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腰椎 > 腰椎麻醉層次

腰椎麻醉層次

發布時間:2020-09-29 23:08:45

1、蛛網膜下腔麻醉所經歷的層次結構

穿過皮膚,皮下組織,棘上韌帶,棘突間的棘間韌帶,黃韌帶,硬膜外隙(其中包括內椎靜脈叢,硬脊膜和蛛網膜,最後到達蛛網膜下腔。

2、請問硬膜外麻醉穿過幾個層次?

皮膚--脊上韌帶--脊脊間韌帶--黃韌帶--硬膜外腔
皮膚一般是用粗一點的針頭破開,所以沒有突破感;
當針遇到阻力時說明已經抵達脊上韌帶(前提是你入針不偏,正對著脊上韌帶)了,穿過脊上韌帶,這時一般情況下針會被固定住,也就是咱們經常說的」夾針」
在穿過脊間韌帶時一般不會有什麼異樣感;
當再次遇到阻力時說明已經抵達黃韌帶(當然在穿過黃韌帶時也有可能沒有阻力),穿過後會有個明顯的落空感,說明已經到達硬膜外腔.

3、做硬膜外麻醉時,其穿刺的部位、標志和穿刺層次結構如何?

所有的脊柱間隙都可以作硬膜外穿刺,但目前最多的是腰椎間隙穿刺,能滿足腹部以下部位的手術,高位硬膜外很少用,穿刺困難,風險高,定位方法為髂前上棘連線正對腰3/4間隙或腰4棘突。層次為:皮膚、皮下組織、棘上韌帶、棘間韌帶和黃韌帶

4、麻醉解剖學,氣管切開的層次及注意事項

氣管切開的層次:
皮膚,淺筋膜,封套筋膜,舌骨下肌群,氣管前筋膜
術中應注意:在第2~4氣管軟骨前方有甲狀腺峽,峽的下方有甲狀腺下靜脈,甲狀腺奇靜脈叢和可能存在的甲狀腺最下動脈,高位胸腺。
氣管切開注意事項:
1.專人護理。氣管切開後,套管通暢與否為治療的關鍵。成人一旦切開氣管後,出現說話表達能力差不能及時反應病情;小兒若無人照顧,可能由於分泌物或被服將套管堵住,仍有窒息的危險,故應有專人護理。
2.內管取出刷洗時間不宜過長,否則外管內分泌物干結,內管不易再放入。外管在手術後一周內,如無特殊需要,不宜更換。因瘺口竇道尚未形成,取出後不易放回。萬一需要換時,應准備好氣管切開包,拆除縫線以拉鉤拉開切口,更換外管。
3.注意調整套管系帶的松緊,松緊度以帶子與頸部間可放入一手指為宜。太松時套管可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於咳嗽時脫出切口,太緊患者不舒適。術後皮下出現氣腫的患者,於氣腫消退後要及時加緊。
4.長期帶管者,拔管前應做氣管鏡檢查,若氣管瘦口內有肉芽應先予以摘除後再堵塞,拔管最好在上午,以便日間觀察。
5.定期留痰及創口分泌物培養,及葯敏試驗,觀察感染情況及時治療。
6.注意患者頸部位置和套管位置,保持套管在自然正中位,以防位置不正,套管末端壓迫氣道壁,造成氣道損傷出血。
7.協助患者床旁胸片x線檢查,以確定氣管套管的位置,排除氣胸或縱隔氣腫,以及偶見的肺部並發症。

5、腰穿的部位和依次經過的結構,它與硬膜外麻醉經過的結構有什麼不同

腰穿一般選擇腰3-4間隙,如果這一間隙太窄也可向上一個或者向下選擇一個間隙,依次經過的結構有:皮膚、皮下組織、棘上韌帶、棘間韌帶、黃韌帶,穿過黃韌帶就到達了硬膜外腔,通過往硬膜外腔主要可以達到硬膜外麻醉的目的,再往前進針穿破硬脊膜和蛛網膜就到達了蛛網膜下腔,也就是到達了腰穿的目的地。

6、從解剖學上闡述,腰麻和硬膜外系麻醉從皮膚到麻醉部位,需要經過那些層次,如何預防其血壓下降和術後頭痛?

皮膚,皮下組織,棘上韌帶,棘間韌帶,黃韌帶,硬膜,蛛網膜。硬膜外麻醉就是穿刺到硬膜外腔隙,腰麻就是蛛網膜下。
葯量,調節體位,穿刺點和補液量都可以影響血壓變化,頭疼原因是顱壓低,處理方法是頭低卧位,補液,劇烈頭疼一般治療不能緩解的可以抽取自體血5ml蛛網膜下腔注射,效果確切。

7、進行腰麻和硬膜外系麻醉從皮膚到麻醉部位經過那些層次?

皮膚,棘上韌帶,棘間韌帶,黃韌帶,硬膜外腔,硬脊膜,硬膜下腔。蛛網膜。蛛網膜下腔。麻醉前預先輸注液體,如麻醉後血壓下降,下快速輸液200-300ml,如血壓還未回升。可給予麻黃鹼或其他血管活性葯升壓。至於術後疼痛,如果沒打穿的話很少發生,不需特殊預防。如果打穿了,則應去枕平卧,大量不也,應用咖啡因,實在不行硬膜外注入自體血。

8、麻醉解剖學,試述腰椎穿刺術的層次有哪些

依次經過的結構有:皮膚、皮下組織、棘上韌帶、棘間韌帶、黃韌帶,穿過黃韌帶就到達了硬膜外腔,再往前進針穿破硬脊膜和蛛網膜就到達了蛛網膜下腔,也就是到達了腰穿的目的地。

與腰椎麻醉層次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