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腰椎 > 腰椎用軟布睡

腰椎用軟布睡

發布時間:2020-12-21 04:59:47

1、腰間盤突出怎麼治療

腰間盤突出治療方法有很多,但是並不是所有方法都可以用,主要是看個人的情況而定,看症狀輕重,不過不管怎樣,有一種治療方法非常不建議,就是手術,常有一句話,腰椎手術,一半癱瘓,一半反反復復。下面給大家說下還有哪些方法可用。

一、中葯療法:咱們中國幾千年的沉澱,對腰椎自然有其破解之法,並不是無.治之症,本人之前好幾年腰突,痛的死去活來,後通過韓極磷調里恢復了。

一、封閉療法:是一種快速而有效的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的方法,包括硬膜外腔封閉療法、痛點封閉療法、推間孔神經根封閉等等。

二、牽引療法:怎麼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牽引療法是其中之一。該療法歷史悠久,起到一定的療效。

三、推拿療法:推拿療法是醫學的組成部分,此方法具備的優勢是簡便,舒適有效,並發症少等優點,已被作為腰椎間盤突出症的綜合療法之一。

四、針灸療法:此方法包括體電針療法、刺血拔罐法、針療法、耳針療法、 手針療法、刮瘀療法等。針灸療法療效好、不需特殊設備、易於掌握,是不錯的選擇。

2、女人後背腰部疼痛是什麼原因

3、有關腦瘤,好心人請進

腦瘤的治療要根據部位,和腦瘤的性質來決定採用什麼方法治療!有些部位做手術根本做不了,性質也有良惡性之分.良性多用手術方法!

你的朋友才20歲,有這樣的可能:年輕人惡性腫瘤可能性大(如神經膠質纖維瘤),還有一種腺體瘤(如腦垂體瘤)
你朋友應該做過CT或者是磁共振,要定性應該沒問題!

法國東南部格勒諾布爾大學醫院的一組研究人員和歐洲同步輻射裝置(ESRF)(另有專文介紹)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新的提高患有高度神經膠質瘤老鼠存活率的治療方法。該實驗是在ESRF醫學光束線上進行的,經一年的治療,10隻老鼠中有3隻被認為治癒,而沒經過治療的則全部死亡。在不久的將來,這項技術將在人體上進行臨床實驗。

神經膠質瘤屬於成年人中一種常見的腦瘤,不可治癒。10萬成年人中約有5-10人患有顱內神經膠質瘤,患者的平均生存率不到一年。利用醫院X射線採取傳統的放療僅具有治標的效果,因為神經膠質瘤是最抗放療的人類腫瘤之一,化療在大多數時間里無效。過去數年來,開發出幾項治療技術應用於動物實驗,但沒有一項技術像利用Cis-platinum(一種最常用的抗癌治療化學葯物)加上單色同步X射線治療那樣取得成功的療效。這一新的技術將化療和放療兩者結合起來產生好的效果。(左圖為ESRF裝置)

在這一研究中,將Cis-platinum的葯物注射到帶有F98神經膠質瘤的老鼠腦內。該葯物進入腫瘤的DNA內,抑制腫瘤的擴散。翌日,在ESRF的醫學光束線上,用非常精確能量(單色)的X射線照腫瘤。這些X射線和醫院里使用的通常X射線源的不同之處是亮度:ESRF同步加速器產生的束流比醫院X光機產生的束流亮度高10萬倍,並可方便地調節到需要的波長。(右圖為研究組的成員)

該體內實驗進行之前,先利用同樣的腫瘤樣品(F98)在細胞中上進行實驗。該腫瘤極抗放療,而且擴散得非常快。未治療的老鼠平均生存率是28天。如果注射cis-platinum葯物,它們的生存率達39天。如果用某波長的X射線照射老鼠,它們的生存率最長達48天。將兩種治療結合起來,用特定的輻射劑量和特定的X射線波長,似乎是最有效的治療,使平均的存活時間達到約200天。這意味著,與沒接受治療的老鼠相比,經過這種方法治療的老鼠存活期是前者的6倍。

神經膠質瘤簡稱膠質瘤,是發生於神經外胚層的腫瘤。神經外胚層發生的腫瘤有兩類,一類由間質細胞形成,稱為膠質瘤;另一類由實質細胞形成,稱神經元腫瘤。由於從病原學與形態學上還不能將這兩類腫瘤完全區別,而起源於間質細胞的膠質瘤又比起源於實質細胞的神經元腫瘤常見得多,所以將神經元腫瘤包括有膠質瘤中,統稱為膠質瘤。
膠質瘤的分類方法很多,臨床工作者往往採用的是分類比較簡單的Kernohan分類法。各型膠質瘤中,以星形細胞瘤最多,其次為膠質母細胞瘤,其後依次為髓母細胞瘤、室管膜瘤、少枝膠質瘤、松果體瘤、混合性膠質瘤、脈絡叢乳頭狀瘤、未分類膠質瘤及神經元性腫瘤。各型膠質瘤的好發部位不同,如星形細胞瘤成人多見於大腦半球,兒童則多發在小腦;膠質母細胞瘤幾乎均發生於大腦半球;髓母細胞瘤發生於小腦蚓部;室管膜瘤多見於第4腦室;少枝膠質瘤大多發生於在腦半球。
膠質瘤以男性較多見,特別在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髓母細胞瘤,男性明顯多於女性。各型膠質母細胞瘤多見於中年,室管膜瘤多見於兒童及青年,髓母細胞瘤幾乎都發生在兒童。膠質瘤的部位與年齡也有一定關系,如大腦星形細胞瘤和膠質母細胞瘤多見於成人,小腦膠質瘤(星形細胞瘤、髓母細胞瘤、室管膜瘤)多見於兒童。
膠質瘤大多緩慢發病,自出現症狀至就診時間一般為數周至數月,少數可達數年。惡性程度高的和後顱窩腫瘤病史較短,較良性的或位於靜區的腫瘤病史較長。腫瘤若有出血或囊變,症狀會突然加重,甚至有類似腦血管病的發病過程。膠質瘤的臨床症狀可分兩方面,一是顱內壓增高症狀,如頭痛、嘔吐、視力減退、復視、精神症狀等;另一是腫瘤壓迫、浸潤、破壞腦組織所產生的局灶症狀,早期可表現為刺激症狀如局限性癲癇,後期表現為神經功能缺失症狀如癱瘓。
膠質瘤的診斷,根據其生物學特徵、年齡、性別、好發部位及臨床過程進行分析,在病史及體征基礎上,採用電生理、超聲波、放射性核素、放射學及核磁共振等輔助檢查,定位正確率幾乎是100%,定性診斷正確率可在90%以上。膠質瘤的治療,以手術治療為主,由於腫瘤呈浸潤性生長,與腦組織無明確分界,難以徹底切除,術後進行放射治療、化學治療、免疫治療極為必要。手術治療的原則是在保存神經功能的前提下盡可能切除腫瘤。早期腫瘤較小又位於適當部位者可爭取全部切除。位於額葉或顳葉的腫瘤,可作腦葉切除。當額葉或顳葉腫瘤范圍較廣不能全部切除時,可同時切除額極或顳極作內減壓術。腫瘤位於運動、言語區而無明顯偏癱、失語者,宜注意保存神經功能,適當切除腫瘤,避免發生嚴重後遺症。腦室腫瘤宜從非功能區切開腦組織進入腦室,盡可能切除腫瘤,解除腦梗阻。位於丘腦、腦乾的膠質瘤,除小的結節性或囊性者可作切除外,一般作分流術,緩解增高的顱內壓後,進行放射治療等綜合治療。放射治療宜在手術後一般狀況恢復後盡早進行。
膠質瘤的化學治療傾向於聯合用葯,根據細胞動力學和葯物對細胞周期的特異性,用幾種葯物以提高療效。如亞硝基脲類葯物與VCR、PCB聯合應用,或與VM26、ADM、甲氨喋呤(MTX)、博來黴素(BLM)等聯合應用。為提高局部葯物濃度、降低全身毒性,亦可採用特殊給葯途徑,如通過Ommaya儲液器,局部注入ADM、MTX。通過選擇性導管從供應腫瘤血液的動脈注入腫癌葯物。
膠質瘤的免疫治療,包括主動免疫接種腫瘤疫苗、淋巴結內注入免疫核糖核酸及應用免疫調節劑如左旋咪唑、PSK、PSP等也都在臨床應用,可收到減輕放療化療反應,增強免疫力的作用。
膠質瘤的抑制腫瘤血管生成療法,目前「羥基它里寧」(bufotanine)是膠質瘤的抑制腫瘤血管生成療法較最理想的以基因表達作用的葯物。

神經膠質瘤診斷

根據其年齡、性別、發生部位及臨床過程等進行診斷,並估計其病理類型。除根據病史及神經系統檢查外,還需作一些輔助檢查幫助診斷定位及定性。
(1)腦脊液檢查:作腰椎穿刺壓力大多增高,有的腫瘤如位於腦表面或腦室內者腦脊液蛋白量可增高,白細胞數亦可增多,有的可查見瘤細胞。但顱內壓顯著增高者,腰椎穿刺有促進腦疝的危險。故一般僅在必要時才做,如需與炎症或出血相鑒別時。壓力增高明顯者,操作應慎重,勿多放腦脊液。術後給予甘露醇滴注,注意觀察。
(2)超聲波檢查:可幫助定側及觀察有無腦積水。對嬰兒可通過前囟進行B型超聲掃描,可顯示腫瘤影像及其他病理變化。
(3)腦電圖檢查:神經膠質瘤的腦電圖改變一方面是局限於腫瘤部位腦電波的改變。另一方面是一般的廣泛分布的頻率和波幅的改變。這些受腫瘤大小、浸潤性、腦水腫程度和顱內壓增高等的影響,淺在的腫瘤易出現局限異常,而深部腫瘤則較少局限改變。在較良性的星形細胞瘤、少枝膠質細胞瘤等主要表現為局限性δ波,有的可見棘波或尖波等癲癇波形。大的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可表現為廣泛的δ波,有時只能定側。
(4)放射性同位素掃描(Y射線腦圖):生長較快血運豐富的腫瘤,其血腦屏障通透性高,同位素吸收率高。如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顯示同位素濃集影像,中間可有由於壞死、囊腫形成的低密度區,需根據其形狀、多發性等與轉移瘤相鑒別。星形細胞瘤等較良性的神經膠質瘤則濃度較低,常略高於周圍腦組織,影像欠清晰,有的可為陰性發現。
(5)放射學檢查:包括頭顱平片,腦室造影、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等。頭顱平片可顯示顱內壓增高征,腫瘤鈣化及松果體鈣化移位等。腦室造影可顯示腦血管移位及腫瘤血管情況等。這些異常改變,在不同部位不同類型的腫瘤有所不同,可幫助定位,有時甚至可定性。特別是CT掃描的診斷價值最大,靜脈注射對比劑強化掃描,定位準確率幾乎是100%,定性診斷正確率可達90%以上。它可顯示腫瘤的部位、范圍、形狀、腦組織反應情況及腦室受壓移位情況等。但仍需結合臨床綜合考慮,以便明確診斷。
(6)核磁共振:對腦瘤的診斷較CT更為准確,影像更為清楚,可發現CT所不能顯示的微小腫瘤。
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可得到與CT相似的圖像,並能觀察腫瘤的生長代謝情況,鑒別良性惡性腫瘤。
神經膠質瘤臨床表現

神經膠質瘤的病程依其病理類型和所在部位長短不一,自出現症狀至就診時間一般多為數周至數月,少數可達數年。惡性程度高的和後顱窩腫瘤病史多較短,較良性的腫瘤或位於所謂靜區的腫瘤病史多較長。腫瘤如有出血或囊腫形成、症狀發展進程可加快,有的甚至可類似腦血管病的發展過程。
症狀主要有兩方面的表現。一是顱內壓增高和其他一般症狀,如頭痛、嘔吐、視力減退、復視、癲癇發作和精神症狀等。另一是腦組織受腫瘤的壓迫、浸潤、破壞所產生的局部症狀,造成神經功能缺失。
頭痛大多由於顱內壓增高所致,腫瘤增長顱內壓逐漸增高,壓迫、牽扯顱內疼痛敏感結構如血管、硬膜和某些顱神經而產生頭痛。大多為跳痛、脹痛,部位多在額顳部或枕部,一側大腦半球淺在的腫瘤,頭痛可主要在患側、頭痛開始為間歇性,多發生於清晨、隨著腫瘤的發展,頭痛逐漸加重,持續時間延長。
嘔吐系由於延髓嘔吐中樞或迷走神經受刺激所致,可先無惡心,是噴射性。在兒童可由於顱縫分離頭痛不顯著,且因後顱窩腫瘤多見,故嘔吐較突出。
顱內壓增高可產生視乳頭水腫,且久致視神經繼發萎縮,視力下降。腫瘤壓迫視神經者產生原發性視神經萎縮,亦致視力下降。外展神經易受壓擠牽扯,常致麻痹,產生復視。
一部分腫瘤病人有癲癇症狀,並可為早期症狀。癲癇始於成年後者一般為症狀性,大多為腦瘤所致。葯物不易控制或發作性質有改變者,都應考慮有腦瘤存在。腫瘤鄰近皮層者易發生癲癇,深在者則少見。局限性癲癇有定位意義。
有些腫瘤特別是位於額葉者可逐漸出現精神症狀,如性格改變、淡漠、言語及活動減少,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對事物不關心,不知整潔等。
局部症狀則依腫瘤所在部位產生相應的症狀,進行性加重。特別是惡性膠質瘤,生長較快,對腦組織浸潤破壞,周圍腦水腫亦顯著,局部症狀較明顯,發展亦快。在腦室內腫瘤或位於靜區的腫瘤早期可無局部症狀。而在腦乾等重要功能部位的腫瘤早期即出現局部症狀,經過相當長時間才出現顱內壓增高症狀。某些發展較慢的腫瘤,由於代償作用,亦常至晚期才出現顱內壓增高症狀。

神經膠質瘤發病機理

由於腫瘤逐漸增大,形成顱內佔位病變,並常伴有周圍腦水腫,當超過代償限度時,即產生顱內壓增高。腫瘤阻塞腦脊液循環或壓迫靜脈導致靜脈迴流發生障礙時,更加重顱內壓增高。如腫瘤內發生出血、壞死及囊腫形成,可加快其進程。當顱內壓增高達到臨界點時,顱內容積繼續有小量增加,顱內壓將迅速增高。如進行顱內壓監測,壓力達到6.67~13.3kPa汞柱時,則出現高原波,高原波反復出現,持續時間長,即為臨床徵象。當顱內壓等於動脈壓時,腦血管麻痹,腦血流停止,血壓下降,病人不久將死亡。
腫瘤增大,局部顱內壓力最高,顱內各分腔間產生壓力梯度,造成腦移位,逐漸加重則形成腦疝。幕上大腦半球腫瘤可產生大腦鐮下疝,扣帶回移過中線,可造成楔形壞死。胼周動脈亦可受壓移位,嚴重的可發生供應區腦梗塞。更重要的是小腦幕切跡疝,即顳葉內側溝回通過小腦幕切跡向後顱窩移位疝出。同側動眼神經受壓麻痹,瞳孔散大,光反應消失。中腦的大腦腳受壓產生對側偏癱。有時對側大腦腳壓迫於小腦幕邊緣或者骨尖,產生同側偏癱。脈絡膜後動脈及大腦後動脈亦可受壓引起缺血性壞死。最後壓迫腦干可產生向下軸性移位,導致中腦及橋腦上部梗死出血。病人昏迷,血壓上升,脈緩、呼吸深而不規則,並可出現去大腦強直。最後呼吸停止,血壓下降,心搏停止而死亡。幕下後顱窩腫瘤可產生枕骨大孔疝,小腦扁桃體向下移位疝出枕大孔。嚴重時延髓腹側壓迫於枕大孔前緣。幕上腫瘤亦可伴發枕大孔疝。致延髓缺血,病人昏迷,血壓上升,脈緩而有力,呼吸深而不規劃。隨後呼吸停止,血壓下降,脈速而弱,終致死亡。
神經膠質瘤流行病學

神經膠質瘤在顱內各種腫瘤中最為多見。在神經膠質瘤中以星形細胞瘤為最常見,其次為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室管膜瘤占第三位。根據北京市宣武醫院和天津醫學院附屬醫院的統計,在2573例神經膠質瘤中,分別佔39.1%、25.8%和18.2%。

性別以男性多見,特別在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髓母細胞瘤男性明顯多於女性。年齡大多見於20~50歲間,以30~40歲為最高峰,另外在10歲左右兒童亦較多見,為另一個小高峰。

各類型神經膠質瘤各有其好發年齡,如星形細胞瘤多見於壯年,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多見於中年,室管膜瘤多見於兒童及青年,髓母細胞瘤大多發生在兒童。各類型神經膠質瘤的好發部位亦不同,如星形細胞瘤多發生在成人大腦半球,在兒童則多發生在小腦;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幾乎均發生於大腦半球;室管膜瘤多見於第四腦室;少枝膠質細胞瘤絕大多數發生於大腦半球,髓母細胞瘤幾乎均發生於小腦蚓部.

垂 體 瘤

? 垂體瘤|腦垂體瘤是常見的良性腫瘤,發病率為1/10萬,占顱內腫瘤的10%居第3位。好發年齡為青壯年,其危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垂體激素分泌過量引起代謝紊亂和臟器損害,2、腫瘤壓迫使其垂體激素低下,引起相應靶腺的功能低下,3、壓迫蝶鞍區結構如視交叉,視神經海綿竇,腦底動脈,下丘腦,Ⅲ腦室甚至累及額葉,顳葉、腦乾等導致相應功能的嚴重障礙。垂體瘤|腦垂體瘤的分類:
1泌乳素細胞腺瘤 2生長激素細胞腺瘤 3促腎上腺皮質激素細胞腺瘤 4促甲狀腺素細胞腺瘤 5促性腺激素腺瘤 6多分泌功能細胞腺瘤 7無內分泌功能細胞腺瘤 8惡性垂體腺瘤
垂體瘤|腦垂體瘤的臨床表現:
共同特徵:
1、頭痛,早期2/3患者有頭痛、程度輕、間歇性發作。
2、視力視野障礙。
3、腫瘤向後壓迫垂體柄和下丘腦,表現為尿崩症,下丘腦功能障礙;累及第三腦室、室間孔,導水管可引起顱內壓增高症狀,至額葉可引起精神症狀、癲癇、嗅覺障礙等。
泌乳素腺瘤:泌乳素增高,雌激素減少可致閉經、必乳、不育;垂體功能低下可表現乏力,嗜睡,性功能減退,精神異常,毛發脫落,肥胖等。
PRL>100ug/IL(正常,男性<20ug/L,女性<30ug/L)
生長激素腺瘤:生長激素增高,可致肢端肥大,巨人症;性功能減退,閉經、不育;由於睡眠對肥厚的舌和咽喉等塌陷引起睡眠呼吸暫停綜合症,GH5-10ug/L,90%高於10ug/L(正常2-4ug/L)
促腎上腺皮質激素腺瘤:表現為庫欣氏綜合症,向心性肥胖,滿月臉水牛背,性功能減退或不育等,尿游離皮質醇(UFC)>100ug即有診斷意義(正常20-80ug/24)。
甲狀腺刺激素細胞腺瘤:由於TSH分泌增高T3、T4增高,表現為甲亢症狀。
促性腺激素細胞腺瘤:性功能減低,閉經、不育等。
無分泌功能細胞腺瘤:又稱嫌色細胞瘤,早期無症狀,當瘤體長大壓迫視交叉和垂體組織表現為頭痛,視功能障礙和垂體功能低下(依次為性腺、甲狀腺、腎上腺功能減低或混合性症狀體特徵。)
垂體腺癌:與周圍鄰近組織浸潤性生長,有遠處轉移,其表現如功能性垂體腺瘤。
目前垂體瘤|腦垂體瘤的治療方法有手術、葯物和放射治療。
1、手術:垂體腺瘤手術效果良好率為60-90%,但復發率較高,國外資料在7%-35%,單純切除者復發率可達50%。其復發與以下因素有關:①手術切除不徹底,腫瘤組織殘瘤②腫瘤侵蝕性生長,累及硬膜,海綿竇或骨組織③多發性垂體微腺瘤,④垂體細胞增生。
2、葯物治療僅對一部分的病例有一定的療效。如溴隱亭治療PRL腺瘤、GH腺瘤,ACTH腺瘤,生長抑制素或雌激素治療GH腺瘤,賽庚啶,甲吡酮治療ACTH腺瘤,無功能腺瘤及垂體功能低下者,採用各種激素替代治療,均為姑息性治療,可不同程度緩解症狀,但不能根本治癒,停葯後症狀復發,瘤體繼續增大。
3、放射治療:運用於手術不徹底或可能復發的垂體腺瘤及垂體癌X-刀、R-刀運用於小於3厘米的瘤體,盡管放射治療垂體腺瘤有一定的療效,但臨床上對其劑量、療效,以及對垂體功能低下,視交叉視神經、周圍血管神經結構等的損害尚待進一步研究。

中醫治療:我院專家組採用抗瘤系列組方與國葯中成葯膠囊配伍應用,以稀有的動物和名貴中草葯精選研製而成,專家組根據腦瘤的生理特徵及發展規律異質性,異變性、轉移性。採用現代醫學與傳統中醫學相結合的方法,促使中葯通過血腦屏障歸精入腦,穿破瘤體組織,封閉腫瘤組織的血液循環,使正常的腦細胞有序分列,直接進入瘤體起到吞噬消除作用,改善腦部微循環,使血氧代謝增強、病灶軟化、縮小。根據不同的病情採用不同的治療方法,辨症施治分期治療,適用於未進行手術或手術部分已切除、術後復發、X-刀、γ-刀,放化療後的患者,特別對腦瘤引起的頭痛、惡心嘔吐、耳鳴、肢體麻木、抽搐、精神障礙、視物不清重影等症狀治療效果更為明顯,一般用葯10至20天即可明顯緩解或消除症狀,多數患者3-6個月使瘤體鈣化、縮小或消失,能預防復發,臨床應用多年來療效確切。

4、頸椎病不好睡什麼枕頭好?

頸椎病形成的原因就是如果把人比作一部汽車或機器,因為使用不當或過度使用,又不經常維護和保養,那麼有些零部件就會出毛病,甚至不能正常地運轉工作。
邱頸椎那兒需要半個約月左右吧,民間的絕活,確實有兩下子!

5、什麼牌子的床好?求推薦

席夢思、絲漣、舒達(3S)的床很不錯,推薦購買。

美式床墊三品牌專巨頭三S,分別是屬「Simmons/席夢思」、 「Sealy/絲漣」和「Serta/舒達」,而席夢思/Simmons:其他還有蕾絲、金可兒、泰普爾均是美國老牌,席夢思是彈簧床的發明者,也一直是領跑者,其彈簧的支撐力度是非常大的優勢。絲漣/Sealy。Serta/舒達原裝是來自紐西蘭,國產舒達據稱來自廣東惠州工廠,質量也還可以。

不同材質適合不同人群,在三S,床墊也主要分為三大類:彈簧床墊、泡沫床墊和乳膠床墊。每種材質的床墊都有它自己的優勢,適合不同的人群。在價格上,彈簧床墊也是三類床墊中最實惠的。這類床墊最適合年輕力壯、新陳代謝快的年輕人使用。

獨立袋裝彈簧也曾是三S的專利產品。每個袋裝彈簧是獨立運作的,部分彈簧的振動不會帶動周邊的彈簧一起振動,避免了雙人使用時對方翻身的打擾,同時又在睡眠時為身體各個部位提供了更加精準的支撐和舒適度。在睡覺時怕被另一半打擾的人,可以選擇此類床墊。

與腰椎用軟布睡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