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腰椎 > 腰椎管結構

腰椎管結構

發布時間:2020-10-16 01:31:32

1、出入椎管的結構是?

椎間孔是上位椎骨的椎下切跡和下位椎骨的椎上切跡所圍成的椎管側面的孔.椎間孔內通過的結構是脊神經.連於脊髓的脊神經.

2、脊柱的組成及結構特點?

脊柱的組成及結構特點?
脊柱結構的正常解剖,一般見於教科書,現實生活中很多人不知道脊柱的結構。有的患者檢查過後,很是茫然,如腰椎L3-L4椎間盤突出,總是問個不停,不知道病因,更有甚者不知道腰椎在哪兒?
人在出生後一年,胸腰兩側椎弓完全融合,頸椎是在第2年融合,骶椎較晚,約在7~10歲融合。正常人有24個椎骨,即頸椎7個、胸椎12個,腰椎5個。新生兒的脊柱是由胸腔後凸和骶骨後凸形成的向前彎曲,出生3個月就會形成永久性彎曲,18個月學走路時,出現前凸彎曲,使身體在腰部以上直立。這樣就出現了4個矢狀面彎曲,這幾個彎曲部位,也是經常發病的部位,尤其是腰骶交界處的慢性勞損,常為腰背痛的發病基礎。
椎體主要為松質骨構成,骨皮質薄。椎管錐孔之間的一條椎管,用以保護其中的脊髓。腰3的橫突最長,是腰背肌肉的著力點,棘突是由左右椎板匯合而成的。各椎骨之間靠椎間關節及許多韌帶連結,椎間盤是連接各椎體的主要結構,是由位於中央的髓核和周圍包繞著的纖維環構成。脊柱的血液供應,是穿椎弓供應椎弓根,橫突和棘突。脊柱的神經供應是脊柱的返支(竇椎神經)的作用,刺激竇椎神經可引起背痛和坐骨神經痛。腰骶關節與骶髂關節是脊柱連接骨盆和下肢,並將軀干所承受的力傳遞到下肢的交接點,作用在於穩定和有效的傳達動力。
腰背痛可分為原發痛和繼發痛,牽涉痛或感應性痛,以及神經性痛三種。具體病種可分為,腰椎間盤突出症、腰椎骨質增生、椎弓崩裂、胸腰椎骨折、椎管狹窄症、胸腰椎結核症、強直性脊柱炎、脊柱及椎管內腫瘤、脊柱側彎、骨質疏鬆症、退變滑脫、化膿性脊柱炎、腰骶畸形、小關節紊亂、頸肩痛和風濕勞損所致的腰背痛。
臨床檢查,頸椎用C代替,胸椎用T代替,腰椎用L代替,骶椎用S代替。如C4-C5退行性病變,指的就是第四頸椎和第五頸椎,L5-S1椎間盤突出,指的就是第5腰椎和骶椎第1節的椎間盤突出,以此類推。希望本文能對大家有幫助,對脊柱的結構能有所了解。

3、腰椎管的組成

?

4、腰椎椎孔和椎管由什麼構成?

腰椎椎孔由椎體後方和椎弓圍繞構成,各腰椎椎孔相連成腰椎管,自腰1 至腰2 以下包含有馬尾神經,是重要的神經通道,椎孔有兩個徑:椎孔矢徑自椎體後緣至兩椎板聯合最突出處;椎孔橫徑,為兩側椎弓根向外突出,內緣間最寬的距離。椎管兩個徑中,以矢徑最為重要,一般認為如果矢徑小於13mm,橫徑小於18mm,即可定為椎管狹窄症,如小於10mm 則絕對狹窄。在各椎孔矢徑中,以腰3 最小。在有病理改變的情況下,如腰椎間盤突出症、腰椎椎管狹窄症,可以腰4為最小。

5、腰椎結構圖片 4—5在人體什麼部位

兩側髂嵴連線的位置,大概就是及腰帶的位置,腰椎間盤突出的好發部位

6、腰椎管的結構是什麼樣的 裡面有什麼 要是做腰間盤微創手術風險大不大

病情分析:
腰椎管是圓柱狀的腔隙,裡面容納脊髓,腰間盤突出進入椎管會壓迫脊髓和神經根,引起相應神經症狀。腰間盤微創手術風險較大,因為有損傷神經根和脊髓的可能性。

意見建議:
建議慎重考慮手術,如果能保守治療,一般不做手術。如果壓迫症狀較重,非手術治療無效,再選擇手術。

與腰椎管結構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