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腰椎 > 腰椎狹窄鑒別診斷

腰椎狹窄鑒別診斷

發布時間:2021-01-25 20:48:54

1、腰椎間盤突出症是如何鑒別診斷的

椎間盤突出疾病,一般見於青壯年,由於長期彎腰動作引起的。
彎腰對椎間盤的壓力比較大, 研究表明對椎間盤最容易受傷的姿勢就是彎腰、旋轉。
腰椎間盤突出臨床表現一般為急性腰突,彎腰特別疼,脊柱側彎,有些患者屁股有點歪;也有慢性長時間椎間盤向後突,壓到周圍神經,導致的下肢神經症狀,比如腿的麻木和疼痛,會放射到大腿後部、小腿外側,腳,腳背,腳心。
如果懷疑建議去醫院做一個具體的檢查。

2、中醫腰痛有哪些鑒別診斷

有外傷腰痛,風濕腰痛,寒濕腰痛,腎虛腰痛等

中醫對腰痛的分型及自然療法
王程在研究會「自然療法保健技能與方法專題講座」報告

1、 風寒濕性腰痛。

主要症狀:腰部冷痛重著,每遇陰雨天或腰部感寒後加重。腰肌痛點為腰眼、腰骶部、雙側臀部多見。

治法:散寒除濕、溫通經絡。

自然療法:火罐、刮痧溫熱療法。

方葯:麻桂溫經湯、獨活寄生湯、滲濕湯。

2、 濕熱性腰痛。

主要症狀:腰髖馳痛,牽掣拘急,痛處伴有熱感,每於熱天或腰部著熱後加重。伴有小腹部抽痛、脹痛。

治法:清熱利濕,舒筋活絡。

自然療法:推拿、刮痧、拔罐(走血罐為最好)。

方葯:八正散、四炒湯、加味二妙散。

3、氣滯性腰痛。

主要症狀:情緒所致,生氣、三焦不順,腰痛急劇,走竄不定,轉側困難,雙下肢均可受累。

治法:活血祛瘀,疏肝通絡。

自然療法:刮痧、走罐、耳穴、針灸,背部膀胱經全走罐,重點部位肝俞穴、膽俞穴,橫向走罐。

方葯:復元通氣散、復元活血湯。

4、瘀血性腰痛。

主要症狀:痛處固定,或脹痛不適,或痛如椎刺,日輕夜重,或持續不解,痛處拒按,面色晦暗,舌質隱青或有瘀斑。常有外傷、勞損病史。

治法:活血化瘀、理氣止痛。

自然療法:血罐較好,用三棱針點刺。

方葯:身痛逐瘀湯、調榮活絡飲。

5、痰淤性腰痛。

主要症狀:腰肌勞損性,多由素體陽虛,營血不足,寒凝濕滯,痹阻於肌肉、筋骨、血脈所致。

治法:溫陽補血,散寒通滯。

自然療法:針灸、刮痧、火罐,背部調理,以調理脾胃為主。

方葯:陽和湯。

6、肝腎兩虛性腰痛

主要症狀:腰痛以酸軟、困為主,喜按揉,腿膝無力,勞碌後加重,休息則減輕,且出現墜痛。偏陽虛則手足不溫,少氣乏力,偏 陰虛:手足心熱,面色潮紅。

治法:偏陽虛則溫補腎陽,偏陰虛則滋補腎陰。

自然療法:溫熱療法為主,手法以補性手法為主,定罐,不宜用血罐。

方葯:偏陽虛用右歸丸加黨參、黃芪,偏陰虛用左歸丸加當歸、木瓜。

介紹幾種鍛煉腰部方法。

1、「後退行」又叫「倒走」,是一種有益的健身方法。要領是走時膝蓋不要彎曲,步子均勻而緩慢,雙手握拳,輕輕地向前後擺動,挺胸並有規律地呼吸。全身放鬆,身體直立,胸部挺起,腿要伸直,踢起,膝部不要打彎,兩臂前後自由擺動,走動起來有骨絡圓潤、全身輕松如松綁的快感。

2、單臂展翅。將左手(或右手)輕輕地搭在座位(或其他地方)上,身體正直,抬起右側(左側)上下肢(同側或對側下肢都可),昂頭,上肢和下肢都往後上方使勁伸展。

3、燕子平衡。採取俯卧位,兩臂向後伸直,頭部、肩部盡量後仰,同時下肢綳直,頭足翹起,僅讓腹部著床,全身呈弧形。

4、長時間坐姿調理法。坐姿時間長,引起雙腿酸、軟、困,不要急於起來,先舉右臂、伸左腿,做6—9次,再換位置,舉左臂、伸右腿6—9次。

5、活動腰部。前後左右轉腰、搖胯。塗抹紅花油用熱水袋腰部熱敷。推按手部腰椎反射區。

第三、現場回答的幾個問題。

1、下山膝蓋痛。這是因為下山時重心在膝關節上,腳後跟先著地,因為無彈性,震動造成半月板受損,膝關節損傷。

調理方法,熱敷,理療(微波,超短波)。要學會保護自己,膝關節鍛煉,可以爬樓梯,爬上去,坐電梯下樓,以免膝關節受傷。

2、小指尺側麻木三周問題。是否腱鞘問題。點按肘、腕部心經穴位,拔伸小指。

3、肱三頭肌損傷問題。按揉肩部,捏、推、熱敷。

4、左腳面麻木。是否神經損傷。點按陽陵泉、解溪穴。

6、膝關節增生。無好辦法。按摩髕骨兩側膝眼處韌帶為主,可先塗抹「正骨水」,熱敷。

3、腰間盤突出與腰椎管狹窄如何鑒別?

腰椎間盤突出症與腰椎管狹窄症,均是導致腰痛或腰腿痛的常見病之一。它們在臨床上是具有一定聯系而又完全不同的兩種疾病。它們的共同點是均有間盤退變突出或膨出。腰間盤突出的後果也是會導致腰椎管容積空間減少的。兩者的不同點是,退變性腰椎管狹窄不單純是間盤改變,而且還有關節突、韌帶等其他結構的退變、老化等病理變化,最終導致容納馬尾神經和神經根的腰椎管空間狹窄而致神經受壓出現症狀,腰椎管狹窄一般為多個階段的狹窄,它的病程一般也較腰間盤突出症為長。
兩者的臨床表現也有著非常大的不同。腰間盤突出症好發於青壯年,而腰椎管狹窄症多發生於中老年。前者在臨床上主要表現腰腿痛,腿疼以放射性疼痛為主。而後者很少有下肢放射痛,其典型表現是間歇性跛行,即當病人直立或行走一段時間後,下肢即發生逐漸加重的疼痛、麻木、沉重感、乏力等不同感覺,以至於不得不改變站立的姿勢或停止行走,而蹲下或以其他姿勢休息片刻,症狀可減輕或消失,這一類患者往往可騎自行車長途跋涉。由於對腰間盤突出症和腰椎管狹窄症的治療及愈後均有明顯不同,因此對兩者的診斷必須分清。

4、腰椎間盤突出症與腰椎管狹窄鑒別?

腰椎管狹窄症的臨床表現包含四個症狀。

(1)間歇性跛行。患者直立或行走時,下肢發生逐漸加重的疼痛、麻木、沉重感、乏力等不同的感覺,以至於不得不改變姿勢或停止行走,蹲下或休息片刻後症狀可減輕或消失,繼續站立或行走,症狀再次出現而被迫再次休息。因反復行走與休息,其行走的距離則逐漸縮短。在爬山、騎自行車時,可不出現間歇性跛行。

(2)下腰痛。大多數腰椎管狹窄症患者都有下腰痛的病史或伴有下腰痛。疼痛一般比較輕微,卧床休息則減輕或消失,腰前屈不受限制,後伸活動往往受限。

(3)神經根壓迫症狀與體征。神經根管狹窄引起相應的神經根受壓迫或受刺激症狀及體征。有些患者表現為間歇性跛行,另一些表現為持續性放射性神經根症狀,多為酸痛、麻痛、脹痛、竄痛,疼痛的程度不同。神經根症狀的部位與受壓神經根有關,表現為相應的神經根性分布區針刺覺減弱、痛覺異常、肌肉力量減弱及腱反射異常。

(4)馬尾神經壓迫症。腰椎管狹窄症可導致馬尾神經受壓迫,出現馬鞍區的症狀與體征以及括約肌的症狀,嚴重時可出現大小便及性生活障礙症狀。

腰椎管狹窄症的診斷:應根據臨床表現選擇適當的輔助檢查方法,如各種投照方法的X 線平片、脊髓造影、計算機斷層掃描、計算機斷層掃描脊髓造影、核磁共振等,以做出精確的定位、定性及定量診斷。

與腰椎間盤突出症的最大區別是:腰椎間盤突出症一般不具備間歇性跛行,主訴與客觀檢查不符、腰部後伸受限三大症狀,腰椎間盤突出症屈頸試驗和直腿抬高試驗多為陽性,而腰椎管狹窄則為陰性。此外,腰椎管狹窄症在影像學上與腰椎間盤突出症有較明顯的區別,即腰椎管狹窄症在計算機斷層掃描、核磁共振、脊髓造影等檢查時均顯示椎管矢狀征小於正常,而腰椎間盤突出症則無。二者是單獨的兩種疾病,但同時還有一定聯系,可以相伴發生,而且伴發比例相當高,這也是人們易將二者混淆的原因。因為在腰椎間盤突出症後期,由於相應的小關節發生滑膜炎性滲出反應、關節軟骨磨損及碎裂,導致在椎體側後緣及關節突處出現增生的骨贅,繼發腰椎管狹窄症。在兩病同時發生時,患者可同時表現兩者的症狀及體征,臨床診斷多無困難。

與腰椎狹窄鑒別診斷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