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腰椎 > 腰椎炎性改變

腰椎炎性改變

發布時間:2020-09-28 07:01:09

1、腰椎炎的症狀和治療

問題分析:
這種情況建議你可以針灸理療一下,效果不錯。針灸、按摩、刮痧、拔罐,刺激穴位,促進血液循環 ,效果不錯。

意見建議:
平時注意活動局部,不要長時間彎腰或站立,注意保暖。

2、為什麼腰痛:可能是腰椎退行性變引起

1.骨關節性腰痛:是指脊椎柱骨及關節,由於某種原因產生的腰痛。外傷性:如脊椎小關節滑膜嵌頓、錯位、骨折等;炎症性:如緻密性骨炎、強直性脊柱炎等;腿變形:如腰椎小關節退變、增生等;結構不穩性:如腰椎椎弓峽部不連、腰椎滑脫、脊柱側彎等。
2.其他原因引起的腰痛:內臟疾病反射性腰痛。另外祖國醫學認為腎虛和風寒濕邪侵襲也能引起腰痛。
3.軟組織性腰痛:脊柱旁背伸肌、棘上、棘間韌帶、橫突間韌帶等軟組織引起的腰痛。可分為外傷性:如腰部軟組織捩傷、挫傷;炎症性:如肌纖維織炎、筋膜炎;勞損性:如腰勞損、腰椎橫突綜合征;壓迫性:如梨狀肌損傷徵候群等。
4.椎管內源性腰痛:指椎管內某些原因所致的腰痛。如腰椎間盤突出症、椎管狹窄、椎管內腫瘤等。

3、強致性腰椎炎

您好!目前治療強直性脊柱炎的醫院有很多家,而強直性脊柱炎是一種多因素聯合作用,以中軸關節的慢性炎症為主的全身性疾病;主要累及骶骼關節、髖關節、椎間關節、肋椎關節,骶髂關節病變最為多見。若能夠早期,及時就診、正確的治療,大多效果都是好的。
總的說來,強直性脊柱炎病人只要能得到早期診斷、及時合理的治療,服葯期間配合好運動鍛煉。科學有效的鍛煉不僅可以促進葯效的發揮,縮短病程,而且可以有效的防止關節的畸形,只有少數病人會發展為嚴重的脊柱畸形,多數病人能維持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現在患者的病情處於什麼階段?當病情發展到一定的程度時,全身症狀較為明顯,治療的話,也更慎重!強直性脊柱炎的治療不能單純只是緩解症狀,而應是著眼於控制骨關節破壞、促進骨修復及恢復骨關節功能。建議患者到正規的專科醫院,根據病情,採取相應的、有效地、有計劃的綜合性治療,才能達到臨床治癒的目的。

希望能夠幫助您了解更多有關強直性脊柱炎方面的知識及治療等問題,祝早日康復!

4、腰椎退行性變是什麼意思

你好,椎管內的主要韌帶,正常人的厚度為2~4cm,增生時可達6~8cm以上。正常黃韌帶是鬆弛的,是有彈性的。在發生退變和損傷時候,黃韌帶處於緊張狀態,逐漸增生肥厚,彈性減低,並出現鈣化和骨化,壓迫椎管硬膜囊,產生繼發性椎管狹窄,腰椎退行性變的最佳治療方法可採取保守治療,包括腰部理療,牽引,口服消炎止痛葯物,推拿等;保守治療3-6個月以上,症狀無緩解或又復發者,可考慮手術治療。平時應注意盡量少做彎腰動作,並注意上下床動作,配合腰背肌鍛煉,這樣對一些病人是有效的,可以防止症狀的復發.

5、什麼是脊椎炎

強直性脊椎炎

【概述】

強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是一種慢性全身性炎性疾病,它的病因不明,主要侵犯脊柱,尤以骶髂關節病變最為常見。它的最為顯著的變化為關節的纖維化和骨性強直。

強直性脊柱炎以往稱為類風濕性脊柱炎,目前該名稱已廢用了達20年之久,理由是強直性脊柱炎與類風濕性關節炎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疾病,強直性脊柱炎亦絕對不是一種特殊部位的類風濕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因缺乏類風濕因子而又曾被命名為"血清陰性脊柱骨關節病",現在看來亦不確切,因為並不存在有"血清陽性脊柱骨關節病",同樣屬於此類病的很多,包括Reiter病、牛皮癬關節炎、腸源性關節炎、兒童期慢性關節炎等。

強直性脊柱炎是一種古老的疾病,從公元前2、3千年的古埃及人骨骼標本中曾發現從第4頸椎至尾椎的所有椎體全部融合連接成一塊骨骼。在古希臘與阿拉伯文著作中,都曾發現有類似的記載。在19世紀末時Strumpell和Marie對本病進行了詳細的描述,但直到本世紀30年代才有了詳細的放射學檢查的記錄。至70年代初,Brewerton等發現本病具有強力的HLA-B27抗原。

在發病率方面,白種人的發病率為0.05%,多見於男性,男女的比例大致為10∶1。但最近的研究發現女性病例,無論在臨床表現與X線表現,都進展較慢。由於症狀不夠嚴重,診斷往往遲延,造成女性病例稀少的現象。女性病例往往為輕型或亞型,估計男女之間的比例約為7:3。

根據正常人HLA-B27普查的結果,B27陽性的人有20~25%的X線表示出骶髂關節和脊柱炎表現。假使將這種亞臨床型和輕型的都統計在內,本病的發病率可高達1.5%。但也有報告HLA-B27陽性的人中,有5%患有強直性脊柱炎。產生發生率高低不一致的原因是對骶髂關節炎的診斷標准不一,使發生率有顯著差別。必須指出,不是凡發現有骶髂關節炎且伴有症狀者都可以診斷為強直性脊柱炎。

【病因】

強直性脊柱炎至今病因未明,可能與遺傳性易感因素有關。HLA-B27影響本病發病機理的方式至今不清楚,但必須看到B-27與強直性脊柱炎的發病有著密切的關系。並非所有具有B-27抗原的病人都會使疾病發展,B27的存在還不足以使每個人都發病。看來B27本身並不重要,主要是它與其他基因間的不平衡聯系,改變了免疫反應,使機體易於發病,很可能B27抗原作為病毒或其它外來因素的受體,在本病的發病過程中起作用;也可能B27抗原與外來因素有些相似,使這些因素起著異常免疫反應而致病。外來因素種類很多,長期以來懷疑感染是主要的因素,但未能被證實。目前發現革蘭氏陰性腸道桿菌,如肺炎桿菌對本病的發病可能起著作用。

至於致病因子是B27本身,還是與B27有著密切關系的基因,目前還不了解,B27基因可以影響疾病嚴重程度,但不能肯定它可以影響疾病的發展。

【臨床表現】

(一)全身症狀 絕大多數的強直性脊柱炎發病於青年期,起病往往隱匿;40歲以上發病者少見。女性病變發展緩慢,往往診斷延遲。強直性脊柱炎是一種全身性疾病,可有厭食、低熱、乏力,體重下降和輕度貧血等全身性症狀。

(二)局部表現

1.下腰痛和脊柱僵硬 是最為常見的表現。下腰痛發生緩慢,鈍痛狀,講不清痛在什麼地方,有時牽涉至臀部。也可以疼痛很嚴重,集中在骶髂關節附近,放射至髂嵴、股骨大轉子與股後部,一開始疼痛或為雙側,或為單側,但幾個月後都變為雙側性,並出現下腰部僵硬。晨僵是極常見的症狀,可以持續時間長達數小時之久。長期不活動使僵硬更為明顯,病人往往訴說由於僵硬與疼痛,起床十分困難,只能向側方翻身,滾下床沿才能起立。

有些病人疼痛較輕,只有晨僵與腰部肌肉韌帶壓痛點,往往被診斷為"風濕痛"、"纖維織炎",甚至被認為有"神經官能症"。向腿部有放射痛的還長期被診斷為"腰腿痛"和"坐骨神經痛"。

早期時體征不多,可有輕度腰椎活動受限,但只在過伸或側屈時才能察覺。骶髂關節處可有壓痛,但一般不嚴重,隨著病變進展,骶髂關節處於強直,此時該部位可以完全無痛,而脊柱強硬成為主要體征之一。病員能保持雙膝伸直位時將指尖觸及地板並不能據此而認為腰部並無活動障礙,因為良好的髖關節完全可以起代償作用。檢查脊柱有無強直應該從脊柱的過伸、側屈與旋轉等方面全面檢查。下列方法(Schober試驗)有所幫助:病員直立位時在第5腰椎棘突上作一記號,再在脊柱中線距該記號10cm處作第二個記號。囑病員最大限度前屈脊柱而膝關節保持完全伸直位,在正常情況下,兩點之間距離可增加5cm以上,即可達15cm以上。增加不足4cm,可視為腰椎活動減少。

病變繼續發展便會出現胸椎後凸與頸椎發病。此時診斷比較容易。病員靠壁站立,他的枕部無法觸及牆壁,嚴重時可有重度駝背畸形,病員雙目無法平視,他只能靠屈曲髖與膝才能得以代償。至於頸部表現,一般發病較遲;也有隻限於發展至胸段便不再向上延伸的。少數病員早期即發生頸部症狀,並迅速強直於屈頸位。

2.胸廓擴張度減弱 隨著病變向胸段脊柱發展,肋脊關節受累,此時出現胸痛,並有放射性肋間神經痛。只有少數病人自己發覺吸氣時胸廓不能充分擴張。因肋脊關節強直,在檢查時可發現吸氣時胸廓不能活動而只能靠膈肌呼吸。在正常情況下,最大限度吸氣與呼氣,於第四肋間處的活動度可達5cm以上。不足5cm者應視為胸廓擴張度減弱。早期很少有肺功能削弱的。至後期時,由於重度脊柱後凸與喪失胸廓擴張能力,使肺通氣功能明顯減退。

3.周圍大關節炎症35%的強直性脊柱炎可有周圍關節炎,以髖關節最為常見。通常為雙側性,起病慢,很快出現屈曲攣縮和強直,為保持直立位,往往膝部有代償性屈曲。肩關節為第二個好發部位。偶有膝關節病變。其它關節少有發病。

4.關節外骨骼壓痛點 主要發生在胸肋交界處、棘突、髂嵴、股骨大轉子、脛骨結節、坐骨結節和足跟,有時這些症狀也可以早期出現。

5.骨骼外病變 主要為眼部病變,可有急性葡萄膜炎,發生率可高達25%。心血管疾患有主動脈炎,主動脈瓣關閉不全,心臟擴大,房室傳導阻滯和心包炎等。肺部病變主要為肺上葉進行性纖維化。神經系統病變常為繼發性,有自發性寰枕關節半脫位和馬尾神經受壓表現。後者表現為大小便障礙與會陰部鞍區狀麻木。

【實驗檢查】

活動期75%病例血沉增快,但也有正常的,往往出現血清C-正反應蛋白明顯增高。血清鹼性磷酸酶值輕度或中度增高,往往提示病變較廣泛,或有骨骼腐蝕,並不足以說明病變處於活動期。血清IgA和IgM可有輕度或中度增高。

90%以上的病員具有HLA-B27基因。正常人也可有HLA-B27,並與地區與種族有關。歐美白種人6~8%可具有HLA-B27,而海地印地安人50%具有B27。沒有中國人的資料,但知日本人與非洲黑人卻很少具有B27。測定HLA-B27可以幫助診斷強直性脊柱炎,但卻不能作為常規試驗。該試驗不能確定本病的診斷,僅提示有本病的可能性;有許多類似疾病也可以具有HLA-B27。

部分本病患者並不存有HLA-B27,這類病例往往缺乏家族史與較少發作急性葡萄膜炎,但卻具有B7或BW16。

6、關於腰椎退行性改變。

其實一個人上了點年紀,骨質退化是正常的,你若只是片子上一點問題,沒其他症狀的話,可以不用怎麼吃葯的,只要自己平時注意點就好;

如果有症狀的話 我還是建議你去做治療,比如針灸 推拿 理療等.

7、腰椎退行性改變是什麼個情況

典型症狀
腰痛、腰椎支撐功能下降,下肢疼痛麻木,間歇性跛行。嚴重者大小便及性功能障礙。
常見症狀
1.腰痛以及腰椎支撐功能下降本類症狀多由椎間盤的退變、腰椎小關節磨損增生、腰椎側彎、腰椎滑脫等原因引起,特徵是站立勞累後加重,卧床休息後減輕。2.下肢疼痛麻木,間歇性跛行本類症狀主要由椎間盤突出、骨贅增生或椎管狹窄壓迫神經、影響神經血供有關,典型的腰椎疾病引起的腿痛多表現為坐骨神經痛,即從腰部或臀部開始,沿大腿後側、小腿外側放射至足的疼痛。間歇性跛行主要表現為行走一段距離後(通常隨疾病加重,行走距離逐漸縮短)雙下肢出現酸麻脹痛,像灌了鉛,因而邁步困難。此時彎腰或坐下、蹲下休息片刻後症狀可以緩解,開始行走後又再次加重。3.大小便和性功能障礙嚴重者可表現為排便排尿無力、便不盡、尿瀦留以及性敏感性下降、陽痿、異常勃起等。

8、脊椎炎能治癒嗎

你好,強制性脊柱炎是一種慢性,進行性,中軸關節受累的關節病變,這種疾病需要長期治療,甚至終身治療,所以您不要著急建議:1.自己要對疾病有正確認識,積極配合治療,2.避免潮濕,生活應乾燥3.忌吃生冷,多吃營養豐富的實食物4.保持心情愉快,轉移注意力

9、脊椎炎怎麼回事?

脊柱炎是一種脊柱小關節的慢性進行性炎症,常合並侵犯四肢關節和其他臟器,是一種全身性疾病,致殘率較高。
典型症狀
晨起腰痛,僵硬,活動後減輕 大部分患者早上起床後感到腰部疼痛,一般多可忍受,且伴活動受限,自覺腰部僵硬。但稍許活動後,則疼痛減輕,再步行數百步,不僅疼痛緩解或消失,腰部活動范圍也逐漸恢復如常。

與腰椎炎性改變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