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脊柱的組成及結構特點?
脊柱的組成及結構特點?
脊柱結構的正常解剖,一般見於教科書,現實生活中很多人不知道脊柱的結構。有的患者檢查過後,很是茫然,如腰椎L3-L4椎間盤突出,總是問個不停,不知道病因,更有甚者不知道腰椎在哪兒?
人在出生後一年,胸腰兩側椎弓完全融合,頸椎是在第2年融合,骶椎較晚,約在7~10歲融合。正常人有24個椎骨,即頸椎7個、胸椎12個,腰椎5個。新生兒的脊柱是由胸腔後凸和骶骨後凸形成的向前彎曲,出生3個月就會形成永久性彎曲,18個月學走路時,出現前凸彎曲,使身體在腰部以上直立。這樣就出現了4個矢狀面彎曲,這幾個彎曲部位,也是經常發病的部位,尤其是腰骶交界處的慢性勞損,常為腰背痛的發病基礎。
椎體主要為松質骨構成,骨皮質薄。椎管錐孔之間的一條椎管,用以保護其中的脊髓。腰3的橫突最長,是腰背肌肉的著力點,棘突是由左右椎板匯合而成的。各椎骨之間靠椎間關節及許多韌帶連結,椎間盤是連接各椎體的主要結構,是由位於中央的髓核和周圍包繞著的纖維環構成。脊柱的血液供應,是穿椎弓供應椎弓根,橫突和棘突。脊柱的神經供應是脊柱的返支(竇椎神經)的作用,刺激竇椎神經可引起背痛和坐骨神經痛。腰骶關節與骶髂關節是脊柱連接骨盆和下肢,並將軀干所承受的力傳遞到下肢的交接點,作用在於穩定和有效的傳達動力。
腰背痛可分為原發痛和繼發痛,牽涉痛或感應性痛,以及神經性痛三種。具體病種可分為,腰椎間盤突出症、腰椎骨質增生、椎弓崩裂、胸腰椎骨折、椎管狹窄症、胸腰椎結核症、強直性脊柱炎、脊柱及椎管內腫瘤、脊柱側彎、骨質疏鬆症、退變滑脫、化膿性脊柱炎、腰骶畸形、小關節紊亂、頸肩痛和風濕勞損所致的腰背痛。
臨床檢查,頸椎用C代替,胸椎用T代替,腰椎用L代替,骶椎用S代替。如C4-C5退行性病變,指的就是第四頸椎和第五頸椎,L5-S1椎間盤突出,指的就是第5腰椎和骶椎第1節的椎間盤突出,以此類推。希望本文能對大家有幫助,對脊柱的結構能有所了解。
2、我爸胸12爆裂骨折,腰3骨裂。62歲,骨水泥和鋼釘哪個好?有椎弓根太細的說法嗎?
你所說的都不好,一,骨水泥是不能長骨頭的 也不能促進斷骨處癒合。二,鋼釘只是固定 並不能長骨,如果下肢有知覺,不建議手術 ,弄不好會造成下肢癱瘓的風險 畢竟腰部神經豐富。要想快速治好你父親的傷,只有選用民間中醫中葯治療才行 ,因為中葯才能快速生長骨痂,才能讓患者在短時間內康復。胸椎處的骨折,早期治療大約要40至50天左右時間可康復,腰椎處的骨折大約一個月左右時間可康復。
相同部位的骨折,選擇的治療方法方式不同 斷骨生長快慢自然不同。
3、T12 椎體在什麼位置
T12椎體也就是人體的第十二節胸椎。
1、人的胸椎骨有12塊。
2、 椎體從上向下逐漸增大,橫斷面呈心形,其兩個側面上、下緣分別有上、下肋凹,與肋頭相關節。 p2) 橫突末端前面,有橫突凹與肋結節相關節。
3、 第一胸椎和第九胸椎以下各胸椎的肋凹不典型。
4、關節突的關節面幾乎呈冠狀位,上關節突的關節面朝向後,下關節突的關節面朝向前。
5、棘突較長,向後下方傾斜,各相鄰棘突呈疊瓦狀排列。
各椎均有與肋骨相連的2個關節面,一個在椎體後部(與椎骨頭相關節)(如下圖),一個在橫突上(與肋結節相關節)。肋骨又與胸前的胸骨有關節相連,故胸椎、肋骨及胸骨構成胸廓的骨架對胸椎可起到穩定作用。胸椎椎孔較小,故胸椎椎管較狹小,胸椎部位損傷或病變,易引起脊髓損傷。
(3)胸腰椎椎弓根擴展資料胸椎(T)有12塊椎骨,T1-12自上而下,第1胸椎有時也稱為第8頸椎,胸椎與頸椎和腰椎有明顯區別,它有肋骨協助維持穩定。實際上在脊柱的胸段是一個由胸椎、肋骨和胸骨組成的桶狀結構,與頸椎和腰椎相比,因其穩定性好,錯位的機會較少。
一個典型的胸椎椎骨都有椎體、椎弓和突起,椎骨自上而下(即胸1至胸12)逐漸增大。在椎體的後面有棘突,側面有橫突,左右各有一個關節突。在椎體側面後部近體上緣和下緣處,各有半球形肋凹,與肋骨形成肋橫突關節。
上關節突和下關節突的關節面幾乎呈冠狀位;棘突較長,伸向後方,並依次相掩,呈疊瓦狀。這些都是與頸、腰椎不同的解剖特點。
4、什麼是椎弓根釘內固定術
頁數:2頁曉楠媳婦兒
椎弓根釘棒內固定術
一.適應症
1.胸腰椎的各種不穩定性骨折脫位或合並截癱者。
2.脊柱畸形,如椎間盤的退行性變、脊柱滑脫及脊柱後凸等患者。
3.脊柱腫瘤,包括部分或全部椎體切除者。
二.麻醉方式
全身麻醉。
三.手術體位
俯卧位。兩手放於頭側,膝關節下墊軟枕,但應防止膝關節過伸,踝關節下墊一軟枕,但應防止踝關節背伸過度。靜脈通路建立在上肢。保護頭面部,避免眼部受壓。
四.手術切口
以病變脊椎為中心做背側正中切口。
五.手術步驟及護理操作配合
1.常規消毒、鋪單。遞擦皮鉗夾小紗布蘸碘酒、乙醇消毒皮膚。遞治療巾及手術單協助鋪單,貼手術膜,鋪腹口。
2.顯露椎板、橫突及上下關節突。①切開皮膚、皮下組織、深筋膜及骨膜。置2塊干紗布置於切口兩側,遞22號刀切開皮膚;遞電刀、中彎血管鉗切開皮下組織、深筋膜及骨膜,遞甲狀腺拉鉤拉開切口。 ②剝離骶棘肌,顯露椎板及上、下關節各一個脊椎的椎板。遞Cobb剝離器剝離兩側骶棘肌,同時遞骨膜剝離器、紗布填塞止血;遞單齒椎板牽開器牽開。③顯露兩側橫突及上、下關節突。遞5mm雙關節咬骨鉗、3mm咬骨鉗交替咬去橫突及上、下關節突處軟組織。
3.確定椎弓根螺釘的進釘點及方向。遞3mm雙關機咬骨鉗咬去進釘點處部分骨皮質,遞開口器鑽孔,遞定位針插入孔內定向,帶兩側鑽孔定點及定位針插入定向完成後,遞中單遮蓋手術野,進行C性臂機透
1/2
視確認。
4.置入椎弓根螺釘。遞中彎血管鉗取出定位針並測量定位針進針長度,遞「T」形桿套筒扳手連接合適長度的椎弓根螺釘尾部置入螺釘,需要時遞絲錐攻絲擴大鑽入孔,遞中單遮蓋手術野再次透視確認螺釘位置。
5.安放內固定裝置,並復位固定。遞螺母、棒、扳手、套筒扳手安裝內固定裝置,復位並擰緊螺母固定釘棒。遞中單遮蓋手術野,透視檢查復位情況。
6.植骨,融合(必要時)。按常規配合區髂骨,修剪骨塊並植骨,或用人工骨植骨。
7.縫合傷口。①沖洗、檢查傷口。遞生理鹽水沖洗傷口,電凝止血;清點器械、紗布、縫針;②放置引流管。遞11號刀、中彎血管鉗,置入骨科引流管,遞9×28角針、4號絲線固定,遞0號可吸收線、有齒鑷連續或間斷縫合。③縫合腰背筋膜。遞0號可吸收線,中彎血管鉗有齒鑷連續或間斷縫合。④縫合皮下組織。遞9×28圓針、1號絲線或2-0號可吸收線縫合,遞乙醇棉球消毒切口周圍皮膚,清點器械、紗布、縫針。⑤縫合皮膚,覆蓋切口。遞有齒鑷、9×28角針、1號絲線間斷縫合,或4-0號可吸收線皮內縫合,遞乙醇棉球再次消毒切口,遞敷料覆蓋傷口。
5、交流經驗:椎弓根釘定位及打釘方法?
椎弓根釘定位、打釘方法如下:
進針點:
C2樞椎椎板上緣水平線下5mm與椎管內側緣外7mm垂直線交點;
C3-6側塊背面中上1/4水平線與中外1/4垂直線交點;
C7側塊背面中上1/4水平線與中點垂直線交點稍偏上;
角度:C2矢狀面內傾30度,水平面上傾20度;
C3-6矢狀面內傾40-45度,水平面與終板平行;
C7矢狀面內傾40-45度,水平面與終板平行 螺釘直徑(mm): 3.5皮質骨螺釘,進釘深度(mm):18-20,進釘不超過80%。
確定進釘點後,先咬除進釘點處皮質骨,開口器開口,恆力持穩探路器緩慢進入,在松質骨內應阻力不大且均勻,如有大的阻力,可能遇到骨皮質,應拔出探路器,將咬除的棘突剔凈、修剪成骨條後填入釘道,再次用探路器,則易控制方向,避免滑入原釘道。進釘前一定要用探針探測釘道四壁有明顯骨性感,證實釘道在椎弓根內,方可緩慢擰入螺釘。
6、如何區別頸椎、胸椎和腰椎?
頸椎7塊 胸椎12塊 腰椎5塊 骶椎5塊 尾椎4塊 除去頸1與頸2之間及骶骨和尾骨各節之間外,頸,胸,腰椎各椎體之間由椎間盤相連接 但這不是絕對的,在有的人身上可以發生變異,如腰椎骶化或骶椎腰化則可能導致出現4個腰椎6個骶椎或6個腰椎4個骶椎等等一些情況,而且這種情況並不是很罕見 另外整個脊柱可以分為3個生理彎曲——頸生理前凸,胸生理後凸,腰生理前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