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腰椎間盤突出是應該平躺還是側躺?
醫生:由俊利病情分析:您好,腰間盤突出症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腰部疾患之一,是骨傷科的常見病、多發病。腰間盤突出症臨床多表現為 腰部疼痛,下肢放射痛,下肢麻木,腰部活動障礙,脊柱側彎等。需要腰椎CT或者核磁共振來明確診斷。意見建議:平日多卧硬板床休息,治療方法很多,包
2、腰椎間盤突出可以側躺嗎
睡硬板床。睡硬板床可以減少椎間盤承受的壓力。睡眠時,採取側卧、屈膝姿勢會感到更加舒適。
3、腰間盤突出,醫生叫躺四個星期能好嗎
這個不好說,前年4月份我爸得了腰椎間盤突出,壓迫到坐骨神經了,走路都成了問題,他堅持去做手術,從脊椎打麻葯,後來出院在家裡,聽說來這里有中葯可以治好,那裡有土醫生,再某個醫院的處方葯,各種方法試自過,天天疼。我媽在縣里其他地方打工,我爸疼到每天只能走三四百米路就不能再走,嚴重的時候讓我媽把床搬到最知方便的位置,頓頓吃泡麵,還是坐在床上就可以燒水泡麵的那種地步,這樣一直持續到臨近過年才沒痛了,醫生交代不能乾重活,其中有兩次搬運50斤左道右的東西就痛到躺了幾天。所以醫生說的躺著,你這個,不好說,不知道是哪個程度
4、腰椎間盤突出卧床一定要平躺嗎
合理的睡姿幫你遠離腰椎間盤突出 人生大約有三分一的時間是在睡眠中度過的,在這漫長的歲月里,睡眠姿勢合理與否與腰痛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如果睡眠姿勢不合理,不僅可誘發腰椎間盤突出症,而且也易引起頸椎病。 因為每個人從小形成的睡眠習慣不同,故有不同的睡眠姿勢。人的睡眠姿勢大致可有三種:仰卧位、側卧位、俯卧位。仰卧位時,只要床舒適,四肢保持自然伸展,可使全身肌肉放鬆,並使腰椎間隙壓力明顯降低,減輕腰椎間盤後突,對於患有腰椎間盤突出症的患者是最佳體位;側卧位時一般認為右側卧位最好,原因是右側卧位不會壓迫心臟,而且不會影響胃腸蠕動。我們認為不必講究是採取左側卧位還是右側卧位,因為人在睡眠當中總是要不斷翻身,因長時間維持一種睡眠姿勢,會使一部分肌肉鬆弛的同時,相對使其他一些肌肉處於緊張狀態,而且軀體因長時間受壓而血運不暢,神經缺氧、缺血產生麻木,因此,翻身是人體的自我保護。俯卧位時,往往使頭頸處於向一側極度扭轉的體位,胸部受壓,易引起頸部肌肉、韌帶、關節的勞損和退行性病變,也易引起腰椎前凸增大,壓迫心肺而影響呼吸,加重心肺負擔,故這種睡眠姿勢一般不宜採取。 綜上所述,睡眠姿勢以仰卧位或側卧位為宜,因為可以使人體四肢自然伸直或微屈,全身肌肉易放鬆,使人感到舒適。 看了這個論述明白了嗎?主要睡硬板床,不一定就要平躺, 吃葯只能緩解疼痛輔助治療,得了椎間盤突出症最好採用,保守療法(按摩)治療,突出物要靠手法回位,使突出物「回納」。按摩時可聽到沉悶的響聲是為突出物回納音,按摩後病者立即感到病情明顯減輕,手法得當,病情輕者3次就能好轉,病重者也不過10天,病人越年輕好的越快,病程越短好的越快,反之會慢一點,當然還要看按摩師的技術如何了。建議抓緊進行按摩治療,不可久拖。
5、腰間盤突出做微創一個星期躺在床上比做手術後嚴重些是
腰椎間盤突出術後是需要卧床休息一段時間的,不能活動過早,如果感覺症狀加重也是比較正常的,多數是由於神經水腫引起。
6、腰椎間盤突出疼麻厲害下不了床,要強行去醫院還是先躺1,2周?
盡早的去醫院接受治療 是關鍵 避免耽誤了病情。
治療腰間盤突出採用針灸推拿只是暫時的緩解症狀 不能從根本上治療
治療腰間盤突出傳統的治療是抄採用開刀取髓核術 是通過手術將壓迫神經的髓核祛除 需要開刀 有一定zd的危險性
現在在傳統手術基礎上研製出了三氧靶點介入療法 這是將葯物注射到腰間盤內將突出的髓核慢慢代謝萎縮掉 治療費用也不是太高
詳細的可以向劉人瑞主任詢問
7、腰椎間盤突出手術後一周可以睡硬床嗎
建議咨詢下主治醫生,我的是找北京的牟桂玲醫生做的,一周後是沒有睡硬板床。
8、腰椎間盤突出睡覺的姿勢是什麼?
側卧著睡有助於減輕疼痛。當你有腰椎間盤突出症時,側卧可能是最好的選擇。當你側卧時,試著以胎兒的姿勢睡覺,用枕頭支撐你的體重。這將有助於減輕腰椎間盤突出引起的相關疼痛。
仰卧,然後輕輕地側翻。
將膝蓋抱在胸前,輕輕地將軀干向膝蓋彎曲。
請記住不時切換側面以防止任何不平衡。
膝蓋向胸部收攏,軀干向膝蓋輕輕彎曲。
側睡時,使一個枕頭可以讓你的脊柱和脖子保持水平。
如果你有腰間盤突出,不要趴著睡覺。趴著睡覺是最糟糕的睡姿,即使你腰背部很健康。雖然壓著胃睡覺會使脊柱的自然曲線變平,但這會給背部肌肉帶來額外的壓力。如果你有腰椎間盤突出,一定要確保避免趴著睡覺。
9、趴著睡對腰間盤突出的患者有好處嗎?
腰椎間盤突出典型症狀:腰部疼痛,一側下肢或雙下肢麻木、疼痛等。
常見症狀:腰痛、下肢放射痛、大、小便障礙,會陰和肛周感覺異常。嚴重者可出現大小便失控及雙下肢不完全性癱瘓等症狀。神經系統反射改變為本病易發生的典型體征之一:腰4神經根受累時,可出現膝跳反射障礙,早期表現為活躍,之後迅速變為反射減退,腰5神經根受損時對反射多無影響。骶1神經根受累時則跟腱反射障礙。反射改變對受累神經的定位意義較大。
其他症狀:1.視受累脊神經根的部位不同而出現該神經支配區感覺異常。陽性率達80%以上。早期多表現為皮膚感覺過敏,漸而出現麻木、刺痛及感覺減退。因受累神經根以單節單側為多,故感覺障礙范圍較小;但如果馬尾神經受累(中央型及中央旁型者),則感覺障礙范圍較廣泛。
2.70%~75%患者出現肌力下降,腰5神經根受累時,踝及趾背伸力下降,骶1神經根受累時,趾及足跖屈力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