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椎間盤突出的症狀是什麼
臨床表現
(一)症狀
1.腰痛
是大多數患者最先出現的症狀,發生率約91%。由於纖維環外層及後縱韌帶受到髓核刺激,經竇椎神經而產生下腰部感應痛,有時可伴有臀部疼痛。
2.下肢放射痛
雖然高位腰椎間盤突出(腰2~3、腰3~4)可以引起股神經痛,但臨床少見,不足5%。絕大多數患者是腰4~5、腰5~骶1間隙突出,表現為坐骨神經痛。典型坐骨神經痛是從下腰部向臀部、大腿後方、小腿外側直到足部的放射痛,在噴嚏和咳嗽等腹壓增高的情況下疼痛會加劇。放射痛的肢體多為一側,僅極少數中央型或中央旁型髓核突出者表現為雙下肢症狀。坐骨神經痛的原因有三:①破裂的椎間盤產生化學物質的刺激及自身免疫反應使神經根發生化學性炎症;②突出的髓核壓迫或牽張已有炎症的神經根,使其靜脈迴流受阻,進一步加重水腫,使得對疼痛的敏感性增高;③受壓的神經根缺血。上述三種因素相互關連,互為加重因素。
3.馬尾神經症狀
向正後方突出的髓核或脫垂、游離椎間盤組織壓迫馬尾神經,其主要表現為大、小便障礙,會陰和肛周感覺異常。嚴重者可出現大小便失控及雙下肢不完全性癱瘓等症狀,臨床上少見。
(二)體征
1.一般體征
(1)腰椎側凸 是一種為減輕疼痛的姿勢性代償畸形。視髓核突出的部位與神經根之間的關系不同而表現為脊柱彎向健側或彎向患側。如髓核突出的部位位於脊神經根內側,因脊柱向患側彎曲可使脊神經根的張力減低,所以腰椎彎向患側;反之,如突出物位於脊神經根外側,則腰椎多向健側彎曲。
(2)腰部活動受限 大部分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腰部活動受限,急性期尤為明顯,其中以前屈受限最明顯,因為前屈位時可進一步促使髓核向後移位,並增加對受壓神經根的牽拉。
(3)壓痛、叩痛及骶棘肌痙攣 壓痛及叩痛的部位基本上與病變的椎間隙相一致,80%~90%的病例呈陽性。叩痛以棘突處為明顯,系叩擊振動病變部所致。壓痛點主要位於椎旁1cm處,可出現沿坐骨神經放射痛。約1/3患者有腰部骶棘肌痙攣。
2.特殊體征
(1)直腿抬高試驗及加強試驗 患者仰卧,伸膝,被動抬高患肢。正常人神經根有4mm滑動度,下肢抬高到60°~70°始感腘窩不適。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神經根受壓或粘連使滑動度減少或消失,抬高在60°以內即可出現坐骨神經痛,稱為直腿抬高試驗陽性。在陽性病人中,緩慢降低患肢高度,待放射痛消失,這時再被動屈曲患側踝關節,再次誘發放射痛稱為加強試驗陽性。有時因髓核較大,抬高健側下肢也可牽拉硬脊膜誘發患側坐骨神經產生放射痛。
(2)股神經牽拉試驗 患者取俯卧位,患肢膝關節完全伸直。檢查者將伸直的下肢高抬,使髖關節處於過伸位,當過伸到一定程度出現大腿前方股神經分布區域疼痛時,則為陽性。此項試驗主要用於檢查腰2~3和腰3~4椎間盤突出的患者。
3.神經系統表現
(1)感覺障礙 視受累脊神經根的部位不同而出現該神經支配區感覺異常。陽性率達80%以上。早期多表現為皮膚感覺過敏,漸而出現麻木、刺痛及感覺減退。因受累神經根以單節單側為多,故感覺障礙范圍較小;但如果馬尾神經受累(中央型及中央旁型者),則感覺障礙范圍較廣泛。
(2)肌力下降 70%~75%患者出現肌力下降,腰5神經根受累時,踝及趾背伸力下降,骶1神經根受累時,趾及足跖屈力下降。
(3)反射改變 亦為本病易發生的典型體征之一。腰4神經根受累時,可出現膝跳反射障礙,早期表現為活躍,之後迅速變為反射減退,腰5神經根受損時對反射多無影響。骶1神經根受累時則跟腱反射障礙。反射改變對受累神經的定位意義較大。
檢查
1.腰椎X線平片
單純X線平片不能直接反應是否存在椎間盤突出,但X線片上有時可見椎間隙變窄、椎體邊緣增生等退行性改變,是一種間接的提示,部分患者可以有脊柱偏斜、脊柱側凸。此外,X線平片可以發現有無結核、腫瘤等骨病,有重要的鑒別診斷意義。
2.CT檢查
可較清楚地顯示椎間盤突出的部位、大小、形態和神經根、硬脊膜囊受壓移位的情況,同時可顯示椎板及黃韌帶肥厚、小關節增生肥大、椎管及側隱窩狹窄等情況,對本病有較大的診斷價值,目前已普遍採用。
3.磁共振(MRI)檢查
MRI無放射性損害,對腰椎間盤突出症的診斷具有重要意義。MRI可以全面地觀察腰椎間盤是否病變,並通過不同層面的矢狀面影像及所累及椎間盤的橫切位影像,清晰地顯示椎間盤突出的形態及其與硬膜囊、神經根等周圍組織的關系,另外可鑒別是否存在椎管內其他佔位性病變。但對於突出的椎間盤是否鈣化的顯示不如CT檢查。
4.其他
電生理檢查(肌電圖、神經傳導速度與誘發電位)可協助確定神經損害的范圍及程度,觀察治療效果。實驗室檢查主要用於排除一些疾病,起到鑒別診斷作用。
診斷
對典型病例的診斷,結合病史、查體和影像學檢查,一般多無困難,尤其是在CT與磁共振技術廣泛應用的今天。如僅有CT、MRI表現而無臨床症狀,不應診斷本病。
治療
1.非手術療法
腰椎間盤突出症大多數病人可以經非手術治療緩解或治癒。其治療原理並非將退變突出的椎間盤組織回復原位,而是改變椎間盤組織與受壓神經根的相對位置或部分回納,減輕對神經根的壓迫,松解神經根的粘連,消除神經根的炎症,從而緩解症狀。非手術治療主要適用於:①年輕、初次發作或病程較短者;②症狀較輕,休息後症狀可自行緩解者;③影像學檢查無明顯椎管狹窄。
(1)絕對卧床休息 初次發作時,應嚴格卧床休息,強調大、小便均不應下床或坐起,這樣才能有比較好的效果。卧床休息3周後可以佩戴腰圍保護下起床活動,3個月內不做彎腰持物動作。此方法簡單有效,但較難堅持。緩解後,應加強腰背肌鍛煉,以減少復發的幾率。
(2)牽引治療 採用骨盆牽引,可以增加椎間隙寬度,減少椎間盤內壓,椎間盤突出部分回納,減輕對神經根的刺激和壓迫,需要專業醫生指導下進行。
(3)理療和推拿、按摩 可緩解肌肉痙攣,減輕椎間盤內壓力,但注意暴力推拿按摩可以導致病情加重,應慎重。
(4)支持治療 可嘗試使用硫酸氨基葡萄糖和硫酸軟骨素進行支持治療。硫酸氨基葡萄糖與硫酸軟骨素在臨床上用於治療全身各部位的骨關節炎,這些軟骨保護劑具有一定程度的抗炎抗軟骨分解作用。基礎研究顯示氨基葡萄糖能抑制脊柱髓核細胞產生炎性因子,並促進椎間盤軟骨基質成分糖胺聚糖的合成。臨床研究發現,向椎間盤內注射氨基葡萄糖可以顯著減輕椎間盤退行性疾病導致的下腰痛,同時改善脊柱功能。有病例報告提示口服硫酸氨基葡萄糖和硫酸軟骨素能在一定程度上逆轉椎間盤退行性改變。
(5)皮質激素硬膜外注射 皮質激素是一種長效抗炎劑,可以減輕神經根周圍炎症和粘連。一般採用長效皮質類固醇制劑+2%利多卡因行硬膜外注射,每周一次,3次為一個療程,2~4周後可再用一個療程。
(6)髓核化學溶解法 利用膠原蛋白酶或木瓜蛋白酶,注入椎間盤內或硬脊膜與突出的髓核之間,選擇性溶解髓核和纖維環,而不損害神經根,以降低椎間盤內壓力或使突出的髓核變小從而緩解症狀。但該方法有產生過敏反應的風險。
2.經皮髓核切吸術/髓核激光氣化術
通過特殊器械在X線監視下進入椎間隙,將部分髓核絞碎吸出或激光氣化,從而減輕椎間盤內壓力達到緩解症狀目的,適合於膨出或輕度突出的病人,不適合於合並側隱窩狹窄或者已有明顯突出的患者及髓核已脫入椎管內者。
3.手術治療
(1)手術適應證 ①病史超過三個月,嚴格保守治療無效或保守治療有效,但經常復發且疼痛較重者;②首次發作,但疼痛劇烈,尤以下肢症狀明顯,患者難以行動和入眠,處於強迫體位者;③合並馬尾神經受壓表現;④出現單根神經根麻痹,伴有肌肉萎縮、肌力下降;⑤合並椎管狹窄者。
(2)手術方法 經後路腰背部切口,部分椎板和關節突切除,或經椎板間隙行椎間盤切除。中央型椎間盤突出,行椎板切除後,經硬脊膜外或硬脊膜內椎間盤切除。合並腰椎不穩、腰椎管狹窄者,需要同時行脊柱融合術。
近年來,顯微椎間盤摘除、顯微內鏡下椎間盤摘除、經皮椎間孔鏡下椎間盤摘除等微創外科技術使手術損傷減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預防
腰椎間盤突出症是在退行性變基礎上積累傷所致,積累傷又會加重椎間盤的退變,因此預防的重點在於減少積累傷。平時要有良好的坐姿,睡眠時的床不宜太軟。長期伏案工作者需要注意桌、椅高度,定期改變姿勢。職業工作中需要常彎腰動作者,應定時伸腰、挺胸活動,並使用寬的腰帶。應加強腰背肌訓練,增加脊柱的內在穩定性,長期使用腰圍者,尤其需要注意腰背肌鍛煉,以防止失用性肌肉萎縮帶來不良後果。如需彎腰取物,最好採用屈髖、屈膝下蹲方式,減少對腰椎間盤後方的壓力。
2、腰椎間盤突出症的檢查方法有哪些
腰椎間盤突出症特殊檢查方法有:
(1)直腿抬高試驗陽性。具體作法如下:患者雙下肢伸直仰卧,檢查者一手扶住患者膝部使其膝關節伸直,另一手握住踝部並徐徐將之抬高,直至患者產生下肢放射痛為止,記錄下此時下肢與床面的角度,即為直腿抬高角度。正常人一般可達80度左右,且無放射痛。在此基礎上可以進行直腿抬高加強試驗,即檢查者將患者下肢抬高到最大限度後,放下約10度左右,在患者不注意時,突然將足背屈,若能引起下肢放射痛即為陽性。
本試驗的原理是:當下肢抬高時,坐骨神經受到牽拉,加重了突出的腰椎間盤對神經根的刺激。
在直腿抬高試驗中,下肢抬高在0~20度時,並不引起神經根在椎管內的移動,因此在此范圍內的受限,多為腘繩肌痙攣所致。在下肢抬高超過30度以後,即可引起神經根的牽拉或向下移動,其中受牽拉最大的是腰5神經根,其次是腰4神經根。當抬高角度超過60度時,腰5神經根所受拉力達到最大程度,並足以使之在椎管內向下移動。由於腰5、腰4神經根受到的牽拉力較大,故腰5~骶1、腰4~5椎間盤突出的患者,直腿抬高試驗多為陽性。
在較為嚴重的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中,不僅患側的直腿抬高試驗呈陽性,連健側的直腿抬高試驗也可以為陽性,這是由於健側下肢抬高時可使神經根牽動硬膜囊,從而相應改變了對側神經根與突出物的相對位置,而誘發了疼痛。
直腿抬高加強試驗可以用來區別神經根性或是肌肉因素所引起的直腿抬高受限。一般由於髂脛束、腘繩肌或膝關節後側關節囊緊張所造成的直腿抬高試驗受限,在作加強試驗時可呈陰性。
雙側直腿抬高試驗陽性,提示中央型突出的可能性;多數患者直腿抬高加強試驗陽性。
應注意的幾個問題:①應先檢查健側,並以健側為標准進行比較,低於健側的抬高角度出現疼痛才是陽性。正常人下肢抬高范圍是60~120度,一些運動員、女性即使有腰椎間盤突出,直腿抬高也可以大於90度,這些人應以疼痛是否存在為標准。②腰骶部病變及骶髂關節病變,本試驗也可以陽性。
(2)仰卧挺腹試驗陽性(又稱挺腹、憋氣試驗)。可讓患者處於仰卧位,兩手置於體側,以枕部及兩足跟為著力點,將腹部向上抬起,如可感到腰痛及患側下肢放射痛,即為陽性。如不能引出疼痛,可在保持上述體位的同時,深吸氣並保持30秒,至面色潮紅,患肢放射痛即為陽性;或在挺腹時用力咳嗽,出現患肢放射疼痛者也為陽性。如上述方法均不能引發患肢疼痛,還可以在患者挺腹時,以雙手壓迫其頸靜脈,此時若出現患肢疼痛,仍是陽性體征。此試驗原理是通過增加腹內壓力而增加椎管內壓力,以刺激有病變的神經根,引發腰痛及患側下肢疼痛。
(3)屈頸試驗(Linder征)。讓患者平卧,四肢自然放平,檢查者一手托於患者枕部,另一手按於患者胸前。徐徐將患者頸部屈曲,若能夠引發患者腰痛及下肢放射痛,即為陽性。
此試驗原理是:屈頸使枕部離開床面,可令脊髓上升2cm左右,並使硬膜及神經根受到牽拉,加重了已經發生病變的神經根的緊張程度。
(4)弓弦試驗可陽性,患者仰卧位,將其患側髖關節及膝關節均屈曲到90度,然後逐漸伸直膝關節直到出現坐骨神經痛為止。此時將膝關節稍屈曲,坐骨神經痛則明顯減輕或是消失。檢查者以手指壓迫股二頭肌腱內側的脛神經,若可以誘發疼痛則為陽性,此試驗可以用來鑒別因腰椎間盤突出而引起的腰腿痛和因肌肉因素而引起的腰腿痛。又被稱為卧位弓弦試驗。
(5)健側直腿抬高試驗陽性,當健肢被動直腿抬高時,患肢坐骨神經分布區出現疼痛為陽性。可能為中央型突出或突出椎間盤在神經根的腋部時。
(6)股神經牽拉試驗(Ely)試驗陽性,多見於高位腰椎間盤突出時。腰大肌、骶髂關節、腰椎有病變時,亦可呈陽性。其操作方法是:患者俯卧檢查者一手按壓骨盆,另一手將一側下肢抬起,使膝關節屈曲,髖關節過伸,若腹股溝或大腿前方和小腿前內方放射痛,為陽性。
(7)納夫齊格爾氏征又稱為頸靜脈壓迫試驗。其操作方法是:患者取站立位或坐位或卧位,檢查者用手壓迫患者兩側頸靜脈,或用血壓計橡皮囊纏繞頸部,加壓至5.3~8.0Pa(40~60mmHg),使其顱內壓升高,進一步引起腦脊液壓力增高,硬膜囊擴張,從而將神經根推向外側,使其受壓加重,出現患肢疼痛、麻木等症狀,這種症狀可以自上而下發展,也可以自下而上發展。其中以站立位時,檢查出的陽性率最高,且尤適於檢查腰4~腰5椎間盤突出者。
3、腰椎間盤突出症的主要症狀有哪些?
1.腰痛是大多數患者最先出現的症狀,發生率約91%。由於纖維環外層及後縱韌帶受到髓核刺激,經竇椎神經而產生下腰部感應痛,有時可伴有臀部疼痛。2.下肢放射痛雖然高位腰椎間盤突出(腰2~3、腰3~4)可以引起股神經痛,但臨床少見,不足5%。絕大多數患者是腰4~5、腰5~骶1間隙突出,表現為坐骨神經痛。典型坐骨神經痛是從下腰部向臀部、大腿後方、小腿外側直到足部的放射痛,在噴嚏和咳嗽等腹壓增高的情況下疼痛會加劇。放射痛的肢體多為一側,僅極少數中央型或中央旁型髓核突出者表現為雙下肢症狀。坐骨神經痛的原因有三:①破裂的椎間盤產生化學物質的刺激及自身免疫反應使神經根發生化學性炎症;②突出的髓核壓迫或牽張已有炎症的神經根,使其靜脈迴流受阻,進一步加重水腫,使得對疼痛的敏感性增高;③受壓的神經根缺血。上述三種因素相互關連,互為加重因素。3.馬尾神經症狀向正後方突出的髓核或脫垂、游離椎間盤組織壓迫馬尾神經,其主要表現為大、小便障礙,會陰和肛周感覺異常。嚴重者可出現大小便失控及雙下肢不完全性癱瘓等症狀,臨床上少見。
4、高位腰椎間盤突出症為什麼建議融合
?
5、高位腰椎間盤突出——伴有腰椎退行變化及骨質增生高位腰椎間盤突出
腰椎間盤突出(影像診斷)與腰椎間盤突出症(臨床診斷)是兩回事,首先是確診,看是否是腰椎間盤突出症,只有症狀、體征和影像學檢查一致才能確診,而後才考慮治療問題。
點擊這里查看我的門診時間
(謝衛東大夫鄭重提醒:因不能面診患者,無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議僅供參考,具體診療請一定到醫院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上海同濟醫院謝衛東 http://tongjixwd.haodf.com/
6、腰椎間盤突出症的症狀 ?
腰椎間盤突出的症狀:
1.間歇性跛行:表現為下肢疼痛、沉重隨行走距離增長而加重,下蹲、脊柱前屈休息後,症狀可暫時緩解。
2、坐骨神經痛:是腰椎間盤突出症的主要症狀,臨床上表現下肢坐骨神經走行、支配區域疼痛。
3、麻木:腰突症患者除有坐骨神經痛支配區域疼痛以外,還常表現下肢麻木。引起下肢麻木的主要原因是腰臀部軟組織損傷,出現肌痙攣或肌緊張,刺激神經根或神經干所致。
4、腰骶疼痛:腰突症患者,絕大部分有腰骶疼痛,腰骶疼痛一般出現在腿痛之前,臨床上常表現"先腰痛、後腿痛",雖然腰突症主要以下肢痛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