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腰椎 > 腰椎狹窄術後注意事項

腰椎狹窄術後注意事項

發布時間:2020-09-21 07:17:58

1、如何做好腰椎管狹窄的術後護理

椎管狹窄是腰椎病中很常見的一種,它給病人帶來了極大的疼痛,人到了中年,腰椎的生理弧度發生了改變,加上體重、勞損、扭傷和運動量減少易發腰椎間盤突出症和腰椎管狹窄症。因此患上腰椎管狹窄後一定要積極的採取治療,那麼腰椎間盤突出椎管狹窄手術後護理怎麼進行? 一、注意卧床休息:卧硬板床休息是最基本的治療措施。尤其是在發病初期和治療期間,關節韌帶比較鬆弛,炎症較重,如果休息不好可能加重病情。 二、注意保暖:受涼所致的腰肌纖維炎、痙攣常引起椎關節的僵硬,椎間盤突出復發,神經根水腫。由於局部肌肉損傷,血液循環較差,患部比其它部位更容易受涼。 三、注意患部活動姿勢:為預防椎管狹窄復發,不要做劇烈運動,如掃地和拖地、彎腰搬重物等。避免長時間保持一個姿勢工作。 四、注意患部的功能鍛煉:頸、胸、腰肌強壯對局部的保護作用自然加強,可避免椎管狹窄症復發,從根本上治癒椎管狹窄症。

2、腰椎管狹窄手術後應注意哪方面。

病情分析:
手術後應注意以下幾點:
①手術後患者需嚴格卧床休息,床鋪最好用硬板床,卧床時間約為4-5周.可根據患者年齡、體質及切除組織范圍而定。
②手術後早期翻身應由護理人員協助,不宜自行強力翻轉,以保證腰部筋膜、肌肉、韌帶癒合良好。
指導意見:
③充分卧床休息後,可在合適的腰圍保護下.下地做輕度活動,如果手術中有植骨,則宜用石膏背心固定3-4個月,待植骨完全癒合後再下地活動。
④在恢復期,患者要逐漸加強腰背部肌肉力量的鍛煉並注意糾正不良姿勢,注意腰背活動的自我保護,以防止疾病復發。

3、腰椎間盤突出、椎管狹窄術後一周應該注意哪

你的手術是怎麼做的?是一個節段還是多節段的,根據大小定注意什麼。但通用的原則是卧床休息,床上軸線翻身

4、腰椎狹窄應注意什麼 多吃什麼

治療腰椎疾病傳統方法有以下幾種:
1、牽引法:通過牽引力和反牽引力之間的相互平衡,使頭頸部相對固定於生理曲線狀態,從而使頸椎曲線不正的現象逐漸改變,但其療效有限,僅適於輕症患者;且在急性期禁止做牽引,防止局部炎症、水腫加重;牽引期活動受限。
2、理療法:理療法是物理療法的簡稱。就是應用自然界和人工的各種物理因子,如聲、光、電、熱、磁等作用於人體,以達到治療和預防疾病的目的。但其作用也較微弱,不能從根本上治療。且經常理療易對皮膚產生燙傷,甚至導致癌變。
3、推拿法:推拿法是祖國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治療時不用吃葯和打針,僅憑推拿醫生的雙手和簡單器械在身體的一定部位或穴位,沿經絡循行的路線,氣血運行的方向,施以不同的手法,達到治療目的。但在急性期或急性發作期禁止推拿,否則會使神經根部炎症、水腫加重,疼痛加劇。頸椎病伴有骨折、骨關節結構紊亂、骨關節炎、嚴重的老年性骨質疏鬆症等,推拿可使骨質破壞,感染擴散,應禁此療法。
4、針灸法:根據中醫基礎理論,頸椎病的發生多由於風寒侵襲、氣血不和、經絡不通所致,因此針灸治療頸椎病的主要作用是通過針灸達到舒筋活血的目的。針灸對患者來說有一定痛苦,甚至有的患者有暈針、懼怕扎針的情況;且針灸會導致一些並發症。
5、椎間孔阻滯(硬膜外腔阻滯)和椎旁交感神經阻滯術,是有效的治療方法,反復單次阻滯或置管連續注葯,都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單次阻滯每周兩次,5次為一療程。硬膜外腔置管者可每日注葯一次,每5次為一療程。星狀神經節阻滯術,對治療交感型頸椎病有特效(一般配合椎間孔、頸部痛點阻滯)。神經阻滯療法常於第一次阻滯治療後即可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但多不能維持長久的療效,故須反復施術以鞏固效果,至少須連續治療2~4個療程。
6、手術法:手術法的原理主要是減輕壓迫,消除刺激、增進穩定,防止進行性損害。但手術並發症與禁忌症較多,危險高,痛苦大,全身或局部的情況不適宜手術的患者,如年齡偏大、身體欠佳者,合並心腦血管病變或糖尿病,或者有麻醉禁忌症的患者不宜手術治療。
傳統的牽引、復位、椎間盤消融等等治療手段,總有效率不會超過20%,而中西葯物、針灸、封閉等治療手段只能在有限的程度上緩解疼痛。
腰椎間盤是一個軟骨纖維環,像彈簧一樣有彈性,內部盛滿液體髓核。由於不斷運動,椎間盤逐漸老化脫水、僵化變硬,受擠壓後變形或則表現出微裂口,內部液全髓核滲出,硬化結痂,這就是椎間盤突出物,壓迫到神經或者脊椎引起各種頸椎痛、坐骨神經痛。單純用葯或手術以及牽引等方法都難以治癒,必須要內外結合,多維治療,才能達到理想療效。日本骨科專業醫療機構,借鑒中國傳統中醫及日本現代生物工程提取技術,廣泛應用了腰椎多維療法,2004年由中日共同投資康樂會社引入中國,該療法針對「腰間盤突出的髓核,破損的纖維環,椎管狹窄,骨質增生」,採用特製腰封、熱磁袋、骨膜滲透劑、復骨膏和生物膠囊,綜合多維方式修復和溶解突出的椎間盤,從根本上解決了腰椎病難治易復發的難題。這是目前腰椎疾病患者的最佳選擇。

5、腰椎間盤狹窄手術後

腰椎間盤突出或腰椎管狹窄症手術以後的康復是每一位住院病人關心的問題。一般根據不同的手術方式有不同的康復訓練要求。
1 手術後第一天開始可以進行患側和健側的直腿抬高練習。具體做法是,仰卧在床上,伸直大腿和小腿,將下肢盡量抬高,停留2秒鍾後放下。一組做20~30次,上午,下午各做一組。這種訓練的作用是,可以有效防止神經根的再粘連,保持手術效果。一般出院後繼續訓練到2周左右可以不用練習。
2 手術後3~5天開始進行腰背肌鍛煉。一般採用仰卧位姿勢。患者將雙膝彎曲,雙足踩床。雙上肢置於身體兩側,肘部頂住床面,將腰,臀部盡量上抬,呈弓狀。抬高後停留1秒鍾然後放下。一組做20~30次,上午,下午各做一組。這種訓練的作用是促進腰背肌肉功能的恢復和協調。
3 手術後3~5天開始進雙下肢仰卧位踩自行車訓練。方法是,雙下肢膝關節屈曲,做交替踩自行車運動,一組做20~30次,上午,下午各做一組。這種鍛煉的作用也是增進腰背肌肉和下肢肌肉的協調,為下床行走奠定基礎。
4 手術後的下地時間:一般微創手術和小切口的椎間盤切除減壓手術可以在手術後3天左右下地行走。腰椎融合內固定手術置入融合器的患者可以術後1周訓練下底行走。沒有置入融合器的一般術後2周以後訓練下地行走。
5 腰椎手術後的患者早期起床應該採用俯卧位雙足先下,然後雙手支撐起身的正確姿勢自己起床,這樣有利於保護腰部。
6 手術後的復查與隨訪:手術後一般3個月,6 個月,1年共隨訪3次。具體可與手術醫生聯系。
希望對你能有所幫助。

6、腰椎狹窄剛做過手術有二十多天了 現在患著腿動不了 三個月後能灰復嗎

病情分析:腰椎狹窄手術後出現下肢活動障礙,考慮為脊髓損傷或脊髓動脈血栓等可能,是否能恢復應看具體病因。
意見建議:建議予勤翻身,避免長期卧床誘發褥瘡,同時應予下肢被動活動及按摩,促進血液循環,可配合針灸治療。注意予行腰椎MRI檢查尋找病因。

7、腰椎狹窄手術後有哪些並發症

最常見的椎管狹窄並發症就是間歇性跛行患有椎管狹窄的患者會出現腰腿痛這是腰椎管狹窄症引起的腰腿痛的特點在病人站立時神經根的壓力負荷增加行走時馬尾神經處的血流增加而狹窄的椎管必然阻礙血液供應乃至產生缺血性神經根疼痛並有間歇性跛行的症狀即走一段路後出現疼痛而跛行75%以上的病人都有此症狀多數病人有長期多次反復的腰痛痛的性質為酸痛刺痛灼痛等
腰椎管狹窄手術後並發症最常見的就是粘連與瘢痕再就是常見的感染除此之外患者還會出現脊柱不穩術後腿痛消失而腰痛持續臟器損傷神經損傷手術中在硬膜外或硬膜內都有可能損傷神經根等問題。
建議選擇進口的專用於術後康復蛋白粉,歐美技術成熟,國產這方面還是空白。

與腰椎狹窄術後注意事項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