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腰椎 > 腰椎的分布

腰椎的分布

發布時間:2020-10-13 11:12:58

1、腰椎有哪些神經

主要有5對腰叢神經及分支。
詳細分布如下:腰叢(plexus lumbalis)由第12胸神經前支一部分及第1~3腰神經前支和第4腰神經前支一部分組成。而第4腰神經前支余部和第5腰神經前支組成腰骶干,向下加入骶叢。
腰叢位於腰大肌之中及其後方,其分支分別自腰大肌穿出。
2.腰叢的主要分支
腰叢組成後,除立即發出肌支,支配髂腰肌與腰方肌外,其餘分支有:
(1)髂腹下神經(T12、L1)及髂腹股溝神經(L1)以共同的神經干發自腰叢,再分為平行的兩細支,經腰方肌前面平行向外下,至髂嵴上方,進入腹橫肌與斜內斜肌之間前內行。
髂腹下神經在髂前上棘內側,穿出腹內斜肌,在腹外斜肌腱膜深面走行,達腹股溝淺環上方,穿出該腱膜淺出於皮下。
髂腹股溝神經於腹股溝韌帶中點附近進入腹股溝管,並隨精索或子宮圓韌帶出淺環。分布於陰莖根部及陰囊或大陰唇皮膚。
此二神經在走行過程中,分布於腹股溝區的肌肉和皮膚。在腹股溝疝手術時應防傷及。
(2)生殖股神經(L1、2)貫穿腰大肌,沿此肌前面下降,分為兩支:一支入腹股溝管隨精索走行,支配提睾肌;另一支分布於陰囊(或大陰唇)及隱靜脈裂孔附近皮膚。
(3)股外側皮神經(L2、3)自腰大肌外側緣向外下,經腹股溝韌帶深面入股部,分布於大腿外側面的皮膚。
(4)股神經(n.femoralis)(L2、4)為腰叢中最大的分支,在腰大肌外側緣和髂肌之間下行,經腹股溝韌帶深面進入股三角內,位於股動脈外側,分為數支:①肌支:支配恥骨肌,股四頭肌及逢匠肌。②皮支:分布於股前皮膚,其中最長的一支為隱神經,它伴隨股動脈入收肌管,向下在膝關節內側淺出皮下後,與大隱靜脈伴行,向下分布於小腿內側面及足內側緣皮膚。
股神經損傷表現為:①運動障礙:股前肌群癱瘓,行走時抬腿困難,不能伸小腿。②感覺障礙:股前面及小腿內側麵皮膚感覺障礙。③股四頭肌萎縮,髕骨突出。④膝反射消失。
(5)閉孔神經(n.obturatorius)(L2、4)沿腰大肌內側緣走出,沿骨盆側壁向前下行,通過閉膜管至大腿內側,分布於大腿肌內側群和大腿內側的皮膚。
閉孔神經損傷表現為:①股內側肌癱瘓,大腿內收力減弱,仰卧時患肢不能置於健側大腿之上。②股內側皮膚感覺障礙。

2、腰椎結構圖片 4—5在人體什麼部位

兩側髂嵴連線的位置,大概就是及腰帶的位置,腰椎間盤突出的好發部位

3、人的腰在什麼地方圖片

人的腰在胯上肋下的部分,分布在脊柱的兩側,介於髖骨和假肋之間。某些物體上相當於人腰位置的或狀似人腰的部位;物體之中部,尤指比兩頭窄或細的中部。

腰椎有5個,椎體高大,前高後低,呈腎形。椎孔大,呈三角形,大於胸椎,小於頸椎。關節突呈矢狀位,上關節突的關節面凹,向後內側,下關節突的關節面凸,向前外側。上關節的外側有一乳突,棘突為四方形的骨板,水平地突向後。



(3)腰椎的分布擴展資料

傷腰的姿勢:

1、蹲

下蹲時過猛或使用不正確的蹲姿,也容易拉傷腰部。正確蹲姿是,下蹲時,兩腿合力支撐身體,頭、胸、膝關節在一個角度上。

2、提

很多人都喜歡用一個手提重物,這樣容易使一側腰肌受損而引發疼痛。正確方法是,兩手分攤重物力量,讓腰椎均勻受力。提的東西也不能太重,蠻力最傷腰,搬重物最好藉助工具。

腰部保護:

1、早晨起床首先活動腰部。每日早晨起床後,要首先活動腰部。平時多做收縮腹肌、伸展腰肌運動,以及散步、倒步行走和騎自行車等,都能防止和減輕腰疼。

2、學會放鬆,減少緊張。緊張可使血液中激素增多促使腰間盤腫大而導致腰疼,所以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保持愉快心境對防止腰疼有很大幫助。

3、保持正確姿勢。無論做什麼都不能違背生理機能。久坐的人坐時要使背部緊靠椅背,以使腰部肌肉得到放鬆和休息,時而向後伸腰也是預防腰疼的好方法。

4、人體骨骼的分布常識!

成年人有206塊骨。
【頭部的叫做顱骨】共23塊,其中腦顱骨8塊(額骨1塊,蝶骨1塊,枕骨1塊,篩骨1塊,頂骨2塊,顳骨2塊),面顱骨15塊(鼻骨2塊,淚骨2塊,上頜骨2塊,齶骨2塊,顴骨2塊,下鼻甲2塊,舌骨1塊,犁骨1塊,下頜骨1塊)。
【軀幹部的叫做軀干骨】有51塊,其中椎骨26塊(包括頸椎7塊,胸椎12塊,腰椎5塊,骶骨1塊,尾骨1塊),肋骨24塊,胸骨1塊。
【四肢部的叫做附肢骨】有126塊,其中上肢骨64塊(包括鎖骨2塊,肩胛骨2塊,肱骨2塊,橈骨2塊,尺骨2塊,腕骨16塊,掌骨10塊,指骨28塊),下肢骨62塊(包括髖骨2塊,股骨2塊,髕骨2塊,脛骨2塊,腓骨2塊,跗骨14塊,跖骨10塊,趾骨28塊)。
【中耳鼓室內的叫做聽小骨】有6塊,分別叫做錘骨(2塊)、砧骨(2塊)、鐙骨(2塊)。

5、腰、腹的位置分別在哪裡?

人的腹部是骨盆和胸部之間的身體部分。在解剖學上,腹部從胸底的橫隔膜直到骨盆的真假骨盆界限。

腰部是人體或四足動物的胯上肋下的部分,分布在脊柱的兩側,介於髖骨和假肋之間。某些物體上相當於人腰位置的或狀似人腰的部位;物體之中部,尤指比兩頭窄或細的中部。

(5)腰椎的分布擴展資料

影響腰椎健康因素

1、腰部的不正確發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時常會碰到一些需要彎腰搬重物的情況,由於長期不運動,腰肌力量弱,若是直接彎腰搬起重物,重量直接作用在腰部,便有可能造成腰部損傷。建議日常搬重物時下蹲後再將其搬起,利用下肢與腰部共同承擔重量,能起到保護腰椎的作用。

2、長期不正確的坐姿

如今大多數工作都屬於坐班制,上班族長時間伏案工作,不良姿勢會導致整個脊柱處在一個非生理性、非協調的彎曲變形狀態,整個脊柱的韌帶與肌肉都處於不正常的負荷狀態和缺血和缺氧的環境。如果不注意腰部的活動,久而久之會造成腰椎的損傷,造成腰椎疾病。

6、人體一共有多少脊椎骨

人體一共有33塊脊椎骨。

椎骨(vertebrae)又稱脊柱骨(backbone),有33塊,根據它們在人體的位置可分為7塊頸椎,12塊胸椎,5塊腰椎,5塊骶椎和4塊尾椎。在成年人5塊骶椎癒合成一塊骶骨,4塊尾椎癒合成一塊尾骨。

根據所在部位不同,椎骨又分頸椎骨,特點是椎體小,椎孔為三角形,棘突短,橫突中央有孔等:胸椎骨,較頸椎大,較腰椎小,其特點是椎體象心形,兩側有關節面接肋骨頭,椎孔較小,棘突長而多斜下,橫突斜向後外側等。

(6)腰椎的分布擴展資料

脊椎骨分型

腰椎骨較大,特點是椎體兩側無關節面,橫突向外側,沒有橫突孔及關節面等;骶骨是由五節骶椎骨合成,特點是底向上前與未節腰椎合成骶骨岬,分前、後及外側面。五塊骶椎的分界線為橫嵴,嵴的兩端叫骶前孔,後面正中線有縱嵴,是骶棘脊突聯合而成。

嵴外側有孔叫骶後孔,第五骶椎向尾側伸出兩突起叫骶骨角,接尾骨之尾骨角;尾骨是由四至五節尾椎聯合成的,其特點是沒有椎弓、棘突和椎孔,尾骨角接骶骨。

7、腰在什麼位置

腰分布在脊柱的兩側,介於髖骨和假肋之間。腰椎有5個,椎體高大,前高後低,呈腎形。椎孔大,呈三角形,大於胸椎,小於頸椎。關節突呈矢狀位,上關節突的關節面凹,向後內側,下關節突的關節面凸,向前外側。上關節的外側有一乳突,棘突為四方形的骨板,水平地突向後。

橫突短而薄,伸向後外方,根部的後下側有一小結節,稱為副突,在發生過程中橫突與肋同源,副突應為真正的橫突。第1~第3腰椎的橫突逐漸增長,以第3腰椎最長,第4、5腰椎的則逐漸變短。第5腰椎椎體特別大,椎體前面特別高,當第5腰椎與骶骨相接時,構成向前凸的岬。



(7)腰椎的分布擴展資料

傷腰的姿勢:

1、蹲

下蹲時過猛或使用不正確的蹲姿,也容易拉傷腰部。正確蹲姿是,下蹲時,兩腿合力支撐身體,頭、胸、膝關節在一個角度上。

2、提

很多人都喜歡用一個手提重物,這樣容易使一側腰肌受損而引發疼痛。正確方法是,兩手分攤重物力量,讓腰椎均勻受力。提的東西也不能太重,蠻力最傷腰,搬重物最好藉助工具。

8、腰肌的位置示意圖

腰大肌(Psoas major muscle),位於腰椎兩側的長肌,它大部分位於腰椎椎體與橫突之間的陷溝內,肌纖維以羽狀形式向外 下方排列走行,形成上下較細、中段較粗的類似紡錘狀的條形肌肉。

功能與鍛煉:腰大肌與髂肌一起合稱為髂腰肌。髂腰肌對大腿的前擺起重要作用。常採用正踢腿、負重高抬腿跑、懸垂舉腿、仰卧起坐等輔助練習發展髂腰肌的力量。

腰大肌受腰叢的肌支(T12~L4)支配。功能與鍛煉:腰大肌與髂肌一起合稱為髂腰肌。髂腰肌對大腿的前擺起重要作用。常採用正踢腿、負重高抬腿跑、懸垂舉腿、仰卧起坐等輔助練習發展髂腰肌的力量。腰大肌受腰叢的肌支(T12~L4)支配。

腰肌的位置示意圖如下圖所示:

(8)腰椎的分布擴展資料:

腰肌勞損的臨床表現:

1、腰部酸痛或脹痛,部分刺痛或灼痛。

2、勞累時加重,休息時減輕;適當活動和經常改變體位時減輕,活動過度又加重。

3、不能堅持彎腰工作。常被迫時時伸腰或以拳頭擊腰部以緩解疼痛。

4、腰部有壓痛點,多在骶棘肌處,髂骨脊後部、骶骨後骶棘肌止點處或腰椎橫突處。

5、腰部外形及活動多無異常,也無明顯腰肌痙攣,少數患者腰部活動稍受限。

9、腰部肌肉示意圖!

腰部肌肉示意圖如下:

背部肌肉群:

(9)腰椎的分布擴展資料:

背闊肌是背部最重要的肌肉,鍛煉背部的重點。其他背部小肌包括:菱形肌(Rhomboids)、大圓肌(Teres Major)、小圓肌(Teres Minor)、岡下肌(Infraspinatus)等。

肌肉群是指相同或鄰近部位肌肉組成的功能統一的群體。了解人體各部位肌肉群的目的,是為了弄明白每肌肉在類型、作用及功能等方面的不同區別,從而做到正確完成各種健美動作,促進各部位肌肉的發展,增大肌肉塊的體積,使肌肉隆起,線條清晰。

肌肉在人的身體中分布很廣泛,全身約有520塊肌肉,幾乎占體重的40—50%,可見人體肌肉是身體的主體。其名稱一般來說都是按肌肉的類型、形狀、位、功能等分類起名。

參考資料:網路-肌肉群

10、腰部在哪裡?圖

腰部所在位置如下圖(人體或四足動物的胯上肋下的部分,分布在脊柱的兩側,介於髖骨和假肋之間。):

腰椎是人體的大梁,腰椎內側連著各路神筋和血管。俗話說:「控制柏林者就是控制歐洲,控制脊椎骨就是控制內臟。"

80%的慢性疾病與衰老都源於脊椎,特別是腰椎的變形與彎曲。可以說,如果頸椎是打開人體健康的「金鑰匙」。那麼,腰椎是檢測人體健康的「晴雨表」,控制了腰椎,就控制了人體五臟六腑的正常機能。

脊柱是人體的中軸,垂直於骨盤上,支撐起肩膀、上肢及頭部,以肋骨及胸骨保護心臟,最重要的是與脊柱中的負責傳導訊息的中樞神經,以及由椎間孔穿出的神經架構成一個緊密的系統,維持身體各部正常的活動。

(10)腰椎的分布擴展資料:

保護腰部的幾種方法:

1、不論平時或持重時均應減少彎腰。因為向前彎腰時腰間盤後移,若反復彎腰,一旦保護髓核的纖維環磨損,可能發生椎間盤透明變性甚至斷裂,特別是在後外側的薄弱處。

健康的椎間盤能將上部體重均勻地傳至下位椎體面上,在身體垂直運動時起著緩沖震盪的作用。有時如果必須做彎腰動作,這時可以用彎膝下蹲動作來替代,簡單講就是盡量彎膝不彎腰。

2、腰部要正確用力。俗話說立柱頂千斤,舉重運動員能負重舉起超過自身體重數倍的重量,就是利用了正確的技術。舉重時,背肌用力使腰柱挺直,腹肌收縮後下蹲,腰部始終處於直立狀態,收腹挺胸,這就是安全姿態。

在坐姿時,腰部不能空,要緊靠椅背或用靠墊以使腰部直立,尤其對於長期坐著工作的人,不能讓腰間盤後移,如司機、辦公室人員等。

3、腰部要保暖。時值寒冬,不能為追求時髦而少穿衣服,甚至露腰。溫暖可以促進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促進傷部恢復,風和冷是物理刺激,它使血管收縮,血流減緩,尤其是吹過「過堂風」後,容易刺激神經,引起疼痛,特別是有傷病的部位,容易舊病復發。

與腰椎的分布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