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腰麻,硬膜外麻醉,腰硬聯合麻醉的優缺點是什麼
腰麻起效快,效果確切,作用時間短。硬膜外起效慢,效果有時不太確切。腰硬彌補了腰麻的不足。
腰硬聯合麻醉是利用腰麻和硬膜外麻醉的特點,使麻醉效果得到改善,使操作技術水平增加。其發揚了兩者的優點和長處,彌補了兩者的缺點和不足。
硬聯合麻醉的優點和長處:
起效迅速;效果確切;麻醉時間不受限制;局麻葯用量小;局麻葯中毒的發生率低;術後硬膜外鎮痛;真正的腰麻「不接觸」技術。
腰-硬聯合麻醉的缺點是:
(1)手術范圍限於下半身(受到最高安全穿刺點的限制);
(2)因為兩種麻醉方法的疊加,對病人的干擾也會增加,因此用葯更需小心;
(3)兩種麻醉方法應用後的「並發症」都有可能出現;
(4)麻醉的效果和范圍不會一直保持開始的時候那樣的狀態(會更加趨於硬膜外麻醉)。
(5)CSEA的阻滯范圍較一般腰麻或硬膜外阻滯范圍廣,其原因:
①硬膜外腔局麻葯經硬脊膜破損處滲入蛛網膜下腔;
②硬膜外腔壓力變化,負壓消失,促使腦脊液中局麻葯擴散;
③硬膜外腔注入局麻葯液,容積增大,擠壓硬脊膜,使腰骶部蛛網膜下腔壓力增加,促使局麻葯向頭端擴散,阻滯平面可增加3~4個節段;
④腦脊液從硬脊膜針孔溢出,使硬膜外腔的局麻葯稀釋,容量增加和阻滯平面升高;
⑤局麻葯在蛛網膜下腔因體位改變而向上擴散;
⑥為補救腰麻平面不足,經硬膜外導管盲目注入局麻葯。因此,CSEA期間要加強麻醉管理,合理應用局麻葯,密切生命體征監測,必要時加快血容量補充和適當應用升壓葯物。
2、腰椎穿刺與硬膜外麻醉操作有什麼不同?
腰椎穿刺其實是蛛網膜下腔穿刺的傳統叫法。
首先蛛網膜下腔穿刺主要是指一種有創性的檢查操作,臨床上被用於抽取腦脊液進行相關檢查,但也可通過蛛網膜下腔穿刺的方式注射局麻葯物進行麻醉(也即「蛛網膜下腔阻滯」或者「腰麻」)。
也許有不少人不明白,蛛網膜下腔阻滯和硬膜外麻醉不都是在背上打葯的嗎?這兩者是有什麼區別嗎?
其實這兩種麻醉統稱為椎管內麻醉,椎管內各解剖層次依次為黃韌帶—硬脊膜—蛛網膜—脊髓。其中黃韌帶與硬脊膜之間為硬膜外腔,將麻醉葯置於此處稱為硬膜外麻醉。而硬脊膜與蛛網膜之間有一個潛在的解剖間隙,臨床一般無法區分,蛛網膜與脊髓有一個間隙稱為蛛網膜下腔。因此這兩種麻醉方式的區別之一就是兩者的葯物注射層次有區別。
而更重要的這兩者的麻醉持續時長、部位、用葯劑量等也有差異。蛛網膜下腔阻滯麻醉時間較短,安全的麻醉部位較低(通常只能用於腹部及以下的手術麻醉),用葯劑量相對少(並發症主要為低顱壓引起的頭疼,但近年來的器械改進使此類風險有所下降);而硬膜外麻醉可以支持較長時間的手術,甚至可被用於術後鎮痛,安全的麻醉部位高(早期甚至曾被用於頸部手術麻醉),但用葯劑量較大(並且對實施者技術要求高,有導致全脊麻並發症風險)。
3、什麼是腰硬麻醉 腰硬聯合麻醉的具體步驟是什麼
腰硬聯合麻醉是利用腰麻和硬膜外麻醉的特點,使麻醉效果得到改善,使操作技術水平增加。其發揚了兩者的優點和長處,彌補了兩者的缺點和不足。
硬聯合麻醉的優點和長處:
起效迅速;效果確切;麻醉時間不受限制;局麻葯用量小;局麻葯中毒的發生率低;術後硬膜外鎮痛;真正的腰麻「不接觸」技術。
操作步驟:
1、擺病人體位同腰麻
2、穿刺點取 L2-3或L3-4。
3、穿刺方法
無菌操作要求同腰麻或硬膜外阻滯。硬膜外穿刺成功後,以硬膜外穿刺針為引導,於其針內插入25G腰穿針,穿過硬膜外穿刺針口,刺破蛛網膜,退出針芯,見腦脊液自針內流出。隨機注入腰麻用局麻葯2-3ml,退出腰穿針,經硬膜外穿刺針置入硬膜外導管(通過針口3cm),退出硬膜外穿刺針,穿刺點覆蓋消毒紗布,固定導管。幫助病人翻身仰卧後,測腰麻阻滯平面。經硬膜外導管注入局麻葯3-5ml,5分鍾後無阻滯平面過高徵象,即可開始手術。術中根據需要,經硬膜外導管注入適量局麻葯,維持麻醉。
4、由於輕或重比重局麻葯注入蛛網膜下腔後,尚需要一段時間進行硬膜外操作,勢必使肢體一側阻滯顯著另一側較之差而影響整個阻滯效果。故多主張聯合阻滯時的腰麻用等比重局麻葯。
4、連硬外麻醉與腰硬聯合的區別
連硬外就是將穿刺針穿破黃韌帶到達硬膜外間隙,將局麻葯注入到硬膜外腔里阻滯神經根,理論上是從頸椎到骶椎都能打,但現在極少見到有打頸椎的了。腰硬聯合是腰麻(也就是蛛網膜下腔麻醉)和硬膜外麻醉聯合起來的方法。腰麻的間隙一般是L2,3或L3,4不能高了,否則會全脊麻,因為腰麻是將葯物直接注射到蛛網膜下腔,阻滯的是脊髓,平面高了導致中樞的麻醉就相當危險了,也因此用葯量,腰麻比硬膜外要少得多。腰硬聯合時,先將葯物通過腰麻針注入到蛛網膜下腔,然後拔出腰麻針,再通過硬膜外的穿刺針置一根很細的管子進到硬膜外腔,這樣就可以持續給葯到硬膜外腔了,用來輔助腰麻的麻醉效果。
5、腰麻與硬膜外麻醉區別
腰麻和硬膜外麻醉同屬於椎管內麻醉,局部麻醉的一種
硬脊膜外腔麻醉(epiral anaesthesia)是將葯液注入硬脊膜外腔(位於硬脊膜和黃韌帶之間的潛在腔隙),擴散的局麻葯將此腔內穿出椎間孔的神經根麻醉。用葯量比腰麻時大5~10倍,起效較慢(15~20分鍾),對硬脊膜無損傷,不引起麻醉後頭痛反應。硬脊膜外腔不與顱腔相通,注葯水平可高達頸椎,不會麻痹延髓生命中樞。如果置入導管,重復注葯可以延長麻醉時間。硬膜外麻醉可以將交感神經麻醉,導致外周血管擴張及心肌抑制,引起血壓下降。
蛛網膜下腔麻醉(subarachnoid anaesthesia)簡稱腰麻(spinal anaesthesia)將局麻葯經腰椎間隙注入蛛網膜下腔(位於蛛網膜和軟脊膜之間的實體腔隙,充滿腦脊液),以阻滯該部位的神經根,由於此腔隙與腦室相通,麻醉平面過度上升將會導致延髓生命中樞麻痹,造成心跳呼吸驟停。腰麻時,由於交感神經被阻滯,也常伴有血壓下降,可用麻黃鹼預防。此外由於硬脊膜被穿刺,使腦脊液滲漏,造成壓力降低,易致麻醉後頭痛。葯液的比重和病人體位將影響葯液的水平面,如用放出的腦脊液溶解葯物,則比重高於腦脊液。用蒸餾水溶解,則比重小於腦脊液,高比重液用於坐位病人,葯液下沉至馬尾周圍,將安全有效。
6、腰麻與硬膜外麻醉的區別
脊髓腔中有三層脊膜,依次為硬脊膜、蛛網膜及軟脊膜。在椎體骨膜與硬脊膜之間的空隙為硬膜外間隙。蛛網膜與覆蓋於脊髓上的軟脊膜之間為蛛網膜下腔。
腰麻也叫蛛網膜下腔阻滯麻醉,給葯是在蛛網膜下腔。這個腔隙內有腦脊液和脊髓,所以給葯量比較少,阻滯的部位在麻醉平面以下,也就是通常說的下半身麻醉,麻醉平面以下的感覺、運動均被阻滯。
硬膜外阻滯麻醉是在硬膜外腔給葯,這個腔隙內是疏鬆結締組織、血管和淋巴管等,通過在硬膜外腔給葯可以阻滯脊神經根,阻滯范圍為節段性,也就是根據給葯的間隙,阻滯某一或某幾個脊髓節段支配的平面內的感覺和運動神經。臨床上通常還在硬膜外置管進行術後患者自控鎮痛(PCA)。
因為成人通常脊髓在腰1節段以下分散成馬尾懸浮於腦脊液中,穿刺不容易損傷脊髓,所以腰麻通常適用於腰1以下的部位,而適用於腰麻的手術,也同樣適用於硬膜外,而因為硬膜外與顱內不相通,所以理論上適用於除顱腦外科以外的任何手術,但實際操作中一般都在胸段以下,高位硬膜外麻醉需要更高的技術,出現問題的風險也更大。腰麻和硬膜外可以同時進行,稱為腰-硬膜外聯合阻滯麻醉,能提供更持續和廣泛的手術鎮痛和麻醉效果。
7、腰麻與硬膜外腔麻醉區別
脊髓腔中有三層脊膜,依次為硬脊膜、蛛網膜及軟脊膜。在椎體骨膜與硬脊膜之間的空隙為硬膜外間隙。蛛網膜與覆蓋於脊髓上的軟脊膜之間為蛛網膜下腔。
腰麻也叫蛛網膜下腔阻滯麻醉,給葯是在蛛網膜下腔。這個腔隙內有腦脊液和脊髓,所以給葯量比較少,阻滯的部位在麻醉平面以下,也就是通常說的下半身麻醉,麻醉平面以下的感覺、運動均被阻滯。
硬膜外阻滯麻醉是在硬膜外腔給葯,這個腔隙內是疏鬆結締組織、血管和淋巴管等,通過在硬膜外腔給葯可以阻滯脊神經根,阻滯范圍為節段性,也就是根據給葯的間隙,阻滯某一或某幾個脊髓節段支配的平面內的感覺和運動神經。臨床上通常還在硬膜外置管進行術後患者自控鎮痛(PCA)。
因為成人通常脊髓在腰1節段以下分散成馬尾懸浮於腦脊液中,穿刺不容易損傷脊髓,所以腰麻通常適用於腰1以下的部位,而適用於腰麻的手術,也同樣適用於硬膜外,而因為硬膜外與顱內不相通,所以理論上適用於除顱腦外科以外的任何手術,但實際操作中一般都在胸段以下,高位硬膜外麻醉需要更高的技術,出現問題的風險也更大。腰麻和硬膜外可以同時進行,稱為腰-硬膜外聯合阻滯麻醉,能提供更持續和廣泛的手術鎮痛和麻醉效果。
8、腰硬聯合麻醉的具體步驟是什麼
腰麻-硬膜外聯合麻醉(CSEA)技術已得到臨床普遍開展,一般需採用市場供應的專用穿刺器械包,採用「針內針」法,先後施行腰麻注葯(SA)和硬膜外腔置管備用(EA),注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