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腰椎 > 腰椎關節囊圖

腰椎關節囊圖

發布時間:2020-10-14 03:42:42

1、腰椎關節面下小囊狀低密度影是什麼

請問平時有什麼症狀?可能為囊腫,建議做個磁共振掃描,進一步明確診斷。

2、關節囊是什麼組織

偷下懶
關節囊包在關節的周圍,兩端附著於與關節面周緣相鄰的骨面。關節囊可分為外表的纖維層和內面的滑膜層。纖維層由緻密結締組織構成,其厚薄、松緊隨關節的部位和運動的情況而不同,此層有豐富的血管、神經和淋巴管分布。滑膜層薄而柔潤,其構成以薄層疏鬆結締組織為基礎,內面襯以單層扁平上皮一間皮,周緣與關節軟骨相連續。滑膜上皮可分泌滑液,滑液是透明蛋清樣液體,略呈鹼性,除具潤滑作用外,還是關節軟骨和關節盤等進行物質代謝的媒介。

3、關節囊由什麼構成

您好:
滑膜關節(Synovil joints),簡稱關節(articulation),是骨連結的最高分化形式,以相對骨面間有滑液腔隙,充以滑液,因而有很大的活動度為其特點,骨面間相互分離,僅借其周圍的結締組織相連結。
1:滑膜關節的基本構造:
滑膜關節具有關節面,關節囊和關節腔,是每個關節所必須的基本結構。
1)關節面(articular surface):是構成關節的各相關骨的接觸面,每一關節至少包括兩個關節面,一般為一凸一凹,凸的稱為關節頭,凹稱為關節窩。
2)關節囊:(aricular capsule):為結締組織膜構成的囊,附著於關節面周圍及附近的骨面上,並與骨膜融合,密閉關節腔,可分內,外兩層。
A:纖維膜(fibrous membrane):為外層,由緻密結締組織構成,富有血管,淋巴管和神經。
B:滑膜(synovial membrane):為內層,由平滑光亮,薄而柔潤的疏鬆結締組織膜構成,伏帖於纖維膜內面,其邊緣附著於關節軟骨的周緣,包被著關節內除關節軟骨,關節唇和關節盤以外的所有結構。滑膜層內有滑液。滑液(synovial fluid)為透明蛋白樣黏液,0.13-2毫升,保證關節的新陳代謝,增加潤滑,減少摩擦,促進關節的運動效能。
3)關節腔(articular cavity):為關節軟骨和關節囊滑膜層共同圍成的密閉腔隙,腔內含有少量滑液。關節腔內為負壓,對維持關節的穩定性起一定作用。

參考文獻:系統解剖學--人民衛生出版社

4、關節囊是干什麼的

關節由關節囊、關節面和關節腔構成。關節囊包圍在關節外面,關節內的光滑骨百稱為關節面,關節內的空腔部分為關節腔。正常時,關節腔內有少量液體,以減少關節運動時磨擦。關節有病時,可使關節腔內液體增多,形成關節積液和腫大。

關節周圍有許多肌肉附著,由此推測,關機囊外面是各種功能的肌肉組織。

5、生物八年級上冊人教版P29:關節模式圖 關節頭、關節囊、關節腔、關節窩、關節軟骨分別是什麼作用

關節的結構:

關節模式圖中, 關節頭放在關節窩中,使關節牢固,防止關節脫落。關節囊包在整個關節的外面加強關節的牢固;關節腔內有空隙和滑液,使關節靈活;關節面上的關節軟骨可以減輕運動時的震動,減少摩擦,使運動靈活。

6、腰椎結構圖片 4—5在人體什麼部位

兩側髂嵴連線的位置,大概就是及腰帶的位置,腰椎間盤突出的好發部位

7、什麼是關節囊?

指包在關節的周圍,兩端附著於與關節面周緣相鄰的骨面的囊狀結構

8、人體脊椎骨骼高清圖

人體脊椎骨骼高清圖:

人類的脊柱由23-24塊脊椎骨和中間起緩沖作用的椎間盤組成;這個結構通過韌帶和小的脊柱關節固定;具有支持軀干、保護內臟器官的作用。

脊柱人為劃分為7頸椎、12胸椎、5腰椎、骶骨和尾骨。人類的5塊骶骨和4塊尾骨相互融合,它們被稱之為「假脊椎」。有尾巴的脊椎動物有數目不等的尾骨。

成人的脊柱在矢狀面成雙s形彎曲,脊柱側面觀,有頸、胸、腰、骶4個生理性彎曲。它為直立行走的人類提供了強大支持,而且具有彈性。頸部和腰部向前突出的脊柱彎曲被稱之為脊柱前凸,相對的胸部和尾部向後突出則被稱之為脊柱後凸。

(8)腰椎關節囊圖擴展資料:

人體骨骼作用

1、支持作用:人體不同的骨骼通過關節、肌肉、韌帶等組織連成一個整體,對身體起支撐作用。假如人類沒有骨骼,那隻能是癱在地上的一堆軟組織,不可能站立,更不能能行走。

2、保護作用:人類的骨骼如同一個框架,保護著人體重要的臟器,使其盡可能地避免外力的「干擾」和損傷。例如顱骨保護著大腦組織,脊柱和肋骨保護著心臟、肺,骨盆骨骼保護著膀胱、子宮等。沒有骨骼的保護,外來的沖擊、打擊很容易使內臟器官受損傷。

3、運動功能:骨骼與肌肉、肌腱、韌帶等組織協同,共同完成人的運動功能。骨骼提供運動必須的支撐,肌肉、肌腱提供運動的動力,韌帶的作用是保持骨骼的穩定性,使運動得以連續的進行下去。所以,我們說骨骼是運動的基礎。

4、代謝功能:骨骼與人體的代謝關系十分密切。骨骼中含有大量的鈣、磷及其他有機物和無機物,是體內無機鹽代謝的參與者和調節者。

9、跪求專業人士幫我看下腰椎CT圖片!

你的胸椎就已經出問題的,加上腰間盤突出,你的腿應該也有問題。你是不是有過外傷,

10、什麼是腰椎小關節紊亂症?

腰椎小關節是指關節突關節,關節囊有豐富的神經末梢,關節囊內的滑膜中也有豐富的有髓神經纖維和毛細血管。腰椎小關節接近矢狀位,有利於腰椎前屈、後伸運動,當超過運動范圍不能復位時,就會嵌壓滑膜和關節囊,引起腰痛、腰椎活動受限等臨床症狀,稱腰椎小關節紊亂症。一、病因1. 小關節錯位:常見於椎間盤退變、椎間隙縮窄,上下關節突不能正常對合。關節囊、韌帶鬆弛導致小關節在正常活動時出現間隙。2. 小關節滑膜嵌頓:腰椎用力不當突然出現劇烈腰痛、腰椎活動明顯受限。原因是關節囊皺襞、滑膜嵌頓於關節間隙,壓迫神經末梢。3. 小關節骨性關節炎:慢性勞損導致小關節骨質增生、肥大、內聚。二、臨床表現多見於中年人,女性多於男性。常有慢性腰腿痛病史,無明顯外傷史。正常活動時突然出現腰部劇烈疼痛,部位不明確,腰部活動明顯受限,夜間翻身困難。查體:骶棘肌痙攣、腰椎小關節處深壓痛,下肢無神經體征,直腿抬高試驗(-)。三、輔助檢查1. X片:可見小關節不對稱、關節間隙增大、重疊、退變增生等。可有脊柱側彎、腰椎生理前凸消失等繼發改變。2. CT:可見關節突增生、關節間隙增寬、對合不良、關節突關節退變、軟骨下硬化、關節內碎骨、積液、積氣等改變。四、診斷要點及鑒別診斷根據病史、臨床表現和典型體征,診斷不困難。1. 椎間盤源性痛:椎間盤退變也可引起小關節紊亂,所以與椎間盤源性痛鑒別較困難。單純小關節紊亂復位後疼痛消失快、不易復發。椎間盤源性痛多持續、難以徹底緩解。2. 腰肌勞損:慢性腰痛,無急性外傷史。酸脹痛、休息後減輕,反復發作。肌肉起止點附近較固定壓痛點。3. 棘上棘間韌帶炎:慢性腰痛,局限於腰後正中區。壓痛點位於棘突和棘間,不放射。4. 第3腰椎橫突綜合征:骶棘肌痙攣、第三腰椎橫突尖壓痛。局封療效好。5. 急性腰扭傷:有明確的外傷史,肌肉附著點壓痛明顯,局封後疼痛消失。五、治療原則1. 卧床休息,口服鎮痛葯和解痙劑。2. 斜扳手法復位:安全、快速、有效解除劇烈腰痛和肌肉痙攣的方法。不需要麻醉,通過放鬆腰背肌、快速旋轉復位使嵌頓的滑膜解除壓迫。3. 針灸、按摩、理療:有促進血液循環、減輕疼痛的作用,但不能治癒。4. 局部封閉:短期內止痛效果良好。5. 腰背肌功能鍛煉:增強腰椎穩定性,防止復發。6. 手術治療:保守治療無效、嚴重影響生活和工作者,可行腰椎關節囊和滑膜切除術

與腰椎關節囊圖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