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腰椎 > 腰椎有何特點

腰椎有何特點

發布時間:2020-12-24 02:24:22

1、腰椎間盤突出症腰疼的特點有哪些呢?

現在很多人疲憊了以後就會出現腰椎間盤突出,那充滿希望的春天漸行漸遠,烈日炎炎的夏天正漸漸向我們走來,這個季節是最容易滋生疾病的季節,給人帶來痛苦.那 腰痛是最常見的臨床症狀,大約80%的人在一生中有過腰痛的經歷。對於許多老百姓來說,碰上腰痛,往往自行粘貼一塊狗皮膏葯,或者尋找按摩師進行按摩。專家說,腰痛是指下腰、腰骶、骶髂等地方的疼痛,成因非常復雜,臨床表現多樣化。但不同的腰痛有不同的發作時間,不同的發作時間能夠提示不同的病因,患者仔細留意能對醫生的鑒別診斷有極大的幫助。 晚不痛早痛 組織發炎而造成的疼痛,如強直性脊柱炎、結核或骨髓炎、纖維織炎、筋膜炎、血管炎等,一早起來醒來時最痛,經過活動後,疼痛的症狀反而減輕或消失。因為一個晚上沒活動,新陳代謝所產生的廢料堆積在局部組織,刺激疼痛神經而引起腰背酸痛,經過活動後血液循環增加,將這些廢料帶走,因而疼痛減輕。更年期婦女由於植物神經功能紊亂,也可能引起腰痛,它的特點也是早上起床後重,活動後減輕。 早不痛晚痛 腰椎間盤突出是最常見的腰痛原因。由於白天工作時人們大多直立身體,而身體的重量可將椎間盤壓扁,若往後側突出,便會擠壓緊鄰的神經根,引起腰痛合並下肢的後外側酸、麻、痛。腰部位於軀乾的下部,承受的重量自然最多,加上腰部是整個軀幹活動最頻繁的地方,一天工作的時間越久,腰椎間盤就越突出,因此腰痛就越加劇。經過一晚上的休息,椎間盤又稍稍復位,壓迫神經之壓力減輕,腰痛就獲得緩解,所以腰椎間盤突出的病人,往往早上腰痛減輕,甚至完全不痛,但是工作到中午過後即開始腰痛發作,越到傍晚就越痛。 早晚不痛半夜痛 如果三更半夜、夜深人靜之際,突然從夢中痛醒,那麼這樣的腰痛也許就在提示癌症。癌症可能是原發性的也可能是轉移性的,良性骨腫瘤通常不引起疼痛。骨癌的疼痛是所有癌痛當中最劇烈的。它的特點是靜止痛,越是安靜越是疼痛。活動開了,疼痛反而減輕。據推測是因為活動導致腫瘤因子消散,不再壓迫神經的緣故。此外,骨癌還有個特徵,那就是在疼痛處輕輕敲擊的話,疼痛會加劇,這與腰肌勞損、腰椎間盤突出等經過按摩敲擊感覺會更舒服的症狀正好相反。 不分早晚日夜痛 其它器官疾病引起的腰痛,也需要引起老百姓的重視。泌尿系統感染、腎臟病變、女性的婦科炎症、盆腔腫瘤等都會引起腰痛,而胃、十二指腸潰瘍有時也會引起腰部的放射性疼痛。這些腰痛不會隨著活動的增加而加劇,也不會隨著休息的增加而消失,沒有時段之分。有的時候病人躺在床上翻動,腰痛會減輕,但肯定的是,解鈴還須系鈴人,這些腰痛只有解決了器官本身的疾病,才會痊癒。 以上是專家對腰椎間盤突出症腰疼的特點的一些相關介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為了方便患者及有需要的人更好的了解所患疾病的相關信息,提供免費的在線咨詢服務,由權威專家在線為您解答相關疾病的問題,如果還有關於腰椎間盤突出的問題,請與我們的專家在線溝通或者打電話進行咨詢。祝您健康幸福!

2、腰椎管狹窄症有什麼特點?

當出現腰腿痛時,多數人首先想到的是骨刺、骨質疏鬆、骨關節炎、腰椎間盤突出等,很少考慮到腰椎管狹窄症。據報道,患此病的中老年人並不少見,尤其是長期負重的體力勞動者、家庭婦女和某些體育工作者,更屬於好發人群。本病的特點是,腰痛持續,久治不愈,時好時壞,發展緩慢;隨後出現雙下肢酸痛,無力,直立、伸腰和行走時加重,而彎腰、下蹲及側卧時減輕;隨著病情發展,每次步行數十米或數百米後即覺得雙下肢酸脹、麻木、乏力,必須下蹲或坐下休息片刻才能繼續行走。臨床上通過CT等檢查能清楚顯示椎管明顯狹窄。

人體椎管分為中央椎管和神經椎管。前者被脊髓及馬尾神經占據;後者則是神經根的通道。由於年齡增長,加上長期負重過度,下腰椎承受巨大壓力,造成韌帶肥厚受損,椎體及小關節突增生,從而使一個或多個平面的椎管變窄,壓迫神經,導致正常的神經沖動傳導受阻,故引起腰腿痛、脹、麻。這好比年久失修的自來水管,內壁生銹,管壁變厚,管腔狹小,出水困難,甚至中斷。

預防腰椎管狹窄症,辦法是:平日注意勞逸結合,凡累及腰部的體力勞動不能持續時間過長,強度過大,避免長期進行負重活動。一旦狹窄症形成,很難緩解和恢復。目前尚無能擴張椎管的葯物,一般物理療法效果也不可靠;至於腰部推拿等療法屬於禁忌。專家認為,唯一效果明顯的療法是手術,可以擴大椎管。松解壓迫,恢復椎管暢通。但手術畢竟涉及中樞神經,有無風險應慎重考慮,具體問題需由正規醫院外科醫生決定。

3、老年人腰椎間盤突出的特點有哪些?

腰椎間盤突出的病發不論年齡,所以現在很多老年人也會患上腰椎間盤突出。而且老年人腰椎間盤突出的特點不是很明顯,那麼老年人腰椎間盤突出的特點都有哪些呢?下面來為大家介紹一些常見的老年人腰椎間盤突出的特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老年人腰椎間盤突出的特點一:腰痛和一側下肢放射痛是該病的主要症狀。腰痛常發生於腿痛之前,也可二者同時發生;大多有外傷史,也可無明確之誘因。疼痛具有以下特點:1、放射痛沿坐骨神經傳導,直達小腿外側、足背或足趾。如為腰3-4間隙突出,因腰4神經根受壓迫,產生向大腿前方的放射痛。2、一切使腦脊液壓力增高的動作,如咳嗽、噴嚏和排便等,都可加重腰痛和放射痛。3、活動時疼痛加劇,休息後減輕。卧床體位:多數患者採用側卧位,並屈曲患肢;個別嚴重病例在各種體位均疼痛,只能屈髖屈膝跪在床上以緩解症狀。合並腰椎管狹窄者,常有間歇性跛行。 老年人腰椎間盤突出的特點二:脊柱活動受限髓核突出,壓迫神經根,使腰肌呈保護性緊張,可發生於單側或雙側。由於腰肌緊張,腰椎生理性前凸消失。脊柱前屈後伸活動受限制,前屈或後伸時可出現向一側下肢的放射痛。側彎受限往往只有一側,據此可與腰椎結核或腫瘤鑒別。 老年人腰椎間盤突出的特點三:腰部壓痛伴放射痛椎間盤突出部位的患側棘突旁有局限的壓痛點,並伴有向小腿或足部的放射痛。 老年人腰椎間盤突出的特點四:脊柱側彎畸形:主彎在下腰部,前屈時更為明顯。側彎的方向取決於突出髓核與神經根的關系:如突出位於神經根的前方,軀干一般向患側彎。左:髓核突出位於神經根內前方,脊柱向患側彎,如向健側的彎則疼痛加劇。右:髓核突出位於神經根外前方,脊柱向健側彎,如向患側的彎則疼痛加劇。

4、腰腿痛功能障礙的特點有哪些?

腰腿痛功能障礙的最大特點是疼痛和活動受限其中,急性腰腿痛和慢性腰腿痛的發生,具有不同的特點

(一)急性腰腿痛

疼痛突然發生,程度多比較劇烈,隨活動而加重,但卧床休息後,可以有不同程度的緩解患者自覺局部疼痛難忍,活動明顯減少嚴重者卧床不起,在床上不能翻身,呈被迫體位,此種體位是一種能減輕疼痛的姿勢,如側卧屈膝屈髖等站立時活動受限,不能直腰或腰凸向一側,如為急性腰椎間盤突出,則表現為「塌肩凸臀」體征,走路跛行檢查時常可以發現比較明確的壓痛點,位置比較固定,也可以向大腿部放射,腰部肌肉張力增高或肌肉痙攣腰椎活動甚至下肢的活動均可引起疼痛「4」字試驗可以陽性,直腿抬高受限,Lasegue試驗陽性

(二)慢性腰腿痛

疼痛反復發作,多比較局限,體格檢查可以發現局部有壓痛叩痛,如為腰椎間盤突出引起的慢性腰腿痛,局部壓痛或叩痛時可以引起明顯的放射痛,且放射痛的部位和神經根的分布一致慢性腰腿痛根據疼痛的性質,可以分為鈍痛酸痛脹痛麻痛;根據疼痛是否影響其他部位,分為放射痛牽涉痛擴散痛;根據疼痛持續的時間,分為持續性痛間歇性痛陣發性痛等慢性腰腿痛的活動受限多逐漸發生,緩慢發展,活動多或勞累後比較明顯,減少活動或休息後常可以緩解有些病程比較長的患者,腰部畸形比較明顯如果有腰椎管狹窄,可以出現間歇性跛行,即開始行走時出現

5、脊柱的組成及結構特點是什麼?

脊柱的組成及結構特點?
脊柱結構的正常解剖,一般見於教科書,現實生活中很多人不知道脊柱的結構。有的患者檢查過後,很是茫然,如腰椎L3-L4椎間盤突出,總是問個不停,不知道病因,更有甚者不知道腰椎在哪兒?
人在出生後一年,胸腰兩側椎弓完全融合,頸椎是在第2年融合,骶椎較晚,約在7~10歲融合。正常人有24個椎骨,即頸椎7個、胸椎12個,腰椎5個。新生兒的脊柱是由胸腔後凸和骶骨後凸形成的向前彎曲,出生3個月就會形成永久性彎曲,18個月學走路時,出現前凸彎曲,使身體在腰部以上直立。這樣就出現了4個矢狀面彎曲,這幾個彎曲部位,也是經常發病的部位,尤其是腰骶交界處的慢性勞損,常為腰背痛的發病基礎。
椎體主要為松質骨構成,骨皮質薄。椎管錐孔之間的一條椎管,用以保護其中的脊髓。腰3的橫突最長,是腰背肌肉的著力點,棘突是由左右椎板匯合而成的。各椎骨之間靠椎間關節及許多韌帶連結,椎間盤是連接各椎體的主要結構,是由位於中央的髓核和周圍包繞著的纖維環構成。脊柱的血液供應,是穿椎弓供應椎弓根,橫突和棘突。脊柱的神經供應是脊柱的返支(竇椎神經)的作用,刺激竇椎神經可引起背痛和坐骨神經痛。腰骶關節與骶髂關節是脊柱連接骨盆和下肢,並將軀干所承受的力傳遞到下肢的交接點,作用在於穩定和有效的傳達動力。
腰背痛可分為原發痛和繼發痛,牽涉痛或感應性痛,以及神經性痛三種。具體病種可分為,腰椎間盤突出症、腰椎骨質增生、椎弓崩裂、胸腰椎骨折、椎管狹窄症、胸腰椎結核症、強直性脊柱炎、脊柱及椎管內腫瘤、脊柱側彎、骨質疏鬆症、退變滑脫、化膿性脊柱炎、腰骶畸形、小關節紊亂、頸肩痛和風濕勞損所致的腰背痛。
臨床檢查,頸椎用C代替,胸椎用T代替,腰椎用L代替,骶椎用S代替。如C4-C5退行性病變,指的就是第四頸椎和第五頸椎,L5-S1椎間盤突出,指的就是第5腰椎和骶椎第1節的椎間盤突出,以此類推。希望本文能對大家有幫助,對脊柱的結構能有所了解。

6、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的肌力檢查有何特點?

不同的肌肉由於不同的神經支配,下肢主要的肌肉神經支配如下。

(1)股四頭肌。股四頭肌是下肢的主要伸肌,對於人體的直立的行走有重要意義,它受由腰2、腰3、腰4 神經根組成的股神經的支配。當出現腰3 ~腰4 椎間盤突出時,可影響腰4 神經根,而導致股四頭肌肌力減弱。

(2)脛前肌、趾背伸肌的足背伸肌。這是踝關節及足趾的背伸肌群。主要是受由腰4、腰5 神經根組成的腓深神經的支配。當出現腰4 ~腰5 椎間盤突出時,可影響腰5 神經根,而導致足背伸趾力量減弱、足背伸無力甚至足下垂等病症。

(3)腓腸肌、比目魚肌、脛骨後肌及趾屈肌。這是踝關節及足趾的跖屈肌群。主要是受由腰5、骶1 神經根組成的脛神經支配。

當出現腰5、骶1 椎間盤突出時,可影響骶1 神經根,而導致跖屈踝關節及跖屈足趾無力,並可經常見到小腿肌肉萎縮變細等症狀。

7、腰椎的生物力學特點有哪些?

脊柱的載荷主要由體重、肌肉韌帶活動產生的預載與外載入荷所產生的,腰椎在整個脊柱中承載最大,並且是疼痛的易發部位,目前基本可以肯定,腰椎傷病與其承載異常有密切關系。因此,要全面了解腰椎間盤突出症,就先要了解腰椎的生物力學特點。大致如下:(1)腰椎的生理曲度:正常情況下,腰椎前凸,頂端在腰3和腰4椎體前面。這7a686964616f31333332636363種生理曲度是人類從嬰幼兒爬行時開始到站立後逐漸形成的。在嬰兒爬行時,由於腹部的重量牽拉,腰部自然凹陷,使腰椎生理曲度初步形成。站立後,由於負重使椎體及椎間隙前寬後窄,椎間盤前寬後薄。腰椎生理曲度在性別上也有一定的差異,女性一般較男性為大。腰椎生理曲度的存在是脊柱自身穩定和平衡的需要。腰椎生理曲皮變化,說明腰椎的穩定性和平衡受到了影響,某些組織就處於非正常受力狀態,易發生相應部位的勞損性疼痛。有時非腰部疾病也可造成腰椎生理曲度改變,如先天性髖關節脫位可造成腰椎生理前凸增加。(2)腰椎的連接和支持:腰椎的連接和支持除了骨性連接和椎間盤外,還有周圍的韌帶、肌肉,髖部、胸腹部的肌肉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主要的韌帶有前縱韌帶、後縱韌帶、黃韌帶、棘間韌帶及棘上韌帶。一旦腰椎的韌帶發生損傷,也可以在不同程度上造成腰部疼痛。腰部、筋部和胸腹部支持腰椎穩定的肌肉很多,直接作用於腰椎的肌肉有背闊肌、下後鋸肌、骶棘肌、腰方肌、腰大肌等,間接作用於腰椎的肌肉有腹前外側壁肌、臀大肌、股二頭肌、半腱肌、半膜肌等。這些肌群以腰椎為軸心,前後左右相互平衡和協調,協助韌帶維持腰椎相對穩定;維持腰椎於某一特定狀態;提供動力,使腰椎產生各個方向的運動;在一定程度上承受作用於軀乾的外力。外傷、勞損、受寒可使上述肌肉及其筋膜發生炎症而產生腰部疼痛等症狀。(3)腰椎的負荷:腰椎的負荷相當大,站立時,軀干、雙上肢和頭頸部的重量要經過腰椎向下傳導,坐位時,重力對腰椎的影響可賂微減少一些。即使在完全卧床、全身放鬆時,椎旁的肌肉仍然對椎間盤產生擠壓作用;在人體背負重物時,腰椎所承受的壓力則更大。實驗證明:咳嗽時腰3-4椎間盤的負荷有80公斤,屈膝直腰上舉10公斤的重物時承受的負荷是180公斤。因此,腰椎比其它關節較易發生退行性變,尤其是椎間盤髓核的退變。

8、頸椎胸椎腰椎的結構特點有哪些?

頸椎病的特點
1.頸痛,這是非常清楚的理解;2.上肢放射性疼痛以頸椎間盤突出症為主要表現形式,影響上肢神經根,引起上肢放射性疼痛。放電樣疼痛稱為神經根型頸椎病;椎動脈型頸椎病,又稱頸性眩暈,臨床上很常見。主要影響椎動脈,主要連接心腦供血。這條動脈像兩條公路,如果高速公路堵塞,大腦供血不足,就會引起眩暈,現在稱為頸性眩暈。

與腰椎有何特點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