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腰椎 > 腰椎間盤突出的最主要的體征

腰椎間盤突出的最主要的體征

發布時間:2021-03-10 10:32:15

1、腰椎尖盤突出的症狀是什麼?

〔病因〕 腰椎間盤纖維環在後外側較為薄弱,後縱韌帶脊柱的全長中都無間斷,但自第一腰椎平面以下,後縱韌帶漸漸變窄,至第5腰椎和第1骶椎間,寬度只等於原來的一半,腰骶部是承受動、靜力最大的部分,故後縱韌帶的變窄,造成了自然性結構方面的弱點,髓核易向後方兩側突出。 發生本病的原因有內因和外因兩方面。內因是椎間盤本身退行性變或椎間盤有發育上的缺陷;外因則有損傷、勞累以及受寒著涼等。 椎間盤缺乏血液的供給,修復能力較弱,而且在日常生活和勞動中,由於負重和脊柱運動,椎間盤經常受到來自各方面的擠壓、牽拉和扭轉作用,因此容易發生萎縮、彈性減弱等退行性變化,這是本質發生的主要因素。 (1)外傷尤其是積累勞損,是引起纖維環破裂的重要原因。由於腰椎排列呈生理前凸,椎間盤後薄前厚,當人們在向前彎腰時,髓校就向後方移動,由於受到體重、肌肉和韌帶等張力的影響,髓核產生強大的反抗性彈力,這反抗性彈力的大小與負重的壓力大小成正比。在此情況下。如果這種力量過大,或椎間盤纖維環本身已有缺陷,就有可能使髓核沖破 纖維環面向側後方膨出或突出,引起神經根、馬尾或脊髓的壓迫症狀。 一般在20~30歲間,纖維環開始變性,彈性減小,應力加於這些變性或彈力減退的纖維環,如腰部扭傷後,極易造成纖維環的破裂。在這年齡,髓核尚能保持其膠質狀態和膨大,因之隨核必被擠於裂隙之間,以致影響裂隙的癒合,此時即使困裂隙較小,髓核一時未突破纖維環,但因裂隙繼續存在,日後亦可能在不斷的活動和擠壓中有所發展。若扭傷所造成纖維環的裂縫較大,突出的髓核即可引起急性的坐骨神經痛。 在30~40歲之間,若髓核內纖維組織增多,但尚未引起椎間盤的變窄,則髓核對於變性的抗力,反而變得較半液狀時期為大,髓核突出的可能性相對變得較小,故髓核的變性,從某些方面看來,是機體的一種保護機制。 40-50歲以後,若髓核、纖維環和軟骨板的變性皆很明顯,椎間盤萎縮變化廣泛,則受到損傷後,破裂和突出多是細小的,放不易引起典型的坐骨神經痛。除非碎裂的纖維環被擠於椎管內,否則不會引起急性症狀。若夠核變性已至晚期,而纖維環尚保持完整,則椎間隙有顯著變窄,以致椎體邊緣有骨刺或唇形變發生。 (2)受寒 不少腰椎間盤突出患者,無外傷史或勞損史,只有受寒、著涼。其原因可能由於椎間盤有發育上的缺陷,受寒流後使腰背肌肉痙攣和小血管收縮,影響局部的血循環,進而影響椎間盤的營養,同時,肌肉的緊張痙攣,可增加對椎間盤的壓力,特別對於已有變性的椎間盤,可造成更進一步的損害,致使髓核突出。 中醫認為,本病的發病原因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1)急性閃挫,氣滯血瘀; (2)外感風寒濕邪,經絡閉塞; (3)久病勞損,腎虛型。 〔臨床症狀〕 (1)腰部疼痛 多數患者有數周或數月的腰痛史,或有反復腰痛發作史。腰痛程度輕重不一,嚴重者可影響翻身和坐立。一般休息後症狀減輕,咳嗽、噴嚏或大便時用力,均可使疼痛加劇。 (2)下肢放射痛 一側下肢坐骨神經區域放射痛是本病的主要症狀,常在腰痛消失或減輕時出現。疼痛由臀部開始,逐漸放射亞大腿後側、小腿外側,有的可發展到足背外側、足跟或足掌,影響站立和行走。如果突出部在中央,則在馬尾神經症狀,雙側突出則放射可能為雙側性或交替性。 (3)腰部活動障礙 腰部活動在各方面均受影響,尤以後伸障礙為明顯。少數患者在前屈時明顯受限。 (4)脊柱側彎 多數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腰脊柱側彎。側凸的方向可以表明突出物的位置和神經根的關系。 (5) 觀麻木感:病程較長者,常有主觀麻木感。多局限於小腿後外側、足背、足跟或足掌。 (6)患肢溫度下降 不少患者患肢感覺發涼,客觀檢查,患肢溫度較健側降低;有的足背動脈搏動亦較弱,這是由於交感神經受刺激所致。須與栓塞性動脈炎相鑒別。 如何治療: 〔治療原則〕 腰椎間盤突出症在治療上可分為手術療法和非手術療法,對於非手術療法,除自我調理需得法外,一些病症還可進行推拿、針灸以及牽引治療,其治療原則如下: 1 降低椎間盤內壓力,增加盤外壓力,促使突出物回納,為纖維環的修復,創造有利條件; 2 改變突出物的位置,松解粘連,解除或減輕對神經根的壓迫; 3 加強局部氣循環,促使受損傷的神經根恢復正常功能。 〔非手術療法〕 目前用於腰椎間盤突出症的非手術療法多種多樣,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1.卧床休息 卧床休息是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可以採用的一種十分簡單,但又較為有效的措施,卧床休息是非手術療法的基礎。 2.牽引療法 牽引療法是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常用療法之一。牽引療法歷史悠久,目前牽引療法的方法已獲得很大的發展。 3.腰圍和支持帶腰圍及支持帶對於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主要目的是制動,可使受損的腰椎間盤獲得局部充分休息,為患者機體恢復創造良好的條件。 4.推拿療法 推拿療法是祖國醫學的組成部分,具有方法簡便,舒適有效,並發症少等優點,已被作為腰椎間盤突出症的綜合療法之一。 5. 針灸療法包括體針療法、耳針療法、 電針療法、刺血拔罐法、手針療法、刮瘀療法等。針灸療法用於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具有療效好,不需特殊設備。易於掌握等優點。 6.封閉療法 封閉療法是一種快速而有效的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的方法。由於它安全可靠、操作簡便,療效肯定,所以是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較好的一種非手術療法。它包括痛點封閉療法、硬膜外腔封閉療法、推間孔神經根封閉等方法。 7.中西葯物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的葯物治療一般,僅作為一種以緩解症狀為主要目的的輔助性治療手段。 其他如物理療法、氣功、醫療體育等療法。 可以說,非手術療法適合於所有腰椎間盤突出症病人,即使是需要手術的患者,在術前術後,非手術療法 都起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下列情況下,首先必須考慮非手術療法: 1.首次發病,除有明顯的馬尾神經損害症狀(即下肢肌力減弱,甚至癱瘓,相應的感覺障礙或異常,小便 失禁,排尿障礙等),否則不宜手術。 2.病程雖長,但症狀及體征較輕的患者。 3.經特殊檢查突出物較小的患者。 4.由於全身性疾病或局部皮膚疾病,如年邁、全身狀況較差的患者,應首先考慮非手術療法。 5.一時難以明確診斷的患者,可在非手術治療的同時,邊觀察,邊治療,同時採取相應措施以明確診斷。 6.有手術或麻醉禁忌症的患者及不同意手術的患者,也應採用非手術療法。

2、腰間盤突出是什麼病?

腰椎間盤突出是骨科常見的一種病症,多是由於日常生活中長期的姿勢不良或是腰部長時間的勞累負重,或是由於退行性改變,在外力的作用下使得椎間盤的纖維環突出,從而壓迫到了神經根導致患者出現腰部疼痛,下肢麻木,放射性疼痛等一系列的症狀發生。腰椎間盤突出的情況一般都會發生在長期從事彎腰工作或是長期腰部勞累的人群當中。

3、腰椎間盤突出最重要的體征是

腰腿疼痛是最主要的體征 輕者腰部酸痛、鈍痛 重者卧床不zd起, 疼痛可向下肢一側放射,站立 打噴嚏及用力大小便時可加重症狀~
其次還有回 腰部活動受限

根據中醫分型可分為 氣滯血瘀、肝腎虧虛、寒凝氣滯等

一般醫學檢查 直腿抬高試驗陽性 局部壓痛 足拇背伸肌力下降等
結合X片 或CT、核磁答共振等輔助儀器確診
希望回答能幫助你 謝謝~!

4、如何判定自己是否腰椎間盤突出?

自行診斷腰椎間盤突出症方法步驟有以下:
第一,體格檢查可以發現,下腰部正中線旁約1.5厘米處可有壓痛,有時向下肢放射。在下肢的後方,坐骨神經走行的途徑上也常有壓痛點。正常人平卧床上可將下肢抬高到與檢查台平面成九十度或接近九十度角,而沒有任何痛苦,稱為直腿抬高試驗陰性。大部分腰椎間盤突出病人,下肢抬高因腰臀部疼痛受到限制,成為直腿抬高試驗陽性。
二、腰椎間盤突出最突出的表現就是腰腿疼痛,其中腿痛重於腰痛,多為坐骨神經痛,或先有臀部開始逐漸放射到大腿後外側、小腿外側、足背及足底外側和足趾。中央型的突出常以引起雙側坐骨神經痛,當咳嗽、打噴嚏及大小便等腹內壓增高時,傳電般的下肢放射痛加重,甚至會出現間歇性跛行。

5、腰椎間盤突出體征有什麼

腰椎間盤突出症是常見的腰部疾病,其中一些重體力勞動者以及久坐久站人員都是發病率較高的人群,所以這類人若是有不明原因的腰部疼痛的時候,要及時進行檢查和治療。權威專家介紹了腰椎間盤突出的體征,若是符合這些體征的話,就表明很可能是患了腰椎間盤突出,應及時予以治療。※姿態 重症患者站立時骨盆傾斜,軀干側傾如板狀僵硬,個別嚴重者不能站立。※步態 重症者常有跛行,少數病人需扶拐步行,有的呈間歇性跛行。※腰椎生理前屈改變,腰椎側彎 大部分病人可見腰椎生理性前屈減小甚至消失,少數有後凸,亦有少數病人生理性前凸加深。 40%以上患者腰椎有輕度側彎,側彎常是防禦性的,立位時存在,卧位時多可消失,個別的病人卧位也不消失。甚少見明顯側彎的病人,明顯側彎者甚至可以被誤診為脊柱側凸症。※腰肌緊張 為防禦性反射性肌攣縮,重症者均較明顯,當俯卧位檢查時,往往因疼痛經卧床減輕或消失,肌緊張亦消失。※運動障礙 輕者可無運動隨礙,甚至可照常工作。參加體育、軍訓活動,重者可至活動明顯受限,跛行,甚至不能站立及步行。多數患者有腰部運動障礙,主訴無腰痛者亦可見有腰部運動障礙,故在診斷上有一定價值。腰部側彎受限者不多,與患病例別無明顯關系。※腰部壓痛 常於患病節段棘間隙及患側1.5-2.0cm處有壓痛,並可誘發患肢坐骨神經走向的放散痛。這是由於體表的壓迫觸動了深層黃韌帶、椎間小關節,使夾擠神經根的壓力加強所致。

與腰椎間盤突出的最主要的體征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