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脊柱的組成及結構特點?
脊柱的組成及結構特點?
脊柱結構的正常解剖,一般見於教科書,現實生活中很多人不知道脊柱的結構。有的患者檢查過後,很是茫然,如腰椎L3-L4椎間盤突出,總是問個不停,不知道病因,更有甚者不知道腰椎在哪兒?
人在出生後一年,胸腰兩側椎弓完全融合,頸椎是在第2年融合,骶椎較晚,約在7~10歲融合。正常人有24個椎骨,即頸椎7個、胸椎12個,腰椎5個。新生兒的脊柱是由胸腔後凸和骶骨後凸形成的向前彎曲,出生3個月就會形成永久性彎曲,18個月學走路時,出現前凸彎曲,使身體在腰部以上直立。這樣就出現了4個矢狀面彎曲,這幾個彎曲部位,也是經常發病的部位,尤其是腰骶交界處的慢性勞損,常為腰背痛的發病基礎。
椎體主要為松質骨構成,骨皮質薄。椎管錐孔之間的一條椎管,用以保護其中的脊髓。腰3的橫突最長,是腰背肌肉的著力點,棘突是由左右椎板匯合而成的。各椎骨之間靠椎間關節及許多韌帶連結,椎間盤是連接各椎體的主要結構,是由位於中央的髓核和周圍包繞著的纖維環構成。脊柱的血液供應,是穿椎弓供應椎弓根,橫突和棘突。脊柱的神經供應是脊柱的返支(竇椎神經)的作用,刺激竇椎神經可引起背痛和坐骨神經痛。腰骶關節與骶髂關節是脊柱連接骨盆和下肢,並將軀干所承受的力傳遞到下肢的交接點,作用在於穩定和有效的傳達動力。
腰背痛可分為原發痛和繼發痛,牽涉痛或感應性痛,以及神經性痛三種。具體病種可分為,腰椎間盤突出症、腰椎骨質增生、椎弓崩裂、胸腰椎骨折、椎管狹窄症、胸腰椎結核症、強直性脊柱炎、脊柱及椎管內腫瘤、脊柱側彎、骨質疏鬆症、退變滑脫、化膿性脊柱炎、腰骶畸形、小關節紊亂、頸肩痛和風濕勞損所致的腰背痛。
臨床檢查,頸椎用C代替,胸椎用T代替,腰椎用L代替,骶椎用S代替。如C4-C5退行性病變,指的就是第四頸椎和第五頸椎,L5-S1椎間盤突出,指的就是第5腰椎和骶椎第1節的椎間盤突出,以此類推。希望本文能對大家有幫助,對脊柱的結構能有所了解。
2、椎骨的一般形態及各部的椎骨的形態特徵
椎骨椎骨由7塊頸椎,12塊胸椎,5塊腰椎,1塊骶椎和1塊尾椎.
一,椎骨的一般形態;
每塊椎骨都有 1個椎體; 椎體在前
1個椎弓; 椎弓在後
1個椎孔; 椎體和椎弓圍成的孔.
上下椎孔 連接成椎管,內有脊髓.
7個突起; 向後的一個突起叫棘突 一個
兩側的突起叫橫突; 一對
向上的突起叫上關節突; 一對
向下的突起叫下關節突; 一對
椎弓與椎體相連處叫椎弓根,此根上下緣凹入叫上切跡和下切跡.
當兩個椎骨相連結時,上位椎骨的下切跡與下位椎骨的上切跡形成一個孔叫椎間孔,有脊神經通過.
二,各部椎骨的形態特徵
1、頸椎:共七塊,特徵為有橫突孔.第2——6頸椎的棘突短小,而且末端分叉.
第一頸椎又名寰椎;由前弓,後弓和側塊構成.前弓的後面有一關節面叫齒突凹,側面的上面有一對腎形的上關節凹,下面有一對扁平的下關節面.
第二頸椎又叫樞椎; 椎體上有一向上的齒突,齒突兩側有上關節面,與寰椎側塊下關節面相關節.
第七頸椎的棘突特別長,而且末端形成結節,在頸後易摸到,又叫隆椎.
2,胸椎:共12塊,棘突較長,而第5——8胸骨最長;棘突尖斜向後下方,重疊呈復瓦狀.
椎骨體兩側和橫突前兩面有關節面,與肋骨小頭和肋骨結節相連,上下關節的關節面呈額狀位.
3,腰椎:共5塊,椎骨最大,棘突似四方形的薄板,上下關節突的關節面呈矢位.
4,骶椎:5塊癒合成一塊骶骨,骶骨形似尖在下,底在上的倒三角形.前面光滑,有縱高排列的四對骶孔.後面粗糙不平的骶骨粗隆.骶管縱貫骶骨,由骶椎孔連接而成.
5、尾椎:4塊癒合成一塊尾骨.
3、頸、胸、腰、骶椎在形態上各有哪些特點?
根據脊柱的生理曲線,分為頸曲,腰曲和骶曲。
4、試比較頸、胸、腰椎的形態結構特點
?
5、簡述椎骨的一般形態及各部椎骨的特點
?
6、頸椎·胸椎和腰椎各有何主要形態
您好,正常人體骨骼中,頸椎有7節,胸椎有12節,腰椎5節。
意見建議:你可以低頭,觸摸頸部後面最高的一點,那裡是就是第七頸椎的位置。跟肚臍平行的是第3、4腰椎,其它的您只能自己通過觸摸計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