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腰部肌肉包括那些
腰部肌肉主要包括腰大肌、腰方肌、腰小肌、髂肌。
肌肉(muscle),主要由肌肉組織構成。 肌細胞的形狀細長,呈纖維狀,故肌細胞通常稱為肌纖維。中醫理論中,肌肉指身體肌肉組織和皮下脂肪組織的總稱。脾主肌肉,肌肉的營養從脾的運化水谷精微而得。肌肉:解剖結構名。故肌肉豐滿與否,與脾氣盛衰有密切關系。
(1)腰椎兩側肌肉叫什麼擴展資料:
肌肉的命名原則有多種,主要有:
①按形狀,如斜方肌肉、三角肌肉
②按位置,如岡上肌肉、岡下肌肉、脛骨前肌肉、肋間肌肉等
③按起止點,如胸鎖乳突肌肉、胸骨舌骨肌肉等
④按位置和大小,胸大肌肉、胸小肌肉、腰大肌肉等
⑤按作用,如旋後肌肉、大收肌肉、屈肌肉、伸肌肉等
⑥按構造,如半腱肌肉、半膜肌肉等
⑦按結構和部位,肱二頭肌肉、股四頭肌肉等
⑧按部位和纖維方向,如腹外斜肌肉,腹橫肌肉等
2、腰椎背兩側是韌帶還是肌肉?
脊椎之間的是韌帶,旁邊的就是肌肉。
3、腰部兩側肌肉酸痛
引起腰痛的原因很多,建議去醫院檢查一下,確診後在對症治療。腰痛是一個癥候群,除了脊柱原因引起的腰痛外 ,有些非脊柱因素導致的疾病也可伴有腰痛 ,如內臟器官引起的腰痛。但目前最為常見的是功能性腰痛,也叫姿勢性腰痛,是由於長期不良姿勢造成的慢性積累性損傷,最常見的是腰肌勞損. 臨床上多推薦按倒走療法,倒走一直被認為是最有效的方式,倒走時注意穿平底鞋,小步子慢走,運動量以腰部不感覺到累為宜,可以少量多次進行鍛煉,過多的運動量會加重腰痛的,可以隨著疼痛次數的減少,疼痛感的減輕逐漸加大運動量,要量力而行,注意安全.倒走過程中可以有效矯正腰(腰椎前凸)的不合理姿勢,減小骨盆前傾和腰椎前凸的同時,還能鍛煉自身肌肉,使慢性腰痛得到有效緩解和治療。 倒走不方便,可以做無實物模擬實驗,赤足或穿平底鞋,前腳掌踩一本20毫米左右厚的書,堅持直立,體驗時間越長越好,感覺一下,疼痛有無減輕。 如果疼痛能夠減輕,考慮到安全性和不容易堅持,可以穿一雙負跟鞋,鞋底是前高後低的,能強制人體重心後移,矯正腰部前凸和骨盆前傾的姿勢,和倒走的作用相同,也叫形體訓練鞋,穿著它正常行走就相當於倒走,但是更安全,鍛煉的總量更大,可以縮短康復時間,效果鞏固,樣子與正常的鞋接近,替代了常規的葯物治療和按摩理療。 平時注意保持良好的姿勢,不要久坐久站長時間保持一個固定的姿勢,維持一個姿勢一旦超過了20分鍾,肌肉就會開始緊綳,無論是什麼姿勢,維持太久都不好,而且不正確的姿勢會加劇腰酸背痛.不要穿帶跟的鞋,任何帶跟的鞋都會加重腰痛的。 在日常生活中,不良的姿勢,例如:不正確的坐,立,行及睡眠姿勢,長時間伏案閱讀,書寫和看電視,上網,在辦公室長時間坐著的工作方式,不正確的搬運物品,長時間駕車,家居生活中工作檯面的高度過低,瑣碎的家務事等等都是會加重腰酸背痛的,要注意這些。不要過度勞累、睡過軟的床鋪。游泳也能夠鍛煉腰背部肌肉,有利於長期不合理姿勢腰痛的康復,有時間可以鍛煉一下。
4、腰椎兩側肌肉不對稱,如何矯正?
其實肌肉左右不對稱問題是普遍存在的。因為人們都是側重使用右手,右腿。我在練二頭肌的時候非常明顯,同樣的重量右臂彎舉10個還有餘力,左臂已經力竭了。我的做法是左臂每組都比右臂多做三個。至於你的「腰椎兩側肌肉不對稱」。可以多用如下動作加強薄弱一側的力量:反轉式劈柴兩腳開立,略寬於肩,雙手伸直握住繩索(啞鈴、徒手)放於體側,保持重心下降至膝蓋成90度角(下蹲時膝蓋的角度可以根據自身的情況選擇)。然後集中腰部肌肉的力量將繩索從體側斜向上舉起至身體另一側遇見齊平,稍停,然後在慢慢還原至起始位置。負重啞鈴體側屈身體保持直立,一側手握啞鈴,另一手掌心貼緊身體。然後身體重心慢慢移向手握啞鈴側,保持腰側肌群的收縮,稍停,然後再快速回到起始位置。再配合山羊挺身,硬拉等雙側動作慢慢增加身體的協調和適應性。主要練腰/下背時,整個背部要綳直,重量不宜過大。
5、怎樣才能鍛煉腰部兩側的肌肉
鍛煉腰部兩側的肌肉需要分五個步驟:轉體仰卧起坐、負重體側屈、側向提膝收腹、屈腿運動和舉腿收腹。
1、轉體仰卧起坐
又稱二郎腿仰卧起坐,躺在地上,雙手抱頭,左腿彎曲,右腳搭在左腿膝蓋處,腹部發力,向右側彎曲,保持身體右側不要離開地面,感覺自己沒什麼力氣後,換腿並向左側彎曲,重復多組。
2、負重體側屈
腰部兩側肌肉鍛煉少不了負重體前屈,呈站立姿勢,雙手各握住一隻啞鈴,肩膀自然下垂,吸氣,然後保持正面朝前,身體向左側緩慢彎曲,直到左手的啞鈴下沿與膝蓋平行,然後呼氣同時緩慢還原,然後同樣的動作向右側彎曲,兩側交替進行,重復多組。
3、側向提膝收腹
仰躺在瑜伽墊上,雙腳與肩同寬,手臂伸直、雙手張開並貼緊地面,彎曲雙腿,使大腿與小腿夾角達到45度,腹部發力,左腿側向彎曲,膝蓋向左側腰部貼近,做到最大限度後還原,然後換右腿提膝收腹,注意整個動作過程中,上半身不要離開地面,雙腿交替進行,重復多組。
4、屈腿運動
仰卧位。雙臂左右平貼地面,兩腿伸直後同時屈膝提起,吸氣,使大腿貼近腹部;然後呼氣,緩緩還原。重復8次。
5、舉腿收腹
主要是發展下腹部肌肉。上身平卧,腿伸直並盡可能抬高,接著再緩慢放下。這一練習做均勻後,雙膝彎曲繼續做同樣的動作。重復8次。
6、腰部肌肉示意圖!
腰部肌肉示意圖如下:(6)腰椎兩側肌肉叫什麼擴展資料:
背闊肌是背部最重要的肌肉,鍛煉背部的重點。其他背部小肌包括:菱形肌(Rhomboids)、大圓肌(Teres Major)、小圓肌(Teres Minor)、岡下肌(Infraspinatus)等。
肌肉群是指相同或鄰近部位肌肉組成的功能統一的群體。了解人體各部位肌肉群的目的,是為了弄明白每肌肉在類型、作用及功能等方面的不同區別,從而做到正確完成各種健美動作,促進各部位肌肉的發展,增大肌肉塊的體積,使肌肉隆起,線條清晰。
肌肉在人的身體中分布很廣泛,全身約有520塊肌肉,幾乎占體重的40—50%,可見人體肌肉是身體的主體。其名稱一般來說都是按肌肉的類型、形狀、位、功能等分類起名。
參考資料:網路-肌肉群
7、支配腰椎活動的肌肉有哪些?
腰部的肌肉是腰椎活動的動力結構,借各肌的相互配合作用,使脊柱腰段產生屈、伸、側、彎、旋轉及迴旋運動,在直立時各肌肉的張力可協助韌帶維持脊柱腰段處於精確平衡狀態,在脊柱腰段處於某一體位時,如彎腰工作時,則可以協助韌帶維持腰部穩定於此一特定狀態,因而,不論靜止或運動肌肉的運動都是不可缺少的。與腰部活動有關的肌肉可分為二組:●直接作用於腰脊柱的肌肉①背肌:淺層——背闊肌、後下鋸肌;深層——骶棘肌、橫突棘肌、橫突間肌、棘突間肌。②腰肌:腰方肌、腰大肌。●間接作用於腰脊柱的肌肉①腹前外側壁肌——腹直肌、腹內斜肌、腹外斜肌、腹橫肌;②臀肌——臀大肌;③股後肌——股二頭肌、半腱肌、半膜肌。上述肌肉可分為背伸肌、前屈肌、側屈肌及旋肌。但在不同的收縮組合時,各肌又產生不同的功能。
8、腰肌的位置示意圖
腰大肌(Psoas major muscle),位於腰椎兩側的長肌,它大部分位於腰椎椎體與橫突之間的陷溝內,肌纖維以羽狀形式向外 下方排列走行,形成上下較細、中段較粗的類似紡錘狀的條形肌肉。
功能與鍛煉:腰大肌與髂肌一起合稱為髂腰肌。髂腰肌對大腿的前擺起重要作用。常採用正踢腿、負重高抬腿跑、懸垂舉腿、仰卧起坐等輔助練習發展髂腰肌的力量。
腰大肌受腰叢的肌支(T12~L4)支配。功能與鍛煉:腰大肌與髂肌一起合稱為髂腰肌。髂腰肌對大腿的前擺起重要作用。常採用正踢腿、負重高抬腿跑、懸垂舉腿、仰卧起坐等輔助練習發展髂腰肌的力量。腰大肌受腰叢的肌支(T12~L4)支配。
腰肌的位置示意圖如下圖所示:
(8)腰椎兩側肌肉叫什麼擴展資料:
腰肌勞損的臨床表現:
1、腰部酸痛或脹痛,部分刺痛或灼痛。
2、勞累時加重,休息時減輕;適當活動和經常改變體位時減輕,活動過度又加重。
3、不能堅持彎腰工作。常被迫時時伸腰或以拳頭擊腰部以緩解疼痛。
4、腰部有壓痛點,多在骶棘肌處,髂骨脊後部、骶骨後骶棘肌止點處或腰椎橫突處。
5、腰部外形及活動多無異常,也無明顯腰肌痙攣,少數患者腰部活動稍受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