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腰椎 > 腰椎病中醫辨證

腰椎病中醫辨證

發布時間:2021-04-16 18:57:43

1、中醫診斷:腰椎病 風寒濕型飲食宜哪些

飲食其實還好,主要溫度濕度造成 風寒濕痹是風、寒、濕三氣外邪侵襲經絡,氣血閉阻不暢引起的。 一.正氣不足是痹病的內在因素和病變的基礎。體虛腠理空疏,營衛不固,為感邪創造了條件,故《諸病源候論,風病.風濕痹候》說:「由血氣虛,則受風濕」。《濟生方.痹》也說:「皆因體虛,腠理空疏,受風寒濕氣而成痹也。」正氣不足,無力驅邪外出,病邪稽留而病勢纏綿。 二.外感風寒濕邪,多因居處潮濕,涉水冒雨,或睡卧當風,或冒霧露,氣候變化,冷熱交錯等原因,以致風寒濕邪乘虛侵襲人體所致。正如《素問.痹論》說:「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也。 風、寒、濕之邪往往相互為虐,方能成病。風為陽邪開發腠理,又具穿透之力,寒藉此力內犯,風又借寒凝之積,使邪附病位,而成傷人致病之基。濕邪借風邪的疏泄之力,寒邪的收引之能,而入侵筋骨肌肉,風寒又借濕邪之性,黏著、膠固於肢體而不去。 風、寒、濕病邪留注肌肉、筋骨、關節,造成經絡壅塞,氣血運行不暢,肢體筋脈拘中國、失養為本病的基本病機。但風寒濕病邪為患,各有側重,風邪甚者,病邪流竄,病變遊走不定;寒邪甚者,肅殺陽氣,疼痛劇烈;濕邪甚者,黏著凝固,病變沉著不移。 痹病日久不愈,氣血津液運行不暢之病變日甚,血脈瘀阻,津液凝聚,痰瘀互結,閉阻經絡,深入骨骱,出現皮膚瘀斑、關節腫脹畸形等症,甚至深入臟腑,出現臟腑痹的證候。 初病屬實,久病必耗傷正氣而虛實夾雜,伴見氣血虧虛,肝腎不足的證候

2、中醫古籍是如何解讀頸腰椎病的

痛則不同,血液不循環,淤血堵塞,通過針灸,燒艾條,拔罐,可以排除淤血,使得血液循環。

3、中醫學對腰椎間盤突出症如何認識?

腰椎間盤突出症是西醫的診斷,中醫學中沒有此病名。而是把該症統歸於「腰痛」 「腰腿痛」這一范疇內。中醫學不僅對腰椎間盤突出症的臨床表現觀察很細致,檢查病變局部,而且更重視患者全身狀況的改變。根據各種不同的臨床表現來尋求病因,分析病理變化,然後再做出相應的診斷和選用適應的方葯和其他治療方法。

4、腰間盤突出屬於中醫裡面的什麼病

椎間盤突出症屬於中醫「腰痛症」,「痹症」,「痿證」的范疇.從《黃帝內經》的經典論述到歷代醫家對腰痛,痹症等疾病的理論探討,對中醫腰腿痛病因病機有完整的論述,認為其病因是外傷勞損與外感風寒濕熱邪氣,導致營衛失調,氣血經絡受損,或是由於肝腎不足,外邪乘虛而入,致使氣血瘀阻而發病.《素問·逆調論》,「營氣虛則不仁,衛氣虛則不用,營衛俱虛,則不仁而不用.」肝腎不足,氣血兩虛,邪氣深伏。 治當搜風祛濕,以止痹痛;益肝腎,補氣血,扶正祛邪.其中巢元方《諸病源候論》對此病的論述比較全面。「凡腰痛病有5: 1、少陰,少陰腎也,十月萬物陽氣傷,是以腰痛; 2、風痹,風寒著腰,是以痛; 3、腎虛,役用傷腎,是以痛; 4、臂腰,墜墮傷腰,是以痛; 5、寢卧濕地,「勞損於腎,動傷經絡,又為風冷所侵,血氣擊搏,故腰痛也.陽者不能俯,陰者不能仰,陰陽俱受邪氣者,故令腰痛不能俯仰.」這些論述較全面地概括了腰腿痛的病因病機,具體論述了腎臟功能和外邪侵入,勞損外傷在腰腿痛發病中的關系,以及腰椎間盤突出症的發病原因是肝腎不足,風寒濕邪侵入,反復過勞或跌仆損傷。 無論早期的隱痛還是中期的脹痛,刺痛以及後期的麻木乏力,均與血液循環有著重要的關系.中醫治療方面通過傳統的辨證論治完全可以達到解除病理狀態.《素問·調經論》「神不足者,視其虛絡,按而致之,以通其經,神氣乃平.」《醫宗金鑒》記載「摩其壅聚,以散瘀結之腫,輔以口服以循經調理,其患可愈。

5、腰椎間盤突出症是中醫什麼病證?

腰椎間盤突出症是指腰椎間盤在退行性變過程中,纖維環破裂,髓核突出壓迫或刺激神經根、馬尾神經而引起的以腰腿痛為主要表現的一組綜合征,為骨科常見病之一。屬中醫學的「腰腿痛」、「腰腳痛」、「痹痛」、「偏痹」「腎虧」等范疇。

與腰椎病中醫辨證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