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從你提供的資料上看,你是腰椎間盤突出.就此,略談幾點我的粗淺建議:
1、所謂的腰椎間盤突出症,也就是成年人,椎間盤發生退行性改變,纖維環中的纖維變粗,發生玻璃變性以致最後破裂,使椎間盤失去原有的彈性,不能擔負原來承擔的壓力;
2、在過度勞損,體位驟變,猛力動作或暴力撞擊下,纖維環即可向外膨出,從而髓核也可經過破裂的纖維環的裂隙向外突出;
3、治療腰椎間盤突出有三種,可行保守治療,包括針灸、推拿、按摩、中葯熏蒸、牽引等,他改善局部血循環, 增大椎間隙以減輕對神經根的壓迫刺激, 消除因突出物壓迫神經引起的水腫、炎症,暫時緩解症狀,但不能徹底消除和回納突出的椎間盤;
4、開放式手術,風險比較大,一般不選擇。微創介入治療,是在義大利IMD激光自動定位C型臂機器引導及微小幾乎無創傷的情況下,通過細小的導管或穿刺針准確直接作用於突出部位,通過物理的因素,消融或溶解突出物,使突出物回縮或消失;
5、解除了對神經的壓迫,達到和開刀治療同樣的療效,他較一般的傳統大手術相比,它具有創傷小,安全系數高,風險小,術後恢復快等優點,是當前治療腰椎間盤突出,最好的方法。
以上僅供參考,祝你早日康復!
2、第三腰椎體骨質結構斷裂改變是怎麼造成的
自然是劇烈運動碰撞或者長期不正確的姿勢習慣造成的。
當然營養問題也會影響骨骼的柔韌性
3、第三第四腰椎在腰部的什麼位置
摸腰兩側腰帶下方的兩塊骨頭最高點處在腰後部畫一條線,這條線的正中的上方便是第四腰椎,再往上二到三公分就是第三腰椎。
皮質骨的橫斷面掃描皮質骨構成包繞松質骨的殼結構,平均厚度大約1.5~3.5mm,根據其厚度和骨質特點又分為三種情況:
椎體前緣和兩側的馬蹄形部分,其形狀和皮質骨厚度比較規則,CT值范圍:400~500;
椎弓根區,指與椎弓根相連的椎體側壁和椎體後壁部分,此區皮質骨厚度由椎體向椎弓根方向逐漸增厚,連接椎弓根處最厚。CT值范圍:500~800;
椎弓根間區,位於椎弓根間的椎體後壁,皮質骨厚度在三部分中最薄,甚至在椎體中部缺如,相應於椎體後壁靜脈竇。CT值范圍:200~400。
(3)腰椎三地結構擴展資料:
松質骨的橫斷面掃描 松質骨與皮質骨比較,具有高度的不均勻性,CT值范圍從數10至250以上。以椎體中部為例:
椎體中央略偏後部分的骨質比較緻密,此外的周圍部分骨質較疏散,而近椎弓根部分介於兩者之間,椎體前部皮質骨下松質骨最低。靠近上下腰終板的松質骨平均較椎體中部質密,而下部略高於上部。
4、第三腰椎是哪兩組肌肉的中繼站?
1、豎脊肌。以總腱起自骶骨背面、腰椎棘突、髂嵴後部和胸腰筋膜,其中中間為最長肌,止於橫突及其附近肋骨;2、橫突棘肌。由多個斜肌束組成,排列於由骶骨至枕骨的整個脊柱的背面,為豎脊肌所掩蓋。肌束起自下位椎骨的橫突,斜向內上方,跨越1-6個椎骨不等,止於棘突。3、橫突間肌。在相鄰的橫突之間有橫突間肌,腰頸部比較發達。4、骶棘肌。起自骶骨背面,骶結節韌帶,腰椎棘突,髂嵴後部腰背筋膜,止於肋骨、椎骨的橫突和棘突以及顳骨乳突等。5、腰方肌 起自髂嵴,止於第十二肋骨和上位四個腰椎6、腰大肌 起自第十二胸椎下緣,全部腰椎體外側面和橫突,止於股骨小轉子。
5、多層螺旋CT腰椎(1-3個椎體)(平掃)有幾個片子
有幾張片子都可以。掃描層厚決定了有幾幅圖像,但理論上來說多層螺旋CT可以處理出無窮多幅圖像,實際醫生是不會這么做的,沒意義。然後圖像列印到片子上的時候一般會有兩種條件的圖像供觀察不同的組織結構。但有的醫院為了節約成本也會將圖像進行組合,結果就是圖像變小了。所以,給你幾張片子都是合理的。
6、腰椎3/4節在腰的什麼位置
人體頸椎7塊,胸椎12塊,腰椎5塊。從上到下。就是在第三個腰椎與第四個腰椎之間,大概在我們系腰帶上下。
7、腰椎3/4水平椎管佔位
髓外椎管內佔位最常見的脊膜瘤和神經鞘瘤,均為良性腫瘤,顯微手術治療佳。
您的病情已經了解,建議:點擊此處參考我的文章 《復雜椎管內腫瘤(腹側面啞鈴型腫瘤和髓內腫瘤)的顯微手術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