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腰間盤突出屬於中醫裡面的什麼病
椎間盤突出症屬於中醫「腰痛症」,「痹症」,「痿證」的范疇.從《黃帝內經》的經典論述到歷代醫家對腰痛,痹症等疾病的理論探討,對中醫腰腿痛病因病機有完整的論述,認為其病因是外傷勞損與外感風寒濕熱邪氣,導致營衛失調,氣血經絡受損,或是由於肝腎不足,外邪乘虛而入,致使氣血瘀阻而發病.《素問·逆調論》,「營氣虛則不仁,衛氣虛則不用,營衛俱虛,則不仁而不用.」肝腎不足,氣血兩虛,邪氣深伏。 治當搜風祛濕,以止痹痛;益肝腎,補氣血,扶正祛邪.其中巢元方《諸病源候論》對此病的論述比較全面。「凡腰痛病有5: 1、少陰,少陰腎也,十月萬物陽氣傷,是以腰痛; 2、風痹,風寒著腰,是以痛; 3、腎虛,役用傷腎,是以痛; 4、臂腰,墜墮傷腰,是以痛; 5、寢卧濕地,「勞損於腎,動傷經絡,又為風冷所侵,血氣擊搏,故腰痛也.陽者不能俯,陰者不能仰,陰陽俱受邪氣者,故令腰痛不能俯仰.」這些論述較全面地概括了腰腿痛的病因病機,具體論述了腎臟功能和外邪侵入,勞損外傷在腰腿痛發病中的關系,以及腰椎間盤突出症的發病原因是肝腎不足,風寒濕邪侵入,反復過勞或跌仆損傷。 無論早期的隱痛還是中期的脹痛,刺痛以及後期的麻木乏力,均與血液循環有著重要的關系.中醫治療方面通過傳統的辨證論治完全可以達到解除病理狀態.《素問·調經論》「神不足者,視其虛絡,按而致之,以通其經,神氣乃平.」《醫宗金鑒》記載「摩其壅聚,以散瘀結之腫,輔以口服以循經調理,其患可愈。
2、腰椎間盤突出症中醫名是什麼
1932年英國人Joseph S、Barr首先提出腰椎間盤突出,1934年開展腰椎間盤突出症手術,1946年我國開展手術。在我中醫學沒有腰椎間盤突出症這么一詞,治療把他歸為痹症,
3、腰椎間盤突出症是中醫什麼病證?
腰椎間盤突出症是指腰椎間盤在退行性變過程中,纖維環破裂,髓核突出壓迫或刺激神經根、馬尾神經而引起的以腰腿痛為主要表現的一組綜合征,為骨科常見病之一。屬中醫學的「腰腿痛」、「腰腳痛」、「痹痛」、「偏痹」「腎虧」等范疇。
4、中醫學對腰椎間盤突出症如何認識?
腰椎間盤突出症是西醫的診斷,中醫學中沒有此病名。而是把該症統歸於「腰痛」 「腰腿痛」這一范疇內。中醫學不僅對腰椎間盤突出症的臨床表現觀察很細致,檢查病變局部,而且更重視患者全身狀況的改變。根據各種不同的臨床表現來尋求病因,分析病理變化,然後再做出相應的診斷和選用適應的方葯和其他治療方法。
5、中醫如何診斷腰椎間盤突出
腰椎間盤突出
存在很大人群差異,在體力勞動者中發病概率遠遠高於腦力勞動者,腰椎間盤突出主要是由於慢性勞損、急性損傷、腰部過度負重引起的。診斷腰椎間盤突出中醫有妙招。
中醫診斷腰椎間盤突出--氣滯血瘀
氣滯血瘀,該類患者多數有明顯外傷史。患者在外傷之後腰部的活動受到限制,並且疼痛難忍,脊柱發生側彎。腰部有明顯壓痛點,可放射至下肢。患者在腰椎間盤突出後期可以感覺到下肢麻木疼痛,嚴重時下肢肌肉萎縮。是因為受傷後氣血瘀阻,運行不暢,不通則痛。
中醫診斷腰椎間盤突出--風寒濕
風寒濕,此類患者發病原因沒有明顯的誘因,患者逐漸感覺到腰部和下肢疼痛,活動不便,隨著疾病進一步發展,脊柱病變更加嚴重,發生側彎,此時患者會出現壓痛和放射痛。患者病情隨天氣變化而變化,寒冷時發病。屬於風寒濕邪所致。
中醫診斷腰椎間盤突出--腎虛腎虛,患者訴有慢性疾病史,素來體質欠佳,導致腎臟的精血虧損,無以滋養經脈,引起腰腿疼痛,數年時輕時重。患者畏寒,面色發白,或者口乾舌燥、面部潮紅。
6、老中醫治療腰椎疾病
通常的腰椎間盤突出治療方法是葯物止痛,按摩和理療,雖然短期內能緩解腰椎間盤突出,但常常是反復發作,花費不菲而仍是久治不愈,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慢慢加重。
醫學界一致認為腰椎間盤突出是不合理的姿勢所致,所以治療的根本應該是矯正不合理的姿勢。倒走一直被認為是最有效的方式,倒走過程中可以有效矯正腰部(腰椎前凸)的不合理姿勢,減小骨盆前傾和腰椎前凸的同時,還能鍛煉自身肌肉,使腰椎間盤突出得到有效緩解和治療。
試試倒走,倒走時穿平底鞋,小步子慢走,運動量以腰部不感覺到累為宜,少量多次鍛煉,注意安全。
也可以在家中鍛煉:赤足或穿平底鞋,前腳掌踩在厚度約為20毫米的書上,堅持直立,時間越長越好,感覺一下腰痛有無緩解。
倒走鍛煉和負跟站立鍛煉有作用的話,可以穿一雙前高後低的負跟鞋,和倒走鍛煉的原理是相同的,強制人體的重心後移,矯正骨盆前傾,減緩腰椎前凸,矯正不合理姿勢,鍛煉腰背部肌肉,緩解疼痛的作用,對腰椎間盤突出有康復的作用。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站姿,坐姿和卧姿,不要過度勞累,盡量避免或減少彎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