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腰椎 > 腰椎間盤突出筋縮

腰椎間盤突出筋縮

發布時間:2021-03-20 04:59:07

1、椎間盤突出

腰椎間盤突出症(膨出)在中國古代中醫理論中稱之於「背骨痛」,背骨痛乃腎水衰耗不能上潤於腦,滯留在背骨既「椎骨」不能運行而痛也,是一種病程較長、時輕時重、反復發作的慢性疾病。許多患者因得不到及時有效的康復治療,日久逐漸產生並發症,最終導致一系列退行性病變,有的還需要手術治療。但是,由腎虧引起有很多種,如:腰痛不能腑者、腰痛不能直者、腰痛而不止者(腰扭傷)、腰腿筋骨痛、腰痛足亦痛、腰腿痛、胸背頸項手足肩胛腰膝痛(頸椎病、肩周炎)、腰痛兼頭痛等。有些患者對目前的治療效果不理想,要求醫生給他做手術,而有醫生也要求患者讓他來做手術,這種治療方法是錯誤的,也是完全不可接受治療方法,此種治療方法只會患者帶更加嚴重的痛苦,甚至會給患者造成永遠不能工作的後果或癱瘓。如頸椎病、肩周炎、胸背痛、手足痛、腰膝痛、口流唾液等,做手術能治好嗎?它的病源在那兒你們是否知道,為什麼要做手術?頸椎病的主要病源在於心隔,是痰涎伏在心隔上下所致,引起頸骨痛、肩胛痛、、、、、、等等,既筋骨牽引。腰椎間盤突出症既稱背骨痛,是腎水虧不能上潤於腦,虧損者,腎水無法遠行,滯留在腰椎骨之間,久則寒,寒濕向下漫延,導致腰腿筋骨被壓痛,不能走路 。所以說,治療腰椎間盤突出做手術,能治好嗎?真正要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的方法,首先補腎水,再加一些祛寒祛濕,然後加些止痛消炎,才能有效的治療。再說,手術治療創傷重、痛苦大、並發症和禁忌症多,術後恢復期長,且有復發可能。因此,多數患者不堪其苦,卻只有望而卻步。
當前,人們的生活節奏不斷加快,越來越多的人們漸漸失去了日常而自然體育煅爍的寶貴時機,為適應工作需要,不得不長時間的保持坐姿不變及不正確的姿態持續過久,使得保護腰椎的腰肌及恝帶長時間得不到舒暢,從而導致許多的工作人員、司機、學生和某些崗位的操作人員患上了慢性腰肌勞損疾病,從而導致腰椎間盤突出症(背骨痛)。因此,腰椎間盤突出是不能做手術的,只有用中葯才是患者最佳的選擇。其治療方法和葯方、葯理分析如下:
麥冬:滋陰清心,為常用養陰葯,滋陰而不傷胃。《本經》:「主諸風濕偏痹,強骨髓。」五味子:生津滋腎,本品酸斂,濕潤,常和麥冬等配伍治氣陰兩傷之症。《本經》:「主益氣,勞傷贏瘦,補不足。」黨參:補中益氣,生津養血,為補中益氣常用葯。黃芪:補氣升陽,與黨參配伍能增強補氣之功效,為補氣之要葯,常用於氣滯血瘀導致的肢體麻木,關節痹痛,與方中熟地、麥冬同用可起到益氣生津之功效,為方中君葯之一。《日華子本草》:「助氣,長筋骨。」白術:補氣健脾,燥濕利水,為補氣健脾,燥濕利水之聖葯,常用於寒濕痹痛之症。《本經》:「主寒濕痹。」山葯:益氣養陰,補腎益脾,補先天後天之本。熟地:養血滋陰,補精益髓,為補血之要葯,又為滋陰之主葯,與黨參、黃芪、麥冬同用有協同作用。中醫甚本理論有精、津、血同源,又有氣血相助相生的理論,故補血益於氣陰雙補。防風:祛風解表,勝濕止痛,解痙。本品即能祛風散寒,又能勝濕止痛,常與羌活同用構成益痹湯。羌活:祛風勝濕,散寒止痛,治療肢節疼痛,肩背酸痛,與防風為本方臣葯。《珍球囊》:羌活:「祛諸骨節疼痛。」茯苓:利水滲濕,利水而不傷氣,葯性平和,為利水滲濕之要葯,為本方君葯之一。養陰生津,為方中佐葯之一。甘草:調和諸葯,補緩止痛,為使葯,為方中諸葯相互協同,標本兼顧,不僅能快速解除疼痛症狀,又能通過長期服用茯得治本之目的。
以上葯方不能擅自使用,要在醫生的指導下才能使用。但是使用此葯方的醫生,要懂此葯方的配伍方法,否則葯量不正確,反而會使患者更加嚴重,如果配法正確,患腰椎間盤突出(背骨痛)的患者,輕者一十五天,重者一個月,更嚴重者二個月痊癒,不復發。

2、腰椎間盤突出,壓到神經,該如何治療?請各位高明醫生說出好方法,給100分

我可以很明確地告訴你,腰椎間盤突出好治!能治癒!
如何治?可採取保守治療,包括腰部理療、牽引、口服消炎止痛葯物、推拿等;保守治療3-6個月以上,症狀無緩解或又復發者,可考慮手術治療,包括髓核摘除術和髓核成形術(視情況而定),平時應注意盡量少做彎腰動作,並注意上下床動作,配合腰背肌鍛煉,這樣對一些病人是有效的,可以防止症狀的復發。資料表明,絕大多數的腰腿疼都與腰椎間盤病變有關。
傳統的觀點認為,只有椎間盤突出了,壓迫到了神經根才可能出現疼痛的症狀,但這種說法並不能解釋所有的臨床現象。有些患者腰椎間盤突出的程度很輕,范圍很小,可是他們表現出來的症狀和體征卻很嚴重。而另有一些患者腰椎間盤突出很嚴重,但他們臨床表現出來的症狀卻很輕。

近年來,大量的神經生物化學和免疫學等方面的試驗研究結果告訴我們,腰椎間盤突出後引起的非細菌性炎症與病人的症狀表現關系比較密切,是腰椎間盤突出症的基礎病變,清除這種非細菌性炎症是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的重要任務。

椎間盤是如何構成的椎間盤位於兩個椎體之間,是連接脊椎骨的紐帶。它通常包括三個部分:軟骨板、纖維環和髓核。每個椎間盤含有兩塊軟骨板,分別覆蓋在相鄰的兩塊脊椎骨上。纖維環連接於兩塊軟骨板之間,中央包繞著髓核。正常情況下三者組成一個封閉的「容器」,具有很好的彈性和韌性。

「腰突」症狀根源在炎症

研究人員將狗自身的髓核組織取出後均勻打碎,然後將這些碎塊注射到狗的神經根附近,與注射生理鹽水組相比較,在顯微鏡下可以觀察到嚴重的炎症反應。這一結果表明,自身的髓核組織可以引起神經根化學炎症反應,這種炎症可引起明顯的疼痛。有人還在豬的身上進行過類似試驗,結果是一樣的。

如果包繞髓核的纖維環破裂,髓核就會漏出,其中的炎性物質刺激神經根,就可以引起疼痛。當炎症累及鄰近的神經組織形成神經根炎,可以產生神經損傷等症狀。另外,研究表明,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的免疫狀態也有異常,可能與椎間盤組織發生自身免疫反應有關。

自身免疫反應也可以導致神經根的水腫或炎症,引發相應的症狀。

「腰突」常用治療方法效果欠佳

「腰突」常用的治療方案包括口服葯物,針灸、推拿等理療手段,以及腰椎旁、硬膜外腔側間隙、硬膜外腔阻滯等方法。口服葯物大多隻能緩解症狀,理療往往不能有效地消除炎症。神經阻滯是把葯物注射到病變的局部,使葯物與病變充分接觸,療效比較確切,一般每7天治療一次,3~5次為一個療程。但是這些常規阻滯的療效維持時間有時不太確定,往往有些人在治療結束後不久,疼痛等症狀又回來了。

不僅患者不滿意,醫生也越治越沒有信心。究其原因,主要是由於腰椎間盤的病變時間一般都比較長,少則幾個月,多的可達幾十年,局部的炎症變化經過長年累月的蓄積,已經根深蒂固,簡單的阻滯已很難完全消除。

最新的介入治療

治療炎性腰椎間盤突出,現多採用微創神經介入治療方法。它是在影像檢查工具的介導下,將特製導管置入病變部位,利用微量注射裝置長期持續地給予消炎鎮痛等葯物,使炎症盡可能地消除干凈。在此基礎上配合手術或膠原酶溶解等手段,一般都能取得比較滿意的療效。其不僅能解除病人的痛苦,也給醫生以信心。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宣武醫院疼痛科博士何明偉

中老年防「腰突」注意事項

1、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防止腰腿受涼,防止過度勞累。

2、站或坐姿勢要正確。脊柱不正,會造成椎間盤受力不均勻,是造成椎間盤突出的隱伏根源。正確的姿勢應該「站如松,坐如鍾」,胸部挺起,腰部平直。同一姿勢不應保持太久,適當進行原地活動或腰背部活動,可以解除腰背肌肉疲勞。

3、鍛煉時壓腿彎腰的幅度不要太大,否則不但達不到預期目的,還會造成椎間盤突出。

4.、提重物時不要彎腰,應該先蹲下拿到重物,然後慢慢起身,盡量做到不彎腰。
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經過治療和休息後,可使病情緩解或痊癒,但該病的復發率相當高,不少患者雖不情願,但又時常成為「拜訪」醫生的「回頭客」。該病復發率高的原因有如下幾點:

(1)腰椎間盤突出症經過治療後,雖然症狀基本消失,但許多病人髓核並未完全還納回去,只是壓迫神經根程度有所緩解,或者是和神經根的粘連解除而己。

(2)腰椎間盤突出症病人病情雖已穩定或痊癒,但在短時間內,一旦勞累或扭傷腰部可使髓核再次突出,導致本病復發。

(3)在寒冷、潮濕季節未注意保暖,風寒濕邪侵襲人體的患病部位,加之勞累容易誘發本病的復發。

(4)術後的病人雖然該節段髓核已摘除,但手術後該節段上、下的脊椎穩定性欠佳,故在手術節段上、下二節段的椎間盤易脫出,而導致腰椎間盤突出症的復發。

對於腰椎間盤突出症,除了積極採取各種各樣的治療方法外,最為重要的措施就是預防。

那麼,怎樣才能防止腰椎間盤突出症的復發呢?人們在日常生活、學習和工作中,需要各種不同的活動姿勢,養成了各自的習慣,其正確與否對人體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要求我們注意平時的站姿、坐姿、勞動姿勢,以及睡眠姿勢等的合理性,糾正不良姿勢和習慣,加強鍛煉,增強體質,尤其加強腰背肌功能鍛煉。因為適當的鍛煉能改善肌肉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增加肌肉的反應性和強度,松解軟組織的粘連,糾正脊柱內在平衡與外在平衡的失調,提高腰椎的穩定性、靈活性和耐久性,從而起到良好的治療與預防作用。
入冬以後,因為天氣變化無常,氣溫忽高忽低,頸椎、腰椎等骨科疾病極易復發,頸、肩、腰、腿疼痛反復發作。腰椎疾病大多病程長、症狀多變、容易反復,治療方法也多種多樣。如果缺乏正確認識,容易進入治療誤區。多花錢不說,病情不易好轉,甚至貽誤治療時機。

「腰突」治療不能見好就收

劉紅旗告訴記者,常有患者跑到醫院來咨詢,椎間盤突出明明好得差不多了,怎麼最近又「復發」了。他說,這類患者主要是由於對腰椎間盤突出治療存在以下錯誤認識而造成病情反反復復,難以治癒。1.療程不夠,有不少患者在治療一段時間後,病情有所好轉,便不再繼續治療,認為已經好了,再繼續治療沒必要了。2.腰椎間盤突出康復原則要求減少劇烈運動,增加休息,康復後注意防護。但有不少患者認為不工作不運動就是休息,整天坐著看電視、打牌等,這樣反而比上班工作還累,加重了腰部負擔,致使病情復發,甚至惡化。劉院長強調,腰突症治療不可見好就收,一定要堅持到底。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行為只能使病情惡化。

治「腰突」哪種方法好?

那麼治療腰椎間盤突出採用哪種方法比較好?

據劉紅旗院長介紹,目前治療腰椎間盤突出主要有三種方法:一、保守療法;二、手術療法;三、微創介入療法。採用何種方法要依據患者自身的情況,辨症施治。不能一概而論用哪種方法比較好,沒有一種方法是萬能的。

保守療法:包括卧床休息、佩戴腰圍、電腦三維牽引、推拿、針灸、理療、骶管內或神經根附近葯物注射和服用中西葯物。但保守療法只適合早期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且治療效果有限。若經過正規保守治療,80%的早期腰椎間盤突出患者能收到優良的治療效果。
手術療法:治療關鍵是解除神經根的刺激或壓迫,消除神經、脊髓周圍的炎症和水腫,促進神經修復等,其特點是去除徹底,復發率低,見效快,但有一定的創傷,操作相對復雜,而且臨床上對腰椎間盤突出症有嚴格的適應症。椎間盤突出物較大、鈣化腰椎滑脫、不穩定等幾種情況只有手術能取得好的效果。

微創介入療法:在X線透視監護下,運用細針穿刺臭氧注射或激光汽化、切吸等,使椎間盤減壓、突出回縮,從而減輕神經受壓症狀。目前臨床上先進療法是採用臭氧注射的療法。通過向病患部位注射臭氧(O3)。使突出部位達到萎縮、回縮的治療目的。

優勢:單純性椎間盤髓核突出,效果很好,優良率能達到90%以上;細針穿刺,操作簡單,對人體安全、無毒、無不良反應;監視器監視下進行,成功率高。

腰椎間盤突出進入微創治療時代

腰椎間盤突出微創治療技術是現代醫學發展的一項重要成果。目前國際通用的腰椎間盤突出微創治療技術是臭氧(O2-O3)注射法、電動式經皮穿刺頸、腰椎間盤切吸技術、後路椎間盤鏡下(M.E.D)椎間盤切除技術和膠原酶髓核化學溶解技術四種,特別是臭氧(O2-O3)注射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因其技術成熟、療效顯著、創傷小恢復快而受到學術界和廣大患者的高度認可。目前在福州,福興骨科醫院是唯一一家擁有這四項微創治療技術的專業骨科醫院。

臭氧(O2-O3)注射法

椎間盤臭氧(O2-O3)注射法是近年來治療椎間盤突出症的最先進微創技術,該療法最早由義大利醫師首創,國外已普遍應用,已被確認是免除開刀治療頸、腰椎間盤突出症的最有效手段。O3具有極強的氧化能力,同時還有抗炎和鎮痛的作用,可以瞬時氧化髓核組織內的蛋白多糖及破壞髓核細胞導致水分流失而萎縮,使症狀得以緩解,達到治療目的。
優點:1.起效快,療效高。能根治頸、腰椎間盤突出症。2.創傷小,局麻下細針穿刺,無痛苦,比保守治療有效,同時免除開刀之苦。主要作用於髓核,對其它組織無影響。3.精確定位,在X線機透視引導下定位準確,成功率高。4.安全,O3進入椎間盤後很快降解為O2,促進周圍神經組織恢復。

電動式經皮穿刺頸、腰椎間盤切吸技術

經皮穿刺椎間盤切吸術為目前國際醫學界公認的療效顯著的治療方法。臨床應用證實,該手術可快速解除因髓核突出而造成的神經壓迫症狀,是一種安全、有效、經濟的治療手段。醫生在C型臂X光機引導下,利用一套穿刺引導系統經皮穿刺達到椎間盤中央,再經此送入髓核切除器,將髓核切割、沖洗、吸出融為一體。一般治療過程15-20分鍾。國內電動式自動椎間盤切吸器共進行了4萬余例病人的治療。臨床有效率達94%,無一例嚴重並發症。
腰椎間盤突出三種療法:
腰椎間盤突出症的基本療法有手術療法、保守療法和介入療法。在介入療法中,葯物化學溶解法最具代表性,該療法應用於臨床已有30年歷史。其基本設想是用化學葯物與椎間盤組織發生反應,使椎間盤中壓迫神經的組織溶解、吸收、排出,而解除神經壓迫,消除症狀。最初的溶解用葯是木瓜酶等,因其副作用大而被淘汰。60年代美國學者提出用膠原酶注射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我國於1973年也開始了膠原酶制劑基礎葯理研究,後來的研究證實,膠原酶在生理酸鹼度和溫度下,能特異性地水解天然膠原蛋白的三維螺旋結構。而膠原蛋白為人體的主要結構蛋白,在腰椎間盤中約占纖維環乾重的50%,占髓核乾重的20-30%。當腰椎間盤突出時,椎間盤中的水分含量下降,膠原含量增加。膠原酶溶解髓核具有較強的選擇性,它只溶解以膠原蛋白為主的髓核部分,最終產物被血漿中和吸收,從而使椎間盤的體積逐漸縮小,減輕或解除對神經組織的刺激和壓迫。但它不會溶解神經根及其附近的正常結構,具有較大的安全性。在動物實驗和人體標本中均可觀察到,椎間盤在膠原酶的作用下,變成糊狀或渣狀。該療法具有以下優點:
1、局麻進行,操作簡單,僅需10-15分鍾,對人體安全、無毒、無不良反應;
2、療效較好,優良率達77%;
3、不會引起硬膜外的纖維化和瘢痕化,而硬膜外瘢痕形成是手術治療的主要並發症。
但膠原酶溶解術的療效不是100%的,其優良率為77%,10年後復發率為23%,因此,應嚴格掌握適應症。其基本適應症為:1、經臨床和影象學確診為側型和外側型的腰椎間盤突出症,經三個月正規保守治療無效;2、手術失敗或復發;3、經皮切吸不全者。下列為膠原酶溶解的禁忌症:1、合並腰椎管狹窄者;2、患者腰椎間盤突出鈣化,游離型、脫垂型、死骨型者;3、馬尾神經綜合征,表現為二便障礙及機能障礙者;4、糖尿病、腫瘤、精神病、神經官能症及嚴重的器質性疾病及葯物過敏者;5、孕婦及14歲以下兒童。
椎間盤通常包括三個部分:①軟膏板;③纖維環:③髓核。腰椎間盤的特殊功能::(1)保持脊柱的高度,維持身高,隨椎體的發育,(2)聯結椎間盤上下兩椎體,並使椎體間有一定活動度.(3)使椎體表面承受相同的力 .(4)緩沖作用.(5)維持側方關節突一定的距離和高度.(6)保持椎間孔的大小.(7)維持脊柱的曲度. 導致腰椎間盤突出的原因常見的一下5種:1椎間盤的退行性改變 2外傷 3過度負荷 4腰穿 5長期震動.

腰椎間盤突出的病因:1.腰椎間盤突出的病因

腰椎間盤發生退行性變以後,因某種原因(損傷、過勞等)致纖維環部分或全部破裂,連同髓核一並向外膨出,壓迫神經根或脊髓(馬尾神經)引起腰痛和一系列神經症狀者,成為腰椎間盤突出症。

腰椎間盤突出症為腰腿痛常見原因之一,其主要症狀為腰痛及下肢痛。

中醫對"腰椎間盤突出",很早就有敘述。如《素問·刺腰痛篇》中說;"衡絡之脈令人腰痛,不可以俯仰,仰則恐仆,得之舉重傷腰",又雲:。肉里之脈令人腰痛,不可以咳,咳則筋縮急。"《醫學心悟》也說:。腰痛拘急,牽引腿足"。以上均說明,本病可由外傷引起,症狀為腰痛合並下肢痛,咳嗽時加重。這與西醫所說的有關腰椎間盤突出的症狀基本相似。中醫稱之謂"腰腿痛"或"腰痛連膝"等。

腰椎間盤突出的發病率約為門診腰腿痛患者的15%,本病多見於壯年男性體力勞動者,以工人為最多,易發於20-40歲之間,平均年齡為30歲左右,男女之比約為10~30∶l 。發病的部位以腰4、5之間最多,腰5骶1次之,腰3、4較少見。

2.病因病機

腰椎間盤突出的病因主要是椎間盤本身退行性變,再加某種外因,如外傷、慢性勞損,以及受寒濕等因素綜合的結果,而使腰椎間盤纖維環發生破裂,以致髓核突出。

在正常情況下,椎間盤經常接受體重的壓力,腰部又經常進行屈伸活動,其受的擠壓應力及磨損很大,尤以下腰部為甚,所以至30歲左右,椎間盤即開始發生變性。如果纖維環及髓核退行性變化的速度一致時,多出現椎間盤變窄,間盤普遍突出。如按這種平衡退變,軟骨板亦骨化,則椎體趨向穩定,除腰部活動受限以外,並不產生腰痛;如果二者退行性變明顯不平衡,纖維環變化較早且明顯,其堅韌性減低,髓核壓力不變.即使無明顯的外傷,亦可造成纖維環的破裂,如果再遭到較大的旋轉或扭曲力,纖維環即可在後外側呈環形或幅射狀斷裂。環狀破裂多位於間盤的周圍部,在臨床上可造成腰痛;幅射狀破裂,多自髓核向外延續達間盤的邊緣,但外層纖維環可保持完整,此時髓核在較大的壓力下被擠入裂隙內,以後腰部不斷活動和用力,則迫使髓核逐漸向外突出,壓迫神經根,造成坐骨神經痛。

成年及壯年時期,髓核的含水量高,膨脹性大,纖維環一旦破裂,髓核即因壓力大而突出;老年後髓核脫水,膨脹力減小,雖纖維環破裂,髓核多不突出。

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多次重復地輕微腰部損傷,如提舉重物及經常彎腰活動時,對椎間盤可產生唧筒式的擠壓作用_.這些輕微的損傷不斷的作用於椎間盤,即可由量變到質變,也可使纖維環遭到退行性變化,在此基礎上,再加上腰部外傷,更易造成纖維環的破裂而發病。

不少的腰椎間盤突出患者,既無外傷史,也無勞損史,只因受寒濕而發病。寒濕可使小血管收縮和肌肉痙攣,二者都可影響局部的血液循環,進而影響椎間盤的營養;肌肉緊張或痙攣,可增加對間盤的壓力,這對已有變性的間盤,可以造成進一步的損傷.因而可發生間盤突出。

在臨床上也可見於只因精神過度緊張而發生本病者,這是由於肌肉缺乏適當的鬆弛;增加了對椎間盤的壓力,而使變性的間盤發生突出。

纖維環在後側較為薄弱,後縱韌帶達到腰5骶l平面時其寬度顯著變小,特別是兩側更為薄弱,同時下腰部是遭受扭傷、勞損和壓迫最大的部位,這就更易使髓核自兩側向後突出。

類型:根據髓核突出方向可分為:

1.後突出 向後突出的髓核可壓迫神經根,產生下腰痛,此類突出臨床最多見。

2.前突出 不引起症狀,無實際臨床意義。

3.椎體內突出 是髓核經過已閉塞的血管,向軟骨板和椎體內突出,形成杯狀缺口,此型多發生在青年期。

根據向後突出的部位不同可分為:

1.單側型 臨床最為多見,髓核突出和神經根受壓只限於一側。

2.雙側型 髓核自後縱韌帶兩側突出,兩側神經根皆受壓迫。

3.中央型椎間盤自後中部突出,一般不壓迫神經根,而只壓迫下行的馬尾神經,產生馬鞍區麻痹和大小便障礙等症狀。如突出物較大也可壓迫神經根。

根據突出的程度可分為以下三類:

1.隱藏型(幼弱型) 為纖維環不全破裂,其外層尚保持完整,髓核在受壓的情況下向破裂軟弱部分突出,此時如間盤所受的壓力大,纖維環破裂多,則髓核繼續向外突出;如能適當休息,髓核完全可以還納,破裂纖維環也可得副癒合。此型有時產生坐骨神經痛,但經過休息後可好轉。

2.突出型(移行型) 纖維環裂隙較大,但不完全,外層尚保持完整,髓核突出較大,呈球形,此型可轉為破裂型,也可經手法復位而治癒。

3.破裂型(成熟型) 纖維環完全破裂,髓核可突入椎管內,臨床症狀較為嚴重,多為持續的,一般行手術治療。

3.臨床表現

一.症狀

腰椎間盤突出症的主要症狀為腰部疼痛及下肢放射性疼痛。下肢放射性疼痛出現的時間各有不同:有的在腰損傷後的同時出現;也有當時只感腰痛,一兩天後才感到下肢有放射性疼痛;也可數周數月後,才出現坐骨神經痛。下肢痛常伴有大腿、小腿及足部感覺異常。腰痛、下肢串痛可同時存在。也可單獨發生。腰痛多在下腰部、腰骶部或局限於一側。並因疼痛和肌肉痙攣而影響腰部伸屈活動。根據材料統計,先腰痛而後腿痛者最多,佔53.3%;先腿痛後腰痛者為20.8%;同時發生者佔8.3%;只有腿痛者15%;只有腰痛為2.5%。

下腰痛來源於腰部受傷的組織,下肢串痛是因神經根受壓所致,嚴重者影響生活和工作,但多經過充分卧床休息後能夠緩解。以後又因勞累、扭腰、著涼等因素而復發。如此反復發作,時輕時重,可延續多年而不愈,但也有的經休息和治療後,多年內不再復發。

坐骨神經痛的表現: 疼痛沿下肢坐骨神經或某個神經根的分布區向下放射,一般由臀部開始向下肢放射至大腿後側、小腿的外側,以至足背、趾,疼痛區域較固定,患者多能指出其具體的部位。

放射性疼痛多因站立、用力、咳嗽、噴嚏或運動而加劇,休息後可減輕;但個別在站立、行走時疼痛減輕,也有夜間休息時症狀加重,但經過充分休息後疼痛多能減輕;病程較久或神經根受壓較重者,常有下肢麻木感覺,麻木區與受累神經根的分布區域是一致的,限於小腿的外側或足部,中央型突出可發生鞍區麻木;有的患者感到下肢發涼,從無溫暖的感覺,客觀檢查患肢溫度較健側為低;有的足背動脈搏動亦弱,此為交感神經受刺激所致。

二、體征

本病體征可分為兩大類:即腰部及脊柱體征;神經根受壓體征。

(一)腰部及脊柱體征

1.姿勢的異常 患者為了避免神經根受壓,多自然地將腰固定於某適當的姿勢。根據病變的嚴重程度以及機體的自動調節能力,腰部可發生過度前凸、變平或側彎。

(1)腰椎前凸增大:多是後外側的小型突出所致。由於腰椎過度前凸,可使馬尾移位於椎管的後部,因而避開了突出物的刺激和壓迫,前凸增大,可使腰椎間隙前窄後寬,有力地阻止小型突出物繼續向後移,使破裂的纖維環變得鬆弛,有利於修復,同時也保護了後縱韌帶。患者站立時,軀干多稍向前傾,腰部可以伸直、側彎,但前屈受限。

(2)腰椎曲線變平或倒轉:此種姿勢,是由於較大的、足以阻止腰部後伸的後外側或後方突出物所致,常伴有嚴重的坐骨神經痛和腰椎側凸,任何使腰伸直的動作,都可加重下肢放射痛。

(3)脊柱側彎 發生率較高,約占椎間盤突出患者的80%以上。側彎凸向健側也可凸向患側。側彎是使神經根鬆弛,減輕疼痛的保護性反應;側凸的方向可以表明突出物的位置和與神經根的關系。一般地說:突出物在神經根的前內側(腋部),脊柱為了使突出物躲開神經根,則凸向健側;如果突出物位於神經根的前外側(即神經根肩上),則脊柱必凸向患側。但臨床上也不盡然,如突出物在神經根的前外方,脊柱早期是凸向患側,使神經根遠離突出物,減少壓迫;同時凸側間隙增寬,便於突出物部分吸回間盤內。晚期突出物巳固定粘連無吸回可能,脊柱即凸向健側,使神經根鬆弛,減少對神經根的擠壓。有人認為:側彎的有無,其方向及程度與黃韌帶肥厚程度突出大小有關,突出越大,黃韌帶越厚,神經根所受壓力及張力越大,疼痛越嚴重。突出物位於神經根正前方時,神經根有時滑至突出物之前外方或前內方;因兩者相對位置常有變化,側彎方向即不恆定,有時凸向健側,有時凸向患側,也有時不顯側凸。如突出物完全在馬尾部中央,也可以不發生側彎。

2.脊柱運動受限 脊柱屈曲、伸展、側彎及旋轉等均不同程度的受限,尤以後伸受限最大,其理由:脊柱屈曲時,間盤前部擠壓較多,後側間隙加寬,髓核向後移位,使成熟型突出物的張力加大;同時脊髓上移,牽拉神經根,疼痛增加使運動受限;當伸展 時。突出物加大,黃韌帶向前突出,直接擠壓突出物和神經根,使疼痛加重而限制了伸展運動。患者在站立時,脊柱稍後傾時,即感腰及下肢痛加重。

3.壓痛點及放射痛 壓痛點多在下腰椎棘突間及椎旁1~2厘米處,相當突出物的平面,用力下壓時.壓力至於黃韌帶、神經根和突出物,可引起下肢放射瘸,疼痛的部位符合受累神經根所分布的區域,此為診斷本病的可靠依據。此種放射疼痛,不同於一般扭傷或勞損引起的牽扯痛,藉以鑒別扭傷和勞損。

如果壓痛點不易找出,可令患者下床站立,並使脊柱略向後伸,使患者背部靠於檢查者的左肩前部,使骶棘肌放鬆,檢查者左手按於患者的髂前上棘處,右手拇指尋找壓痛點,此法較卧位更易查出壓痛點。

(二)神經根受壓或牽扯體征

1.直腿抬高試驗陽性、足過度背屈試驗陽性、起坐伸膝試驗陽性、屈頸試驗陽性、頸靜脈壓迫試驗陽性。

2.神經肌肉系統檢查 突出的椎間盤壓在神經根上,可使其支配區域的感覺障礙,肌力減弱,腱反射減弱或消失,肌肉萎縮,這對進一步證實診斷提供了重要依據。

(1)腱反射:有70~80%的患者有膝、跟腱反射異常表現。檢查時應兩側對比,反射可減低、亢進或消失。神經根僅受刺激時,反射可顯示亢進;有壓迫而不嚴重者顯示減低;壓迫嚴重者則反射消失。反射的改變與突出部位高低有關系,腰4~5突出多使膝反射改變;腰5骶l間盤突出多使跟腱反射改變。

(2)肌力檢查:臨床常進行下肢的股四頭肌,裹繩肌、腓腸肌、脛前肌、伸拇長短肌的肌力檢查。與健側比較,股四頭肌由第3腰神經支配;脛前肌、伸拇長肌為第5腰神經支配;蟈繩肌、腓腸肌由第l骶神經支配,當這些肌肉的肌力減弱時,說明支配該肌的相應神經受累。足背伸和伸拇肌力減弱,是腰4~5間盤突出;足趾屈或立位單腿蹺起肌力減弱,則為腰5骶l間盤突出。

(3)感覺檢查:感覺檢查應包括痛覺、溫度覺及觸覺的檢。神經根被突出的間盤擠壓時,其支配區有感覺的改變。其感覺的改變隨神經根受累的程度而不同,輕微的刺激可使感覺過敏;較重的刺激或壓迫則可使感覺減退。如隱藏型突出,一般不引起感覺障礙;突出物較小者,可使神經根受刺激而致感覺過敏;較大的突出物壓迫神經根或粘連者.多有明顯感覺減退。感覺障礙區與神經分布區是一致的,並與主觀麻木區亦一致。如腰4,5間盤突出感覺障礙常在小腿的外側及足背;腰5骶l間盤突出則顯示小趾、足外側及小腿後側。檢查後應畫圖表示其感覺障礙區。

(4)肌肉萎縮:下肢肌肉萎縮是由神經營養障礙或因疼痛而廢用引起的,表現在大腿、小腿的肌肉萎縮,兩側比較,肌肉萎縮程度與神經根受壓和病程長短成正比。

3、求助:椎間盤突出的治療方法(西安)

腰椎間盤突出的發生是因年齡增長,使韌帶鬆弛、錐間盤老化、彈性降低,由外傷、勞累或風濕寒邪等因素所誘發,多見於40歲以上的中老年。
治宜祛風散寒,活血化瘀,填精補髓,行氣止痛。
葯物療法
1:白芍30克、雞血藤、威靈仙各15克,木瓜、杜仲、牛膝各12克。
用法:水煎,日1劑,服2次。
療效:用葯1個月,有效率達100%
2:處方:王不留行、桑寄生、川斷、劉寄奴、伸筋草、雞血藤、丹參、赤芍、桂枝各15克,延胡索、當歸各10克,川烏、草烏各6克。
服法:水煎,日1劑,服2次。1個月為1療程。
療效:服葯1-3療程,有效率打100%
我家妹妹得過,醫生讓她睡硬板床,每天兩次平躺後在腰部墊高,每次半個小時。挺見效的。

4、如何腰突拉筋鍛煉圖解

腰椎訓練動作

1、起身運動

上半身如圖示位置,保持髖關節緊貼地面,同時保持下腰部及臀部放鬆。


2、單膝牽伸

牽拉一側膝關節直至感覺到下腰部及臀部適度的牽伸,另側膝關節重復相同動作。


3、中腰段牽伸

胸部朝地面,盡可能的前伸上體。

4、後伸運動

手置於後背,使上半身離開床面,同時保持下巴收緊。


5、俯卧髖關節後伸

保持膝關節鎖緊,同時使下肢離開床面8-10厘米。

6、股四頭肌牽伸

使小腿靠近臀部,直至感到合適的牽伸在大腿前側。


7、異側肢體伸展

保持一側膝關節鎖緊,同時使下肢離開床面8-10厘米,同時另側上肢抬高。

(4)腰椎間盤突出筋縮擴展資料

功效作用

1、拉筋既是治療,也是診斷。拉筋的原理說白了就是疏通經絡,通過筋,把堵塞的經絡疏通了,讓氣血通暢了,吸收消化都正常了,身體也就健康了。中醫學來說,筋絡和氣血循環是相輔相成,筋絡健康氣血就會順暢,五臟六腑也會跟著活動,拉筋是一種自主健康的管理方法。

2、通過正確的拉筋,可疏通經絡,加強氣血循環,從而改善各種急性、慢性病症,如高血壓、糖尿病、婦科病、心臟病、前列腺疾病及骨頭錯位和筋縮導致的疼痛,延年益壽。

3、針對筋縮的療法,在氣功、瑜伽鍛煉中一直存在,那便是「拉筋」。道家有一種說法:筋長一寸,壽延十年,長壽者通常都有一副柔軟的筋骨。

4、事實證明,很多罹患筋縮的人,通過堅持拉筋後,步履輕快了、腰背酸痛減輕甚至消失了。「拉筋」這種易學易做的保健法,已成為當下很多人遠離亞健康的一大法寶。

5、拉筋的直接療效是祛痛、排毒、增強身體機能等。

5、治療腰間盤突出你說還有沒有直接的一點的法子呢?

預防遠遠比治療更為有意義,鍛煉、食療都對預防骨病有一定的作用,預防食品主要有以下幾種:(1)辛熱食品:具有抗風濕祛寒邪的作用,如辣椒、蔥、花椒、大蓼、茴香、大蒜等。大蒜有殺菌、抗病毒等作用,適當進食可預防病毒感染及腸道感染。(2)豆類食品:大豆、黑豆、黃豆等,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微量元素,它有促進肌肉、骨骼、關節、肌腱的代謝,幫助修復病損的作用。可治療以濕重為主的風濕骨痛,對身體沉重、關節不利、筋脈拘攣或麻木不仁、關節腫痛而重著不適的風濕病,效果較好。黑豆又名烏豆、冬豆子,又可治療風濕疼痛,經驗方用黑豆炒至半焦泡人黃酒,治療關節酸痛有效。(3)果實食品:栗子有補腎、強筋健骨的作用,對筋骨、經絡、風濕痹痛或腰膝無力極為有益。還有〖吐方孖紅縞帖〗l這個也行的。是專門用來對付你這個問題的。很OK的。現在因為沒很普及,所以定價有點貴。

6、腰椎間盤突出

我可以很明確地告訴你,腰椎間盤突出好治!能治癒!
如何治?可採取保守治療,包括腰部理療、牽引、口服消炎止痛葯物、推拿等;保守治療3-6個月以上,症狀無緩解或又復發者,可考慮手術治療,包括髓核摘除術和髓核成形術(視情況而定),平時應注意盡量少做彎腰動作,並注意上下床動作,配合腰背肌鍛煉,這樣對一些病人是有效的,可以防止症狀的復發。資料表明,絕大多數的腰腿疼都與腰椎間盤病變有關。
傳統的觀點認為,只有椎間盤突出了,壓迫到了神經根才可能出現疼痛的症狀,但這種說法並不能解釋所有的臨床現象。有些患者腰椎間盤突出的程度很輕,范圍很小,可是他們表現出來的症狀和體征卻很嚴重。而另有一些患者腰椎間盤突出很嚴重,但他們臨床表現出來的症狀卻很輕。

近年來,大量的神經生物化學和免疫學等方面的試驗研究結果告訴我們,腰椎間盤突出後引起的非細菌性炎症與病人的症狀表現關系比較密切,是腰椎間盤突出症的基礎病變,清除這種非細菌性炎症是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的重要任務。

椎間盤是如何構成的椎間盤位於兩個椎體之間,是連接脊椎骨的紐帶。它通常包括三個部分:軟骨板、纖維環和髓核。每個椎間盤含有兩塊軟骨板,分別覆蓋在相鄰的兩塊脊椎骨上。纖維環連接於兩塊軟骨板之間,中央包繞著髓核。正常情況下三者組成一個封閉的「容器」,具有很好的彈性和韌性。

「腰突」症狀根源在炎症

研究人員將狗自身的髓核組織取出後均勻打碎,然後將這些碎塊注射到狗的神經根附近,與注射生理鹽水組相比較,在顯微鏡下可以觀察到嚴重的炎症反應。這一結果表明,自身的髓核組織可以引起神經根化學炎症反應,這種炎症可引起明顯的疼痛。有人還在豬的身上進行過類似試驗,結果是一樣的。

如果包繞髓核的纖維環破裂,髓核就會漏出,其中的炎性物質刺激神經根,就可以引起疼痛。當炎症累及鄰近的神經組織形成神經根炎,可以產生神經損傷等症狀。另外,研究表明,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的免疫狀態也有異常,可能與椎間盤組織發生自身免疫反應有關。

自身免疫反應也可以導致神經根的水腫或炎症,引發相應的症狀。

「腰突」常用治療方法效果欠佳

「腰突」常用的治療方案包括口服葯物,針灸、推拿等理療手段,以及腰椎旁、硬膜外腔側間隙、硬膜外腔阻滯等方法。口服葯物大多隻能緩解症狀,理療往往不能有效地消除炎症。神經阻滯是把葯物注射到病變的局部,使葯物與病變充分接觸,療效比較確切,一般每7天治療一次,3~5次為一個療程。但是這些常規阻滯的療效維持時間有時不太確定,往往有些人在治療結束後不久,疼痛等症狀又回來了。

不僅患者不滿意,醫生也越治越沒有信心。究其原因,主要是由於腰椎間盤的病變時間一般都比較長,少則幾個月,多的可達幾十年,局部的炎症變化經過長年累月的蓄積,已經根深蒂固,簡單的阻滯已很難完全消除。

最新的介入治療

治療炎性腰椎間盤突出,現多採用微創神經介入治療方法。它是在影像檢查工具的介導下,將特製導管置入病變部位,利用微量注射裝置長期持續地給予消炎鎮痛等葯物,使炎症盡可能地消除干凈。在此基礎上配合手術或膠原酶溶解等手段,一般都能取得比較滿意的療效。其不僅能解除病人的痛苦,也給醫生以信心。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宣武醫院疼痛科博士何明偉

中老年防「腰突」注意事項

1、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防止腰腿受涼,防止過度勞累。

2、站或坐姿勢要正確。脊柱不正,會造成椎間盤受力不均勻,是造成椎間盤突出的隱伏根源。正確的姿勢應該「站如松,坐如鍾」,胸部挺起,腰部平直。同一姿勢不應保持太久,適當進行原地活動或腰背部活動,可以解除腰背肌肉疲勞。

3、鍛煉時壓腿彎腰的幅度不要太大,否則不但達不到預期目的,還會造成椎間盤突出。

4.、提重物時不要彎腰,應該先蹲下拿到重物,然後慢慢起身,盡量做到不彎腰。
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經過治療和休息後,可使病情緩解或痊癒,但該病的復發率相當高,不少患者雖不情願,但又時常成為「拜訪」醫生的「回頭客」。該病復發率高的原因有如下幾點:

(1)腰椎間盤突出症經過治療後,雖然症狀基本消失,但許多病人髓核並未完全還納回去,只是壓迫神經根程度有所緩解,或者是和神經根的粘連解除而己。

(2)腰椎間盤突出症病人病情雖已穩定或痊癒,但在短時間內,一旦勞累或扭傷腰部可使髓核再次突出,導致本病復發。

(3)在寒冷、潮濕季節未注意保暖,風寒濕邪侵襲人體的患病部位,加之勞累容易誘發本病的復發。

(4)術後的病人雖然該節段髓核已摘除,但手術後該節段上、下的脊椎穩定性欠佳,故在手術節段上、下二節段的椎間盤易脫出,而導致腰椎間盤突出症的復發。

對於腰椎間盤突出症,除了積極採取各種各樣的治療方法外,最為重要的措施就是預防。

那麼,怎樣才能防止腰椎間盤突出症的復發呢?人們在日常生活、學習和工作中,需要各種不同的活動姿勢,養成了各自的習慣,其正確與否對人體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要求我們注意平時的站姿、坐姿、勞動姿勢,以及睡眠姿勢等的合理性,糾正不良姿勢和習慣,加強鍛煉,增強體質,尤其加強腰背肌功能鍛煉。因為適當的鍛煉能改善肌肉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增加肌肉的反應性和強度,松解軟組織的粘連,糾正脊柱內在平衡與外在平衡的失調,提高腰椎的穩定性、靈活性和耐久性,從而起到良好的治療與預防作用。
入冬以後,因為天氣變化無常,氣溫忽高忽低,頸椎、腰椎等骨科疾病極易復發,頸、肩、腰、腿疼痛反復發作。腰椎疾病大多病程長、症狀多變、容易反復,治療方法也多種多樣。如果缺乏正確認識,容易進入治療誤區。多花錢不說,病情不易好轉,甚至貽誤治療時機。

「腰突」治療不能見好就收

劉紅旗告訴記者,常有患者跑到醫院來咨詢,椎間盤突出明明好得差不多了,怎麼最近又「復發」了。他說,這類患者主要是由於對腰椎間盤突出治療存在以下錯誤認識而造成病情反反復復,難以治癒。1.療程不夠,有不少患者在治療一段時間後,病情有所好轉,便不再繼續治療,認為已經好了,再繼續治療沒必要了。2.腰椎間盤突出康復原則要求減少劇烈運動,增加休息,康復後注意防護。但有不少患者認為不工作不運動就是休息,整天坐著看電視、打牌等,這樣反而比上班工作還累,加重了腰部負擔,致使病情復發,甚至惡化。劉院長強調,腰突症治療不可見好就收,一定要堅持到底。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行為只能使病情惡化。

治「腰突」哪種方法好?

那麼治療腰椎間盤突出採用哪種方法比較好?

據劉紅旗院長介紹,目前治療腰椎間盤突出主要有三種方法:一、保守療法;二、手術療法;三、微創介入療法。採用何種方法要依據患者自身的情況,辨症施治。不能一概而論用哪種方法比較好,沒有一種方法是萬能的。

保守療法:包括卧床休息、佩戴腰圍、電腦三維牽引、推拿、針灸、理療、骶管內或神經根附近葯物注射和服用中西葯物。但保守療法只適合早期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且治療效果有限。若經過正規保守治療,80%的早期腰椎間盤突出患者能收到優良的治療效果。
手術療法:治療關鍵是解除神經根的刺激或壓迫,消除神經、脊髓周圍的炎症和水腫,促進神經修復等,其特點是去除徹底,復發率低,見效快,但有一定的創傷,操作相對復雜,而且臨床上對腰椎間盤突出症有嚴格的適應症。椎間盤突出物較大、鈣化腰椎滑脫、不穩定等幾種情況只有手術能取得好的效果。

微創介入療法:在X線透視監護下,運用細針穿刺臭氧注射或激光汽化、切吸等,使椎間盤減壓、突出回縮,從而減輕神經受壓症狀。目前臨床上先進療法是採用臭氧注射的療法。通過向病患部位注射臭氧(O3)。使突出部位達到萎縮、回縮的治療目的。

優勢:單純性椎間盤髓核突出,效果很好,優良率能達到90%以上;細針穿刺,操作簡單,對人體安全、無毒、無不良反應;監視器監視下進行,成功率高。

腰椎間盤突出進入微創治療時代

腰椎間盤突出微創治療技術是現代醫學發展的一項重要成果。目前國際通用的腰椎間盤突出微創治療技術是臭氧(O2-O3)注射法、電動式經皮穿刺頸、腰椎間盤切吸技術、後路椎間盤鏡下(M.E.D)椎間盤切除技術和膠原酶髓核化學溶解技術四種,特別是臭氧(O2-O3)注射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因其技術成熟、療效顯著、創傷小恢復快而受到學術界和廣大患者的高度認可。目前在福州,福興骨科醫院是唯一一家擁有這四項微創治療技術的專業骨科醫院。

臭氧(O2-O3)注射法

椎間盤臭氧(O2-O3)注射法是近年來治療椎間盤突出症的最先進微創技術,該療法最早由義大利醫師首創,國外已普遍應用,已被確認是免除開刀治療頸、腰椎間盤突出症的最有效手段。O3具有極強的氧化能力,同時還有抗炎和鎮痛的作用,可以瞬時氧化髓核組織內的蛋白多糖及破壞髓核細胞導致水分流失而萎縮,使症狀得以緩解,達到治療目的。
優點:1.起效快,療效高。能根治頸、腰椎間盤突出症。2.創傷小,局麻下細針穿刺,無痛苦,比保守治療有效,同時免除開刀之苦。主要作用於髓核,對其它組織無影響。3.精確定位,在X線機透視引導下定位準確,成功率高。4.安全,O3進入椎間盤後很快降解為O2,促進周圍神經組織恢復。

電動式經皮穿刺頸、腰椎間盤切吸技術

經皮穿刺椎間盤切吸術為目前國際醫學界公認的療效顯著的治療方法。臨床應用證實,該手術可快速解除因髓核突出而造成的神經壓迫症狀,是一種安全、有效、經濟的治療手段。醫生在C型臂X光機引導下,利用一套穿刺引導系統經皮穿刺達到椎間盤中央,再經此送入髓核切除器,將髓核切割、沖洗、吸出融為一體。一般治療過程15-20分鍾。國內電動式自動椎間盤切吸器共進行了4萬余例病人的治療。臨床有效率達94%,無一例嚴重並發症。
腰椎間盤突出三種療法:
腰椎間盤突出症的基本療法有手術療法、保守療法和介入療法。在介入療法中,葯物化學溶解法最具代表性,該療法應用於臨床已有30年歷史。其基本設想是用化學葯物與椎間盤組織發生反應,使椎間盤中壓迫神經的組織溶解、吸收、排出,而解除神經壓迫,消除症狀。最初的溶解用葯是木瓜酶等,因其副作用大而被淘汰。60年代美國學者提出用膠原酶注射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我國於1973年也開始了膠原酶制劑基礎葯理研究,後來的研究證實,膠原酶在生理酸鹼度和溫度下,能特異性地水解天然膠原蛋白的三維螺旋結構。而膠原蛋白為人體的主要結構蛋白,在腰椎間盤中約占纖維環乾重的50%,占髓核乾重的20-30%。當腰椎間盤突出時,椎間盤中的水分含量下降,膠原含量增加。膠原酶溶解髓核具有較強的選擇性,它只溶解以膠原蛋白為主的髓核部分,最終產物被血漿中和吸收,從而使椎間盤的體積逐漸縮小,減輕或解除對神經組織的刺激和壓迫。但它不會溶解神經根及其附近的正常結構,具有較大的安全性。在動物實驗和人體標本中均可觀察到,椎間盤在膠原酶的作用下,變成糊狀或渣狀。該療法具有以下優點:
1、局麻進行,操作簡單,僅需10-15分鍾,對人體安全、無毒、無不良反應;
2、療效較好,優良率達77%;
3、不會引起硬膜外的纖維化和瘢痕化,而硬膜外瘢痕形成是手術治療的主要並發症。
但膠原酶溶解術的療效不是100%的,其優良率為77%,10年後復發率為23%,因此,應嚴格掌握適應症。其基本適應症為:1、經臨床和影象學確診為側型和外側型的腰椎間盤突出症,經三個月正規保守治療無效;2、手術失敗或復發;3、經皮切吸不全者。下列為膠原酶溶解的禁忌症:1、合並腰椎管狹窄者;2、患者腰椎間盤突出鈣化,游離型、脫垂型、死骨型者;3、馬尾神經綜合征,表現為二便障礙及機能障礙者;4、糖尿病、腫瘤、精神病、神經官能症及嚴重的器質性疾病及葯物過敏者;5、孕婦及14歲以下兒童。
椎間盤通常包括三個部分:①軟膏板;③纖維環:③髓核。腰椎間盤的特殊功能::(1)保持脊柱的高度,維持身高,隨椎體的發育,(2)聯結椎間盤上下兩椎體,並使椎體間有一定活動度.(3)使椎體表面承受相同的力 .(4)緩沖作用.(5)維持側方關節突一定的距離和高度.(6)保持椎間孔的大小.(7)維持脊柱的曲度. 導致腰椎間盤突出的原因常見的一下5種:1椎間盤的退行性改變 2外傷 3過度負荷 4腰穿 5長期震動.

腰椎間盤突出的病因:1.腰椎間盤突出的病因

腰椎間盤發生退行性變以後,因某種原因(損傷、過勞等)致纖維環部分或全部破裂,連同髓核一並向外膨出,壓迫神經根或脊髓(馬尾神經)引起腰痛和一系列神經症狀者,成為腰椎間盤突出症。

腰椎間盤突出症為腰腿痛常見原因之一,其主要症狀為腰痛及下肢痛。

中醫對"腰椎間盤突出",很早就有敘述。如《素問·刺腰痛篇》中說;"衡絡之脈令人腰痛,不可以俯仰,仰則恐仆,得之舉重傷腰",又雲:。肉里之脈令人腰痛,不可以咳,咳則筋縮急。"《醫學心悟》也說:。腰痛拘急,牽引腿足"。以上均說明,本病可由外傷引起,症狀為腰痛合並下肢痛,咳嗽時加重。這與西醫所說的有關腰椎間盤突出的症狀基本相似。中醫稱之謂"腰腿痛"或"腰痛連膝"等。

腰椎間盤突出的發病率約為門診腰腿痛患者的15%,本病多見於壯年男性體力勞動者,以工人為最多,易發於20-40歲之間,平均年齡為30歲左右,男女之比約為10~30∶l 。發病的部位以腰4、5之間最多,腰5骶1次之,腰3、4較少見。

2.病因病機

腰椎間盤突出的病因主要是椎間盤本身退行性變,再加某種外因,如外傷、慢性勞損,以及受寒濕等因素綜合的結果,而使腰椎間盤纖維環發生破裂,以致髓核突出。

在正常情況下,椎間盤經常接受體重的壓力,腰部又經常進行屈伸活動,其受的擠壓應力及磨損很大,尤以下腰部為甚,所以至30歲左右,椎間盤即開始發生變性。如果纖維環及髓核退行性變化的速度一致時,多出現椎間盤變窄,間盤普遍突出。如按這種平衡退變,軟骨板亦骨化,則椎體趨向穩定,除腰部活動受限以外,並不產生腰痛;如果二者退行性變明顯不平衡,纖維環變化較早且明顯,其堅韌性減低,髓核壓力不變.即使無明顯的外傷,亦可造成纖維環的破裂,如果再遭到較大的旋轉或扭曲力,纖維環即可在後外側呈環形或幅射狀斷裂。環狀破裂多位於間盤的周圍部,在臨床上可造成腰痛;幅射狀破裂,多自髓核向外延續達間盤的邊緣,但外層纖維環可保持完整,此時髓核在較大的壓力下被擠入裂隙內,以後腰部不斷活動和用力,則迫使髓核逐漸向外突出,壓迫神經根,造成坐骨神經痛。

成年及壯年時期,髓核的含水量高,膨脹性大,纖維環一旦破裂,髓核即因壓力大而突出;老年後髓核脫水,膨脹力減小,雖纖維環破裂,髓核多不突出。

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多次重復地輕微腰部損傷,如提舉重物及經常彎腰活動時,對椎間盤可產生唧筒式的擠壓作用_.這些輕微的損傷不斷的作用於椎間盤,即可由量變到質變,也可使纖維環遭到退行性變化,在此基礎上,再加上腰部外傷,更易造成纖維環的破裂而發病。

不少的腰椎間盤突出患者,既無外傷史,也無勞損史,只因受寒濕而發病。寒濕可使小血管收縮和肌肉痙攣,二者都可影響局部的血液循環,進而影響椎間盤的營養;肌肉緊張或痙攣,可增加對間盤的壓力,這對已有變性的間盤,可以造成進一步的損傷.因而可發生間盤突出。

在臨床上也可見於只因精神過度緊張而發生本病者,這是由於肌肉缺乏適當的鬆弛;增加了對椎間盤的壓力,而使變性的間盤發生突出。

纖維環在後側較為薄弱,後縱韌帶達到腰5骶l平面時其寬度顯著變小,特別是兩側更為薄弱,同時下腰部是遭受扭傷、勞損和壓迫最大的部位,這就更易使髓核自兩側向後突出。

類型:根據髓核突出方向可分為:

1.後突出 向後突出的髓核可壓迫神經根,產生下腰痛,此類突出臨床最多見。

2.前突出 不引起症狀,無實際臨床意義。

3.椎體內突出 是髓核經過已閉塞的血管,向軟骨板和椎體內突出,形成杯狀缺口,此型多發生在青年期。

根據向後突出的部位不同可分為:

1.單側型 臨床最為多見,髓核突出和神經根受壓只限於一側。

2.雙側型 髓核自後縱韌帶兩側突出,兩側神經根皆受壓迫。

3.中央型椎間盤自後中部突出,一般不壓迫神經根,而只壓迫下行的馬尾神經,產生馬鞍區麻痹和大小便障礙等症狀。如突出物較大也可壓迫神經根。

根據突出的程度可分為以下三類:

1.隱藏型(幼弱型) 為纖維環不全破裂,其外層尚保持完整,髓核在受壓的情況下向破裂軟弱部分突出,此時如間盤所受的壓力大,纖維環破裂多,則髓核繼續向外突出;如能適當休息,髓核完全可以還納,破裂纖維環也可得副癒合。此型有時產生坐骨神經痛,但經過休息後可好轉。

2.突出型(移行型) 纖維環裂隙較大,但不完全,外層尚保持完整,髓核突出較大,呈球形,此型可轉為破裂型,也可經手法復位而治癒。

3.破裂型(成熟型) 纖維環完全破裂,髓核可突入椎管內,臨床症狀較為嚴重,多為持續的,一般行手術治療。

3.臨床表現

一.症狀

腰椎間盤突出症的主要症狀為腰部疼痛及下肢放射性疼痛。下肢放射性疼痛出現的時間各有不同:有的在腰損傷後的同時出現;也有當時只感腰痛,一兩天後才感到下肢有放射性疼痛;也可數周數月後,才出現坐骨神經痛。下肢痛常伴有大腿、小腿及足部感覺異常。腰痛、下肢串痛可同時存在。也可單獨發生。腰痛多在下腰部、腰骶部或局限於一側。並因疼痛和肌肉痙攣而影響腰部伸屈活動。根據材料統計,先腰痛而後腿痛者最多,佔53.3%;先腿痛後腰痛者為20.8%;同時發生者佔8.3%;只有腿痛者15%;只有腰痛為2.5%。

下腰痛來源於腰部受傷的組織,下肢串痛是因神經根受壓所致,嚴重者影響生活和工作,但多經過充分卧床休息後能夠緩解。以後又因勞累、扭腰、著涼等因素而復發。如此反復發作,時輕時重,可延續多年而不愈,但也有的經休息和治療後,多年內不再復發。

坐骨神經痛的表現: 疼痛沿下肢坐骨神經或某個神經根的分布區向下放射,一般由臀部開始向下肢放射至大腿後側、小腿的外側,以至足背、趾,疼痛區域較固定,患者多能指出其具體的部位。

放射性疼痛多因站立、用力、咳嗽、噴嚏或運動而加劇,休息後可減輕;但個別在站立、行走時疼痛減輕,也有夜間休息時症狀加重,但經過充分休息後疼痛多能減輕;病程較久或神經根受壓較重者,常有下肢麻木感覺,麻木區與受累神經根的分布區域是一致的,限於小腿的外側或足部,中央型突出可發生鞍區麻木;有的患者感到下肢發涼,從無溫暖的感覺,客觀檢查患肢溫度較健側為低;有的足背動脈搏動亦弱,此為交感神經受刺激所致。

二、體征

本病體征可分為兩大類:即腰部及脊柱體征;神經根受壓體征。

(一)腰部及脊柱體征

1.姿勢的異常 患者為了避免神經根受壓,多自然地將腰固定於某適當的姿勢。根據病變的嚴重程度以及機體的自動調節能力,腰部可發生過度前凸、變平或側彎。

(1)腰椎前凸增大:多是後外側的小型突出所致。由於腰椎過度前凸,可使馬尾移位於椎管的後部,因而避開了突出物的刺激和壓迫,前凸增大,可使腰椎間隙前窄後寬,有力地阻止小型突出物繼續向後移,使破裂的纖維環變得鬆弛,有利於修復,同時也保護了後縱韌帶。患者站立時,軀干多稍向前傾,腰部可以伸直、側彎,但前屈受限。

(2)腰椎曲線變平或倒轉:此種姿勢,是由於較大的、足以阻止腰部後伸的後外側或後方突出物所致,常伴有嚴重的坐骨神經痛和腰椎側凸,任何使腰伸直的動作,都可加重下肢放射痛。

(3)脊柱側彎 發生率較高,約占椎間盤突出患者的80%以上。側彎凸向健側也可凸向患側。側彎是使神經根鬆弛,減輕疼痛的保護性反應;側凸的方向可以表明突出物的位置和與神經根的關系。一般地說:突出物在神經根的前內側(腋部),脊柱為了使突出物躲開神經根,則凸向健側;如果突出物位於神經根的前外側(即神經根肩上),則脊柱必凸向患側。但臨床上也不盡然,如突出物在神經根的前外方,脊柱早期是凸向患側,使神經根遠離突出物,減少壓迫;同時凸側間隙增寬,便於突出物部分吸回間盤內。晚期突出物巳固定粘連無吸回可能,脊柱即凸向健側,使神經根鬆弛,減少對神經根的擠壓。有人認為:側彎的有無,其方向及程度與黃韌帶肥厚程度突出大小有關,突出越大,黃韌帶越厚,神經根所受壓力及張力越大,疼痛越嚴重。突出物位於神經根正前方時,神經根有時滑至突出物之前外方或前內方;因兩者相對位置常有變化,側彎方向即不恆定,有時凸向健側,有時凸向患側,也有時不顯側凸。如突出物完全在馬尾部中央,也可以不發生側彎。

2.脊柱運動受限 脊柱屈曲、伸展、側彎及旋轉等均不同程度的受限,尤以後伸受限最大,其理由:脊柱屈曲時,間盤前部擠壓較多,後側間隙加寬,髓核向後移位,使成熟型突出物的張力加大;同時脊髓上移,牽拉神經根,疼痛增加使運動受限;當伸展 時。突出物加大,黃韌帶向前突出,直接擠壓突出物和神經根,使疼痛加重而限制了伸展運動。患者在站立時,脊柱稍後傾時,即感腰及下肢痛加重。

3.壓痛點及放射痛 壓痛點多在下腰椎棘突間及椎旁1~2厘米處,相當突出物的平面,用力下壓時.壓力至於黃韌帶、神經根和突出物,可引起下肢放射瘸,疼痛的部位符合受累神經根所分布的區域,此為診斷本病的可靠依據。此種放射疼痛,不同於一般扭傷或勞損引起的牽扯痛,藉以鑒別扭傷和勞損。

如果壓痛點不易找出,可令患者下床站立,並使脊柱略向後伸,使患者背部靠於檢查者的左肩前部,使骶棘肌放鬆,檢查者左手按於患者的髂前上棘處,右手拇指尋找壓痛點,此法較卧位更易查出壓痛點。

(二)神經根受壓或牽扯體征

1.直腿抬高試驗陽性、足過度背屈試驗陽性、起坐伸膝試驗陽性、屈頸試驗陽性、頸靜脈壓迫試驗陽性。

2.神經肌肉系統檢查 突出的椎間盤壓在神經根上,可使其支配區域的感覺障礙,肌力減弱,腱反射減弱或消失,肌肉萎縮,這對進一步證實診斷提供了重要依據。

(1)腱反射:有70~80%的患者有膝、跟腱反射異常表現。檢查時應兩側對比,反射可減低、亢進或消失。神經根僅受刺激時,反射可顯示亢進;有壓迫而不嚴重者顯示減低;壓迫嚴重者則反射消失。反射的改變與突出部位高低有關系,腰4~5突出多使膝反射改變;腰5骶l間盤突出多使跟腱反射改變。

(2)肌力檢查:臨床常進行下肢的股四頭肌,裹繩肌、腓腸肌、脛前肌、伸拇長短肌的肌力檢查。與健側比較,股四頭肌由第3腰神經支配;脛前肌、伸拇長肌為第5腰神經支配;蟈繩肌、腓腸肌由第l骶神經支配,當這些肌肉的肌力減弱時,說明支配該肌的相應神經受累。足背伸和伸拇肌力減弱,是腰4~5間盤突出;足趾屈或立位單腿蹺起肌力減弱,則為腰5骶l間盤突出。

(3)感覺檢查:感覺檢查應包括痛覺、溫度覺及觸覺的檢。神經根被突出的間盤擠壓時,其支配區有感覺的改變。其感覺的改變隨神經根受累的程度而不同,輕微的刺激可使感覺過敏;較重的刺激或壓迫則可使感覺減退。如隱藏型突出,一般不引起感覺障礙;突出物較小者,可使神經根受刺激而致感覺過敏;較大的突出物壓迫神經根或粘連者.多有明顯感覺減退。感覺障礙區與神經分布區是一致的,並與主觀麻木區亦一致。如腰4,5間盤突出感覺障礙常在小腿的外側及足背;腰5骶l間盤突出則顯示小趾、足外側及小腿後側。檢查後應畫圖表示其感覺障礙區。

(4)肌肉萎縮:下肢肌肉萎縮是由神經營養障礙或因疼痛而廢用引起的,表現在大腿、小腿的肌肉萎縮,兩側比較,肌肉萎縮程度與神經根受壓和病程長短成正比。

三、化驗檢查

一般血、尿檢查皆屬正常,如診斷難以肯定,需與其他病相鑒別時,應做其他化驗檢查,如血常規、血沉、類風濕因子等。必要時進行腰穿,測定腦積液壓力,做奎根試驗,進行腦積液常規檢查。以除外結核、類風濕和脊髓瘤等。

四、X線檢查

患者應常規拍攝腰椎正側位X線片。在側位片可顯示受累椎間隙變窄,有時前窄後寬,椎體上下緣骨質增生或腰椎前凸消失;正位片可見脊柱側凸。X線檢查對腰間盤突出症的診斷只作參考,其重要性在於排除腰椎其他病變。如結核、腫瘤、類風濕性脊柱炎和腰骶先天畸形。

五、特殊檢查

經以上檢查,絕大多數椎間盤突出可以診斷,特殊檢查,只是在個別診斷困難的情況下進行,一般不主張常規應用。

(一)脊髓造影 其診斷可靠率為29~40%,目前常用的造影劑為碘苯酯,比較稀薄,反應小,容易抽出,也可短時間內自行吸收。脊髓造影的優點,能看到整個椎管情況,可以鑒別腫瘤和椎管狹窄症。如是間盤突出,多在椎管一側,硬膜的外前方形成小而規則的充盈缺損或壓跡,壓跡的位置對著椎間隙,脊髓馬尾腫瘤,可隨腫瘤。

5.鑒別診斷

腰椎間盤突出症典型病例較易診斷。但臨床時應與以下疾病相鑒別:

一、急性腰肌筋膜、韌帶扭傷和小關節滑膜嵌頓症

這些病都有腰痛劇烈,活動受限以及腰肌痙攣等,同時可有臀及下肢牽扯性疼痛。這種牽扯性疼痛與腰椎間?/ca>

7、腰痛中醫拉筋是什麼意思?拉筋怎麼拉?

中醫雖然沒有專門針對筋縮的療法,但各種撐拉的方法在習武、氣功、瑜加鍛煉中一直存在。道家有一種說法:筋長一寸,壽延十年。所以長壽者通常都有一副柔軟的筋骨。目前西醫還沒有筋縮的概念,很多病人被治療了很久還不知病因何在,比如有的筋縮就被當作腰椎間盤突出。拉筋過程中,一般醫師認為當患者感覺到筋被拉緊疼痛時便要停止,以免拉傷筋肌。其實正是因為筋縮了,不易拉開,所以愈緊愈要拉開,不然它就愈縮愈緊了,它被拉過痛點後就會松多了。但也不是不顧一切拚命拉!沒病痛的人想避免筋縮可每天拉筋。平日堅持拉筋就是最好的保健法之一。

拉筋方法一:卧位拉筋法
1.將兩張安全穩妥、平坦的椅子擺放近牆邊或門框處;
2.坐在靠牆或門框的椅邊上,臀部盡量移至椅邊;
3.躺下仰卧,右腳伸直倚在牆柱或門框上,左腳屈膝落地,盡量觸及地面,雙手舉起平放在椅上(見圖),做十分鍾。期間左腳亦可作踏單車姿勢擺動,有利放鬆髖部的關節;

4.移動椅子至另一面,再依上述方法,左、右腳轉換,再做十分鍾。

拉筋的療效――祛痛、排毒、增強性功能

8、腰椎間盤突出症在中醫中如何定義 【骨科與顯微外科討論版】

腰椎間盤突出症是西醫的診斷,中醫沒有此病名。而是把該症統歸於"腰痛"、"腰腿痛"這一范疇內。對於腰腿痛祖國醫學早有記載,認識也很深刻,如《素問·刺腰痛篇》中說:"衡絡之脈令人腰痛,不可以俯仰,仰則恐仆,得之舉重傷腰。"又雲:"肉里之脈令人腰痛,不可以咳,咳則筋縮急 醫學 教育網搜集整理 。"《醫學心悟》也說:"腰痛拘急,牽引腿足"。以上列舉症狀為腰痛合並下肢痛,咳嗽時加重,這與西醫所說有關腰椎間盤突出的症狀相似。中醫稱之為"腰腿痛"或"腰痛連膝"等。《靈樞·經脈》"……項似拔,脊痛,腰似折,髀不可曲, 如結,端如裂,是為踝厥"。其中踝厥是典型的腰腿痛症狀,且疼痛劇烈,類似於急性腰椎間盤突出症。因此說,祖國醫學對腰腿痛的診斷與治療,也同處理其他疾病一樣,有著較完整的理論。中醫學不僅對腰椎間盤突出症的臨床表現觀察很細致,檢查病變局部,而且更重視病人全身狀況的改變。根據各種不同的臨床表現來尋求病因,分析病理變化,然後再做出相應的診斷和選用適應的方葯和其他治療方法。中醫對腰腿痛的病因是怎樣認識的? 醫學教育網 中醫對腰腿痛病因觀察是十分細致的,認為"腰為腎之府","腎主腰腳"與腎聯系最為密切。腎位於腰部,脊柱兩旁,左右各一,故《素問·脈要精微論》說:"腰者,腎之府?quot;由於腎藏有先天之精,為臟腑之本,生命之源,故稱腎為"先天之本",其主要生理功能為藏精,主生長發育、生殖、並司水液代謝,腎主骨生髓,外榮於發,開竅於耳和前陰、後陰。腎藏精,精生髓,髓養骨。那麼腰椎,脊椎乃至整體骨骼的支撐、運動強度和耐久力的維持,就主要決定於腎,故《素問·宣明五氣篇》謂:"腎者......其充在骨"。《素問·靈蘭秘典論》稱腎為"作強之官"。若腎精不足,骨髓空虛,便會出現腰痛膝軟脛酸足跟痛,甚至腰脊不舉、足不任身等症。由於腰部與腎臟的密切關系,故腎臟有病,往往最先反應於腰部,而以腰酸腰痛為顯著症狀。凡房勞過度,久病失養,腎精氣陰陽不足,常為腰痛的主要原因。故《素問·脈要精微論》說?quot;腰者腎之府,轉搖不能,腎將憊矣。"肝位於腹部,橫膈以下,右脅之內。為魂之處,血之藏,筋之宗,謀慮所出,其主要生理功能為主疏泄和主藏血,肝開竅於目,主筋,其華在爪,腰與肝臟的關系主要是肝藏血而血養筋。按照中醫學理論,筋,又稱筋膜,附著於關節附近及肌肉周圍,近似於筋膜、肌腱、腱鞘、韌帶、關節囊、神經、滑液囊等組織,是聯絡關節、肌肉,專司運動的組織。筋的收縮弛張,對關節的活動及運動的進行,具有重要的作用。故《素問·痿論》言:"宗筋主束骨而利機關者也?quot;因為筋的一切運動都離不開血液的供給,而且血液供給的多少,也對運動的正常與否,產生著決定性的影響,而肝主藏血司血液的貯存與血量的調節,所以筋的營養來源,也就主要依靠著肝臟。這就是《素問·經脈別論》所謂:"肝,淫氣於筋。"《素問·痿論》所謂"肝主身之筋膜"。只有肝藏血功能正常,肝血充足,人的運動才能靈活自如,健全有力。既不會收縮過度而發生痙攣拘急,也不會弛軟無力而導致痿軟遲鈍。若肝血虛,則筋脈不得濡養,遂產生腰腿疼痛或下肢筋脈痙攣麻木。如《普濟方》中所說:"夫足少陰腎之經也,屬於腰腳而主於骨,足厥陰肝之經也,內血而主於筋。若二臟俱虛,為風邪所乘,搏於經絡,流注筋骨,故令腰腳疼痛,筋脈攣急,不得屈伸也?quot;由於人體氣血虧虛,陽氣不振,腠理空疏,衛陽不固的情況下,風寒濕邪得以乘虛侵襲而發為腰腿痛,所以《素問·痹論》說:"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也,其風氣勝者為行痹,寒氣勝者為痛痹,濕氣勝者為著痹。""所謂痹者,各以其時重感於風寒濕三氣也。"可見,在腰腿痛病中,主要病因為風寒濕邪。風為百病之長,風邪傷人損傷陽氣,陽氣受傷,氣脈不通,不通則痛;寒主收引,寒凝氣滯,筋失所養,亦可見筋肉攣縮,濕性重著,其性粘膩,其傷人可引起腰部強硬、屈伸不利,痛似折斷等。《外科證治全書》中說:"諸痛皆由氣血瘀滯不通所致"。用力過度,脈絡充血而外滲,可形成瘀血;若心氣不足,血脈不通,血液瘀滯,亦可形成瘀血,瘀處於腰部,疼痛由生。由此可知,祖國醫學認為腰腿痛與肝腎虛衰、正氣不足、氣血凝滯和感受風寒濕邪關系密切。腰部與經絡聯系也很密切。經絡是人體運行氣血的通道。由正經、奇經、經別及絡脈、經筋、皮部構成一個獨特體系,是聯系人體內外、上下、左右、前後的通路。經絡系統以十二正經為主要內容。正經十二對,內屬於臟腑,外絡於肢節,表裡相合,左右對稱,分為手三陰經、手三陽經、足三陰經、足三陽經四組。四組中足三陰經和足三陽經兩組均通過腰部,與腰部密切相關。其中,足少陰腎經、足陽明胃經、足太陰脾經行於軀干前面;足厥陰肝經、足少陽膽經行於軀干側面;而足太陽膀胱經行於軀干背面。諸經中,足太陽膀胱經"挾脊抵腰中,入循膂","其支者從腰中下脊、貫臀",與腰部關系最為密切。故《靈樞·八經脈篇》:"是動則病……脊痛、腰似折","項背腰尻 踹腳皆痛",《靈樞·刺瘧》:"足太陽之瘧,令人腰痛",《靈樞·經筋》:"足太陽經筋……其病……脊反折",均屬該經病引致腰痛的記載。醫學教育網足少陰腎經雖行於身前,但因兩腎位於腰部,足少陰經"貫脊屬腎","是主腎所生病者",所以腎病腰痛的記載亦屢見於《內經》中,如《靈樞·脹論》:"腎脹者,腹滿引背,夾央然腰髀痛",《素問·咳論》"腎咳之狀,咳則腰背相引而痛。"《素問·風論》:"腎風之狀,脊痛不能正立"。《素問·刺熱》:"腎熱病者,先腰痛行酸"。《靈樞·經筋》:足少陰之別"陽病者腰反折不能俯,陰病者不能仰"。均屬此例。其他如《靈樞·經脈》:足厥陰肝經"是動則病腰痛不可以俯仰",《素問·厥論》:足少陽膽經"機關不利,不利者,腰不可以行"。奇經八脈中與腰部關系最為密切者,當屬帶脈、督脈、任脈與沖脈。帶脈從第三腰椎出發,圍腰一周,狀如束帶,可"約束諸經"即約束全身直行的經脈,足三陰經、足三陽經都受帶脈的約束。因其橫行腰腹之間,其為病,與腰痛亦息息相關,故《難經· 十九難》提出:"帶之為病,腹滿,腰溶溶若坐水中"。督脈行身後正中,《素問·骨空論》所謂"挾脊抵腰中入循膂屬腎",《靈樞·經脈篇》督脈之別"入貫膂",均揭示了該脈與腰的密切關系,故其病"實則脊強,虛則頭重。"任脈、沖脈與督脈同起於胞中,腰腹部是沖、任、督三脈脈氣所發之處,所以亦皆與腰部有較密切聯系。。

與腰椎間盤突出筋縮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