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腰椎 > 死於腰椎

死於腰椎

發布時間:2020-10-06 16:42:46

1、強直性脊椎炎怎麼治

你好。看到編輯轉來你的咨詢信息,因未見到病人,意見僅供參考。不排除強直性脊柱炎。有無腹瀉、眼虹睫炎等?治療強直性脊柱炎的葯物有甲氨喋呤、柳氮磺吡啶、羥氯喹、來氟米特等。還有生物制劑、中醫葯、理療等。要堅持治療、定期復查。最好還是先到當地大醫院風濕免疫科就診。也可以到我院就診。

2、請教一下..

懷孕之前請做好准備給未來寶寶的健康打基礎

查清健康狀況

在妊娠的最初幾周,也許連你自己也不知道已經懷孕。但是,在這段時間內,
胎兒的發育卻是最容易受到影響的,因此,如果有心要懷孕的話,日常生活中要提
早注意保養。

與會專家指出,在孕前准備工作中,首先要在受孕前的6個月內保持與身高相
稱的正常體重。如果本人是嚴重的超重或體重過輕的話,要去看醫生並聽取如何達
到正常體重的意見。如果平時患有慢性病,在打算懷孕之前一定要告訴醫生,聽取
醫生的用葯建議。平時服用避孕葯的,在准備受孕前3個月一定要完全停止服用,
使身體恢復到正常的月經周期。最好等到有三次月經周期後才懷孕,在此期間可采
用其它的避孕方式。

注意營養補充

作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中國是出生缺陷的高發國家。檢測數據顯示,我國每
年約有20萬名到30萬名肉眼可見的先天畸形兒出生,加上出生後數月和數年才顯現
出來的缺陷,先天殘疾兒童總數高達80萬名到120萬名,約占每年出生人口總數的
4%-6%。

研討會上,匈牙利著名遺傳學家Czeizel教授公布了他所做的一項全球首例人
類預防畸形的科學試驗,他採用孕產婦專用復合維生素愛樂維配方,對5000多名育
齡婦女進行了一項長達8年的臨床研究,結果證實孕婦從懷孕前期服用多種維生素
補充劑可顯著降低新生兒神經管畸形達92%以上,減少孕期的惡心、嘔吐,眩暈等
妊娠反應發生率54%左右,並顯著降低其他先天畸形的發生。

因此,孕前除了做到有規律飲食,及時補充營養外,服用復合維生素預防畸形
也重要。

進補切莫過頭

從准備懷孕開始,就一味地吃水果和各種補品,以期達到母嬰健康平安的目的
。現在的生活條件好了,上海准媽媽在「補」的方面可謂下盡功夫。據上海第一婦
嬰保健院王德芬教授介紹,不少孕婦盲目過量地補充營養,加上平日休息多活動少
,在臨床上出現了一半以上的孕婦都超重的現狀,妊娠高血壓、糖尿病更是常見現
象。

孕前和孕期都應補充營養,這種做法是非常正確的,但盲目大量地吃,則對准
媽媽和胎兒都不利。王教授介紹,懷孕女性在分娩前的體重比平日超出12.5公斤以
內是比較正常的,高於這個數字則屬於超重,很可能會生下超重嬰兒。因此,平日
的飲食和進補最好也要在醫生指導下有規律的進行。
傳統的觀念使我們大多數的女性在結婚後成為被動懷孕者,因此根本無法討論計劃懷孕的事宜,更談不到懷孕前的身體鍛煉。很多女性在懷孕後發現自己的身體不適於生育或有可能影響胎兒發育,結果只能忍痛割愛,終止懷孕。在現實生活中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這不僅是家庭的遺憾,而且也會給女性身體帶來很大的傷害。在這里我們特別提醒每一對計劃懷孕的夫妻,在懷孕前盡可能注意以下事宜:

減肥:

對於體重超過正常標準的女性,計劃懷孕前一定準備好一個周密的減肥計劃,並嚴格執行。因為,過胖的女性在懷孕後極易出現孕期糖尿病,它不僅可以對孕婦本身的身體造成危害,而且可以造成胎兒在母體內發育或代謝障礙,出現胎兒高胰島素血症及巨大兒。

因此,每位計劃懷孕且體重超出正常標準的女性,在計劃懷孕前3個月,應注意減少脂肪、澱粉和糖類食物的攝入,並加強體育鍛煉或運動,待體重恢復到正常標准即可懷孕。丈夫們應該幫助自己的妻子合理安排飲食,與妻子共同鍛煉身體或運動,達到懷孕前身體素質的要求。我們相信:這些夫妻的寶寶也一定是聰明可愛的正常寶寶。

運動:

傳統的觀念告訴我們,女性懷孕時大都盡量減少體育活動或運動。而隨著科學與醫學的進步,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夫妻雙方在計劃懷孕前的一段時間內,若能進行適宜而有規律的體育鍛煉與運動,不僅可以促進女性體內激素的合理調配,確保受孕時女性體內激素的平衡與精子的順利著床,避免懷孕早期發生流產,而且可以促進孕婦體內胎兒的發育和日後寶寶身體的靈活程度,更可以減輕孕婦分娩時的難度和痛苦。

同時適當的體育鍛煉還可以幫助丈夫提高身體素質,確保精子的質量。因此,對於任何一對計劃懷孕的夫妻而言,應該進行一定時期的有規律的運動後再懷孕。例如:夫妻雙方計劃懷孕前的3個月,共同進行適宜與合理的運動或相關的體育鍛煉,如慢跑、柔軟體操、游泳、太極拳等,以提高各自的身體素質,為懷孕打下堅實的基礎
懷孕和分娩是女性一生中最重大的事情。大部分人在評價女人時常常這樣說:「一個女性只有經歷了戀愛、婚姻、懷孕、分娩、做母親這一過程,才算是擁有了一個完整的人生,才稱得上是一個完整而成熟的女性。」

大量研究表明:女性懷孕期間的心理狀態與情緒變化直接影響著體內胎兒的發育,影響著孩子成年後的性格、心理素質的發展。由此看來,懷孕期間女性良好的心理狀態不僅影響著孕婦,而更重要的是對孩子的直接影響。

如果婚後你們夫妻都希望盡快要孩子,雙方就必須從心理和精神上做好准備,內容包括:

1、接受懷孕期特殊的變化:妻子形體變化、飲食變化、情緒變化、生活習慣變化以及對丈夫的依賴性的增加。

2、接受未來生活空間的變化:小生命的誕生會使夫妻雙方感覺生活空間和自由度較以前變小,往往會因此感到一時難以適應。

3、接受未來情感的變化:無論夫妻哪一方,在孩子出生後都會自覺或不自覺地將自己的情感轉移到孩子身上,從而使另一方感到情感的缺乏或不被重視。

4、接受家庭責任與應盡義務的增加:懷孕的妻子需要丈夫的理解與體貼,尤其平時妻子可以做的體力勞動,在孕期大部分都會轉移到丈夫身上;孩子出生後,夫妻雙方對孩子的義務與對家庭的義務都在隨著時間的遷移而增加。

不論你是正在盼望著懷孕,還是你對此抱有隨遇而安的想法,或是對可能發生的事情感到困惑、擔憂、恐懼,甚至在你還沒來得及做任何基本准備時已經懷孕,即使這樣,一旦懷孕成為事實,就要愉快地接受它。要知道,懷孕、分娩不是疾病,而是一個正常的生理過程,天下幾乎絕大多數的女性都經歷了或正在經歷或將要經歷這個階段。以一種平和、自然的心境迎接懷孕和分娩的到來,以愉快、積極的態度對待孕期所發生的變化,堅信自己能夠孕育一個代表未來的小生命,完成將他平安帶到這個世界上的使命,就是我們需要做的心理准備。這種心理准備是夫妻雙方的。丈夫充分的心理准備可以幫助妻子順利度過孕期的每一階段,並對未來孩子的生長發育奠定堅實的基礎。

從女性到妻子,從結婚到懷孕,從分娩到做母親,所有的變化都是人生經歷的自然過程與階段。因此,無論是新婚的年輕夫妻,還是結婚數載的老夫妻,無論是妻子還是丈夫,只要我們以自然與平和的心理,接受這些自然的事實與過程,用我們聰明的大腦思考,用我們可以溝通的方式與生活的伴侶及時溝通,共同警惕在每個過程或每個階段可能發生的問題或矛盾,並及時處理解決。相信每對夫妻都會以非常健康的心理面對發生在你們面前的一切;每對夫妻都會相互支持並非常順利、安全地度過每個自然階段;每對夫妻都可以保持結婚時的最佳狀態。
早孕是指受孕後的頭三個月(即12周),又叫妊娠早期,這時期是胚胎形成階段,所以也可稱為胚胎期。此期任何損害都可能影響胚胎的正常發育,甚至引起早期流產或先天畸形,因此保證早孕孕婦的健康非常重要。

首先要注意早孕婦女的工作性質和條件,凡是接觸有害物質,如汞、苯、放射線、噪音等工作環境的,就應申請暫時調離這些工作崗位,以免這些有害因至少影響胚胎發育,造成畸胎。

其次要心情愉快、思想放鬆。早孕期有妊娠反應(即「晨吐」現象)者,只要正確對待處理,一般3個月後會逐漸恢復正常。為了避免或減少惡心、嘔吐等胃腸道不適,可採用少吃多餐的辦法,注意飲食清淡,不吃油膩和辛辣食物,但一定要堅持進食,否則會影響孕婦健康,也不利於胚胎發育。孕婦可以吃些帶酸味的食品,如楊梅、柑桔、醋等,以增加食慾,幫助消化。有時也可服用一些復合維生素B和維生素C或鈣劑,以補充其營養。維生素B6可能減輕妊娠反應。不能亂服「止吐葯」、「秘方」或「偏方」等,以防發生不良後果。

早孕期注意避免感染,特別是病毒性感染。早孕孕婦若患風疹,就會導致胎兒先天性心臟病、小頭畸形、神經性耳聾、智力障礙等。如果妊娠早期孕婦患了嚴重感冒,可引起胎兒唇裂、巨細胞包涵體病毒、乙型肝炎病毒等都可以使胎兒流產、畸形等,所以早孕的孕婦要注意衛生,少上街或串門,避免接觸有病的人群,防止傳染各種疾病。一旦有病,應去醫師處診治,說明自己已懷孕,不能自行濫服葯物,一定按醫囑治療。

另外,家族成員要關心早孕婦女,尤其丈夫要體貼妻子,早孕期不宜行房事,以免引起流產,幫助孕婦擺脫妊娠反應的困擾,順利渡過早孕階段。
參考資料:太陽石生殖健康

為了生一個健康、聰明的孩子和保護母親健康,孕婦吃喝就要注意以下「十忌」。

一、忌偏食:孕婦長期挑食、偏食,可造成營養不良,影響胎兒生長,所以,孕婦應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和鈣、鐵等營養物質和易消化食物,如雞蛋、瘦、豆製品、鮮魚、花生、新鮮蔬菜和水果等。

二、忌飲可樂:孕婦過多飲用可樂型飲料,會損害胚胎,因為可樂型飲料主要是用可樂果配製而成,而可樂含有2.6%咖啡因和可樂寧等生物鹼。可通過胎盤進入胎兒體內,危害胎兒的腦、心、肝和胃腸等器官的正常發育。

三、忌營養過剩:孕婦過多地進食肉類、魚類、蛋類和甜食等,可使體內兒茶酚胺水平增高,使胎兒發生唇裂、齶裂;孕婦過多地進食運動肝臟,體內維生素a明顯增高,可影響胎兒大腦和心臟發育,以及出現生殖器畸形。因此,孕婦對營養豐富的食物不宜吃得過多過飽。

四、忌常喝咖啡:咖啡中的咖啡因可作用於胚胎,與細胞中脫氧核酸結合引起突變。孕婦常喝咖啡,還有造成流產和畸胎的危險。

五、忌吸煙:香煙的煙霧中有數百種有害物質,孕婦吸煙或被動吸煙後,會嚴重影響胎兒的不覺發育。據統計,世界上每年有8千多名胎兒死於吸煙或被動吸煙。這是由於煙霧中的一氧化碳和尼古丁通過胎盤影響胎兒,致使胎錢在宮內缺氧,心跳加快甚至死亡。

六、忌食農葯污染的果菜:孕婦吃了被農葯污染的蔬菜、水果後,基因正常控制過程發生轉向或胎兒生長遲緩,從而導致先天性畸形;嚴重的可使胎兒發育停止而死亡,發生流產、早產。

七忌常飲濃茶:孕婦常喝濃茶,對胎兒骨骼的發育會有不良影響,嚴重時導致胎兒畸形。

八、忌菜餚過咸:孕婦常吃過鹹的食物,可導致體內鈉瀦留,引起浮腫,影響胎兒的正常發育。

九、忌飲酒:孕婦嗜酒,會導致胎兒宮內發育遲緩,增加早產率和圍產期死亡率。

十、忌多吃罐頭食品:罐頭食品中的化學添加劑對健康人無多大影響,但對孕婦有時影響很大,它可影響胎兒的細胞分裂,造成發育障礙。
................................................
孕前要做好准備。科學的孕前准備是優生的前提,寶寶也會更健康更聰明。
為防止神經管畸形,孕前3個月就應該補充葉酸。
孕前的營養補充

參考資料:
孕前三個月(摘自重慶婦幼保健網)
◎如果你決定懷孕,在懷孕前三個月就要作好准備。
◎選擇最佳季節受孕,每年農歷的二、三、七、八月是受孕的最佳季節。
◎停止口服或埋植避孕葯。不能照射X線,不能服用病毒性感染或慢性疾病葯物。
◎脫離有毒物品,如:農葯、鉛、汞、鎘、麻醉劑等。
◎夫妻都不能抽煙。
◎調整自己的情緒,精神受到創傷或情緒波動如洞房花燭、喪失親人、意外的公傷事故等大喜大悲之後一段時間之內不宜懷孕。
◎到附近醫院的婦產保健科咨詢,在醫生指導下服用葉酸。
◎要有一定的經濟准備。
◎檢查你飲用水的質量是否合格,水污染會影響胎兒的正常發育,一定要選擇合適的凈化裝置。
◎清除夫妻身體內的煙塵與有毒物質,可食用畜禽血、春韭、海魚、豆芽。

懷孕前兩個月(摘自重慶婦幼保健網)
◎這個月你可以整理你的居室環境,以方便你懷孕後的行動。
◎把可能絆腳的物品重新歸置,留出最大的空間。
◎經常使用的物品要放在你站立時方便取放的地方,清理一下床下與衣櫃上的東西,調整一下廚房用品的位置。
◎把你的曬衣架或曬衣繩適當調低,加長燈繩。
◎在衛生間及其他易滑倒的地方加放防滑墊。
◎在馬桶附近安裝扶手,使你孕晚期時更加方便。
◎此外盡量使你的工作環境保持良好的通風狀態。
◎如果你的居室通風條件不好,要設法安裝換氣扇或做其它的改善。
◎要養成物歸其位的習慣。
◎適量補充優質蛋白質。
◎與你的狗、貓、鳥等寵物隔離

懷孕前一個月(摘自重慶婦幼保健網)
◎這個月你應該調整一下你的梳妝台,把美容品、化妝品暫時放在一邊,留下護膚品。因為孕婦原則上只護膚不美容。
◎你的護膚品應選擇知名品牌,以防皮膚過敏對胎兒造成傷害。
◎電視、音響、電腦、微波爐、手機都會造成電磁污染,對胎兒發育極其不利。已經面市的「護胎寶」防護罩可有效防磁,建議你預先購買一套。
◎准備至少一套孕婦服,兩雙平底軟鞋。
◎受孕時間不要選擇長途出差、疲勞而歸不滿兩周的時候。
◎避免月圓之夜受孕,以免產生低智或畸形兒。

你准備好作母親了嗎?
隨著社會發展,生活節奏不斷加快,社會生活壓力不斷加重,許多女性將事業放在了做母親之前。懷孕對她們來說並不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反而更像是一次意外。
科學研究人員發現,懷孕前強烈希望有孩子的母親分娩時就對孩子有一種摯愛的感情。隨著孩子的生長,在與孩子的不斷交流和心理溝通中,對孩子的愛也隨之不斷加深。而那些將懷孕視為意外,對此持消極態度的母親,在孩子出生3個月時仍沒感覺到孩子的可愛,以後隨著時間的推移,與孩子接觸的不斷增多,母愛才逐漸產生和加強。但和那些從孩子一出生就有強烈感情的母親相比,其母愛的強度仍有巨大差異。這種差異產生的原因就是母親孕前對胎兒的態度不同。這兩種不同的態度不僅導致對嬰兒關愛程度的不同,對胎兒也有影響。
懷孕前希望有孩子的母親,懷孕時會非常高興,積極期待孩子的出世。在孕期,她們的情緒是安定的,對懷孕採取的態度是認真的,能積極做好孕期保健和產時配合。在這樣的情況下,胎兒就能健康發育,分娩才會順利。而未做好心理准備的母親,其懷孕期間的情緒是消極的、不穩定的。這種消極情緒能激起植物神經系統的活動異常,同時引起內分泌變化。由內分泌變化產生的生物活性物質經血流通過胎盤、臍帶進入胎兒體內,從而對胎兒產生負面影響。而且,由於對產時保健做得不好和產時相對缺乏足夠的配合,往往對分娩造成障礙。
可見,懷孕前應培養熱愛孩子,對生孩子持積極的情感,在心理上做好准備,這樣才能使孕婦在孕期保持良好心理狀況,克服因妊娠產生的生理上的不適,保證胎兒的健康。母子感情也才能及早建立,嬰兒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關愛,使母乳喂養得到有力保障,使嬰兒更健康地成長。

丈夫怎樣為優生創造條件?
優生優育是每個家庭的希望和責任,而優生的責任,責無旁貸地落到了年輕夫妻身上。對於丈夫而言,精子的數量和質量是優生的關鍵要素,因而精子被稱為優生之本。因此,凡是影響精子質量的因素,丈夫應盡量排除;凡是有利於優生的條件,丈夫應積極創造。
(1)及時醫治生殖系統疾病:在男性生殖器官中,睾丸是創造精子的「工廠」,附睾是儲存精子的「倉庫」,輸精管是「 交通樞紐」,精索動、靜脈是後勤供應的「運輸線」,前列腺液是運送精子必需的「潤滑劑 」。當這些關鍵部位發生了故障,優生必然受到影響。例如,雙側隱睾、睾丸先天發育不全者,就無法產生正常的精子。倘若睾丸、附睾、精囊發生了炎症、結核、腫瘤,造成睾丸萎縮,組織破壞,大多數精子就是廢品。精索靜脈曲張、前列腺炎、輸精管部分缺損、尿道下裂、陽痿、早泄等疾患,都會使妻子不孕。還有梅毒、淋病等性病都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精子的生成、發育和活動能力,對生育造成一定危害。所以,丈夫首先要及時治療生殖器官疾病。
(2)戒除不良嗜好:吸煙、酗酒、吸毒不僅影響身體健康,而且還是優生優育的大敵。每日吸煙10支以上者,其體內精子的活動度明顯下降,並且隨吸煙量的增加,精子畸形率也呈顯著增多趨勢。飲酒過度造成機體酒精中毒,使精子發生形態和活動的改變,甚至會殺死精子,從而會影響受孕和胚胎發育。為此,國外將周末因夫妻酗酒後同房而孕育的畸形兒稱為「星期天嬰兒」。有資料表明,酒後孕育的胎兒60%先天智力低下。一般情況下,男性的精原細胞發育成為成熟的精子,大約需80天左右,即將孕育後代的夫妻,一定要在這段時間戒除煙酒。
近年來吸煙男性在我國有逐年增多趨勢,由此引發的圍產兒死亡也非鮮見。常常導致所育胎兒宮內發育遲緩、早產、胎兒窘迫,弱智兒童發生率增加,危害家庭及社會。
(3)節制性生活:性生活頻繁,必然使精液稀少,精子的數量和質量也會相應減少和降低。為了保證新生命的正常孕育,夫妻雙方節制房事十分必要,尤其是男方,養精蓄銳更為重要。這一點,對性慾旺盛的新婚夫婦尤應引起注意。
(4)避免接觸有害物質:科學研究表明,許多物理、化學、生物因素作用於人體,對生殖功能會產生損害,使染色體異常,精子畸形,影響胎兒的正常孕育。工作和生活中接觸的鉛、苯、二甲苯、汽油、氯乙烯等物質,X線及其他放射性物質,農葯、除草劑、麻醉葯等均可致胎兒染色體異常,增加流產率。
(5)慎用葯物:良葯苦口利於病,而某些葯物在治療疾病的同時,也對生殖功能造成損害,導致胎兒先天畸形,如嗎啡、滅滴靈、鏈黴素、紅黴素、絲裂黴素、環磷醯胺等對精子都有不良影響。凡因治療服用損害精子的葯物時,一定要避免新生命的孕育,以免造成終生遺憾。

哪些婦女暫時不宜懷孕?
為了確保孩子健康,實現優生優育,女方患有心臟病、肝炎、腎炎、肺結核、糖尿病、甲狀腺機能亢進、哮喘、癲癇等疾病,如果在急性期,必須積極治療,暫時不宜懷孕,待疾病控制後,身體情況能夠勝任妊娠負擔或不具傳染性時受孕,這樣既保護了母體健康,又可以避免因疾病或用葯而造成的胎兒發育異常。此外,患有陰道炎的婦女應在治癒之後再受孕。
婦女患某些良性腫瘤,如腹腔、盆腔、乳腺、甲狀腺等部位良性腫瘤者,在孕前應手術或葯物治療,以免孕期疾病加重,難以處理。其他腹腔疾病,如亞急性或慢性闌尾炎經常發作也應在孕前治療,以免孕期發作時給手術麻醉和用葯造成困難,同時也可避免影響胎兒的發育或造成流產。
對患上述疾病的婦女,經過治療,病情有好轉或已經痊癒的,應進行醫學咨詢,選擇合適的時機受孕。
另外有接觸某些急性傳染病史者,尤其是可以通過胎盤感染胎兒的傳染病,如接觸了帶風疹病毒的患兒或接觸了急性傳染性乙型肝炎、腮腺炎、麻疹等患者,均應進行檢查,待排除受感染的可能後再懷孕。
受孕不僅要考慮健康狀況,還要考慮環境因素。有的人長期接觸對胎兒有害的物質,也有的人長期服用某些葯物或由於職業的原因,長期接觸某些化學物質,都可影響卵子的發育,應暫緩懷孕。

什麼年齡的父母生的孩子最聰明?
在婚姻問題上,人們最關注的是情感;在生育問題上,科學家們的著眼點是則遺傳。
法國遺傳學家摩里士1989年的研究成果表明,年齡在30~35歲的男人所生育的後代是最優秀的。摩里士說,男性精子素質在30歲時達高峰,然後能持續5年的高質量。另一方面,生理學家公認,女性在23~30歲之間是生育的最佳年齡段。這一時期女性全身發育完全成熟,卵子質量高,若懷胎生育,女性並發症少,分娩危險小,胎兒生長發育好,早產、畸形兒和痴呆兒的發生率最低。這時夫妻雙方生活經驗較為豐富,精力充沛,有能力撫育好嬰幼兒。若過早地懷孕生育,胎兒與發育中的母親爭奪營養,對母親健康和胎兒發育都不好。從而不難看出,男女生育的優化年齡組合應是前者比後者大7歲左右為宜。
近年來,有關學者發現,一些「神童」與其父母親的「大差齡」可能有關。如俄國偉大的作曲家柴柯夫斯基的父親比母親大18歲,科學家居里夫人的父母相差14歲等。研究者對這種現象的解釋為:父親年齡大,智力相對成熟,遺傳給下一代的「密碼」更多些,而母親年齡輕,生命力旺盛,會給胎兒創造一個更良好的孕育環境,有利於胎兒發育生長,所以這種「優化組合」生育的後代易出「天才」。

優生與受孕時機有關嗎?
人才的培養不是從上學開始的,也並非從出生時開始的,而是從胎兒時期,甚至從受精時就開始了。
良好的精神狀態,對男女的生殖細胞會產生有益影響。因此,在計劃受孕時,除了要注意男女雙方的身體是否健康外,還要選擇身體狀態最佳、精力最充沛、心情最好的時機,因為這時所獲得的受精卵也是最優質的。
積極的優生學又稱演進性優生學,旨在促進智力和體力上優秀個體的繁衍。優生始於卵子和精子的結合,這就關繫到怎樣選擇最佳受孕時機。古人雲:「良宵佳境,夫妻心情平和舒暢交媾而孕者,其後代不僅長壽,而且智慧過人。」故有「情深嬰美」之說。認為同房時環境靜謐舒適,心情舒暢,雙方感情深厚,關系融洽,則氣機流暢,精血旺盛,此時交媾而孕,就能生出一個智慧過人並長壽的個體。「男女情動,彼此神交,然後行之,則陰陽和暢,精血合凝。」強調同房之前需先有「床前戲」,以喚起性的興奮,譬如語言的交流,皮膚的接觸,接吻,擁抱,撫摸,使男女性曲線趨於重疊,極大地調動起強烈的慾望,使男女既同步又高亢,達到美妙的境界,這就是所謂的「神交」。只有這樣,才會孕育出一個優秀的後代。反之,若夫婦不相感應而交合,則有害無益。
中醫認為,人與天地相應,對房事的環境有諸多講究,如大寒大熱的氣候、雷電交加的時刻、嘈雜熱鬧的聲響、憤懣郁怒的心境,皆應避房事。現代內分泌學的研究,為受孕時機與優生找到了科學的論據。最近,美國國立精神健康研究所公布了其研究成果。認為,男女之情的萌發與腦垂體後葉分泌的加壓素和催產素有關。在含情脈脈的床前戲過程中,男女均分泌大量的加壓素和催產素,加上過去已知的性激素,就構成一個有利於生殖的內環境,使排卵、射精、受精、著床等一系列環節都符合生理的特點,這種內分泌激素的協調、內環境的穩定,無疑能使胎兒很好地發育成長,使之成為一個智力與體力俱佳的個體。假若房事環境惡劣,心情不佳,或未做床前戲而驟然行房,則性激素、加壓素、催產素必然分泌低下,不僅造成精神痛苦,而且此時受孕,各種條件均不具備,內環境惡劣,胎兒發育必然會受到影響。
由此可見,受孕時機與優生有十分密切的關系,要培養一個優秀的人才,各個環節缺一不可。

生物節律可助優生嗎?
生物節律(也就是平常說的生物鍾)是指生物伴隨著時間的變化而作周期變化的規律。每個人從出生到生命的終結,每個月都存在著生物節律的高潮期和低潮期。一個人處於生物鍾的高潮期時精力充沛,開朗豁達,心情愉快,並表現出強烈的創造力和豐富的藝術感染力,而且頭腦靈活,思維敏捷,記憶力強,比平時更具有邏輯性;而在生物節律的低潮期,人體在體力上容易疲勞,做事馬虎、拖拉,情緒煩躁易怒,反復無常,思維反應遲鈍,注意力渙散,容易遺忘,判斷力降低。在高低潮期交界之間為臨界期,是一個極不穩定的時期,機體各方面的協調性差,易患疾病,易出差錯,易發生事故。
制約人情緒的生物鍾周期是28天,制約人體力的生物鍾周期是23天,制約人智力的生物鍾是33天。人的這三種生物鍾,又是相互影響的,密切相關的。人的三種生物鍾都處於周期線以上時,就會情緒高昂,精力充沛,智力高,是最理想的狀態。
如果健康的男女雙方在生物節律的高潮期受孕,就能生出一個身體健康、智力超群的孩子來,如果一方在高潮期而另一方在低潮期,出生的孩子先天素質和智力就一般,如果雙方生物節律都運行到低潮期時性交並懷孕,則生出的孩子就可能會體力和智力較差。我們在生活中就常常看到,盡管父母都聰明伶俐,但其結晶卻痴愚魯鈍。反之,「中人之資」的夫妻卻生了個出類拔萃的孩子。

哪些職業崗位的婦女在孕前需調換工作?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女性加入到各行各業的工作中,成為職業女性。有部分婦女工作環境中含有較高濃度的化學物質,影響女性的生殖機能,進而影響胎兒的健康發育,因此為提高人口素質,實現優生優育,有些職業崗位的婦女應在考慮受孕時暫時調換工作崗位。有些毒害物質在體內的殘留期可長達一年以上,即使離開此類崗位,也不宜馬上受孕,否則易致畸胎,故應採取適當的避護措施。在發現懷孕後,受精卵、著床胚泡及早期胚胎可能已遭受侵襲,再採取避護措施就為時已晚。以下職業崗位的婦女應調離工作崗位:
(1)某些特殊工種:經常接觸鉛、鎘、汞等金屬,會增加妊娠婦女流產和死胎的可能性,其中甲基汞可致畸胎,鉛可引起嬰兒智力低下;二硫化碳、二甲苯、苯、汽油等有機物,可使流產

3、什麼是脊椎炎

強直性脊椎炎

【概述】

強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是一種慢性全身性炎性疾病,它的病因不明,主要侵犯脊柱,尤以骶髂關節病變最為常見。它的最為顯著的變化為關節的纖維化和骨性強直。

強直性脊柱炎以往稱為類風濕性脊柱炎,目前該名稱已廢用了達20年之久,理由是強直性脊柱炎與類風濕性關節炎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疾病,強直性脊柱炎亦絕對不是一種特殊部位的類風濕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因缺乏類風濕因子而又曾被命名為"血清陰性脊柱骨關節病",現在看來亦不確切,因為並不存在有"血清陽性脊柱骨關節病",同樣屬於此類病的很多,包括Reiter病、牛皮癬關節炎、腸源性關節炎、兒童期慢性關節炎等。

強直性脊柱炎是一種古老的疾病,從公元前2、3千年的古埃及人骨骼標本中曾發現從第4頸椎至尾椎的所有椎體全部融合連接成一塊骨骼。在古希臘與阿拉伯文著作中,都曾發現有類似的記載。在19世紀末時Strumpell和Marie對本病進行了詳細的描述,但直到本世紀30年代才有了詳細的放射學檢查的記錄。至70年代初,Brewerton等發現本病具有強力的HLA-B27抗原。

在發病率方面,白種人的發病率為0.05%,多見於男性,男女的比例大致為10∶1。但最近的研究發現女性病例,無論在臨床表現與X線表現,都進展較慢。由於症狀不夠嚴重,診斷往往遲延,造成女性病例稀少的現象。女性病例往往為輕型或亞型,估計男女之間的比例約為7:3。

根據正常人HLA-B27普查的結果,B27陽性的人有20~25%的X線表示出骶髂關節和脊柱炎表現。假使將這種亞臨床型和輕型的都統計在內,本病的發病率可高達1.5%。但也有報告HLA-B27陽性的人中,有5%患有強直性脊柱炎。產生發生率高低不一致的原因是對骶髂關節炎的診斷標准不一,使發生率有顯著差別。必須指出,不是凡發現有骶髂關節炎且伴有症狀者都可以診斷為強直性脊柱炎。

【病因】

強直性脊柱炎至今病因未明,可能與遺傳性易感因素有關。HLA-B27影響本病發病機理的方式至今不清楚,但必須看到B-27與強直性脊柱炎的發病有著密切的關系。並非所有具有B-27抗原的病人都會使疾病發展,B27的存在還不足以使每個人都發病。看來B27本身並不重要,主要是它與其他基因間的不平衡聯系,改變了免疫反應,使機體易於發病,很可能B27抗原作為病毒或其它外來因素的受體,在本病的發病過程中起作用;也可能B27抗原與外來因素有些相似,使這些因素起著異常免疫反應而致病。外來因素種類很多,長期以來懷疑感染是主要的因素,但未能被證實。目前發現革蘭氏陰性腸道桿菌,如肺炎桿菌對本病的發病可能起著作用。

至於致病因子是B27本身,還是與B27有著密切關系的基因,目前還不了解,B27基因可以影響疾病嚴重程度,但不能肯定它可以影響疾病的發展。

【臨床表現】

(一)全身症狀 絕大多數的強直性脊柱炎發病於青年期,起病往往隱匿;40歲以上發病者少見。女性病變發展緩慢,往往診斷延遲。強直性脊柱炎是一種全身性疾病,可有厭食、低熱、乏力,體重下降和輕度貧血等全身性症狀。

(二)局部表現

1.下腰痛和脊柱僵硬 是最為常見的表現。下腰痛發生緩慢,鈍痛狀,講不清痛在什麼地方,有時牽涉至臀部。也可以疼痛很嚴重,集中在骶髂關節附近,放射至髂嵴、股骨大轉子與股後部,一開始疼痛或為雙側,或為單側,但幾個月後都變為雙側性,並出現下腰部僵硬。晨僵是極常見的症狀,可以持續時間長達數小時之久。長期不活動使僵硬更為明顯,病人往往訴說由於僵硬與疼痛,起床十分困難,只能向側方翻身,滾下床沿才能起立。

有些病人疼痛較輕,只有晨僵與腰部肌肉韌帶壓痛點,往往被診斷為"風濕痛"、"纖維織炎",甚至被認為有"神經官能症"。向腿部有放射痛的還長期被診斷為"腰腿痛"和"坐骨神經痛"。

早期時體征不多,可有輕度腰椎活動受限,但只在過伸或側屈時才能察覺。骶髂關節處可有壓痛,但一般不嚴重,隨著病變進展,骶髂關節處於強直,此時該部位可以完全無痛,而脊柱強硬成為主要體征之一。病員能保持雙膝伸直位時將指尖觸及地板並不能據此而認為腰部並無活動障礙,因為良好的髖關節完全可以起代償作用。檢查脊柱有無強直應該從脊柱的過伸、側屈與旋轉等方面全面檢查。下列方法(Schober試驗)有所幫助:病員直立位時在第5腰椎棘突上作一記號,再在脊柱中線距該記號10cm處作第二個記號。囑病員最大限度前屈脊柱而膝關節保持完全伸直位,在正常情況下,兩點之間距離可增加5cm以上,即可達15cm以上。增加不足4cm,可視為腰椎活動減少。

病變繼續發展便會出現胸椎後凸與頸椎發病。此時診斷比較容易。病員靠壁站立,他的枕部無法觸及牆壁,嚴重時可有重度駝背畸形,病員雙目無法平視,他只能靠屈曲髖與膝才能得以代償。至於頸部表現,一般發病較遲;也有隻限於發展至胸段便不再向上延伸的。少數病員早期即發生頸部症狀,並迅速強直於屈頸位。

2.胸廓擴張度減弱 隨著病變向胸段脊柱發展,肋脊關節受累,此時出現胸痛,並有放射性肋間神經痛。只有少數病人自己發覺吸氣時胸廓不能充分擴張。因肋脊關節強直,在檢查時可發現吸氣時胸廓不能活動而只能靠膈肌呼吸。在正常情況下,最大限度吸氣與呼氣,於第四肋間處的活動度可達5cm以上。不足5cm者應視為胸廓擴張度減弱。早期很少有肺功能削弱的。至後期時,由於重度脊柱後凸與喪失胸廓擴張能力,使肺通氣功能明顯減退。

3.周圍大關節炎症35%的強直性脊柱炎可有周圍關節炎,以髖關節最為常見。通常為雙側性,起病慢,很快出現屈曲攣縮和強直,為保持直立位,往往膝部有代償性屈曲。肩關節為第二個好發部位。偶有膝關節病變。其它關節少有發病。

4.關節外骨骼壓痛點 主要發生在胸肋交界處、棘突、髂嵴、股骨大轉子、脛骨結節、坐骨結節和足跟,有時這些症狀也可以早期出現。

5.骨骼外病變 主要為眼部病變,可有急性葡萄膜炎,發生率可高達25%。心血管疾患有主動脈炎,主動脈瓣關閉不全,心臟擴大,房室傳導阻滯和心包炎等。肺部病變主要為肺上葉進行性纖維化。神經系統病變常為繼發性,有自發性寰枕關節半脫位和馬尾神經受壓表現。後者表現為大小便障礙與會陰部鞍區狀麻木。

【實驗檢查】

活動期75%病例血沉增快,但也有正常的,往往出現血清C-正反應蛋白明顯增高。血清鹼性磷酸酶值輕度或中度增高,往往提示病變較廣泛,或有骨骼腐蝕,並不足以說明病變處於活動期。血清IgA和IgM可有輕度或中度增高。

90%以上的病員具有HLA-B27基因。正常人也可有HLA-B27,並與地區與種族有關。歐美白種人6~8%可具有HLA-B27,而海地印地安人50%具有B27。沒有中國人的資料,但知日本人與非洲黑人卻很少具有B27。測定HLA-B27可以幫助診斷強直性脊柱炎,但卻不能作為常規試驗。該試驗不能確定本病的診斷,僅提示有本病的可能性;有許多類似疾病也可以具有HLA-B27。

部分本病患者並不存有HLA-B27,這類病例往往缺乏家族史與較少發作急性葡萄膜炎,但卻具有B7或BW16。

4、脊柱炎能治癒嗎

強直性脊椎炎

強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是一種慢性全身性炎性疾病,它的病因不明,主要侵犯脊柱,尤以骶髂關節病變最為常見。它的最為顯著的變化為關節的纖維化和骨性強直。

強直性脊柱炎以往稱為類風濕性脊柱炎,目前該名稱已廢用了達20年之久,理由是強直性脊柱炎與類風濕性關節炎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疾病,強直性脊柱炎亦絕對不是一種特殊部位的類風濕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因缺乏類風濕因子而又曾被命名為"血清陰性脊柱骨關節病",現在看來亦不確切,因為並不存在有"血清陽性脊柱骨關節病",同樣屬於此類病的很多,包括Reiter病、牛皮癬關節炎、腸源性關節炎、兒童期慢性關節炎等。

強直性脊柱炎是一種古老的疾病,從公元前2、3千年的古埃及人骨骼標本中曾發現從第4頸椎至尾椎的所有椎體全部融合連接成一塊骨骼。在古希臘與阿拉伯文著作中,都曾發現有類似的記載。在19世紀末時Strumpell和Marie對本病進行了詳細的描述,但直到本世紀30年代才有了詳細的放射學檢查的記錄。至70年代初,Brewerton等發現本病具有強力的HLA-B27抗原。

在發病率方面,白種人的發病率為0.05%,多見於男性,男女的比例大致為10∶1。但最近的研究發現女性病例,無論在臨床表現與X線表現,都進展較慢。由於症狀不夠嚴重,診斷往往遲延,造成女性病例稀少的現象。女性病例往往為輕型或亞型,估計男女之間的比例約為7:3。

根據正常人HLA-B27普查的結果,B27陽性的人有20~25%的X線表示出骶髂關節和脊柱炎表現。假使將這種亞臨床型和輕型的都統計在內,本病的發病率可高達1.5%。但也有報告HLA-B27陽性的人中,有5%患有強直性脊柱炎。產生發生率高低不一致的原因是對骶髂關節炎的診斷標准不一,使發生率有顯著差別。必須指出,不是凡發現有骶髂關節炎且伴有症狀者都可以診斷為強直性脊柱炎。

強直性脊柱炎至今病因未明,可能與遺傳性易感因素有關。HLA-B27影響本病發病機理的方式至今不清楚,但必須看到B-27與強直性脊柱炎的發病有著密切的關系。並非所有具有B-27抗原的病人都會使疾病發展,B27的存在還不足以使每個人都發病。看來B27本身並不重要,主要是它與其他基因間的不平衡聯系,改變了免疫反應,使機體易於發病,很可能B27抗原作為病毒或其它外來因素的受體,在本病的發病過程中起作用;也可能B27抗原與外來因素有些相似,使這些因素起著異常免疫反應而致病。外來因素種類很多,長期以來懷疑感染是主要的因素,但未能被證實。目前發現革蘭氏陰性腸道桿菌,如肺炎桿菌對本病的發病可能起著作用。

至於致病因子是B27本身,還是與B27有著密切關系的基因,目前還不了解,B27基因可以影響疾病嚴重程度,但不能肯定它可以影響疾病的發展。

(一)全身症狀 絕大多數的強直性脊柱炎發病於青年期,起病往往隱匿;40歲以上發病者少見。女性病變發展緩慢,往往診斷延遲。強直性脊柱炎是一種全身性疾病,可有厭食、低熱、乏力,體重下降和輕度貧血等全身性症狀。

(二)局部表現

1.下腰痛和脊柱僵硬 是最為常見的表現。下腰痛發生緩慢,鈍痛狀,講不清痛在什麼地方,有時牽涉至臀部。也可以疼痛很嚴重,集中在骶髂關節附近,放射至髂嵴、股骨大轉子與股後部,一開始疼痛或為雙側,或為單側,但幾個月後都變為雙側性,並出現下腰部僵硬。晨僵是極常見的症狀,可以持續時間長達數小時之久。長期不活動使僵硬更為明顯,病人往往訴說由於僵硬與疼痛,起床十分困難,只能向側方翻身,滾下床沿才能起立。

有些病人疼痛較輕,只有晨僵與腰部肌肉韌帶壓痛點,往往被診斷為"風濕痛"、"纖維織炎",甚至被認為有"神經官能症"。向腿部有放射痛的還長期被診斷為"腰腿痛"和"坐骨神經痛"。

早期時體征不多,可有輕度腰椎活動受限,但只在過伸或側屈時才能察覺。骶髂關節處可有壓痛,但一般不嚴重,隨著病變進展,骶髂關節處於強直,此時該部位可以完全無痛,而脊柱強硬成為主要體征之一。病員能保持雙膝伸直位時將指尖觸及地板並不能據此而認為腰部並無活動障礙,因為良好的髖關節完全可以起代償作用。檢查脊柱有無強直應該從脊柱的過伸、側屈與旋轉等方面全面檢查。下列方法(Schober試驗)有所幫助:病員直立位時在第5腰椎棘突上作一記號,再在脊柱中線距該記號10cm處作第二個記號。囑病員最大限度前屈脊柱而膝關節保持完全伸直位,在正常情況下,兩點之間距離可增加5cm以上,即可達15cm以上。增加不足4cm,可視為腰椎活動減少。

病變繼續發展便會出現胸椎後凸與頸椎發病。此時診斷比較容易。病員靠壁站立,他的枕部無法觸及牆壁,嚴重時可有重度駝背畸形,病員雙目無法平視,他只能靠屈曲髖與膝才能得以代償。至於頸部表現,一般發病較遲;也有隻限於發展至胸段便不再向上延伸的。少數病員早期即發生頸部症狀,並迅速強直於屈頸位。

2.胸廓擴張度減弱 隨著病變向胸段脊柱發展,肋脊關節受累,此時出現胸痛,並有放射性肋間神經痛。只有少數病人自己發覺吸氣時胸廓不能充分擴張。因肋脊關節強直,在檢查時可發現吸氣時胸廓不能活動而只能靠膈肌呼吸。在正常情況下,最大限度吸氣與呼氣,於第四肋間處的活動度可達5cm以上。不足5cm者應視為胸廓擴張度減弱。早期很少有肺功能削弱的。至後期時,由於重度脊柱後凸與喪失胸廓擴張能力,使肺通氣功能明顯減退。

3.周圍大關節炎症35%的強直性脊柱炎可有周圍關節炎,以髖關節最為常見。通常為雙側性,起病慢,很快出現屈曲攣縮和強直,為保持直立位,往往膝部有代償性屈曲。肩關節為第二個好發部位。偶有膝關節病變。其它關節少有發病。

4.關節外骨骼壓痛點 主要發生在胸肋交界處、棘突、髂嵴、股骨大轉子、脛骨結節、坐骨結節和足跟,有時這些症狀也可以早期出現。

5.骨骼外病變 主要為眼部病變,可有急性葡萄膜炎,發生率可高達25%。心血管疾患有主動脈炎,主動脈瓣關閉不全,心臟擴大,房室傳導阻滯和心包炎等。肺部病變主要為肺上葉進行性纖維化。神經系統病變常為繼發性,有自發性寰枕關節半脫位和馬尾神經受壓表現。後者表現為大小便障礙與會陰部鞍區狀麻木。

活動期75%病例血沉增快,但也有正常的,往往出現血清C-正反應蛋白明顯增高。血清鹼性磷酸酶值輕度或中度增高,往往提示病變較廣泛,或有骨骼腐蝕,並不足以說明病變處於活動期。血清IgA和IgM可有輕度或中度增高。

90%以上的病員具有HLA-B27基因。正常人也可有HLA-B27,並與地區與種族有關。歐美白種人6~8%可具有HLA-B27,而海地印地安人50%具有B27。沒有中國人的資料,但知日本人與非洲黑人卻很少具有B27。測定HLA-B27可以幫助診斷強直性脊柱炎,但卻不能作為常規試驗。該試驗不能確定本病的診斷,僅提示有本病的可能性;有許多類似疾病也可以具有HLA-B27。

部分本病患者並不存有HLA-B27,這類病例往往缺乏家族史與較少發作急性葡萄膜炎,但卻具有B7或BW16。

以骶髂關節炎最為突出。骶髂關節出現x線徵象時往往已較遲,幾乎完全是雙側性。最初出現的是關節附近有斑片狀骨質疏鬆區,特別是骶髂關節的中下段最為明顯。接著便出現了骨腐蝕與軟骨下骨皮質硬化。在骶髂關節的中下段,髂骨面覆蓋著薄層軟骨,因此該處首先出現骨骼變化,且比較明顯。在骶髂關節的上1/3處,有堅強的韌帶連接著骨面,也可以有類似的X線徵象。

軟骨下骨侵蝕的X線表現為關節間隙的假性增寬。接下去便是纖維化、鈣化、骨橋形成與骨化。一般說來,軟骨下骨皮質硬化比骨腐蝕明顯些,最終骶髂關節完全強直,通常需數年之久。

在脊柱方面主要表現在椎間盤、脊椎小關節、肋脊關節,後縱韌帶與寰樞關節。很少有上述關節出現病變而骶髂關節卻不受侵犯。早期階段,椎間盤纖維環淺層有炎症,伴反應性骨硬化與鄰近椎體腐蝕,使椎體變成方形。纖維環逐漸骨化,並有骨橋形成。同時脊椎後關節和鄰近韌帶亦有類似的變化,最終脊柱完全融合,如竹節狀(圖96-10)。

強直性脊柱炎的患者還可以出現椎間盤周圍椎體骨質腐蝕和硬化,竹節狀改變亦在此節段中斷,通常發生在疾病的後期。臨床上常有急性發作,並有局限性疼痛。該區常有上述X線徵象,稱為"椎間盤炎"。這種病變易誤診斷為結核、化膿性骨髓炎,甚至認為是轉移性病灶。

周圍大關節炎症以髖關節最常見。表現為對稱性、均勻性關節間隙狹窄,軟骨下骨板不規則骨硬化,關節外緣骨刺形成,最後骨性強直。肩關節為第二好發部位,病變情況與髖關節相類似,骨腐蝕主要發生在肱骨頭外上方。

強直性脊柱炎與類風濕性關節炎有所不同,它主要侵犯纖維軟骨關節,如椎間盤、胸骨柄,恥骨聯合與棘間韌帶。骶髂關節100%受累,有軟骨破壞,腐蝕與軟骨下骨皮質硬化,最後纖維化至骨性強直。

在關節囊和韌帶附著於骨骼處也可以出現局灶性炎性病灶。這些病灶以後也會有反應性纖維化與骨質沉著。還可以有其它關節以外的病灶,如葡萄膜和主動脈根部也可有炎性病變。

本病無特效治療方法。在急性期主要措施是緩解疼痛與防止畸形。阿斯匹林效果不好。鎮痛作用較好的當首推保泰松與消炎痛類非激素抗炎葯物(NSAIDS)。保泰松開始劑量為每日400mg,分4次服用,維持量為每天100~200mg。它的缺點是副反應大。消炎痛的劑量為100mg,分4次服用,最好臨睡時再加服50mg。缺點也是有副反應。其它新型非激素抗炎葯物具有同樣功效。不主張全身使用皮質醇類激素,但局部應用效果卻很好。皮質醇類激素滴眼劑用於急性虹膜炎效果很好,重度病例可作眶內注射。關節腔內注射也很有效。

在急性期預防畸形發生十分重要。如果早期得到診斷,輕度的畸形並不影響病人的生活。要告誡病人正確對待疾病,在行走、坐位時都要保持良好的姿勢,務必使脊柱保持平直,睡覺時改用硬板床與薄枕。在體療醫師指導下進行鍛煉,免除一切可能招致損傷或誘發畸形的體育運動。

早期的畸形較輕,尚未達到骨性融合,因而畸形是可以糾正的。睡硬板床及作骨盆牽引可望改善。

後期的畸形已有骨性融合,非手術治療難以奏效。對嚴重駝背畸形者可施行脊柱截骨術。手術的指征是:①重度駝背畸形,膝關節與髖關節伸直時雙目不能平視;②病變已靜止,血沉正常;③一般情況良好,年齡較輕,肺功能無多大損害者。腰椎側位片腹主動脈有鈣化者禁忌手術。如雙髖亦有強直者應先行髖關節置換術,才考慮施行截骨術。

脊柱截骨術系在腰椎後部切去楔形骨塊,手法折斷前方韌帶,使腰椎前凸增加,畸形改善。常用的脊柱截骨術有下列數種:

(一)單節段脊柱截骨術 一般選在腰2~3或腰3~4之間。以腰2~3節段為例,截骨的范圍為腰2棘突與下關節突的下半部和腰3棘突及上關節突的上半部,楔形截骨的尖角應針對腰2~3椎間盤水平。截骨完成後即應用矯形架或手法進行矯形,使前方的前縱韌帶折斷,腰椎前凸增加而改善駝背畸形。截骨平面應接觸良好,並需用牢固的內固定物,以往都用不銹鋼絲縛扎棘突,目前以Harrington棒或Luque棒較為常用。術後石膏背心固定時間不應少於6個月。

截骨術的並發症有:①截癱:大都因截骨平面選擇不當所致,截骨的尖端沒有針對椎間盤水平,矯形後出現脊椎移位;②脂肪栓塞:因截骨數量少,矯形時後方骨質受到強烈擠壓,使骨內壓力驟增而使脂肪進入循環;③腹主動脈破裂:腹主動脈硬化者無伸展的能力,強行矯形時可因此而死於手術台上;④矯形度數的喪失:手術後矯形度數的喪失主要原因為石膏背心固定時間不足與後方截骨面接觸不良所致。

(二)單節段截骨術加椎體間植骨術 為防止矯形度數喪失與獲得最大限度矯形,可經腹膜外途徑,直視下矯形並在張開的椎間隙前半部植入方形骨塊,可得到最大限度矯形。

(三)多節段脊柱截骨術 嚴重駝背畸形者可適用多節段截骨術,在腰3~4處行截骨術後可在上方2個節段處即腰1~2處作第二個截骨術,可望獲得良好的矯形。

(四)脊柱截骨術加椎體松骨質掏空術 截骨的尖頂針對腰椎椎體後方。截骨完畢前將椎體內松質骨刮空矯形後造成椎體的塌陷。掏空術使脊柱縮短,比較安全,截骨面接觸好,術後矯正角度喪失的可能性明顯減少。對髖關節骨性強直者宜先行髖關節置換術。

強直性脊柱炎的病程變化很大,它具有自行緩解或加劇的特徵,一般說來比較輕,並能自動緩解。據統計資料,在發病20年以後,還有65~80%的患者能勝任全日工作。

決定預後的因素是周圍大關節炎症、頸椎強直與重度駝背畸形。這些情況一般發生在發病後的最初10年內。輕型病例可以生活得像正常人一樣的好。

與死於腰椎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