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平時做什麼運動可以減輕腰部的疼痛
長期的不良姿勢會造成腰椎損傷。最初的表現只是姿勢不正彎腰駝背,局部的過度受力,時間久了會造成軟組織的慢性損傷,形成腰肌勞損等慢性腰痛,所以也稱姿勢性腰痛。
腰椎是由一節節的椎骨連結而成的,腰部姿勢挺拔時,腰椎骨就像是一疊棋子一樣,椎骨間近乎平行,椎骨與椎骨之間的接觸面最大,腰椎的受力均勻,力的傳導順暢,不容易導致損傷。而腰椎處於向前凸出狀態時,椎骨後部的受力就大大增加,超過了其承重能力就會造成損傷。
目前的牽引、按摩等常規治療手段,都可以減小腰椎前凸,使腰痛症狀得到緩解。但是,這些方法只是短期內有效,療效不夠鞏固和穩定,患者常常是反復發作,於是就形成了「病人腰痛醫生頭痛」的現象。針對這種情況,專家們的深入研究認為:腰椎的前凸是骨盆前傾造成的,因為骨盆與脊柱是一個整體,它是脊柱的基座,骨盆的前傾必然導致腰椎的前凸過大,要矯正腰椎前凸首先要矯正骨盆前傾,這個理論被稱為骨盆平衡療法。
目前,能夠矯正骨盆前傾的鍛煉方法主要有三種,即:貼牆半蹲鍛煉,頭頂重物鍛煉和倒走鍛煉。這三種方法都能有效矯正骨盆的前傾,從而減小腰椎的前凸,但都有一個共同的局限:矯正的效果不可能持久。以倒走為例,它是三個方法中效果最好的,也是人們最常用的,但倒走畢竟違反了人類向前行走的運動本能,所以很難持久,而且容易發生摔倒和其它意外,存在相當大的安全隱患。
倒走之所以有效,是因為倒走時能強制人體重心後移,矯正脊柱的過度彎曲。其實站立的時候也可以強制重心後移,赤足或穿平底鞋站立,前腳掌踩一本20毫米左右厚的書,這樣腳處於前高後低的狀態,同樣可以強制重心後移,可以體驗一下,體驗時間越長越好。
如果感覺症狀有減輕,為了便於堅持,可以選用鞋底為前高後低的負跟鞋,和倒走原理相同,在有些三甲醫院可以買到。 在日常生活中堅持使用,就等於把強制重心後移的姿勢矯正,延伸到日常生活之中,可作為倒走的替代,更安全,有利於取得更好的效果,與現有的治療康復方法都不矛盾,還具有補充、強化和鞏固的作用,而且是有益無害。類似的產品在發達的歐美國家比較常見,被稱為「地球鞋」。在日本最為普及,特別是腰痛患者,對此好評如潮。.
長期的慢性腰痛,容易導致椎間盤突出的發生,後果比較嚴重,而且椎間盤突出康復的根本方法也是矯正姿勢,尤其是矯正重心。更多可以參考:大眾科技報《腰椎間盤突出矯正「地基」很關鍵》
2、運動之後腰椎有疼痛感是怎麼回事
彎腰痛還不是大問題,抬腿痛就很嚴重了。。。。可能涉及到腰椎處的神經了,趕快去看醫生吧,別耽誤了,網友們雖然熱心可是畢竟不是專業的醫生!!!最近不要做運動了,盡量取卧位,減少腰椎壓力。
3、腰椎間盤突出疼痛時候怎麼鍛煉
腰椎間盤突出是因為腰椎間盤退行性病變和過度勞損造成的腰椎間盤外面的纖維環破裂,中央的髓核突出壓迫椎管內的神經而引起來的。一般單純壓迫神經主要出現下肢的麻木,如果是並發炎症,就會出現劇烈的腰痛腿疼。
4、如何減輕腰椎酸痛?
你好,創傷性關節炎形成了,到目前為止,只能緩解,不能根治。
1。放鬆精神狀態。患者常因疼痛而精神緊張,精神緊張一方面會加重疼痛,不利於疼痛緩解,另一方面因精神緊張不利血液循環的改善和經脈的通暢,不利於疾病的緩解與康復。因此,應堅持精神調攝,放鬆心情,積極樂觀地配合治療,以求早日康復。
2.堅持卧硬板床。不要因不習慣或不舒適而放棄卧硬板床.堅持卧硬板床能減輕身體對腰椎的壓力,使病變局部得到放鬆.以利於局部血液循環與營養的改善,從而加速癒合,病變局部得到修復。
3.局部應注意保暖。以防風寒濕邪的侵襲加重病變。同時有利於經脈氣血的流暢,使原有之風寒濕邪盡快化解,以利於病變局部的修復。下肢的保暖也很重要,無論伴不伴有下肢的痛麻。都應重視下肢的保暖,尤其是夜間睡眠時。
4.適當合理地運動。急性或急性發作期應卧硬板床休息,病情有所緩解後。應適當運動,但應是合理地運動,以活動肢體,流暢氣血,舒展經脈,不加重腰部的負擔為原則,具體運動方法可在醫生指導下進行。同時還應量力而行.運動也不可過度,以免因運動過度。造成身體的疲勞。加重腰椎的負擔,不利於病痛康復。
5.合理飲食。飲食應以清淡而富有營養為主,不宜食用辛辣及高熱量之油炸食品,生冷之品尤其是冷飲當忌。酒類也應慎重,急性期當忌.病情穩定後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滋補、活血、通絡等葯酒,但千萬不能過量。也可適當用滋補類葯膳,如用冬蟲夏草3克,三七6克,懷牛膝9克,與老鴨一道燉煲,喝湯吃肉;也可以用杜仲9克,枸杞9克,狗脊9克,黑木耳適量,與豬骨頭或子排一起燉煲食用。這類葯膳均有滋補作用.對腎虛明顯者有效。
6.外治法。包括自我按摩與外敷,主要有:①按摩委中穴,委中穴位於膝關節後面胭窩橫紋中央,一般腰突症患者此穴都有明顯壓痛,如自己不方便也可請旁人點按此穴,但需注意適當控制力度,刺激不能太強。也可適當按撫腰部,以促使局部氣血經脈通暢。改善血液循環。②外敷熱熨,對於腰部喜暖畏冷的患者,可用肉桂15克,小茴香15克,吳茱萸15克,花椒10克,蔥頭適量,搗勻,炒熱,用絹帕包裹熨痛處,冷則再加熱熨之,一天可重復幾次。秋冬季節可用熱水袋壓迫,以加強熱葯力。此外,也可外敷膏葯貼之,如溫灸膏、狗皮膏、鎮痛膏等,可酌情選用。有條件者.局部還可用拔火罐等方法治療。
7.注意預防復發。由於本病有反復發作的可能性。因此治癒後除了鞏固治療外,還應注意預防。預防最有效的措施是加強腰部椎體、韌帶、肌肉的功能,堅持做以腰部運動為主的醫療體育活動。以加強椎體、肌肉、韌帶的穩定性,提高腰部肌肉、韌帶的張力,加強局部的血液循環,以利於經脈氣血的通暢。同時在日常生活與工作中,還應防止受涼及坐卧冷濕之地,避免勞欲太過,耗損腎氣。
5、坐辦公室腰椎間盤突出的人該做些什麼運動,能緩解疼痛?
1、西醫治療:物理療法,即熱敷或電極刺激。
2、中醫療法:按摩,似乎也有熱敷和電極刺激。
3、葯物治療西醫以緩解疼痛為主,中醫以活血化瘀為主。
4、偏方:每天放風箏30分鍾+散步1小時
6、做拱橋運動後怎麼會腰椎疼
可能是方法有問題或剛開始有些不適應。
「拱橋」運動就是腰背肌鍛煉,要循序前進,次數由少到多、幅度由小到大。
也可以做「飛燕式」腰背肌鍛煉、倒行(倒退行走)。
拱橋動作如下:仰卧位時,以兩手叉腰作支撐點,兩腿屈膝成90度,腳掌放在床上,以頭後枕部及兩肘支持上半身,兩腳支持下半身,成半拱橋形,挺起軀干。當挺起軀干架橋時,膝部稍向兩邊分開,反復10~20次。
飛燕點水鍛煉動作如下:俯卧位,雙上肢靠身旁伸直,先把頭、肩並帶動雙上肢向後上方抬起;再把雙下肢直腿向後上抬高;最後將兩個動作同時進行如小燕點水的動作,反復10~20次;2.直腿抬高動作如下:仰卧位,腿伸直,兩手自然放置體側。作直腿抬舉動作,角度可遂漸增大,雙下肢交替,每次做10~20次。注意:雙下肢抬舉角度應根據患者的耐受性,不應勉強,出現疼痛即放下
7、運動過量導致腰痛怎麼辦.?
運動醫學上將運動引起的肌肉酸痛分為兩種:
一種是運動後疼痛立即出現,但其消失得也快,這種叫做急性肌肉酸痛。
另一種是在運動後幾小時或一夜之後才出現,並伴有疲倦乏力,甚至會出現肌肉痙攣、僵硬等症狀。這種肌肉疼痛消失得比較緩慢,常常3~4天甚至6~7天之後才能完全恢復,這種症狀則稱為延遲性肌肉酸痛或運動後疲勞。
我們常說的肌肉酸痛主要是指後一種,即延遲性肌肉酸痛。
肌肉酸痛與拉傷是有明顯區別的。實際上,肌肉酸痛是一種正常的、積極的生理表現。人們往往在力量訓練或一個不太適應(運動量偏大或新的運動項目等)的運動練習後,產生明顯的肌肉酸痛和不適。而這些症狀在休息一段時間後會自然消失,當再次進行同樣的運動時肌肉酸痛症狀會明顯減輕或不產生。而運動導致的肌肉拉傷就不同了,肌肉或韌帶拉傷會造成骨骼肌大面積的病理性改變,如細胞變性、細胞壞死等等,不僅影響繼續運動或訓練,還可能會帶來較嚴重的後果。
拉傷和肌肉酸痛的自我鑒別
肌肉和韌帶拉傷,會因一個損傷性動作而突然出現,而肌肉酸痛則是逐漸加重的。有一個辦法可以鑒別二者:肌肉酸痛通過牽拉能得到緩解,而如果是運動損傷,牽拉反而會使疼痛加重。
總之,運動後肌肉酸痛和肌肉(或韌帶)的損傷性質完全不同。肌肉酸痛可以通過休息、牽拉、按摩等得到緩解。而肌肉(或韌帶)損傷,就必須用醫學手段解決了。
為何肌肉會酸痛
肌肉酸痛產生的機制較復雜,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①乳酸堆積。②肌肉痙攣。③肌纖維或結締組織損傷。④其他因素。如組織間滲透壓產生變化或急性發炎等,也可造成肌肉酸痛。
乳酸是怎樣產生的
人體運動是需要能量的,如果能量來自細胞內的有氧代謝,就是有氧運動;但若能量來自無氧酵解,就是無氧運動。有氧運動時葡萄糖代謝後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可以通過呼吸很容易被排出體外,對人體無害。而無氧運動時葡萄糖酵解產生大量乳酸等中間代謝產物,不能通過呼吸排除,就形成了乳酸堆積。
肌肉酸痛的自我處理
休息
休息能減緩肌肉酸痛的現象,並可慢慢促進血液循環,能加速代謝產物的排除,並能消除肌肉酸痛部位營養的供給與修復,使之恢復正常。
靜態伸展 牽伸肌肉可加速肌肉的放鬆和拮抗肌的緩解,有助於痙攣肌肉的恢復。對酸痛局部進行靜態牽張練習,保持伸展狀態2分鍾,然後休息1分鍾,重復進行,每天做幾次這種伸展練習有助緩解痙攣。
拍打按摩
對酸痛局部進行按摩,使肌肉放鬆,促進肌肉血液循環,有助損傷修復及痙攣緩解。當然也可以進行自我放鬆治療,一般以頸背、四肢為主,頭部和胸腹為輔,具體手法是:
1. 捶打腰背:雙手握成空拳,輕捶肩背和腰部。也可以使用拍打棒依次交替拍打雙肩、後背、腰部和下肢等部位。拍打時,注意背部宜輕,下肢可偏重。
2. 推拿腿部:從上至下在大腿的前內側及前外側反復推拿。
3. 抖動雙腿:站或坐位,腿部肌肉放鬆並抖動,同時可進行踝關節的上下左右環形活動。
4. 分推印堂:用雙手拇指從印堂穴(眉心)向左右分推至太陽穴,反復8~10次,每次之間停頓5~10秒鍾,然後五指分開,由前額發際推擦至百會穴5~6次,反復操作30次,每次間隔5~10秒鍾。
5. 按揉胸腹:從上而下依次按揉前胸,反復20次;並從左至右環形推揉腹部,反復做20次。熱敷
是最有效的一種方式,對酸痛的局部肌肉進行熱敷,可促進血液循環,提高新陳代謝,加速肌肉酸痛的緩解和恢復,尤其是配合輕微的伸展運動或按摩,將更能加速消除延遲性肌肉酸痛,促其恢復正常。
怎樣避免運動後腰酸腿痛
熱身運動
運動前做好充分的准備活動,就像是低強度的有氧運動,或低負荷的重量訓練,將能使肌肉活動部位的關節放鬆,加速血液循環,並要適當地伸展活動肌群。
循序漸進
運動的負荷、運動的時間要採用漸進式的方式逐漸增加,不要超過個人的能力范圍。
避免離心性收縮
從事不熟悉或不常從事的運動型態,特別是從事反復離心肌肉收縮運動時,更容易發生肌肉酸痛的現象,所以應該避免離心性收縮的運動。
避免陌生運動
中老年人對於不熟悉的運動項目,應盡量避免參與,除非有教練指導,否則易出現肌肉酸痛或運動傷害。
避免過度運動
不少人平時很少運動,偶爾運動一次,要把自己累得不行才覺得「過癮」,這樣難免第二天腰酸腿疼,所以不常運動的人要注意運動時適可而止。因為一次大量運動不但不能達到鍛煉的目的,反而對身體有害。
放鬆運動
從事激烈運動後的放鬆運動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配合活動部位的伸展,可促進循環,可有助於減緩甚至避免肌肉酸痛的發生。
規律性運動
運動貴在長期堅持,且有規律性,如此不僅能鍛煉身體,還可以提高身體耐受性,減少肌肉酸痛的發生。
8、跑步時感到腰椎疼痛,該如何緩解?
?
9、腰椎間盤突出 最好做什麼運動可以緩解疼痛
1、壓腿:患者可以坐在床面上,一膝可以微屈,而另一下肢可以伸直,這樣軀乾的前傾可以壓向伸直的下肢,然後再交換另一個下肢。這個動作也可以在站位上進行,下肢還可以放在前面的椅背上。
2、仰卧抬起骨盆:這個動作能夠幫你矯正下骨盆的前傾,來增加腰椎的曲度。仰卧位還可以讓你的雙膝屈曲,用腳和背部來作為支點,先抬起骨盆,然後再慢慢落下,這個動作反復做20次。
3、抱膝觸胸:可以保持仰卧位雙膝屈曲的姿勢,手要抱膝並盡量的靠近胸部,但注意千萬不要將背部弓起離開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