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腰椎管在身體里的什麼位置
給你說,你能懂嗎?椎管由游離椎骨的椎孔和骶骨的骶管連成,上街上接枕骨大孔與顱腔相通,下達骶管裂孔而終。最好哪裡不舒服去看醫生!
2、腰椎間盤突出症與腰椎管狹窄有什麼區別?
腰椎間盤突出症是西醫的診斷,中醫沒有此病名。而是把該症統歸於「腰痛」、「腰腿痛」這一范疇內。腰椎管狹窄是指因原發或繼發因素造成椎管結構異常,椎管腔內變窄,出現以間歇性跛行為主要特徵的疾病。腰椎病的臨床診斷方法 嚴格地說,腰椎間盤突出症應該包括在腰椎管狹窄症的范圍之內,因為髓核突入椎管內勢必引起椎管狹窄。但由於椎間盤突出症有其獨特發病特點、原因、臨床表現及治療方法,因此,通常把腰椎間盤突出症作為一種獨立的疾病。 那麼, 第一、概念不同。腰椎間盤突出症是椎間盤髓核突入椎管內產生神經根症狀的神經根疾病,而腰椎管狹窄是指各種原因引起腰椎管神經根管或椎間孔狹窄而產生臨床症狀的一種綜合征。 第二,從腰椎間盤突出症多有外傷史,症狀時輕時重,嚴重時病人不敢咳嗽。而腰椎管狹窄病人常無外傷史,病程較長,症狀為持續性進行性加重。 第三、檢查病人時,腰椎間盤突出症者腰椎前屈受限,病變處有壓痛和放射痛,有與病變部位一致的神經根受壓表現,如下肢及足部的感覺異常,肌力減退,腱反射消失等。而腰椎管狹窄的病人則為腰椎後伸受限,缺乏明顯神經根受壓的表現。 第四,影相表現不同。腰椎管狹窄症在CT、核磁共振、脊髓造影等檢查時均顯示椎管矢狀征小於正常,而腰椎間盤突出症則無。二者是單獨的兩種疾病,但同時還有一定聯系,可以相伴發生,而且伴發比例相當高,這也是人們易將二者混淆的原因。 第五,發病年齡上有明顯差異。腰椎間盤突出症的病人多為中青年,而椎管狹窄則為中老年病人居多。在腰椎間盤突出症後期,由於相應的小關節發生滑膜炎性滲出反應、關節軟骨磨損及碎裂,導致在椎體側後緣及關節突處出現增生的骨贅,繼發腰椎管狹窄症。在兩病同時發生時,患者可同時表現兩者的症狀及體征,臨床診斷多無困難。
3、腰椎管和腰椎孔狹窄是一回事嗎
腰椎管和腰椎間孔不是一個概念。
腰椎管里是硬脊膜和神經根。椎間孔是神經根走出椎管的通道
4、正常腰椎管是多少mm
腰椎椎管的前後徑為14~20mm(平均為17mm),現在是形成壓迫的,最好是積極治療
5、腰椎椎孔和椎管由什麼構成?
腰椎椎孔由椎體後方和椎弓圍繞構成,各腰椎椎孔相連成腰椎管,自腰1 至腰2 以下包含有馬尾神經,是重要的神經通道,椎孔有兩個徑:椎孔矢徑自椎體後緣至兩椎板聯合最突出處;椎孔橫徑,為兩側椎弓根向外突出,內緣間最寬的距離。椎管兩個徑中,以矢徑最為重要,一般認為如果矢徑小於13mm,橫徑小於18mm,即可定為椎管狹窄症,如小於10mm 則絕對狹窄。在各椎孔矢徑中,以腰3 最小。在有病理改變的情況下,如腰椎間盤突出症、腰椎椎管狹窄症,可以腰4為最小。
6、腰椎間盤突出是如何分區的
一、矢狀位分層
1、 椎間盤層面為第一個層面。
2、 椎間盤上層面即上一椎體椎弓根下切跡椎體平面至椎間盤上界,此高約為椎體高度的1/3,稱為II層面。
3、 椎間盤下層面為椎間盤下界至下一椎體椎弓根下切跡椎體平面,此高度約為椎體高度的2/3,亦稱為III層面。
二、水平位分區以椎體後緣為界分1-4區
1、2區為兩側椎弓根內界,即椎管前界,將此分三等分。中1/3位1區,左右1/3合起來稱為2區。1區稱為中央區,2區稱為旁中央區。3區稱為外側區,為椎弓根內、外界之間,亦在椎間孔界之間。4區為極外側區,為椎弓根外側以外。
旁中央區、外側區、極外側區尚有左右側之分。
三、額狀面分域從椎體後緣中線至棘突椎板前緣骨界為骨性椎管失徑,將此徑分為4等分,分別命名為A域、B域、C域、D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