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腰椎 > 腰椎反屈

腰椎反屈

發布時間:2020-10-09 06:09:57

1、怎樣恢復腰椎的正常生理彎曲?

您好!你這種情況一定要注意在日程生活中的鍛煉及保護,睡硬板床,不要枕太高的枕頭,一個姿勢盡量不要超過半小時。適當做一些康復體操但動作緩慢,適度適量,防止受涼受潮勞累。可以把每個動作的時間調整到3-5秒。一下就是康復操的內容,希望能對你有幫助:
1.五點式:仰卧,兩下肢伸直,兩腳後跟,兩肘及頭後不著地,盡力挺胸3-5秒,重復十次
2.半橋式:仰卧,兩腿彎曲90度,兩上肢自然放鬆伸直,然後將髖、背抬起5-10秒,重復10次
3.三點式;仰卧,兩下肢伸直,兩腳後跟頭著地,兩上肢自然放鬆,盡力挺起背髖部3-5秒,重復十次
4.抬下肢:俯卧身體自然放鬆,兩下肢伸直,先抬健側下肢3-5秒,再抬患側下肢3-5秒,重復五次
5.飛燕式:俯卧:兩上肢及下肢伸直並連頭部同時抬起3-5秒,重復5次
6.屈伸運動:俯卧雙上、下肢成90度,收腹,身體向前伸展5-10秒,然後向後屈曲至腳後跟3-5秒,重復10次
7.直腿抬高:仰卧,雙手放於是難題兩側,下肢交叉成90度,高上抬起,各重復10次。
8.前屈運動:屈曲坐位,雙上肢在雙腿內側觸摸腳尖3-5秒,重復5次
9.坐位:兩下肢伸直,上身與下身成90度,然且上身向前彎曲,並用伸直的上肢盡力摸腳尖3-5秒,重復5次
10.下蹲式:站立、兩上肢自然放鬆或兩手包住頭部,然後下蹲3-5秒,再站起來重復5次
11.彎腰式:站立位,雙手叉腰,向下彎腰,最大程度為90度,重復20次
12.後伸式:站立雙手叉腰,做腰背後身
13.腰部兩側彎曲:站立雙手叉腰,向左右側彎
14.腰部迴旋:站立雙手叉腰,左右旋轉腰椎
15.踝背伸式:仰卧位,雙下肢伸直,腳向上翹。
16.膝關節屈曲運動:平卧,健腿伸直,患腿膝關節屈曲,足跟放於床面,雙手放於小腿上,做向後運動,每次維持5-10秒重復10次

2、屈,伸,側屈,迴旋脊柱的肌主要有哪些

使脊柱(軀乾和頸部)前屈的肌主要有:胸鎖乳突肌、斜角肌、頸長肌、頭長肌、腹直肌、腹內斜肌、腹外斜肌、腰方肌、腰大肌等。

使脊柱後伸的肌主要有:斜方肌、上後鋸肌、下後鋸肌、頭夾肌、頸夾肌、骶棘肌、橫突棘肌、背短肌等。

使脊柱側屈的肌有:肩胛提肌、腰方肌、肋間肌、橫突間肌等。

與脊柱旋轉有關的肌有:胸鎖乳突肌、斜方肌上部、斜角肌、腹內斜肌、腹外斜肌、夾肌、髂肋肌、脊柱固有的迴旋肌、髂腰肌等。


(2)腰椎反屈擴展資料:

骨骼肌是運動系統的動力部分,分為白、紅肌纖維,白肌依靠快速化學反應迅速收縮或者拉伸,紅肌則依靠持續供氧運動。在神經系統的支配下,骨骼肌收縮中,牽引骨產生運動。

人體骨骼肌共有600餘塊,分布廣,約占體重的40%,每塊骨骼肌不論大小如何,都具有一定的形態、結構、位置和輔助裝置,並有豐富的血管和淋巴管分布,受一定的神經支配。因此,每塊骨骼肌都可以看作是一個器官。

頭肌可分為面肌(表情肌)和咀嚼肌兩部分。軀干肌可分為背肌、胸肌、腹肌和膈肌。下肢肌按所在部位分為髖(kuan)肌、大腿肌、小腿肌和足肌,均比上肢肌粗壯,這與支持體重、維持直立及行走有關。上肢肌按所在部位分為:肩肌、臂肌、前臂肌、手肌、頸肌。

3、腰椎不好,身體彎曲,怎麼辦

其一,腰部扭轉。這是腰椎間盤突出的自我治療方法之一。兩足分開站立,兩上肢向前平伸或自然平垂,頸部和軀干保持中立位,雙下肢不動,先將上身向左旋轉到最大限度,再向右轉,各3至5次,是腰椎間盤突出的自我治療方法之一。
其二,自我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的治療非常重要,可通過一些自我療法來緩解症狀,比如將兩手貼後腰,上下交換按摩或自上而下用微力按摩。兩手輕握拳,沿著脊柱兩側自腰開始自上而下輕輕叩擊,直到骶尾部,反復多次。
其三,腰部屈伸。為了緩解腰椎間盤突出患者的腰腿痛,患者可採用一些自我療法,腰部屈伸就屬於腰椎間盤突出的自我療法之一,患者應直立兩足分開,兩手叉腰,做腰背的前後左右屈伸運動,盡量放鬆腰背部肌肉,活動達到最大幅度,屈伸可10至15次左右。
其四,下蹲站立。在做這一動作的時候,患者應將兩足分開,下蹲,站起,如此反復10至15次,足腿不動。
最後,調整工作姿勢。一定要注意勞逸結合。長時間彎腰或長期伏案工作的人員要保持正確的姿勢,減少腰椎間盤內的壓力,要時不時伸展腰部。建議工作60分鍾後應活動10分鍾,以緩解疲勞的肌肉。
專家提示:腰間盤突出在青年人中常見,尤其是體力勞動者或者長時間坐著和立著的人們,發病率男女之間都差不多。很多人把腰椎間盤突出不當成一回事,從而錯過了預防腰椎間盤突出的時機,根據以上對腰椎間盤突出症的自我治療的解析,做好早預防,早發現,早治療

4、腰椎反弓怎麼治

建議:腰椎增生醫療體操幫助治療 1)站位,兩足並齊,以意引丹田氣至雙手勞宮穴。兩手掌推壓腎俞穴、臂部外側、臂部後側、大腿後側部、小腿後方,同時彎腰呼氣,恢復原站位姿勢吸氣。反復8次。 2)站位,兩足分開與肩同寬,意守丹田片刻。以意引氣到雙手勞宮穴,兩手掌托腰部兩側腎俞穴,向左右各晃8次,然後頭部與背部均後仰過伸,兩眼向上望天,兩手向前壓腰部,使腰部盡量後伸,同時吸氣,漸漸恢復站立位,再向前方作輕度屈曲活動,同時呼氣,重復9次。 3)站位,兩足分開與肩同寬,意守丹田片刻,然後十指交叉向前向上伸展,上臂盡量伸直,掌心朝上,以腰為軸,頭與上半身保持平衡並同時向左轉動,雙目後顧,同時吸氣,並引丹田氣沿沖脈上行至百會穴,然後復原,同時吸氣,再由左側旋轉。左右各重復9次。 4)站位,意守丹田片刻,然後四指在前、拇指在後兩手叉腰,兩下肢站立原位不動,腰部挺直,頭部及上身向左旋轉,幅度越大越好,同時兩手拇指按壓腎俞穴,吸氣,以意引丹田氣沿身體後側分別上行到百會穴和兩足湧泉穴,然後復原,同時呼氣,放鬆兩拇指壓力,以意引氣從百會和湧泉回到丹田,再做反方向,左右旋轉各9次。 5)站位,意守丹田片刻,兩腿緩緩下蹲,同時兩手握拳伸直緩緩向前抬起,下蹲時以兩膝完全屈曲為度,兩上肢高度與肩平,同時呼氣,以意引丹田氣沿督脈上行至百會穴,然後徐徐站立復原,同時吸氣,以意引氣從百會穴下降至丹田。重復9次。 6)仰卧位,意守丹田片刻,然後雙手置於體側,盡量屈髖,屈膝,踝背伸,同時吸氣,然後足跟用力向斜上方蹬出,同時呼氣,丹田氣沿下肢膀胱經下行至足底。反復9次,最後引氣回丹田。 7)俯卧位,雙手撐床,慢慢抬起上半身,頭心量後伸使胸挺起,作用的支點在腰部,同時吸氣,恢復俯卧位,同時呼氣,反復9次。

5、腰椎前屈能倒走嗎?

腰椎前屈能倒走嗎
"腰椎間盤突出可以適當的進行倒著行走的功能鍛煉。因為倒走的時候,我們的腰和頸椎都是挺直或者略微後仰的狀態。實際上我們向前走的時候保持的是頭部向前屈曲,腰前弓的狀態,而向後走就很好地對抗了這樣的身體姿態。這也提示我們在腰椎間盤突出以後,走路的時要注意抬頭挺胸,身體要保持挺直或者略微的後仰,這些都是倒走的時候都會不由自主的產生的姿態。而且在倒走的時候會加強後方肌肉的鍛煉,這些肌肉充分鍛煉之後會導致腰椎脊柱後方的肌肉張力加強,就可以緩解椎間盤所承受的壓力。這個壓力緩解之後,髓核會輕輕的向回回縮,緩解椎間盤的症狀。"

6、腰椎內突外突的區別

人體脊椎呈S形,在腰部有一內弧,有五塊骨骼組成,如果其中任一部分向體外突出叫外突,反之為內突。內突更容易壓迫下肢神經。採用復位矯正手法,可以調理脊椎。
一般人們習慣就近治療,但是遇到疑問仍很多。鴻傑免費為您提供椎間盤治療、康復、保健知識。請將您的具體症狀作一個詳細描述,以便對症指導。如果就近治不好,請關註:鴻傑脊柱矯正中心。助您早日康復。

與腰椎反屈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