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腰椎核磁共振圖片,誰幫我看看,平時就是屁股酸,坐不住,坐一會就酸
沒有圖片啊,一般考慮勞損,也可能是腰椎間盤突出。
2、紅山果是什麼呀?我媽媽要治療腰椎不好~請問哪裡可以買?有圖片最好
紅山果,即為山楂,紅果,為中葯中最常見的了。一般葯店就有。(葯店中為炮製品,以醫用)
3、請問第四節腰椎在哪?怎麼確定位置。最好有圖片的指示的。 爸爸腰椎管狹窄,第四節哪裡。總找不好位置。
用肚臍位置找
椎管狹窄是常見病,絕大部分不需要葯物或手術治療,正骨大夫手法專治這類病,通常治療一到兩次,不再壓迫神經,相應的症狀自然就消失了,通常百八十塊錢的病
4、哪個動作不要再做了,會毀掉你的腰椎?
如果人的身體是一座大樓,那麼骨骼就是支撐大樓的鋼筋水泥,骨骼不結實,樓肯定就不穩當。骨骼的結實程度和營養有關系,現在我們的營養已經很好,想吃什麼就吃什麼。吃得再好、運動得再勤,如果不避免損傷、不避免傷害骨骼的動作,一切都是白費。
保護骨頭不僅僅要靠補鈣、喝骨頭湯,更要避免這些動作給我們的骨骼帶來的損傷!
01
毀膝蓋
蹲著擇菜、洗衣、擦地
蹲著洗衣服、擇菜、擦地都是我們最熟悉不過的習慣了,但這很危險。研究測算表明:平躺時膝蓋的負重為零,站起來和平底走路時負重是體重的1~2倍,跑步是4倍,而蹲和跪是8倍。臨床上女性膝關節疾病患者通常多於男性也和此有關。
老人和肥胖人群(BMI≥25)盡量不要深蹲或減少深蹲時間,最好別超過20分鍾。老人如果下蹲、起身的時候,最好扶著桌子或椅子,這樣能減少膝關節的壓力,減少損失。
02
毀脊椎
背單肩包
單肩背包很方便,年輕的朋友也覺得單肩背包好看、時尚。細心的朋友會發現,經常單肩背包的人,很容易肩膀酸痛,甚至是高低肩。
這是因為,為了防止包帶滑下來,一側肩膀總是習慣向上挺一下,並向內用力。長期如此,脊柱還可能發生側彎,女性甚至會出現乳房不對稱。尤其處於骨骼生長發育階段的學生,更易受影響。
在上學的學生,最好是背雙肩包。如果是成人,最好能兩個肩膀輪換著背。
03
毀腰椎
窩在沙發里
窩在沙發里、床上看電視、看報紙、玩手機,看著很愜意,但這對腰椎就是一種摧殘。半卧位時,腰椎缺乏足夠支撐,原有弧度被迫發生改變,椎間盤所受重力增大,久而久之可能導致肌肉勞損、脊柱側彎等。
想坐得更舒服?換個姿勢一樣可以,半卧的時候,在腰後面墊個靠枕,讓其支撐住腰椎,這樣就不會對腰椎有特別大的壓力了。
04
毀頸椎
低頭玩手機
低頭玩兒手機這個動作現在哪兒都能看到,公交上、地鐵上、家裡……但這個動作對頸椎來說就是災難!
低頭使用手機時,頸椎往往承受著更重的頭部重量,同時肩頸過度緊綳頸椎負擔加大。成為「低頭族」後,肩頸肌肉酸痛、腰酸背痛、頸椎病等症狀就會找上門來。
低頭看手機不應超過15分鍾,最好保持手機與視線齊平或稍低,頭部保持直立,不要含胸駝背。長期需要低頭工作的人建議養成工作1小時就起身活動的習慣。在不忙的時候雙手抱住後腦向後仰頭四五下,搭配擴胸和聳肩動作,這樣就能得到有效的放鬆啦!
05
毀遍全身骨頭
蹺二郎腿
專家指出,蹺二郎腿時骨盆傾斜,腰椎受力不均,身體前傾的同時脊柱弓起,時間長了容易引起脊椎勞損、變形,甚至可能導致腰椎間盤突出。原本就有椎間盤突出、脊柱側彎問題的人,還可能會加重病情。
人體正常脊椎從側面看是S形,而蹺二郎腿容易導致彎腰駝背,久而久之,脊椎便成了C字形,這會壓迫到脊神經,從而引起疼痛。
蹺二郎腿不會使你馬上得骨關節炎,但由於增加了膝關節內部結構的壓力,使軟骨的營養障礙、磨損增加,對軟骨結構已經有不同程度退化的老年人來說,會增加患骨關節炎的風險。
06
毀頸椎
趴著午睡
趴著睡覺是很多學生、上班族午休的選擇,但這在不知不覺中又傷害到了你的脖子。因為這不利於頸椎保持生理弧度,可能導致頸椎問題。有背痛或頸痛的人,尤其不能趴著睡,會加重病情。
午睡最好平躺,如果條件實在不允許,可以坐在椅子上,在腰後、頸後墊個墊子,身體微微往後仰,簡單休息一會兒即可。
▼點擊下圖選購
07
毀脖子
頭和肩夾著手機打電話
不少人工作繁忙的時候,習慣將手機夾在脖子和頭之間,殊不知,頸椎向一側過度用力,可能導致頸部肌肉痙攣和過低疲勞,造成脖子酸脹、疼痛,埋下頸椎病的隱患。
接電話時最好手持電話,每隔幾分鍾兩手交替一次,避免一側的肌肉過度緊綳。或者偶爾用用耳機,就可以解放雙手和脖子了。
08
毀腰椎
直膝提重物
你有沒有過「閃腰」的經歷呢?臨床上叫做急性腰部扭傷。
很多人都曾有過「閃腰」的經歷,比如當你直著膝蓋、彎腰提重物時,不能有利用髖、膝關節周圍肌肉的力量,腰背筋膜、肌肉、韌帶往往因負擔過重、突然受力而受傷。50歲以後、特別是有腰椎病的人一定要避免。
取重物時要「三步走」:
第一步,先將身體向重物靠攏;
第二步,屈膝、屈髖,用雙手把物品拿穩;
第三步,伸膝伸髖,用腿部肌肉力量支撐身體緩慢站起來,避免突然用力。
09
毀骨盆、脊柱
稍息站立時間久
站姿不僅影響形象,還與健康直接相關。很多人喜歡稍息站姿,把身體重心放在一條腿上,短時間可以放鬆身體,長時間如此,還會因腰椎兩側受力不均導致骨盆歪曲、脊柱彎曲,出現腰背疼痛。
10
毀膝蓋
爬樓梯
50歲後,身體肌肉減少3%~5%,相應的平衡力也變差。醫學專家研究發現:在跌倒老人中,超過51%與爬樓梯相關,爬樓梯每年致死約2萬人。
人上了年紀後關節退化,上下樓梯或爬山時,膝關節承受的重量是平時的3~5倍,這會加速關節老化。老年人如果需要上下樓,一定要抓穩扶手。
5、我想知道,,脊柱側彎這種病,是不是很嚴重啊?
其實很多人都會有一點的脊柱側彎,你不要太擔心,如果你想矯正的話,那就堅持每天鍛煉就是,一定會有效果的,相信你自己
6、打坐正確姿勢
先將左足置於右腿上,再將右足置左足上,稱金剛坐。先將右足置左腿上,再將左足置右足上,稱如意坐。兩種坐姿都可以採用,也可以在腿痛時輪換交替。如果不能雙盤,便用單盤。
人在禪坐的時候,脊柱垂直是關鍵。臀部應墊一個兩、三寸高的軟墊,從大腿根部到膝蓋是向下傾斜的,讓兩個膝蓋觸地作為支撐點,膝蓋不可懸空,以自己覺得重心穩,無前傾後仰的感覺為原則。
(6)腰椎不穩圖擴展資料
早醒時,要給身體「3個1分鍾」。有些老人睡醒時天還沒亮,但困意已經全消。此時,不妨順應自己的身體,好好利用早起的這段時間,休養身心。
需注意的是,老人起床不能過猛,至少要給身體「3個1分鍾」的緩沖時間,即靜卧1分鍾後再起身、起身後在床頭靠1分鍾、起床後雙腿下垂1分鍾,避免氣血上沖,使血壓突然波動,引起頭暈、乏力等症狀。
起床後,先試試打坐30分鍾。早起後,老人可以先試試打坐。盤腿姿勢順其自然,採取簡單的初學者姿勢、單盤或散盤均可,但一定要保證氣血通暢、身體舒適。閉上眼睛靜坐,可以進行有節奏的深呼吸練習,幫助增加肺部含氧量,從而增加全身臟器、血管的含氧量,提升人體活力。
打坐時間太短起不到效果,一般以30分鍾為宜,但若感到體力不支,尤其是有基礎性疾病的老人,則不必勉強。如果打坐後感到睏倦,可以再睡個回籠覺;如果打坐後神清氣爽,可根據自身情況,從事以下活動。
7、腰椎間盤突出
我可以很明確地告訴你,腰椎間盤突出好治!能治癒!
如何治?可採取保守治療,包括腰部理療、牽引、口服消炎止痛葯物、推拿等;保守治療3-6個月以上,症狀無緩解或又復發者,可考慮手術治療,包括髓核摘除術和髓核成形術(視情況而定),平時應注意盡量少做彎腰動作,並注意上下床動作,配合腰背肌鍛煉,這樣對一些病人是有效的,可以防止症狀的復發。資料表明,絕大多數的腰腿疼都與腰椎間盤病變有關。
傳統的觀點認為,只有椎間盤突出了,壓迫到了神經根才可能出現疼痛的症狀,但這種說法並不能解釋所有的臨床現象。有些患者腰椎間盤突出的程度很輕,范圍很小,可是他們表現出來的症狀和體征卻很嚴重。而另有一些患者腰椎間盤突出很嚴重,但他們臨床表現出來的症狀卻很輕。
近年來,大量的神經生物化學和免疫學等方面的試驗研究結果告訴我們,腰椎間盤突出後引起的非細菌性炎症與病人的症狀表現關系比較密切,是腰椎間盤突出症的基礎病變,清除這種非細菌性炎症是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的重要任務。
椎間盤是如何構成的椎間盤位於兩個椎體之間,是連接脊椎骨的紐帶。它通常包括三個部分:軟骨板、纖維環和髓核。每個椎間盤含有兩塊軟骨板,分別覆蓋在相鄰的兩塊脊椎骨上。纖維環連接於兩塊軟骨板之間,中央包繞著髓核。正常情況下三者組成一個封閉的「容器」,具有很好的彈性和韌性。
「腰突」症狀根源在炎症
研究人員將狗自身的髓核組織取出後均勻打碎,然後將這些碎塊注射到狗的神經根附近,與注射生理鹽水組相比較,在顯微鏡下可以觀察到嚴重的炎症反應。這一結果表明,自身的髓核組織可以引起神經根化學炎症反應,這種炎症可引起明顯的疼痛。有人還在豬的身上進行過類似試驗,結果是一樣的。
如果包繞髓核的纖維環破裂,髓核就會漏出,其中的炎性物質刺激神經根,就可以引起疼痛。當炎症累及鄰近的神經組織形成神經根炎,可以產生神經損傷等症狀。另外,研究表明,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的免疫狀態也有異常,可能與椎間盤組織發生自身免疫反應有關。
自身免疫反應也可以導致神經根的水腫或炎症,引發相應的症狀。
「腰突」常用治療方法效果欠佳
「腰突」常用的治療方案包括口服葯物,針灸、推拿等理療手段,以及腰椎旁、硬膜外腔側間隙、硬膜外腔阻滯等方法。口服葯物大多隻能緩解症狀,理療往往不能有效地消除炎症。神經阻滯是把葯物注射到病變的局部,使葯物與病變充分接觸,療效比較確切,一般每7天治療一次,3~5次為一個療程。但是這些常規阻滯的療效維持時間有時不太確定,往往有些人在治療結束後不久,疼痛等症狀又回來了。
不僅患者不滿意,醫生也越治越沒有信心。究其原因,主要是由於腰椎間盤的病變時間一般都比較長,少則幾個月,多的可達幾十年,局部的炎症變化經過長年累月的蓄積,已經根深蒂固,簡單的阻滯已很難完全消除。
最新的介入治療
治療炎性腰椎間盤突出,現多採用微創神經介入治療方法。它是在影像檢查工具的介導下,將特製導管置入病變部位,利用微量注射裝置長期持續地給予消炎鎮痛等葯物,使炎症盡可能地消除干凈。在此基礎上配合手術或膠原酶溶解等手段,一般都能取得比較滿意的療效。其不僅能解除病人的痛苦,也給醫生以信心。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宣武醫院疼痛科博士何明偉
中老年防「腰突」注意事項
1、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防止腰腿受涼,防止過度勞累。
2、站或坐姿勢要正確。脊柱不正,會造成椎間盤受力不均勻,是造成椎間盤突出的隱伏根源。正確的姿勢應該「站如松,坐如鍾」,胸部挺起,腰部平直。同一姿勢不應保持太久,適當進行原地活動或腰背部活動,可以解除腰背肌肉疲勞。
3、鍛煉時壓腿彎腰的幅度不要太大,否則不但達不到預期目的,還會造成椎間盤突出。
4.、提重物時不要彎腰,應該先蹲下拿到重物,然後慢慢起身,盡量做到不彎腰。
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經過治療和休息後,可使病情緩解或痊癒,但該病的復發率相當高,不少患者雖不情願,但又時常成為「拜訪」醫生的「回頭客」。該病復發率高的原因有如下幾點:
(1)腰椎間盤突出症經過治療後,雖然症狀基本消失,但許多病人髓核並未完全還納回去,只是壓迫神經根程度有所緩解,或者是和神經根的粘連解除而己。
(2)腰椎間盤突出症病人病情雖已穩定或痊癒,但在短時間內,一旦勞累或扭傷腰部可使髓核再次突出,導致本病復發。
(3)在寒冷、潮濕季節未注意保暖,風寒濕邪侵襲人體的患病部位,加之勞累容易誘發本病的復發。
(4)術後的病人雖然該節段髓核已摘除,但手術後該節段上、下的脊椎穩定性欠佳,故在手術節段上、下二節段的椎間盤易脫出,而導致腰椎間盤突出症的復發。
對於腰椎間盤突出症,除了積極採取各種各樣的治療方法外,最為重要的措施就是預防。
那麼,怎樣才能防止腰椎間盤突出症的復發呢?人們在日常生活、學習和工作中,需要各種不同的活動姿勢,養成了各自的習慣,其正確與否對人體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要求我們注意平時的站姿、坐姿、勞動姿勢,以及睡眠姿勢等的合理性,糾正不良姿勢和習慣,加強鍛煉,增強體質,尤其加強腰背肌功能鍛煉。因為適當的鍛煉能改善肌肉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增加肌肉的反應性和強度,松解軟組織的粘連,糾正脊柱內在平衡與外在平衡的失調,提高腰椎的穩定性、靈活性和耐久性,從而起到良好的治療與預防作用。
入冬以後,因為天氣變化無常,氣溫忽高忽低,頸椎、腰椎等骨科疾病極易復發,頸、肩、腰、腿疼痛反復發作。腰椎疾病大多病程長、症狀多變、容易反復,治療方法也多種多樣。如果缺乏正確認識,容易進入治療誤區。多花錢不說,病情不易好轉,甚至貽誤治療時機。
「腰突」治療不能見好就收
劉紅旗告訴記者,常有患者跑到醫院來咨詢,椎間盤突出明明好得差不多了,怎麼最近又「復發」了。他說,這類患者主要是由於對腰椎間盤突出治療存在以下錯誤認識而造成病情反反復復,難以治癒。1.療程不夠,有不少患者在治療一段時間後,病情有所好轉,便不再繼續治療,認為已經好了,再繼續治療沒必要了。2.腰椎間盤突出康復原則要求減少劇烈運動,增加休息,康復後注意防護。但有不少患者認為不工作不運動就是休息,整天坐著看電視、打牌等,這樣反而比上班工作還累,加重了腰部負擔,致使病情復發,甚至惡化。劉院長強調,腰突症治療不可見好就收,一定要堅持到底。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行為只能使病情惡化。
治「腰突」哪種方法好?
那麼治療腰椎間盤突出採用哪種方法比較好?
據劉紅旗院長介紹,目前治療腰椎間盤突出主要有三種方法:一、保守療法;二、手術療法;三、微創介入療法。採用何種方法要依據患者自身的情況,辨症施治。不能一概而論用哪種方法比較好,沒有一種方法是萬能的。
保守療法:包括卧床休息、佩戴腰圍、電腦三維牽引、推拿、針灸、理療、骶管內或神經根附近葯物注射和服用中西葯物。但保守療法只適合早期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且治療效果有限。若經過正規保守治療,80%的早期腰椎間盤突出患者能收到優良的治療效果。
手術療法:治療關鍵是解除神經根的刺激或壓迫,消除神經、脊髓周圍的炎症和水腫,促進神經修復等,其特點是去除徹底,復發率低,見效快,但有一定的創傷,操作相對復雜,而且臨床上對腰椎間盤突出症有嚴格的適應症。椎間盤突出物較大、鈣化腰椎滑脫、不穩定等幾種情況只有手術能取得好的效果。
微創介入療法:在X線透視監護下,運用細針穿刺臭氧注射或激光汽化、切吸等,使椎間盤減壓、突出回縮,從而減輕神經受壓症狀。目前臨床上先進療法是採用臭氧注射的療法。通過向病患部位注射臭氧(O3)。使突出部位達到萎縮、回縮的治療目的。
優勢:單純性椎間盤髓核突出,效果很好,優良率能達到90%以上;細針穿刺,操作簡單,對人體安全、無毒、無不良反應;監視器監視下進行,成功率高。
腰椎間盤突出進入微創治療時代
腰椎間盤突出微創治療技術是現代醫學發展的一項重要成果。目前國際通用的腰椎間盤突出微創治療技術是臭氧(O2-O3)注射法、電動式經皮穿刺頸、腰椎間盤切吸技術、後路椎間盤鏡下(M.E.D)椎間盤切除技術和膠原酶髓核化學溶解技術四種,特別是臭氧(O2-O3)注射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因其技術成熟、療效顯著、創傷小恢復快而受到學術界和廣大患者的高度認可。目前在福州,福興骨科醫院是唯一一家擁有這四項微創治療技術的專業骨科醫院。
臭氧(O2-O3)注射法
椎間盤臭氧(O2-O3)注射法是近年來治療椎間盤突出症的最先進微創技術,該療法最早由義大利醫師首創,國外已普遍應用,已被確認是免除開刀治療頸、腰椎間盤突出症的最有效手段。O3具有極強的氧化能力,同時還有抗炎和鎮痛的作用,可以瞬時氧化髓核組織內的蛋白多糖及破壞髓核細胞導致水分流失而萎縮,使症狀得以緩解,達到治療目的。
優點:1.起效快,療效高。能根治頸、腰椎間盤突出症。2.創傷小,局麻下細針穿刺,無痛苦,比保守治療有效,同時免除開刀之苦。主要作用於髓核,對其它組織無影響。3.精確定位,在X線機透視引導下定位準確,成功率高。4.安全,O3進入椎間盤後很快降解為O2,促進周圍神經組織恢復。
電動式經皮穿刺頸、腰椎間盤切吸技術
經皮穿刺椎間盤切吸術為目前國際醫學界公認的療效顯著的治療方法。臨床應用證實,該手術可快速解除因髓核突出而造成的神經壓迫症狀,是一種安全、有效、經濟的治療手段。醫生在C型臂X光機引導下,利用一套穿刺引導系統經皮穿刺達到椎間盤中央,再經此送入髓核切除器,將髓核切割、沖洗、吸出融為一體。一般治療過程15-20分鍾。國內電動式自動椎間盤切吸器共進行了4萬余例病人的治療。臨床有效率達94%,無一例嚴重並發症。
腰椎間盤突出三種療法:
腰椎間盤突出症的基本療法有手術療法、保守療法和介入療法。在介入療法中,葯物化學溶解法最具代表性,該療法應用於臨床已有30年歷史。其基本設想是用化學葯物與椎間盤組織發生反應,使椎間盤中壓迫神經的組織溶解、吸收、排出,而解除神經壓迫,消除症狀。最初的溶解用葯是木瓜酶等,因其副作用大而被淘汰。60年代美國學者提出用膠原酶注射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我國於1973年也開始了膠原酶制劑基礎葯理研究,後來的研究證實,膠原酶在生理酸鹼度和溫度下,能特異性地水解天然膠原蛋白的三維螺旋結構。而膠原蛋白為人體的主要結構蛋白,在腰椎間盤中約占纖維環乾重的50%,占髓核乾重的20-30%。當腰椎間盤突出時,椎間盤中的水分含量下降,膠原含量增加。膠原酶溶解髓核具有較強的選擇性,它只溶解以膠原蛋白為主的髓核部分,最終產物被血漿中和吸收,從而使椎間盤的體積逐漸縮小,減輕或解除對神經組織的刺激和壓迫。但它不會溶解神經根及其附近的正常結構,具有較大的安全性。在動物實驗和人體標本中均可觀察到,椎間盤在膠原酶的作用下,變成糊狀或渣狀。該療法具有以下優點:
1、局麻進行,操作簡單,僅需10-15分鍾,對人體安全、無毒、無不良反應;
2、療效較好,優良率達77%;
3、不會引起硬膜外的纖維化和瘢痕化,而硬膜外瘢痕形成是手術治療的主要並發症。
但膠原酶溶解術的療效不是100%的,其優良率為77%,10年後復發率為23%,因此,應嚴格掌握適應症。其基本適應症為:1、經臨床和影象學確診為側型和外側型的腰椎間盤突出症,經三個月正規保守治療無效;2、手術失敗或復發;3、經皮切吸不全者。下列為膠原酶溶解的禁忌症:1、合並腰椎管狹窄者;2、患者腰椎間盤突出鈣化,游離型、脫垂型、死骨型者;3、馬尾神經綜合征,表現為二便障礙及機能障礙者;4、糖尿病、腫瘤、精神病、神經官能症及嚴重的器質性疾病及葯物過敏者;5、孕婦及14歲以下兒童。
椎間盤通常包括三個部分:①軟膏板;③纖維環:③髓核。腰椎間盤的特殊功能::(1)保持脊柱的高度,維持身高,隨椎體的發育,(2)聯結椎間盤上下兩椎體,並使椎體間有一定活動度.(3)使椎體表面承受相同的力 .(4)緩沖作用.(5)維持側方關節突一定的距離和高度.(6)保持椎間孔的大小.(7)維持脊柱的曲度. 導致腰椎間盤突出的原因常見的一下5種:1椎間盤的退行性改變 2外傷 3過度負荷 4腰穿 5長期震動.
腰椎間盤突出的病因:1.腰椎間盤突出的病因
腰椎間盤發生退行性變以後,因某種原因(損傷、過勞等)致纖維環部分或全部破裂,連同髓核一並向外膨出,壓迫神經根或脊髓(馬尾神經)引起腰痛和一系列神經症狀者,成為腰椎間盤突出症。
腰椎間盤突出症為腰腿痛常見原因之一,其主要症狀為腰痛及下肢痛。
中醫對"腰椎間盤突出",很早就有敘述。如《素問·刺腰痛篇》中說;"衡絡之脈令人腰痛,不可以俯仰,仰則恐仆,得之舉重傷腰",又雲:。肉里之脈令人腰痛,不可以咳,咳則筋縮急。"《醫學心悟》也說:。腰痛拘急,牽引腿足"。以上均說明,本病可由外傷引起,症狀為腰痛合並下肢痛,咳嗽時加重。這與西醫所說的有關腰椎間盤突出的症狀基本相似。中醫稱之謂"腰腿痛"或"腰痛連膝"等。
腰椎間盤突出的發病率約為門診腰腿痛患者的15%,本病多見於壯年男性體力勞動者,以工人為最多,易發於20-40歲之間,平均年齡為30歲左右,男女之比約為10~30∶l 。發病的部位以腰4、5之間最多,腰5骶1次之,腰3、4較少見。
2.病因病機
腰椎間盤突出的病因主要是椎間盤本身退行性變,再加某種外因,如外傷、慢性勞損,以及受寒濕等因素綜合的結果,而使腰椎間盤纖維環發生破裂,以致髓核突出。
在正常情況下,椎間盤經常接受體重的壓力,腰部又經常進行屈伸活動,其受的擠壓應力及磨損很大,尤以下腰部為甚,所以至30歲左右,椎間盤即開始發生變性。如果纖維環及髓核退行性變化的速度一致時,多出現椎間盤變窄,間盤普遍突出。如按這種平衡退變,軟骨板亦骨化,則椎體趨向穩定,除腰部活動受限以外,並不產生腰痛;如果二者退行性變明顯不平衡,纖維環變化較早且明顯,其堅韌性減低,髓核壓力不變.即使無明顯的外傷,亦可造成纖維環的破裂,如果再遭到較大的旋轉或扭曲力,纖維環即可在後外側呈環形或幅射狀斷裂。環狀破裂多位於間盤的周圍部,在臨床上可造成腰痛;幅射狀破裂,多自髓核向外延續達間盤的邊緣,但外層纖維環可保持完整,此時髓核在較大的壓力下被擠入裂隙內,以後腰部不斷活動和用力,則迫使髓核逐漸向外突出,壓迫神經根,造成坐骨神經痛。
成年及壯年時期,髓核的含水量高,膨脹性大,纖維環一旦破裂,髓核即因壓力大而突出;老年後髓核脫水,膨脹力減小,雖纖維環破裂,髓核多不突出。
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多次重復地輕微腰部損傷,如提舉重物及經常彎腰活動時,對椎間盤可產生唧筒式的擠壓作用_.這些輕微的損傷不斷的作用於椎間盤,即可由量變到質變,也可使纖維環遭到退行性變化,在此基礎上,再加上腰部外傷,更易造成纖維環的破裂而發病。
不少的腰椎間盤突出患者,既無外傷史,也無勞損史,只因受寒濕而發病。寒濕可使小血管收縮和肌肉痙攣,二者都可影響局部的血液循環,進而影響椎間盤的營養;肌肉緊張或痙攣,可增加對間盤的壓力,這對已有變性的間盤,可以造成進一步的損傷.因而可發生間盤突出。
在臨床上也可見於只因精神過度緊張而發生本病者,這是由於肌肉缺乏適當的鬆弛;增加了對椎間盤的壓力,而使變性的間盤發生突出。
纖維環在後側較為薄弱,後縱韌帶達到腰5骶l平面時其寬度顯著變小,特別是兩側更為薄弱,同時下腰部是遭受扭傷、勞損和壓迫最大的部位,這就更易使髓核自兩側向後突出。
類型:根據髓核突出方向可分為:
1.後突出 向後突出的髓核可壓迫神經根,產生下腰痛,此類突出臨床最多見。
2.前突出 不引起症狀,無實際臨床意義。
3.椎體內突出 是髓核經過已閉塞的血管,向軟骨板和椎體內突出,形成杯狀缺口,此型多發生在青年期。
根據向後突出的部位不同可分為:
1.單側型 臨床最為多見,髓核突出和神經根受壓只限於一側。
2.雙側型 髓核自後縱韌帶兩側突出,兩側神經根皆受壓迫。
3.中央型椎間盤自後中部突出,一般不壓迫神經根,而只壓迫下行的馬尾神經,產生馬鞍區麻痹和大小便障礙等症狀。如突出物較大也可壓迫神經根。
根據突出的程度可分為以下三類:
1.隱藏型(幼弱型) 為纖維環不全破裂,其外層尚保持完整,髓核在受壓的情況下向破裂軟弱部分突出,此時如間盤所受的壓力大,纖維環破裂多,則髓核繼續向外突出;如能適當休息,髓核完全可以還納,破裂纖維環也可得副癒合。此型有時產生坐骨神經痛,但經過休息後可好轉。
2.突出型(移行型) 纖維環裂隙較大,但不完全,外層尚保持完整,髓核突出較大,呈球形,此型可轉為破裂型,也可經手法復位而治癒。
3.破裂型(成熟型) 纖維環完全破裂,髓核可突入椎管內,臨床症狀較為嚴重,多為持續的,一般行手術治療。
3.臨床表現
一.症狀
腰椎間盤突出症的主要症狀為腰部疼痛及下肢放射性疼痛。下肢放射性疼痛出現的時間各有不同:有的在腰損傷後的同時出現;也有當時只感腰痛,一兩天後才感到下肢有放射性疼痛;也可數周數月後,才出現坐骨神經痛。下肢痛常伴有大腿、小腿及足部感覺異常。腰痛、下肢串痛可同時存在。也可單獨發生。腰痛多在下腰部、腰骶部或局限於一側。並因疼痛和肌肉痙攣而影響腰部伸屈活動。根據材料統計,先腰痛而後腿痛者最多,佔53.3%;先腿痛後腰痛者為20.8%;同時發生者佔8.3%;只有腿痛者15%;只有腰痛為2.5%。
下腰痛來源於腰部受傷的組織,下肢串痛是因神經根受壓所致,嚴重者影響生活和工作,但多經過充分卧床休息後能夠緩解。以後又因勞累、扭腰、著涼等因素而復發。如此反復發作,時輕時重,可延續多年而不愈,但也有的經休息和治療後,多年內不再復發。
坐骨神經痛的表現: 疼痛沿下肢坐骨神經或某個神經根的分布區向下放射,一般由臀部開始向下肢放射至大腿後側、小腿的外側,以至足背、趾,疼痛區域較固定,患者多能指出其具體的部位。
放射性疼痛多因站立、用力、咳嗽、噴嚏或運動而加劇,休息後可減輕;但個別在站立、行走時疼痛減輕,也有夜間休息時症狀加重,但經過充分休息後疼痛多能減輕;病程較久或神經根受壓較重者,常有下肢麻木感覺,麻木區與受累神經根的分布區域是一致的,限於小腿的外側或足部,中央型突出可發生鞍區麻木;有的患者感到下肢發涼,從無溫暖的感覺,客觀檢查患肢溫度較健側為低;有的足背動脈搏動亦弱,此為交感神經受刺激所致。
二、體征
本病體征可分為兩大類:即腰部及脊柱體征;神經根受壓體征。
(一)腰部及脊柱體征
1.姿勢的異常 患者為了避免神經根受壓,多自然地將腰固定於某適當的姿勢。根據病變的嚴重程度以及機體的自動調節能力,腰部可發生過度前凸、變平或側彎。
(1)腰椎前凸增大:多是後外側的小型突出所致。由於腰椎過度前凸,可使馬尾移位於椎管的後部,因而避開了突出物的刺激和壓迫,前凸增大,可使腰椎間隙前窄後寬,有力地阻止小型突出物繼續向後移,使破裂的纖維環變得鬆弛,有利於修復,同時也保護了後縱韌帶。患者站立時,軀干多稍向前傾,腰部可以伸直、側彎,但前屈受限。
(2)腰椎曲線變平或倒轉:此種姿勢,是由於較大的、足以阻止腰部後伸的後外側或後方突出物所致,常伴有嚴重的坐骨神經痛和腰椎側凸,任何使腰伸直的動作,都可加重下肢放射痛。
(3)脊柱側彎 發生率較高,約占椎間盤突出患者的80%以上。側彎凸向健側也可凸向患側。側彎是使神經根鬆弛,減輕疼痛的保護性反應;側凸的方向可以表明突出物的位置和與神經根的關系。一般地說:突出物在神經根的前內側(腋部),脊柱為了使突出物躲開神經根,則凸向健側;如果突出物位於神經根的前外側(即神經根肩上),則脊柱必凸向患側。但臨床上也不盡然,如突出物在神經根的前外方,脊柱早期是凸向患側,使神經根遠離突出物,減少壓迫;同時凸側間隙增寬,便於突出物部分吸回間盤內。晚期突出物巳固定粘連無吸回可能,脊柱即凸向健側,使神經根鬆弛,減少對神經根的擠壓。有人認為:側彎的有無,其方向及程度與黃韌帶肥厚程度突出大小有關,突出越大,黃韌帶越厚,神經根所受壓力及張力越大,疼痛越嚴重。突出物位於神經根正前方時,神經根有時滑至突出物之前外方或前內方;因兩者相對位置常有變化,側彎方向即不恆定,有時凸向健側,有時凸向患側,也有時不顯側凸。如突出物完全在馬尾部中央,也可以不發生側彎。
2.脊柱運動受限 脊柱屈曲、伸展、側彎及旋轉等均不同程度的受限,尤以後伸受限最大,其理由:脊柱屈曲時,間盤前部擠壓較多,後側間隙加寬,髓核向後移位,使成熟型突出物的張力加大;同時脊髓上移,牽拉神經根,疼痛增加使運動受限;當伸展 時。突出物加大,黃韌帶向前突出,直接擠壓突出物和神經根,使疼痛加重而限制了伸展運動。患者在站立時,脊柱稍後傾時,即感腰及下肢痛加重。
3.壓痛點及放射痛 壓痛點多在下腰椎棘突間及椎旁1~2厘米處,相當突出物的平面,用力下壓時.壓力至於黃韌帶、神經根和突出物,可引起下肢放射瘸,疼痛的部位符合受累神經根所分布的區域,此為診斷本病的可靠依據。此種放射疼痛,不同於一般扭傷或勞損引起的牽扯痛,藉以鑒別扭傷和勞損。
如果壓痛點不易找出,可令患者下床站立,並使脊柱略向後伸,使患者背部靠於檢查者的左肩前部,使骶棘肌放鬆,檢查者左手按於患者的髂前上棘處,右手拇指尋找壓痛點,此法較卧位更易查出壓痛點。
(二)神經根受壓或牽扯體征
1.直腿抬高試驗陽性、足過度背屈試驗陽性、起坐伸膝試驗陽性、屈頸試驗陽性、頸靜脈壓迫試驗陽性。
2.神經肌肉系統檢查 突出的椎間盤壓在神經根上,可使其支配區域的感覺障礙,肌力減弱,腱反射減弱或消失,肌肉萎縮,這對進一步證實診斷提供了重要依據。
(1)腱反射:有70~80%的患者有膝、跟腱反射異常表現。檢查時應兩側對比,反射可減低、亢進或消失。神經根僅受刺激時,反射可顯示亢進;有壓迫而不嚴重者顯示減低;壓迫嚴重者則反射消失。反射的改變與突出部位高低有關系,腰4~5突出多使膝反射改變;腰5骶l間盤突出多使跟腱反射改變。
(2)肌力檢查:臨床常進行下肢的股四頭肌,裹繩肌、腓腸肌、脛前肌、伸拇長短肌的肌力檢查。與健側比較,股四頭肌由第3腰神經支配;脛前肌、伸拇長肌為第5腰神經支配;蟈繩肌、腓腸肌由第l骶神經支配,當這些肌肉的肌力減弱時,說明支配該肌的相應神經受累。足背伸和伸拇肌力減弱,是腰4~5間盤突出;足趾屈或立位單腿蹺起肌力減弱,則為腰5骶l間盤突出。
(3)感覺檢查:感覺檢查應包括痛覺、溫度覺及觸覺的檢。神經根被突出的間盤擠壓時,其支配區有感覺的改變。其感覺的改變隨神經根受累的程度而不同,輕微的刺激可使感覺過敏;較重的刺激或壓迫則可使感覺減退。如隱藏型突出,一般不引起感覺障礙;突出物較小者,可使神經根受刺激而致感覺過敏;較大的突出物壓迫神經根或粘連者.多有明顯感覺減退。感覺障礙區與神經分布區是一致的,並與主觀麻木區亦一致。如腰4,5間盤突出感覺障礙常在小腿的外側及足背;腰5骶l間盤突出則顯示小趾、足外側及小腿後側。檢查後應畫圖表示其感覺障礙區。
(4)肌肉萎縮:下肢肌肉萎縮是由神經營養障礙或因疼痛而廢用引起的,表現在大腿、小腿的肌肉萎縮,兩側比較,肌肉萎縮程度與神經根受壓和病程長短成正比。
三、化驗檢查
一般血、尿檢查皆屬正常,如診斷難以肯定,需與其他病相鑒別時,應做其他化驗檢查,如血常規、血沉、類風濕因子等。必要時進行腰穿,測定腦積液壓力,做奎根試驗,進行腦積液常規檢查。以除外結核、類風濕和脊髓瘤等。
四、X線檢查
患者應常規拍攝腰椎正側位X線片。在側位片可顯示受累椎間隙變窄,有時前窄後寬,椎體上下緣骨質增生或腰椎前凸消失;正位片可見脊柱側凸。X線檢查對腰間盤突出症的診斷只作參考,其重要性在於排除腰椎其他病變。如結核、腫瘤、類風濕性脊柱炎和腰骶先天畸形。
五、特殊檢查
經以上檢查,絕大多數椎間盤突出可以診斷,特殊檢查,只是在個別診斷困難的情況下進行,一般不主張常規應用。
(一)脊髓造影 其診斷可靠率為29~40%,目前常用的造影劑為碘苯酯,比較稀薄,反應小,容易抽出,也可短時間內自行吸收。脊髓造影的優點,能看到整個椎管情況,可以鑒別腫瘤和椎管狹窄症。如是間盤突出,多在椎管一側,硬膜的外前方形成小而規則的充盈缺損或壓跡,壓跡的位置對著椎間隙,脊髓馬尾腫瘤,可隨腫瘤。
5.鑒別診斷
腰椎間盤突出症典型病例較易診斷。但臨床時應與以下疾病相鑒別:
一、急性腰肌筋膜、韌帶扭傷和小關節滑膜嵌頓症
這些病都有腰痛劇烈,活動受限以及腰肌痙攣等,同時可有臀及下肢牽扯性疼痛。這種牽扯性疼痛與腰椎間?/ca>
8、腰椎不穩可以治好嗎?會不會有後遺症?
你好腰椎骨折手術後的幾十年會出現後遺症嗎?回答者:方占和你好一般是不會出現後遺症的,主要是以後注意保護腰部防止在受外力導致骨折,不會影響生育的腰椎盤膨出能完全治癒嗎?不留後遺症回答者:魏建林你好,一般手術是可以完全治癒的,祝早日康復。腰椎術後腦脊液漏引起頭暈嘔吐後遺症回答者:zhuomuniao2008建議硬膜外強注入等量鹽水,增加顱內壓,患者平卧觀察病情,可以腦外科就診。腰椎不穩回答者:姚宇軍腰椎不穩可以導致,同時要排除腰椎小關節紊亂,或腰肌勞損。針灸按摩理療,按摩效果很好。芬必得口服止痛。祝心情快樂腰椎不穩的治療方法回答者:劉明一是通過針灸,按摩,膏葯等等緩解疼痛症狀,二是加強腰背肌功能鍛煉,增加脊柱穩定性腰椎不穩症,請問能治療嗎?回答者:shuankk不要長期保持一種姿勢,另外疼痛芬必得即可緩解,配合用維生素B1B12肌注營養神經,配合腰部炒大鹽熱敷,也可以用神燈照射局部,一般一段時間後就可以自行恢復,平時自己的生活習慣也很關鍵,避免受潮,若涉水、淋雨或身勞汗出後即應換衣擦身,腰痛的護理,可作自我按摩,活動腰部,勤洗澡或用熱水洗澡。下腰椎不穩症有什麼檢查方法?應怎麼檢查?回答者:qiyuk找到有關下腰椎不穩症檢查的一些資料,詳細如下: X線檢查對於腰椎不穩的診斷具有重要意義,尤以動力性攝片更具價值,可早於MRI檢查發現椎節不穩。常規攝片亦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1.常規腰椎X線平片 (1)一般所見:在腰椎椎節不穩情況下,其主要表現為:小關節、棘突的不對稱排列,小關節增生、肥大及半脫位等異常所見。 (2)牽引性骨刺(traction spur):此種骨刺一般多位於椎體前方或側方,呈水平方向突起,基底部距椎間盤外緣約1mm。這是由於,腰椎不穩時相鄰椎體出現異常活動,使椎間盤纖維環的外層纖維受到牽張性勞損所致。其臨床意義也不同於常見的爪形骨刺。小的牽張性骨刺意味著有腰椎不穩存在,而大的牽張性骨刺僅提示該節段曾經有過不穩。當腰椎重新獲得穩定後,牽張性骨刺可逐漸消失(圖2)。 (3)椎間隙狹窄:椎間隙狹窄是腰椎疾患中常見的一種徵象,是髓核脫位、移位及整個椎間盤退變的間接依據。小關節的改變常與椎間隙狹窄同時存在,因為椎間隙狹窄使小關節承受的壓力增加,容易受到損傷和產生疼痛。 2.動力性攝片 (1)概述:相鄰椎體間的相對移位異常增加,是腰椎不穩的重要表現之一,也是腰椎不穩的實質所在。臨床上對於懷疑有腰椎不穩症的患者,醫生總希望藉X線檢查來發現腰椎不穩的可靠證據。但一般腰椎X線平片是在患者不做伸屈活動時的直立位拍攝的。由於骶棘肌的緊張及運動節段的靜止,退變節段椎體間後緣相互位置的變化很難表現出來,此時需採用腰椎完全屈曲和伸展時的動力學觀察。動力性X線攝影及測量技術的不斷改進有助於腰椎不穩的診斷。 (2)攝片方法:首先在腰椎X片上確認Luscka關節的遺跡(圖3)。在正常運動節段上,Luscka關節遺跡的位置在活動時是保持不變的(圖4);而當運動節段不穩時,它們相互之間的關系就會發生改變(圖5)。其次,需要有一個適當高度和長度的拱型架,患者俯卧或仰卧於其上面,病變間隙置於最高點,使腰肌在完全鬆弛的情況下能達到完全屈曲和完全伸展的目的。在拱型架上攝腰椎動力片時,由於髂骨與骶骨相重疊,故需控制好攝片條件。一般來說,球管中心作水平測向,對准拱形支架最高點射入暗匣中心,投照距離為100cm,曝光條件為95kV,200ms。 (3)移位值的測量和計算:在X線片上找出椎體間相互位置關系異常的節段,在下一椎體上,做後上緣和後下緣的連線A,再通過上一椎體的後上緣做A的平行線C。測量直線A、C之間的垂直距離,後移用RO表示,前移用AO表示,並測量上一椎體的矢狀徑W。移位值=RO(或AO)/W×100%,當仰卧位移位值9%,或俯卧位移位值6%時,可以輔助臨床診斷為退變性腰椎不穩症(圖6,7)。 當腰椎完全屈曲時,如果病變運動節段的Luscka關節遺跡的位置破裂,上一椎體向前滑移,一般說明椎間盤只有輕度的退變;當腰椎完全伸展時,如果病變運動節段的Luscka關節遺跡的位置破裂,上一椎體向後滑移,一般說明椎間盤有中度或嚴重的退變。Adams等提出「優勢損傷」的概念。他們認為,腰椎完全屈曲時,棘間和棘上韌帶有最高的緊張度,而腰椎完全伸展時,前縱韌帶有最高的緊張度。因此,當椎間盤發生中度以上退變時,前制約因素前縱韌帶鬆弛。如果此時使腰椎完全伸展,那麼已經鬆弛的前縱韌帶就無力限制運動節段的後移,也即前制約因素的優勢損傷。 3.CT和MRI檢查在診斷中的意義 (1)概述:椎體的不穩可導致小關節的過度運動,久之可產生小關節的磨損和反應性骨增生,最後發生骨性關節炎,既降低了制約椎體前屈的功能,又加重了椎體的不穩。X線平片能清楚地顯示不穩節段移位的程度,還可顯示大部分病例的小關節是否對稱,有無增生肥大,間隙是否狹窄,以及是否有骨刺或骨贅形成。但由於骨結構的重疊,其他病理徵象在X線平片上常顯示不清,因此CT及MR檢查將發揮作用。 (2)CT檢查的診斷意義:X線平片只能反映所查部位的二維結構,而CT檢查能更詳細地顯示X線平片所見到的退變徵象外,還可清楚地顯示一些與神經根和馬尾神經壓迫有關的改變,包括關節囊鈣化、黃韌帶肥厚、神經根管狹窄、側隱窩狹窄、椎管變形或狹窄等,這些徵象有助於解釋臨床症狀和體征以及X線徵象不符的問題。在創傷性腰椎不穩的診斷方面,CT檢查能發揮更優越的作用。因為,CT檢查不但能顯示椎旁血腫,而且能顯示後部結構的損傷,還可以檢查出微小的骨結構排列紊亂和小關節交鎖。 (3)MRI檢查的作用:臨床觀察表明:MRI檢查在用於分析脊柱穩定性時既有X線平片與CT檢查的優越性,又能直觀地發現脊髓的改變。CT檢查對脊柱成角、椎體滑脫等直接徵象的顯示較為困難,因此有時CT檢查在診斷腰椎不穩時也不可靠。MRI檢查多方位成像和直接顯示脊髓的優點,使它在評價脊柱不穩時有特殊的優越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①椎體滑脫的診斷和分度。 ②了解椎管是否狹窄及其程度。 ③了解腰椎是否有側凸、成角及其方向。 ④顯示椎間盤、椎間關節退變的程度和范圍。 ⑤顯示脊髓有無受損及其性質和范圍。 ⑥可顯示影響脊柱穩定性的脊柱周圍軟組織,必要時可同時進行脊柱動力位成像。
9、題目是腰間盤突出症的治療進展過程?使用 A4紙 小4號 宋體 列印。
自從1934年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的Mixer和Barr首次應用腰椎間盤切除術治癒腰間盤突出症以來,隨著新技術的應用,手術方式有了很大的改進,現將腰椎間盤突出症的手術治療進展作一綜述。
1手術適應證和禁忌症
大部分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可經非手術治療而愈,約10%~18%的病人需要經手術治療口3。關於腰椎間盤突出症病人的手術適應證,胡有谷認為是口]:①病史超過半年經嚴格非手術治療無效,或有效但仍常復發且症狀較重者。②首次發病,症狀嚴重尤以下肢症狀為著,病人因疼痛難以行動和入眠,被迫處於屈髖、屈膝側卧位或跪位。③中年病人病史較長,嚴重影響工作和生活。④馬尾神經綜合征或單根神經麻痹病人。⑤病史、體征不典型,經CT、MRI椎管造影或其他檢查所致證實巨大椎間盤突出。⑥腰椎間盤突出並其他原因所致的椎管狹窄。由於腰椎間盤突出症手術治療的新技術日新月異,因此在各種術式的適應證有所不同,手術方式的選擇主要依據是臨床症狀與體征,只有症狀與體征均較嚴重,又與影像表現一致時,手術才是最佳選擇乜]。
2手術方式與療效
2.1全椎板切除術全椎板切除術是傳統的經典手術,國內1952年方先之等01首先在國內發表了腰椎間盤纖維破裂症47例報告,並對手術體位、手術器械、手術步驟、術中所見及術後處理等做了詳盡的介紹。經半個世紀的I臨床實踐,證明其近期效果明顯,能消除腰痛,恢復工作,但遠期療效如何,尚缺乏客觀的評價。為此,國內學者在這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候樹勛等「3對23例全椎板切除術進行長期和超長期(8~20年,平均12.7年)的隨訪,優良率為43.5%,術後平均恢復工作時間為4.4個月,恢復原工作率為77.8%。靳安民等B3對30例患者進行了5~11年的隨訪,術後症狀優良率56.7%。長期隨訪資料表明全椎板切除術的遠期療效不盡人意。候樹勛等n1的隨訪發現,術後56.5%的患者出現腰腿痛、下肢及會陰麻木,生活和工作受到一定的影響。靳安民等∞的隨訪發現,術後43.3%的患者脊柱運動功能不及正常值的一半,36.7%的患者手術節段異常活動(超出正常值10。以上)。候樹勛等「3對全椎板切除的患者進行影像學隨訪,發現腰椎間隙高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丟失,術後9年平均丟失36%(平均降低6.5 mm)。正常情況下,相鄰椎弓根間 萬方數據512的高度平均為(18.59士2.92)mm,而神經根直徑為(4.37土1.08)ram,即使在病理狀態下,以椎間盤高度丟失幅度最大的7 mm為例,其椎間孔高度仍接近12 mm,理論上不會對椎間孔內的神經造成壓迫引起腰痛。靳安民等口1對全椎間盤切除術後的患者進行脊髓造影、CT掃描隨訪,發現43.0%的患者神經根有瘢痕形成。認為術後遠期部
分患者頑固性腰痛、鞍區不適、下肢乏力,似與腰椎不穩、瘢痕粘連、腰背肌肉萎縮等因素有關。目前許多學者的研究表明,椎間盤結構的廣泛破壞,特別是纖維環完整性的破壞,會導致術後腰椎不穩的發生,並有可能加速椎間盤退變,使術後療效不佳。印1因此,全椎板切除僅適宜老年患者腰椎間盤突出伴腰椎管及根管狹窄者,但小關節突給予保留以避免過多的穩定性喪失啪。
2.2半椎板切除術半椎板切除是經典手術手術之一,
經半個世紀的臨床實踐,證明其近期及遠期療效較好。候
樹勛等n1對44例進行8~20年(平均12.7年)的隨訪,臨
床療效優良率為77.3%,術後平均恢復工作時間為4.6
個月,恢復原工作率為86.4%。靳安民等口1對40例患者
進行了5~11年的隨訪,術後症狀優良率為85.0%,療效
優於全椎間盤切除組(P<0.01)。
半椎板切除遠期療效肯定,但仍有1/3左右的患者
手術後遺有腰痛。據Loupasis等口3對109例手術後隨訪7
~20年,約1/3的患者效果不滿意,約]/4的患者遺留嚴
重腰痛。劉學勇等D,對行首次後路腰間盤摘除術後3~11
年的118例患者進行隨訪,依Roland及Greenough問卷
標准評定,盡管手術成功率為86.44%及91.53%,但術後
僅有直腿抬高試驗、加強試驗、肌力脊柱叩壓痛有顯著性
恢復,而神經反射、脊柱活動度及痛覺障礙則無明顯改
善。可見減壓術後會導致椎問關節結構、形態、功能異常
和不穩定。候樹勛等n3隨訪的44例發現,術後有22.7%
的患者出現腰腿痛、下肢及會陰麻木,生活和工作受到一
定的影響。靳安民等口3的隨訪的40例發現,12.5%的患者
術後脊柱運動功能不及正常值的一半,並有手術節段異
常活動(超出正常值10。以上)和感覺、反射、肌力異常,脊
髓造影、CT掃描提示瘢痕壓迫硬脊膜神經根,但患者的
臨床症狀與異常影像徵象並無對應關系。
半椎板切除術療效優於全椎板切除術,術後腰痛發
生率低,似與其手術基本保留了後柱的結構,生物學上保
持了脊柱的穩定性等有關。
2.3 開窗法 開窗法的特點是切除黃帶,經椎板間隙顯
露和切除突出的椎間盤,對脊柱的穩定性影響不大。國外
學者Davis口3對984例髓核摘除術隨訪8年,優良率為
80.0%。候樹勛等n1對37例患者進行8~20年(平均12.7
年),臨床療效優良率為83.8%,術後平均恢復工作時間
和恢復原工作率分別為4.3個月和84.6%,術後腰腿痛
絲薴!壘!!!曼!型:曼絲垡絲!絲!!絲些曼:墨Q旦!!!!!:墨蘭:盟!:!
發生率為16.0 oA。靳安民等「1對300例患者進行了5~11
年的隨訪,術後症狀優良率為97.3%;術後感覺、反射、肌
力異常率,脊柱運動功能不及正常的一半者發生率,脊髓
造影、CT掃描有瘢痕壓迫硬膜神經發生率均為0.7%。經
Kruskal—wallis檢驗,療效優於全椎板切除組及半椎板切
除組(P d0.01)。劉學勇等D3認為年輕的患者多為單純
的間盤突出,宜行開窗手術以減少對腰椎穩定性的破壞。
2.4 經椎板間隙腰椎問盤髓核摘除術 這種術式主要
是針對椎間隙較大的病人,一般認為椎板間隙L。為9.25
mm×8.7 mm,L。、S,為9.6 mm×9.3 mm,單純突出者適
宜用這種手術。蒙樹岳等口1用此術式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
65例,摘除髓核4~10克,平均4.8克。隨訪3~24個月,
優良率98.5%。經椎板間隙摘除問盤髓核能最大限度地
保留椎管後部結構,椎板和關節未遺留創面,術後椎管後
方的孔隙小,能起到預防疤痕粘連和阻擋來自後方的疤
痕壓迫的作用。
2.5椎間融合術椎間融合術是依靠椎間融合器自身
的強度和直徑有效地撐開和保持受累椎間隙的高度,恢
復椎間孔的大小,解除神經根的壓迫,並提供術後即刻穩
定性,固定移植骨,有利予融合。Ray等口們報告的一項前
瞻性研究結果中有208例患者經2年隨訪,骨融合率達
96%,臨床優良率65%。但是,融合術消除了椎間運動,犧
牲了脊柱功能,使相鄰節段椎間盤退變加速,因此,椎間
融合術只是對那些椎間盤退變嚴重,椎間隙嚴重狹窄單
純髓核摘除無法緩解症狀的少部分患者採取的一種補救
方法『1「。
2.6人工腰椎間盤 目前臨床使用最多的人工椎間盤
(artificial lumbar disc replacement)是SB Charite』椎間
盤。據Lemaire等口婦報告105例SB Charite』Ⅲ型椎間盤
平均植入51個月的隨訪報告,優良率為79%,無置入物
失敗者。Hochschulern婦復習了1992~1995年文獻報告的
病例,優良率達85%,14例隨訪9年,無假體松動發生。認
為人工椎間盤技術是有前途的:選擇合適的患者、適當大
小的假體和假體安全放在合適位置是人工椎間盤手術取
得成功的關鍵。
國內1998年開展SB Charite』Ⅲ型人工椎間盤置換
術,其中劉尚禮等口們置換31例37個椎間盤,王慶一等『」3
置換30例33個椎間盤,術後JOA評分平均為26分,比
術前平均11分明顯提高(£=2.852,P d0.01);術後X
線片顯示人工椎間盤位置正確,椎間隙高度恢復正常;患
者腰腿痛症狀消失,直腿抬高試驗陰性;無椎間盤假體脫
落、失效、遠期感染等術後並發症發生。隨訪17~41個
月,症狀改善率89%,患者對手術的滿意率84%,恢復工
作率90%。盡管人工椎間盤的理論是正確的,近期療效優
良,但要經過長期的I臨床隨訪才能得出令人信服的結論。
2.7 人工髓核假體 人工髓核假體(degenerative disc
萬方數據醫學文選 2004年8月 第23卷 第4期
disease,PDN)是近幾年研製出的髓核的人工替代物,其
系在一網狀結構內有高分子聚乙烯及水凝膠,被置入髓
核部位後,可吸收組織液而膨大起來,起到髓核的作用。
與人工全椎間盤置換不同,PDN置換不必切除纖維環、終
板和周圍韌帶,通常是在纖維環上切一小口,使用配套器
械置入DPN,使之代替髓核,緩解腰椎間盤疾患引起的腰
痛。Klara等n釘等對行PDN置換術的5l例患者進行4年
隨訪,病變間盤高度、活動度增加,疼痛症狀明顯緩解。國
內學者徐印坎等口門1990年自行設計硅橡膠PDN對20例
腰椎間盤脫出症患者進行置換,經2~7年的隨訪,除1例
假體移位外,其餘患者症狀明顯緩解,椎間高度保持。金
大地等口釘用Raymedica公司開發的PDN(高分子聚乙烯
外套和處於其內的半流動性水凝膠組成)對腰間盤突出
症20例進行置換,術後所有患者臨床症狀均消失,運動
功能明顯改善;隨訪1~3個月,椎間隙高度較術前平均
增加15.8%。認為PDN置換術能有效恢復退行性椎間盤
病變患者的椎間盤高度,近期效果肯定,多數國人適合置
入單枚PR725型PDN假體。
2.8 顯微椎間盤鏡 顯微椎間盤鏡髓核摘除術
(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 MED)吸取了傳統黃韌帶
開窗技術與內窺鏡下微創技術之優點,不但能摘除神經
根的致壓物,且能滿意地進行根管擴大術,對脊柱的生物
力學結構干擾較少,基本上不破壞脊柱原有的生物力學
特性,從而有效地防止了腰椎術後的下腰椎不穩。張朝躍
等口釘在C型臂X光機下用MED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
348例,平均隨訪18個月,優良率為91.3%。這些結果與
Brayda等。們報道的優良率96.2%近似。與膠原酶化學溶
解術比較,椎間盤鏡適應證較廣,禁忌症少,但費用為膠
原酶化學溶解術的3倍多。
2.9 經皮椎間盤鏡腰椎間盤摘除術 國內學者田世
傑口¨經皮椎間盤鏡腰椎間盤摘除術(Arthoscpic
Micrdiscectomy,AMD)治療腰間盤突出症268例,手術
成功率為94.1%。19l例平均隨訪2.5年,優良率為
82.2%,略高於Schreiber等乜釘報告的72.5.%。劉德隆
等[2釘對比了在C形臂X光機透視下與CT引導下用腰椎
間盤鏡手術的療效,前者優良率82.2%,後者優良率
90.6%。切除椎間盤組織量:L。間隙前者平均為2.3克,
後者為4.1克;L。S。間隙平均為2.15克,後者為3.25克。
認為CT引導能提供三維圖像,並在三維控制下選擇最佳
穿刺平面和最佳穿刺途徑,提高了手術准確性,利於最大
限度的切除椎間盤組織,降低椎間盤內壓力,使突出的椎
間盤還納。
2.10 經皮椎間盤切割術 經皮椎椎間盤切割術
(Perctaneous lumbar diskectomy PLD)是界於保守治療
與手術治療的一種治療方法。周義成等D們1993年採用自
行設計製造的髓核切割器治療腰間盤突出症,穿刺成功
513
率達100%,經6個月的隨訪,治癒率為84.6%,有效率為
89.6%,療效與Onik九報告的近似,但穿刺成功率提高,
這種切割器改進了穿刺距離和進針角度,使切割器能安
全順利地進入L。~S,間盤,從而解決了L。~S。行經皮穿
刺切割髓核的難題。
2.11 經皮穿腰椎間盤切吸術經皮穿腰椎間盤切吸術
(Antomated percutaneous lumber disctomy,APLD)通過
腰間盤突出的側後小切口吸出部分髓核組織(占髓核總
量的30%~50%)明顯降低了椎間盤內壓,從而使突出部
分壓力減低並相對還納,緩解了突出物對神經根和痛覺
感受器的壓力和刺激,使症狀和體征消失。李行浩等D陽用
APLD治療腰間盤突出症86例,優良率為97.0%。高予
Onik等口51報告的77.8%。
2.12 經皮激光椎間盤減壓術 經皮激光椎問盤減壓術
(percutaneous laser disk decompression,PLDD)用激光
脈沖的能量將腰椎間盤退化的髓核組織部分氣化並吸
除,降低椎間盤內的壓力,解除或減輕突出的椎間盤對神
經的壓迫。黃祥龍等乜73在X線定位下用半導體二極體激
光儀治療顧椎間盤i00例,刺激成功率為100%,有效率
72%。Kutschera等瞳83對PLDD術後的椎間盤的生物力學
變化進行了研究,顯示椎問盤突出程度的減輕或髓核完
全回納約需1~6個月,甚至更長時間。因此,使用PLDD
必須經6個月的臨床觀察,如臨床症狀無任何改善才能
確認治療無效。
2.13等離子刀技術等離子刀技術是應用等離子融切
技術進行椎間盤成形術(Nucleoplasty),2000年首先在美
國應用於臨床。楊淵等乜婦用該技術治療23例,術後隨訪2
~11個月,優良率為95.7%。此術式的適應證要求較嚴
格,只有在纖維環和後縱韌帶無破裂,即「包容型」椎間盤
』突出症時才有效,而椎間盤脫出、髓核游離、側隱窩狹窄、
椎間隙狹窄、椎體明顯唇樣增生或鈣化型椎間盤突出症
等應為禁忌症。
2.14基因治療 基因治療是指將編碼的基因的核酸序
列(RNA或者DNA)導入某群細胞,改變細胞的基因成
分,使細胞成為特定蛋白的「生產工廠」,從而改變該細胞
本身的代謝並影響鄰近的未經基因改造的細胞。隨著基
因技術的發展,基因治療不僅用來治療遺傳性疾病,而且
可以治療包括肌肉骨骼病變的後天疾病。基因治療和預
防椎聞盤變性的策略是對椎間盤組織進行基因改造從而
提高或者保持髓核內的葡聚糖含量。目前Boden等。叼已
報道了rhBMP促進病人脊柱融合的臨床實驗。據顧樹明
等D婦的研究,腰椎間盤蛋白多糖核心蛋白的基因僅在胎
兒椎間盤髓核中呈高度表達,在纖維環和髓核交界處表
達減弱,而在成人標本的髓核和纖維環均未見明顯的陽
性表達,提示隨年齡增長,椎間盤類軟骨細胞核心蛋白的
基因達出現降低的趨勢。盡管在基因療法成功地用於治
萬方數據514
療腰間盤突出症尚存在很多障礙,但可以預見基因療法
可能成為21世紀治療脊柱疾病的有效手段。
3影響手術效果的因素
腰椎間盤手術方式較多,故很多因素可影響手術效
果。據靳安民等口胡對7 235例手術患者的統計,因並發症
再手術率為4.3%。影響手術療效的近期因素為髓核切除
不徹底、椎問盤炎、血腫形成、多間隙突出術中遺漏、病變
椎間隙定位錯誤、馬尾或神經根損傷、椎管內異物存留、
下肢靜脈血栓、感染性蛛網膜炎等;遠期因素有神經根粘
連、腰椎不穩、椎問盤再突出、醫源性椎管狹窄等。金大地
等口朝對2 560例進行隨訪,並發症發生率為3.8%,術中
並發症主要是器械使用不當及因腰椎發育異常導致的定
位錯誤,術後並發症主要是椎間盤炎、切口血腫、椎間盤
突出復發、繼發性腰椎滑脫、腦脊膜囊腫等。因此,術前充
分准備,術中操作仔細、規范,術後密切觀察病情變化,積
極預防和及時處理並發症是提高手術療效的有效途徑。
4 展 望
盡管腰椎問盤突出症的手術治療已有70年的歷史,
手術方式經歷了經典腰椎間盤摘除術、有限腰椎問盤摘
除術、微創腰椎間盤切除術.人工椎間盤置換、人工假體
植入及基因治療等階段,但由於脊柱的特殊功能,至今仍
未有一種公認的手術方式。經典術式雖然經過長期和超
長期的隨訪,但療效仍不盡人意,減壓與融合術後導致椎
間關節結構、形態、功能異常和不穩定,成為治療效果不
滿意和腰腿痛復發的主要原因。微創手術、人工椎間盤置
換及人工假體植入取得令人鼓舞的治療效果,但開展時
間畢竟較短,還未經受長時間的考驗。另外,手術治療後
仍有少部分病例產生腰痛,但發生的幾率有多少?什麼條
件使減壓與融合術後產生椎間關節不穩?什麼條件下即
使不穩定也不會出現腰腿痛?這需要我們進行深入的探
討。由於腰椎間盤突出症的手術方式較多,臨床上應強調
個體化的原則,這樣才能保證每個患者獲得最適合的手
術方式以期獲得最好的手術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