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刺,又稱骨贅,就是骨質增生,是骨骼的一種退行性變化;系關節軟骨退變引起新生骨增生的慢性骨關節病。好發於中老年人,骨刺多發於負重關節部位,如椎體、四肢關節、跟骨等負重關節。 原發性退行性骨關節病,正常軟骨是由軟骨細胞及基質構成,而基質由蛋白多糖構成的硫酸軟骨素和包埋其中的膠原纖維組成。軟骨中硫酸軟骨素含量隨著年齡增長而減少,致使膠原微纖維分解,軟骨產生老年性退變。 繼發性退行性骨關節病,如外傷、勞損、先天性關節畸形、局部骨組織缺血、內分泌失調和神經性障礙等引起。多見於青壯年、單關節受累、某些負重操作受外傷等人。退變軟骨不光滑、變薄、脆弱、蟲蝕狀缺損、最終完全消失、露出骨端,由於修復,骨端硬化,關節邊緣形成骨贅、關節面粗糙不平,進而因局部血管增多而產生骨質疏鬆,關節韌帶附著部位可增生、鈣化和骨化。骨刺的臨床表現與骨刺形成的部位有關。頸椎的骨刺,可壓迫頸叢神經,引起頸、肩、上肢麻木、無力、疼痛,有時疼痛較劇烈,似刀割、電刺並向上肢遠端及頭枕部放射;腰椎的骨刺有壓迫坐骨神經的可能,在彎腰、咳嗽、打噴嚏時可引起腰部、臀部沿大腿後側向下肢放射的劇烈疼痛,跟骨骨刺則出現足跟疼痛,在雙足著地負重時疼痛加重。祖國醫學認為:「肝主筋,腎主骨」,肝腎虛虧便會筋骨痿軟,出現腰膝酸軟,四肢無力。一般是採用手術治療,中醫理療!不知道想知道哪方面的療法???、
我們每天都在動,腰椎不好的話,對生活工作將造成巨大不便。應該你也知道,它的病因是因為某些外部沖突或長期坐姿不當,造成腰椎關節纖維環軟骨的損傷、移位、松動,導致髓核突出,刺激了穿行在脊柱中的中樞神經或馬尾神經引起疼痛,嚴重的就造成了坐骨神經痛而累及臀部雙腿甚至足部引起疼痛酸麻。 因此,腰椎間盤突出的關鍵在於纖維環的恢復。
目前醫院里針對腰椎間盤突出基本上是以緩解疼痛為目的,但疼痛一時止住了,又會復發,並且可能一次比一次更加嚴重,所謂治標不治本。 拔罐、電療、按摩等方法也不錯,但畢竟屬於理療手法,基本上只是作用於肌肉部分,可以暫時舒緩肌肉不適,但是對於損傷的腰椎間盤和纖維環軟骨內部沒有什麼效果。手術治療也是一個辦法,萬不得已而為之,一定要慎而又慎,畢竟脊柱上貫穿著中樞神經,風險太大。至於社會上的很多「偏方」「祖傳秘方」之類的,多有不實,一定要警惕。
正是有鑒於傳統治療的局限性,從80年代到現在,世界上各發達國家(美日歐等)開始盛行攝取純天然鋸峰齒鮫軟骨粉來治療腰椎間盤突出,並取得了纖維環軟骨再生的臨床驗證。在歐洲一些國家,已把純天然鋸峰齒鮫軟骨粉萃取物認定為葯品,日本也選定了專門企業提供臨床之用。 純天然鋸峰齒鮫軟骨粉除了有抑制、改善、甚至根治腰椎間盤突出症的功效外,更可貴的是沒有副作用,沒有葯物依賴性,因此被發達國家當作代替療法的一環,開始廣泛地用於臨床之中,形成代替療法的巨大潮流。而且它不像葯品那樣越吃越沒有效果,或產生葯物依賴性。相反,它隨著體內的積累效果越來越明顯,而且沒有副作用,在中國也正在迅速普及之中,問題是可能價格稍貴,你可以去了解一下,然後根據自身的病情和經濟條件調整用量,一段時間後應該可以痊癒。祝早日徹底康復!
3、腰椎上下關節突的關節面的損傷是不是不能
腰椎後關節由每兩相鄰腰椎的上下關節突組成,即上一椎骨的下關節突和下一椎骨的上關節突。其位置關系為上一椎骨的下關節突在外,下一椎骨的上關節突在內,關節囊較厚。腰椎後關節的關節面與水平面成直角,與額狀面成45°角,可做前屈、側屈運動,幾乎不能夠旋轉。關節突前方有黃韌帶加強,後方有部分棘間韌帶加強。希望這些對你能有一下幫助~
4、什麼是腰椎小關節紊亂症?
腰椎小關節是指關節突關節,關節囊有豐富的神經末梢,關節囊內的滑膜中也有豐富的有髓神經纖維和毛細血管。腰椎小關節接近矢狀位,有利於腰椎前屈、後伸運動,當超過運動范圍不能復位時,就會嵌壓滑膜和關節囊,引起腰痛、腰椎活動受限等臨床症狀,稱腰椎小關節紊亂症。一、病因1. 小關節錯位:常見於椎間盤退變、椎間隙縮窄,上下關節突不能正常對合。關節囊、韌帶鬆弛導致小關節在正常活動時出現間隙。2. 小關節滑膜嵌頓:腰椎用力不當突然出現劇烈腰痛、腰椎活動明顯受限。原因是關節囊皺襞、滑膜嵌頓於關節間隙,壓迫神經末梢。3. 小關節骨性關節炎:慢性勞損導致小關節骨質增生、肥大、內聚。二、臨床表現多見於中年人,女性多於男性。常有慢性腰腿痛病史,無明顯外傷史。正常活動時突然出現腰部劇烈疼痛,部位不明確,腰部活動明顯受限,夜間翻身困難。查體:骶棘肌痙攣、腰椎小關節處深壓痛,下肢無神經體征,直腿抬高試驗(-)。三、輔助檢查1. X片:可見小關節不對稱、關節間隙增大、重疊、退變增生等。可有脊柱側彎、腰椎生理前凸消失等繼發改變。2. CT:可見關節突增生、關節間隙增寬、對合不良、關節突關節退變、軟骨下硬化、關節內碎骨、積液、積氣等改變。四、診斷要點及鑒別診斷根據病史、臨床表現和典型體征,診斷不困難。1. 椎間盤源性痛:椎間盤退變也可引起小關節紊亂,所以與椎間盤源性痛鑒別較困難。單純小關節紊亂復位後疼痛消失快、不易復發。椎間盤源性痛多持續、難以徹底緩解。2. 腰肌勞損:慢性腰痛,無急性外傷史。酸脹痛、休息後減輕,反復發作。肌肉起止點附近較固定壓痛點。3. 棘上棘間韌帶炎:慢性腰痛,局限於腰後正中區。壓痛點位於棘突和棘間,不放射。4. 第3腰椎橫突綜合征:骶棘肌痙攣、第三腰椎橫突尖壓痛。局封療效好。5. 急性腰扭傷:有明確的外傷史,肌肉附著點壓痛明顯,局封後疼痛消失。五、治療原則1. 卧床休息,口服鎮痛葯和解痙劑。2. 斜扳手法復位:安全、快速、有效解除劇烈腰痛和肌肉痙攣的方法。不需要麻醉,通過放鬆腰背肌、快速旋轉復位使嵌頓的滑膜解除壓迫。3. 針灸、按摩、理療:有促進血液循環、減輕疼痛的作用,但不能治癒。4. 局部封閉:短期內止痛效果良好。5. 腰背肌功能鍛煉:增強腰椎穩定性,防止復發。6. 手術治療:保守治療無效、嚴重影響生活和工作者,可行腰椎關節囊和滑膜切除術
5、請問腰椎間盤突出屬於關節炎嗎?
你好!腰椎間盤突出屬於腰椎退行性病變並不屬於炎性病變,一般情況下不需抗炎治療,如果合並水腫則需要脫水葯物治療。
指導意見:
建議按療程腰椎牽引治療,平時適當按摩,平時堅持睡硬板床,避免久坐和重體力活,定期做常規體檢。祝早日康復!
6、第3-5腰椎錐體邊緣及小關節突無骨質增身是不是就沒有
你好,早期的退變拍片子是看不出來的,
7、腰椎小關節面硬化什麼意思腰椎間盤突
椎間盤突出可能與在椎間盤和椎管內的氣體形成有關,真空現象可位於椎管內的椎間盤內或存在於硬膜外間隙中。存在於突出椎間盤內的氣體,由於椎間盤內壓力的變化(外力作用於脊柱)進入椎管,產生椎管內積氣徵象。 椎體小關節病變與椎管內積氣的關系,當椎體小關節發生退變(骨關節炎)並產生真空現象時,椎小關節內的氣體也可通過小關節的薄弱點進入椎管,或者擠壓黃韌帶,進而壓迫與之相鄰的神經根。 產生椎間盤真空現象的原因除上述以外,還包括感染、創傷、椎體塌陷和骨壞死、骨轉移瘤、邊緣椎、褐黃病、木瓜凝乳蛋白酶化學核溶解以及椎間盤切除術後等因素。這些病因引起的椎間盤真空現象,均可繼發產生椎管 椎間盤積氣徵象。
8、怎樣確定哪節腰椎間盤突出症了
不同節段腰椎間盤突出
症的定位診斷
1.L5/S1椎間盤突出:①骶骼關節上方、髖關節、大腿與小腿後外側及足背疼痛;②小腿後外側包括外側足趾麻木;③足與趾跖屈力減弱;④小腿三頭肌無力或萎縮;⑤跟腱反射減弱或消失;⑥L5棘突旁有明顯壓痛叩痛。
2.L4~5椎間盤突出:①疼痛在骶髂關節、髖關節大腿後外側,並向大腿前方及小腿前內側放射;②小腿外側或足背包括足趾背伸力減弱;③足趾背伸力減弱;④跟腱反射可無改變或減弱;⑤L4棘突旁有壓痛點。
3.L3~4椎間盤突出:①疼痛在骶髂關節、髖關節大腿後外側,並向大腿前方及小腿前內側放射;②小腿前內側麻木;③膝反射減弱或消失;④L3棘突旁有壓痛;⑤膝關節伸展力減弱;⑥髖關節過伸試驗或股神經牽拉試驗陽性。
4.L2~3椎間盤突出:①臀部和大腿外側出現感覺麻木或過敏;②股四頭肌肌力減弱;③膝反射減弱。
5.L1~2椎間盤突出:①L2神經根受壓,大腿外側或前外側疼痛;②大腿前內側近端疼痛,感覺減退;③神經根受累區域麻木;④屈髖肌力減弱,內收肌反射減弱。
6.T12/L1椎間盤突出:①L1神經根受壓,腹股溝區或大腿前外側區疼痛;②神經根支配區域麻木、痛覺減退;③下腹壁反射或提睾反射減弱或消失。
7.中央型腰椎間盤突出
:①L4~5、L5~S1多見;②腰背痛、雙側大腿及小腿後側疼痛,感覺減退;③雙側大腿、小腿後側、足底及會陰區麻木;④膀胱及直腸括約肌無力或麻痹;⑤踝反射和肛門反射消失。T:代表人體胸椎;L:帶人體腰椎;S:代表人體骶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