(胸六至十)。血管供應:腹壁上、下動脈。
2、 錐狀肌起自恥骨上支,止於腹白線。功能:維持和增加腹壓。神經支配:肋下神經
(胸十二)。血管供應:腹壁下動脈。
3. 腹外斜肌起自第五肋骨至第十二肋股外面,止於髂嵴前二分之一外唇,半月線以內、
髂前上棘以下移形成腹股溝韌帶。功能:背肌拮抗肌,使軀干轉向對側,維持腹壓。神經支配:胸七至十二神經前支。血管供應:腰動脈肌支。
4. 腹內斜肌起自胸腰筋膜、髂嵴前部、腹股溝韌帶外側二分之一,止於第十至十二肋軟骨、肋骨,下緣移形於腱膜,止於白線。功能:背肌拮抗肌,使軀干轉向對側,維持腹壓。神經支配:胸一至腰一神經前支。血管供應:腰動脈肌支。
5. 腹橫肌起自第七至十二肋軟骨內面、胸腰筋膜、髂嵴前部內唇腹股溝韌帶外側三分之一,移形於腱膜,止於白線,參與聯合腱、提睾肌。功能:背肌拮抗肌,使軀干前屈。神經支配:胸一至腰一神經前支。血管供應:髂腰動脈腰支。
6 .腰方肌起自髂嵴後部內唇、髂腰韌帶、腰二至五橫突,止於第十二肋骨內側半下緣(腰一至四橫突、胸十二椎體)。功能:脊柱側屈(單),降肋(雙)。神經支配:腰神經叢(胸十二止腰三)。血管供應:髂腰動脈腰支,腰動脈肌支。
8、腰椎間盤組織內有血管嗎?
腰椎間盤是由軟骨板、髓核、纖維環三部分組成。在嬰兒期,軟骨板內存有血管組織,在10 歲左右時,這些血管組織被關閉,使成年人的腰椎間盤成為人體內的無血供組織,進而隨著軟骨板的滲透性下降,使代謝產物積聚,造成營養不足,引起椎間盤退變,繼而,在腰椎間盤內部產生一種代償性反應,即髓核內產生血管組織,它的產生有利於椎間盤營養物質的輸入及代謝產物的排出,並為椎間盤損傷後的修復提供了可能。從這個角度上看,推拿、理療等物理療法,以及中葯內服、外敷等療法,從增加腰部血運的角度出發,對腰椎間盤突出症的治療有一定的理論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