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腰椎穿刺常選部位?穿刺針通過哪些結構到達椎管?病人應採取什麼體位?為什麼?
腰椎穿刺一般選擇的部位多數為腰三四、腰四五間隙,經過的層次是皮膚,皮下,棘上韌帶,棘間韌帶,黃韌帶,到達脊髓腔。病人一般採用側卧位,背部與床側沿垂直,便於穿刺。
2、敘述腦脊液產生及循環途徑。並說明腰椎穿刺的常選部位和臨床意義。
腦脊液的產生
:在中樞神經系統內,腦脊液產生的速率為0.3ml/min,日分泌量在400-500ml。腦室內的脈絡叢組織是產生腦脊液的主要結構。脈絡叢主要分布在側腦室的底部和第三、第四腦室的頂部,其結構是一簇毛細血管網,其上覆蓋一層室管膜上皮,形似微絨毛。此微絨毛猶如單向開放的膜,只向腦室腔和蛛網膜下腔分泌腦脊液。也有人認為室管膜和腦實質也有產生腦脊液的作用。
如果腦脊液產生過多,或循環通路受阻,均可導致顱內壓升高。
腦脊液的循環
:腦脊液的流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兩個側腦室脈絡叢最豐富,產生的腦脊液最多,這些腦脊液經室間孔流入第三腦室,再經中腦導水管流入第四腦室。各腦室脈絡叢產生的腦脊液都匯至第四腦室並經第四腦室的正中孔和外側孔流入腦和脊髓的蛛網膜下腔。最後經矢狀竇旁的蛛網膜顆粒將腦脊液回滲到上矢狀竇,使腦脊液迴流至靜脈系統。腦脊液的迴流(或吸收)主要取決於顱內靜脈壓和腦脊液的壓力差以及血腦屏障間的有效膠體滲透壓。腦和脊髓的血管、神經周圍間隙和室管膜也參與腦脊液的吸收。
腰椎穿刺
通常取彎腰側卧位,自腰2至骶1(以腰3-4為主)椎間隙穿刺。局部常規消毒及麻醉後,戴橡皮手套,用20號穿刺針(小兒用21-22號)沿棘突方向緩慢刺入,進針過程中針尖遇到骨質時,應將針退至皮下待糾正角度後再進行穿刺。成人進針約4-6cm(小兒約3-4cm)時,即可穿破硬脊膜而達蛛膜網下腔,抽出針芯流出腦脊液,測壓和緩慢放液後(不超過2-3ml),再放入針芯拔出穿刺針。穿刺點稍加壓止血,敷以消毒紗布並用膠布固定。術後平卧4-6小時。若初壓超過2.94kpa(300mm水柱)時則不宜放液,僅取測壓管內的腦脊液送細胞計數及蛋白定量即可。
目的加深對腰神經根周圍解剖的認識,選擇經皮穿刺最佳途徑.方法對30具成人屍體腰神經根周圍結構進行解剖學觀察、測量和摹擬穿刺.結果測量三角工作區面積(mm2):l4~5為104.65±23.66,
l5~s1為91.81±16.78;直視下穿刺針進入角度(°):
l4~5為45.33±1.81,
l5~s1為40.43±3.49,
外區為48.4±2.56;穿刺點距後中線距離(mm):
l4~5為69.8±5.7,
l5~s1為60.6±7.0,
外區為97.1±9.9;
閉合穿刺成功率:l4~5為100%,l5~s1為90%,外區為60%.結論經三角工作區穿刺是經皮後外側入路腰椎間盤摘除術的最佳途徑;對l5~s1間隙穿刺有困難時,可經三角工作區的外區進行穿刺手術.
3、腰椎穿刺的部位
腰穿一般選擇腰3-4間隙,依次經過的結構有:皮膚、皮下組織、棘上韌帶、棘間韌帶、黃韌帶,穿過黃韌帶就到達了硬膜外腔,通過往硬膜外腔主要可以達到硬膜外麻醉的目的,再往前進針穿破硬脊膜和蛛網膜就到達了蛛網膜下腔,也就是到達了腰穿的目的地。
4、腰穿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腰穿即腰椎穿刺的簡稱。醫生為了檢查神經系統(包括腦、腦膜和脊髓)有無病變而進行的一項基本檢查。其方法是讓病兒側卧位,雙手抱著雙腿呈屈曲狀,頭彎向胸前,目的是讓脊椎呈最大彎曲,使脊椎間隙暴露出來。醫生在進行腰部皮膚消毒後,手持一根細長的腰穿針,穿過皮膚向脊髓腔刺入,如操作很順利,當針尖到達預定部位時,拔出針芯,正常小兒就有白色透明的液體(即腦脊液)緩緩流出。醫生要測定腦脊液壓力或計算腦脊液每分鍾流出的滴數,一般留置3小瓶(每瓶的2~3毫升),分別送腦脊液常規檢查、生化指標檢查和做細菌培養,通過腦脊液檢查結果來判斷疾病。一般如腦膜及脊髓膜有炎症時,往往腦脊液呈混濁樣,顯微鏡下檢查可發現有白細胞,蛋白定性試驗可以增高;如是病毒感染,往往腦脊液呈毛玻璃狀,蛋白及細胞數程度增高;如有細菌感染,則腦脊液往往呈米湯樣,細胞數可達幾百或幾千,甚至有膿塊,蛋白量也大大增加,但要明確是何種細菌引起,則要通過做腦脊液塗片找細菌或通過細菌培養方可確診。
做腰穿對一個醫生來講是一項基本操作,對麻醉科和神經科醫生來講,由於幾乎每個病人都要做此檢查,故手術操作比較熟悉,成功率較高。但在兒科,特別是嬰幼兒,由於其不懂得檢查意義,也很不合作,尤其因為做此項檢查時應在比較清潔或無菌的治療室進行,往往家長不能陪伴,有時操作比較困難,甚至不能正確扎到脊髓腔內,不能成功地取到腦脊液。此時,醫生會告知家長不成功的原因,如病情缺此項檢查不可,則需要在服用鎮靜葯後,讓患兒安睡後再做此項檢查。
許多家長對做腰穿存有疑慮,主要誤聽一些民間傳說,如做腰穿可使孩子變傻,有的人還誤認為做腰穿是抽骨髓。其實這些傳說都是不對的。腰穿是取腦脊液檢查;而骨髓穿刺則是取骨髓檢查,在患白血病等惡性腫瘤時,或因為高燒等原因久治不愈要排除惡性腫瘤時醫生不得不做這類檢查。做腰穿會不會引起孩子變傻呢?
其實腰穿本身就如同扎血管取血一樣,是把身體內某一部位的液體取出,檢查其流經過的器官和組織有否異常變化的一種監測手段,如腦脊液檢查正常,排除神經系統疾病,則不會有什麼後遺症,更不會使患兒變傻。如腦脊液檢查證明神經系統有病,則根據病變性質、發熱早晚或治療徹底與否,往往會有不同的後遺症,如腦積水、腦細胞壞死後引起智力低下、肢體癱瘓等。這些不是由於腰穿引起,是由於神經系統有病造成。我們在臨床工作中經常遇到一些文化程度較低、不了解一些檢查手段的必要性、固執己見而堅決拒絕做腰穿檢查的家長,由於家長堅決不同意,醫生不能對疾病作出正確診斷,治療帶有很大的盲目性,從而影響治療,直到發展成抽風、昏迷時,再做腰穿,時機已晚,往往經過搶救,病兒仍留下嚴重後遺症,家長追悔莫及。
當然,腰穿為有創傷性檢查,會給孩子帶來一定痛苦,而且也只是各種檢查的一部分。醫生在進行腰穿之前,要盡可能了解病史,檢查病兒的各種病徵,反復和家長交待做此檢查的目的和意義,取得家長的密切合作。通過腰穿檢查能早期對疾病作出正確診斷,及早治療,把病兒從疾病的折磨中早日解救出來。
5、臨床腰椎穿刺部位在哪?為什麼?
你懂不懂醫學啊,不懂不要亂說,成人在第三四或第四五腰椎間隙,新生兒,在第三四腰椎以下椎間隙
6、臨床上進行腰椎穿刺時,為什麼選擇在第三腰椎以下的部位先進行?
成人脊髓圓錐種植於第二腰椎水平,第三椎間進針可以避免損傷脊髓
7、為什麼臨床上腰椎穿刺常選在3、4或4、5腰椎之間?
樓上說的,並不是確切的,只是標准操作程序。腰椎穿刺,是用針,從二個椎骨之間的椎孔插入,吸取脊髓液來進行化驗檢查。我以前也做過,十幾年了,腰痛從來沒好過。現在開始慢慢的有點變天就會產生痛的感覺。
在3、4或4、5腰椎之間,是這個部位的椎孔,相對於其它的椎孔比較大,是臨床椎孔中最可靠,且幾率上極少造成重大損傷。
8、臨床上行腰椎穿刺術常選的部位在何處?針頭由淺入深依次要經過哪些結構?
1、臨床上行腰椎穿刺術常選的部位:
腰椎穿刺術的穿刺點一般在兩髂後上極連線,在L3與L4或L4與L5之間的間隙進針。
2、針頭由淺入深依次要經過的結構:
穿刺針頭應依次通過皮膚、皮下組織、棘上韌帶、棘突間的棘間韌帶、黃韌帶、硬膜外隙(其中包括內椎靜脈叢、硬脊膜和蛛網膜),進入蛛網膜下腔,並位於馬尾神經根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