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腰穿三瓶腦脊液送檢順序
腰穿經過的組織依次為皮膚、皮下組織、棘上韌帶、棘間韌帶、黃韌帶。
2、穿刺是個什麼過程啊?是不是很痛苦啊?
穿刺是將穿刺針刺來入自體腔抽取分泌物做化驗,向體腔注入氣體或造影劑做造影檢查,或向體腔內注入葯物的一種診療技術。
常用穿刺術有以下幾種:①腦或脊髓腔穿刺術。包括硬腦膜下腔穿刺術、腦室穿刺術、腦血管穿刺術和腰椎穿刺術。②胸部體腔穿刺術。包括胸膜腔穿刺術、心包穿刺術。③腹部體腔和臟器穿刺術。包括腹腔穿刺術、肝臟穿刺術、腎臟穿刺術、膀胱穿刺術和子宮穿刺術。④骨髓穿刺術。有髂脊穿刺,脊椎棘突穿刺和胸穿刺。⑤淋巴結穿刺術。⑥關節腔穿刺術。⑦血管穿刺術。常見的如股動脈穿刺、股靜脈穿刺和鎖骨下靜脈穿刺。目的是抽血化驗,輸血、輸液及置入導管做血管造影。
穿刺是不是很疼,要看是哪種穿刺,一般的穿刺不是很疼,但象脊髓穿刺很疼,通常成年人是可以忍耐的。
3、腰椎穿刺術操作時可能出現哪些反應,怎樣處理
1.低顱壓綜合症:指側卧位腦脊液壓力在0.58-0.78kPa(60-80mm水柱)以下,較為常見。多因穿刺針過粗,穿刺技術不熟練或術後起床過早,使腦脊液自脊膜穿刺孔不斷外流所致患者於坐起後頭痛明顯加劇,嚴重者伴有惡心嘔吐或眩暈、昏厥、平卧或頭低位時頭痛等即可減輕或緩解。少數尚可出現意識障礙、精神症狀、腦膜刺激征等,約持續一至數日。故應使用細針穿刺,術後去枕平卧(最好俯卧)4-6小時,並多飲開水(忌飲濃茶、糖水)常可預防之,如已發生,除囑病員繼續平卧和多飲開水外,還可酌情靜注蒸餾水10-15ml或靜滴5%葡萄鹽水500-1000ml,1-2次/d,數日,常可治癒。也可再次腰穿在椎管內或硬脊膜外注入生理鹽水20-30ml,消除硬脊膜外間隙的負壓以阻止腦脊液繼續漏出。
2.腦疝形成:在顱內壓增高(特別是後顱凹和顳吉佔位性病變)時,當腰穿放液過多過快時,可在穿刺當時或術後數小時內發生腦疝,故應嚴加註意和預防。必要時,可在訂前先快速靜脈輸入20%甘露醇液250ml等脫水劑後,以細針穿刺,緩慢滴出數滴腦脊液進行化驗檢查。如不幸一旦出現,應立即採取相應搶救措施,如靜脈注射20%甘露醇200-400ml和高滲利尿脫水劑等,必要時還可自腦室穿刺放液和自椎管內快速推注生理鹽水40-80ml,但一般較難奏效。
3.原有脊髓、脊神經根症狀的突然加重:多見於脊髓壓迫症,因腰穿放液後由於壓力的改變,導致椎管內脊髓、神經根、腦脊液和病變之間的壓力平衡改變所致。可使根性疼痛、截癱及大小便障礙等症狀加重,在高頸段脊髓壓迫症則可發生呼吸困難與驟停,上述症狀不嚴重者,可先向椎管注入生理鹽水30-50ml:療效不佳時應急請外科考慮手術處理。
4、腰椎穿刺術的穿刺方法
正確答案:C 解析:一般選腰椎3~4椎間隙最適合穿刺,穿刺部位皮膚軟組織或脊柱有感染為腰穿的禁忌證 。術中患者採取側卧、背部齊床沿、頭向前屈、膝關節屈曲、雙手抱緊膝部的姿勢 。術後常見不良反應為頭痛、惡心、嘔吐或眩暈等,因此囑患者去枕平卧4~6小時,以緩解症狀 。
5、說說做腰椎穿刺的過程是怎樣的?
體位 患者應採取側卧位或坐位。為獲得准確的開放壓並減少穿刺後頭痛的危險,側卧位較好。不是所有患者都可以在任何體位接受腰椎穿刺,因此醫師要學會在患者左側、右側卧位以及直立位時進行該操作。患者的基本姿勢一旦確定後,醫師應指導患者採取胎兒體位或「像貓一樣」弓起腰部,以增加棘突間的間隙。當患者為坐位時,腰椎應與桌面垂直,當患者為側卧位時,腰椎應與桌面平行。 界標 在兩側髂脊上緣之間劃一條線,與經過L4棘突的中線相交。在L3與L4或L4與L5之間的間隙進針,因為這些位置點位於脊髓終末段的下方。醫師應在消毒皮膚和注射局麻葯之前摸清界標,因為這些操作有可能使界標模糊不清。使用皮膚標記筆標出正確的位置。 穿刺前准備 醫師帶上消毒手套後,用適當的消毒劑(聚維酮-碘或含氯己定的溶液)消毒皮膚,從中心開始,一圈一圈向外擴大。然後覆蓋消毒巾。 止痛和鎮靜 腰椎穿刺可使患者感到疼痛和不安,適合使用最小劑量的局部麻醉葯。如果時間允許,醫師可在對患者進行皮膚消毒前,為其局部使用麻醉葯乳膏。在皮膚消毒並鋪上消毒巾後,可以皮下注射局部麻醉葯,也可以使用全身鎮靜葯和止痛葯。 腰椎穿刺 醫師再一次摸清界標後,在中線位置、下一個棘突的上緣插入帶針芯的穿刺針,針頭朝向頭部,約呈15度,似乎是向著患者臍部的方向。CSF漏可引起穿刺後頭痛,最新資料提示,採用「鉛筆頭樣」針頭可降低頭痛的發生危險,因為這種針頭可使硬脊膜囊的纖維散開,而不會將其切斷。如果使用較常用的斜面針頭,針頭的斜面應位於矢狀面,這樣也可以使與脊柱軸平行的纖維散開,而不會將其切斷。 如果進針位置正確,穿刺針應依次通過皮膚、皮下組織、棘上韌帶、棘突間的棘間韌帶、黃韌帶、硬膜外隙(其中包括內椎靜脈叢、硬脊膜和蛛網膜),進入蛛網膜下腔,並位於馬尾神經根之間。當穿刺針通過黃韌帶時,醫師可感覺到一種突破感。此時,應將針芯拔出2 mm,觀察是否有腦脊液流出。如果穿刺不成功,並碰到骨,將穿刺針退至皮下組織,但不要退出皮膚,調整好方向後再次進針。針頭一旦進入蛛網膜下腔,就有CSF流出。如果穿刺時有創傷,CSF可能稍帶血色。收集CSF時,CSF應清澈無血,除非存在蛛網膜下腔出血。如果腦脊液流出不暢,可將針頭旋轉90度,因為針頭開口處可能被神經根堵塞。 開放壓 只有側卧位患者可以測量開放壓。用一根軟管將測壓計與穿刺針的針座相連。這項操作應在收集任何樣本前完成。當液柱不再上升後,讀出測量值。您有可能看到因心臟或呼吸運動引起的液面搏動。 樣本收集 應讓CSF滴入收集管內,不應進行抽吸,因為即使是很小的負壓,也很易導致出血。收集的液量應限制在最小需要量,通常為3~4 ml。如果患者接受開放壓測定,醫師應將旋轉閥轉向患者,讓測壓計內的CSF流入收集管內,進行CSF樣本收集。收集了足量樣本後,插入針芯,拔出穿刺針。
6、做腰椎穿刺的過程是怎樣?
通常取彎腰側卧位,自腰2至骶1(以腰3-4為主)椎間隙穿刺。局部常規消毒及麻醉後,戴橡皮手套,用20號穿刺針(小兒用21-22號)沿棘突方向緩慢刺入,進針過程中針尖遇到骨質時,應將針退至皮下待糾正角度後再進行穿刺。成人進針約4-6cm(小兒約3-4cm)時,即可穿破硬脊膜而達蛛膜網下腔,抽出針芯流出腦脊液,測壓和緩慢放液後(不超過2-3ml),再放入針芯拔出穿刺針。穿刺點稍加壓止血,敷以消毒紗布並用膠布固定。術後平卧4-6小時。若初壓超過2.94kPa(300mm水柱)時則不宜放液,僅取測壓管內的腦脊液送細胞計數及蛋白定量即可。
1.囑患者側卧於硬板床上,背部與床面垂直,頭向前胸部屈曲,兩手抱膝緊貼腹部,使軀干呈弓形;或由助手在術者對面用一手抱住患者頭部,另一手挽住雙下肢國窩處並用力抱緊,使脊柱晝量後凸以增寬椎間隙,便於進針。
2.確定穿刺點,以骼後上棘連線與後正中線的交會處為穿刺點,一般取第3-4腰椎棘突間隙,有時也可在上一或下一腰椎間隙進行。
3.常規消毒皮膚後戴無菌手套與蓋洞貼,用2%利多卡因自皮膚到椎間韌帶作局部麻醉。
4.術者用左手固定穿刺點皮膚,右手持穿刺針以垂直北部的方向緩慢刺入,成人進針深度約為4-6cm,兒童則為2-4cm。當針頭穿過韌帶與硬腦膜時,可感到阻力突然消失有落空感。此時可將針芯慢慢抽出(以防腦脊液迅速流出,造成腦疝),即可見腦脊液流出。
5.在放液前先接上測壓管測量壓力。正常側卧位腦脊液壓力為0.69-1.764kPa或40-50滴/min。若了解蛛網膜下腔有無阻塞,可做Queckenstedt試驗。即在測定初壓後,由助手先壓迫一側頸靜脈約10s,然後再壓另一側,最後同時按壓雙側頸靜脈;正常時壓迫頸靜脈後,腦脊液壓力立即迅速升高一倍左右,解除壓迫後10-20s,迅速降至原來水平,稱為梗阻試驗陰性,示蛛網膜下腔通暢。若壓迫頸靜脈後,不能使腦脊液壓力升高,則為梗陰試驗陽性,示蛛網膜下腔完全阻塞;若施壓後壓力緩慢上升,放鬆後又緩慢下降,示有不完全阻塞。凡顱內壓增高者,禁作此試驗。
6.撤去測壓管,收集腦脊液2-5ml送檢;如需作培養時,應用無菌操作法留標本。
7.術畢,將針芯插入後一起拔出穿刺針,覆蓋消毒紗布,用膠布固定。
8.術後患者去枕俯卧(如有困難則平卧)4-6h,以免引起術後低顱壓頭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