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腰椎 > 腰椎椎間孔穿刺

腰椎椎間孔穿刺

發布時間:2021-03-05 06:29:48

1、那腰椎椎間孔神經阻滯術適合哪些人群呢?

上海健陽門診部提示您,腰椎椎間孔神經阻滯術適合以下人群。
1、保守治療效果不明顯
2、患者年齡偏大且不能忍受高度痛苦
3、膽怯手術、螺絲固定等人群,
4、家庭經濟水平低患者

2、椎間孔的椎間孔

是脊神經根離開脊髓通過的孔道,其上下壁是椎弓根的切跡;前方為椎體外側緣、椎間盤和後縱韌帶;後方為小關節的關節囊及部分黃韌帶。神經通過椎間孔的管道中,被一些蜂窩組織和小血管所包繞。神經根自離開硬膜囊到出椎間孔的一段路程的總稱為「神經根管」。它的外側份為椎間孔,內側份為側隱窩。側隱窩的前壁是椎體和纖維環的後外側,外壁為弓根內側面,內側為硬膜外脂肪及馬尾神經囊,後壁為上關節突和黃韌帶的側份。側隱窩向外下續為椎間孔。椎管狹窄一般分為先天(原發)、後天(繼發)兩種因素所造成,實際上這兩種因素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胎生時腰椎椎管呈卵圓形.但隨著人體的發育、負重、退行性變和各種超負荷的增加,則促使其向增加力學強度的方向發展。至成年時腰;至骶。和腰4~5大多呈三角形或三葉草形並使腰骶關節承受60%~75%的伸屈活動量。腰。、腰。為15%~20%。此種椎管雖然力學程度增加,但矢狀徑減少。加之小關節部骨質增生、肥大,.或上關節突過長以及椎體間關節的退行性變,不僅椎管矢狀徑變短,容積明顯減少而且神經根管也相應地細而短。由於管內有效容積的縮小,致使馬尾與神經根處於臨界狀態。任何可以增加管內壓力的病理與生理因素,如骨刺、關節囊和黃韌帶的鬆弛與肥厚、椎板、關節突增生肥大.纖維環的膨出等退行性變.增加了狹窄程度,直接壓迫或刺激馬尾和脊神經根引起腰椎管狹窄症。根據椎管狹窄部位與程度分中央型、側隱窩型(根型)和混合型。中央型椎管狹窄多見先天軟骨發育不良和退行性變。椎管的前後徑與寬度均狹小,椎管矢狀徑小於10~12mm。主要表現為馬尾神經源性間歇跛行。側隱窩狹窄(根管)和椎間孔狹窄多為錐體後外緣骨贅增生或關節突增生肥大,側隱窩的矢狀徑小於4mm;椎間孔可行兩側比較判定它有無狹窄。主要表現為根性神經痛。混合型椎管狹窄,即上述兩種類型中兩種因素的混合,既有間歇性跛行又有根性神經痛。

3、椎間孔與椎孔的區別

1.椎間孔是有相領椎骨的上下切跡共同圍城的,而錐孔是一個椎骨的椎體後面微凹陷,與椎弓共同圍城的2.椎間孔里通過的是脊神經和血管,而錐孔里通過的是脊髓.

4、椎間孔是由什麼組成的

椎間孔是由椎骨的椎下切跡和下一塊椎骨的椎上切跡構成,提供神經和血管進入脊柱的孔洞,是節段性脊神經出椎管,及供應椎管內軟組織和骨結構血運的血管及神經分支進入椎管的門戶。

椎間孔邊界的特點是它有兩個可活動關節,即椎間盤和關節突關節。由於這兩個關節可活動,因此椎間孔的大小具有動態變化的特點。

(4)腰椎椎間孔穿刺擴展資料

椎間孔的邊界如下:

1、頂部:上一椎體的椎弓下切跡、黃韌帶的外側緣。

2、底部:下一椎體的椎弓上切跡、下一椎體的後上緣。

3、前界:相鄰椎體的後緣、椎間盤、後縱韌帶的外展部分、前縱靜脈竇。

4、後界:關節突關節的上下關節突,黃韌帶的外側延伸部分。

5、內側邊界:硬膜囊。

6、外側邊界:筋膜層和髂腰肌

5、人體有多少對椎間孔

31對脊神經,其中,頸、胸、腰段的脊神經均從椎間孔穿出(8+12+5=25)。
骶段的脊神經經骶前、後孔和骶管裂孔穿出,此段不存在一般意義上的椎間孔。
第一頸神經從第一頸椎與枕骨之間穿出,不屬於標準的「椎間孔」。
結論:人體有24對椎間孔。

6、腰椎射頻消融術後遺症

繼發性馬尾神經損傷是本病的診斷。發病原因是術後組織無菌炎性水腫再度侵襲神經所致的病理改變,椎間盤脫出無論何種手術治療的目的是恢復椎管口徑,但又繼發了馬尾神經再度受損導致病情更為嚴重。其受損麻痹的神經恢復除自身修復外是要靠葯物的促進才能得到最佳的恢復狀態。如本病在有效的治療期內得不到最佳恢復,神經就可能因缺血時間過長而發生萎縮軟化,此時的各種功能恢復就更為困難。故治療恢復的關鍵在於早期。現治療除中醫醫結合神經營養預防受累神經繼發缺血性變性外需採用神經再生之葯興奮激活受壓後麻痹休克的神經恢復神經功能才能支配調節運動等各種功能獲得肢體功能的最佳恢復。需指導再次聯系。

7、腰椎椎間孔有何東西通過?

腰椎椎間孔為腰神經根出椎管處,呈上寬下窄的耳狀形,椎間孔是節段性脊神經出椎管,及供應椎管內軟組織和骨結構血運的血管及神經分支進入椎管的門戶。上下界為椎弓根,前界為椎體和椎間盤的後外側面,後界為椎間關節的關節囊,黃韌帶外側緣亦構成部分椎間孔後界。正常情況下,椎間孔要比通過它的所有神經血管寬大,剩餘空隙被疏鬆的結締組織和脂肪填充,以適應這些結構的輕度相對運動。

8、腰椎間孔鏡和椎間盤鏡以及開放手術相比有何區別?如何選擇?

腰腿痛是中國常見多發病,很少有成年人沒有受過腰痛的困擾,一部分人由於嚴重的腰痛或者伴隨下肢放射痛來醫院就診,經一系列檢查之後發現腰椎間盤突出一般情況下,開放手術是指在背部後方相應的手術部位切開3-5cm的皮膚切口,隨即深入切開背部肌肉,顯露出椎板,再用專門的器械將椎板咬一個小窗,顯露出椎管與神經,隨後進去把神經牽開,顯露出下面的突出椎間盤,再將椎間盤切除,最後逐層縫合組織,結束手術。整個手術在連續硬膜外麻醉(半身麻醉)或全身麻醉下進行。椎間盤鏡手術其實就是縮小版的開放手術。它只需要2cm的切口,然後將一個工作管道放置到椎板表面,隨後的步驟與開放手術一樣:椎板開窗——牽開神經——切除椎間盤——縫合組織——結束手術。整個手術同樣在連續硬膜外麻醉(半身麻醉)或全身麻醉下進行。椎間孔鏡手術有兩種入路,一種是從背部側方,一種和椎間盤鏡手術一樣,從背部後方。無論那種方式,都是以穿刺的方式直接進入椎間盤突出部位,逐步建立工作管道,通過這個直徑約為0.6cm的工作管道,放入同軸內窺鏡,在內鏡直視下觀察椎管內情況,取出突出的椎間盤組織。由於工作管道僅0.6cm直徑,所以手術切口也僅需要約0.6cm,基本保護了所有椎間盤外的組織,最大限度的減少了身體額外損傷。整個手術在局部麻醉下進行即可。對於以上三種手術方式,可以簡單歸納如下(當然不適用於所有情況):1.開放手術基本可以被椎間盤鏡手術取代。因為兩者原理一樣,而後者創傷更小。2.如果可以選擇椎間孔鏡手術,就不選擇椎間盤鏡手術。因為椎間孔鏡手術的損傷還要遠小於椎間盤鏡手術,很多病人術後疼痛立刻消失並立即可以下地行走,椎間盤鏡手術後很少能達到這樣的條件。3.不是每一個椎間盤突出症的病人都可以做椎間孔鏡手術,有些突出伴鈣化,或者腰椎管嚴重狹窄的病人就不合適。具體情況需要醫生進行判斷。4.開放手術和椎間盤鏡手術可以將還沒有突出的椎間盤也切除一部分,這樣減少了椎間盤再突出發生的概率。椎間孔鏡手術由於管道細小,很難做到既切除突出椎間盤,又將未突出的椎間盤切除,所以突出復發率應該會略高於開放手術和椎間盤鏡手術。話說回來,椎間盤具備了重要生理功能,切除多了將導致椎間隙加速狹窄,腰椎老化提前出現,這是很多老年性腰痛的根源。所以到底切不切未突出的椎間盤,切多少,醫學界還沒有定論。我認為最理想的情況是將突出壓迫神經的椎間盤切掉,不壓迫神經的椎間盤則保留(哪怕在形態上,它也可能表現為輕微突出)。但這僅僅是理想,在現實中不可能實現。總結一下前面的內容後,我個人的觀點是:盡量採用最小創傷的方法解決問題。能椎間孔鏡不椎間盤鏡,能椎間盤鏡不開放手術。只切引發症狀的突出椎間盤,如果從此痊癒,那是最好的結果;如果復發,則再次選擇最小創傷的方法進行手術(越微創的手術,重復實施對人體的影響越小),痊癒的可能性依然很大;如果無效,則升級為創傷較大的手術,直至取得相應的好的療效。

與腰椎椎間孔穿刺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