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椎弓狹部解剖位置
位置和特點
上下關節突之間,橫 突孔內後的上半部分結構較為扁平狀;樞椎的下面觀,上下關節突之間,橫突孔內後的下半 部分呈半管柱狀 53 側,呈薄壁狀 7 側。樞椎的下方結構的表面觀較上方更接近於下頸椎的解 剖結構,而樞椎上方結構的表面觀與下頸椎相比較,上關節突位於齒突的外下方,成為樞椎 前結構的組成部分,上關節突移向前方,並使狹部拉長前移,其軸向角度 11.06 ± 2.38 ,軸 線指向上關節突。下關節突與椎體之間的半管柱狀結構與下頸椎椎弓根的形狀相似,內傾角 度為 42.60 ± 4.90 ,軸線指向椎體,此軸線在在下關節突背側中垂線上緣的 -1.65 ~ 1.10mm 范 圍內。樞椎的橫突孔內前方為上關節突與椎體三角形凸起部分之間的凹陷部分,該區域的外 下方的存在明顯關節面,與 C3 的鉤突形成小關節。椎體三角形突起的上方有 T 型骨嵴,該橫 形骨皮質嵴為齒狀突與三角形突起結合部。
2、腰肌的位置示意圖
腰大肌(Psoas major muscle),位於腰椎兩側的長肌,它大部分位於腰椎椎體與橫突之間的陷溝內,肌纖維以羽狀形式向外 下方排列走行,形成上下較細、中段較粗的類似紡錘狀的條形肌肉。
功能與鍛煉:腰大肌與髂肌一起合稱為髂腰肌。髂腰肌對大腿的前擺起重要作用。常採用正踢腿、負重高抬腿跑、懸垂舉腿、仰卧起坐等輔助練習發展髂腰肌的力量。
腰大肌受腰叢的肌支(T12~L4)支配。功能與鍛煉:腰大肌與髂肌一起合稱為髂腰肌。髂腰肌對大腿的前擺起重要作用。常採用正踢腿、負重高抬腿跑、懸垂舉腿、仰卧起坐等輔助練習發展髂腰肌的力量。腰大肌受腰叢的肌支(T12~L4)支配。
腰肌的位置示意圖如下圖所示:
(2)腰椎弓狹部解剖圖擴展資料:
腰肌勞損的臨床表現:
1、腰部酸痛或脹痛,部分刺痛或灼痛。
2、勞累時加重,休息時減輕;適當活動和經常改變體位時減輕,活動過度又加重。
3、不能堅持彎腰工作。常被迫時時伸腰或以拳頭擊腰部以緩解疼痛。
4、腰部有壓痛點,多在骶棘肌處,髂骨脊後部、骶骨後骶棘肌止點處或腰椎橫突處。
5、腰部外形及活動多無異常,也無明顯腰肌痙攣,少數患者腰部活動稍受限。
3、椎弓峽部解剖結構與位置?
脊椎於胚胎第七周開始出現四個軟骨核(椎體兩個,每側椎弓各一個)。四個軟骨核繼續生長,並聯合形成一個軟骨樣脊椎。約在胚胎第十周後,又開始出現三個原發性化骨核,包含在原發性軟骨核內,慢性生長,至出生時仍然是分離的。出生後1~2歲左右,椎弓開始聯合,並出現脊突。3~6歲後椎體與椎弓骨核融合。
4、椎弓根峽部在哪裡?有具體的定義嗎?
脊椎於胚胎第七周開始出現四個軟骨核(椎體兩個,每側椎弓各一個)。四個軟骨核繼續生長,並聯合形成一個軟骨樣脊椎。約在胚胎第十周後,又開始出現三個原發性化骨核,包含在原發性軟骨核內,慢性生長,至出生時仍然是分離的。出生後1~2歲左右,椎弓開始聯合,並出現脊突。3~6歲後椎體與椎弓骨核融合。
生長完全的脊椎,可分為椎體、椎弓、椎板、上下關節突、橫突與棘突。上下關節突之間有一狹窄區,即為椎弓根峽部。如該部骨化不全,或有潛在的軟骨缺損,即形成先天性峽部骨不連。其缺損區位於上下關節突之間,該椎體與後部椎板無骨性聯接,與相鄰椎體僅靠軟組織聯系。如該處發育薄弱,再加上某種程度的外傷或勞損,也可導致薄弱的峽部發生骨折。其機理與疲勞骨折相似。
5、腰椎解剖結構是怎樣的?
腰椎解剖結構主要包括有:椎骨在幼年時期有33塊,即頸椎7塊,胸椎12塊,腰椎5塊,骶椎5塊,尾椎4塊。成年以後,骶椎和尾椎分別融合為1塊骶骨和1塊尾骨,故有椎骨26塊。 腰椎位於身體的中段,上連頸、胸椎,下連骶椎。腰椎共有5塊,腰椎的椎體較頸椎和胸椎大而厚,主要由松質骨組成,外層的密質骨較薄。椎體呈橫腎形,上下面平坦,周緣有環形的骺環,環中骨面粗糙,為骺軟骨板的附著處;前面較後面略凹陷。椎弓根粗大,椎骨上切跡較淺,椎骨下切跡寬而深,椎弓板較胸椎寬短而厚。椎孔呈三角形、橢圓形、近三葉草形或三葉草形。棘突為長方形的扁骨板,水平伸向後,上下緣略肥厚,後緣鈍圓呈梨形,有時下角分叉。關節突呈矢狀位,上關節突的關節面凹陷,向後內方。下關節突的關節面凸隆,向前外方。人體正常的腰椎
6、腰椎結構圖片 4—5在人體什麼部位
兩側髂嵴連線的位置,大概就是及腰帶的位置,腰椎間盤突出的好發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