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腰穿檢查後的最壞結果是什麼?
做腰穿化驗腦脊液,看看是否為腦膜炎,或是其他顱內疾病,最壞的結果無非就這幾種!是幫助診斷腦血管疾病的重要方式,而小朋友臨床症狀重,是有必要做一個的,只是需要好的醫生做才行以免出現問題
2、腰椎穿刺用於哪些方面的檢查?
腰椎穿刺是一種用於診斷或治療的醫療手段。可用於檢測腦脊液壓力、化驗、注入造影劑或葯物,也可診斷或治療腦、脊髓和腦膜疾病。分為診斷性腰穿和治療性腰穿。穿刺時患者取側卧姿勢,頭向胸前彎曲,雙膝向腹部屈曲。選擇第三、四腰椎間隙為穿刺點。局部麻醉後即可用穿刺針緩慢刺人,收取腦脊液用於檢查。穿刺完畢後,患者應繼續側卧一段時間以觀察是否有異常反應。
3、腰穿是什麼?檢查什麼內容的?痛不痛?
腰穿是一種穿刺的手段。在腰部積水處穿刺抽取一些脊液,檢查積液里的成分有沒有什麼異常之處?像白血病等血液方面的疾病,可以通過抽取脊液來檢查判斷。操作的時候會打麻葯,沒有什麼痛感。不用緊張。
4、腰椎穿刺的禁忌症是什麼?
你好,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首先,抱歉地表示我手裡暫時沒有書,所以,不能給出頁碼~~
直覺告訴我:關於腰穿,應該在麻醉學的課本(《臨床麻醉學》?)里比較容易找吧~~
腰椎穿刺的臨床意義:
1. 診斷價值:(1)測定腦壓高低;(2)有無蛛網膜下腔出血及顱內感染;(3)腰穿注氣行氣腦造影,注射造影劑行椎管造影;(4)奎氏試驗檢查椎管是否梗阻。
2 .治療價值:(1)放出腦脊液治療高顱壓、注入生理鹽水治療低顱壓;(2)放出血性腦脊液,注入5-10毫升氧氣,可減少血的刺激、促進血的吸收,又可防止蛛網膜下腔粘連和交通性腦積水的發生;(3)對有中樞神經系統感染者可腰穿注入有效的抗生素予以治療;(4)腰麻注葯。
腰穿主要有以下目的:
1、了解顱內壓力及腦脊液循環通路是否通暢
2、留取腦脊液送檢驗:常規、生化、細菌學檢查、腫瘤細胞檢查等等
3、釋放血性腦脊液或高蛋白的腦脊液
4、鞘內注射
(一)適應症
1.確定腦脊液性質,協助診斷中樞神經系統炎症或出血性疾病(PS:個人理解是「腦出血」)。
2.測定腦脊液壓力,藉以了解顱內壓高低及蛛網膜下腔通暢情況。
3.對顱內(或脊髓)蛛網膜下腔出血、炎症,預防蛛網膜下腔粘連或腦積水。
4.進行腰椎麻醉或稍內注射葯物。
5.注入氧氣治療粘連性蛛網膜炎。
6.通過腰椎穿刺行其他檢查,如椎管造影、氣腦造影、腦室腦池放射性核素掃描等。
7.中樞神經系統炎症性疾病的診斷與鑒別診斷:包括化膿性腦膜炎、結核性腦膜炎、病毒性腦膜炎、黴菌性腦膜炎、乙型腦炎等。
8.腦血管意外的診斷與鑒別診斷:包括腦溢血、腦梗死、蛛網膜下腔出血等。
9.腫瘤性疾病的診斷與治療:用於診斷腦膜白血病,並通過腰椎穿刺鞘內注射化療葯物治療腦膜白血病。
(二)禁忌症
1.後顱凹佔位性病變,特別是顱內壓明顯增高,或疑有早期腦疝者,應慎重用或禁用。
2.穿刺部位皮膚或皮下組織有感染病灶者。
3.脊椎結核及其他脊椎炎症者。
4.休克、敗血症、全身性感染等危重患者,衰竭或瀕危病人。
5.腰椎穿刺的並發症包括心肺功能受損和出血,所以,心肺功能不全及有出血傾向的患者,慎用。
6.局部皮膚(穿刺點附近)有炎症者。
5、得了什麼病要做腰穿?
腰椎穿刺的適應證:
1.當懷疑任何形式的腦炎或腦膜炎時,必須經腰穿做腦脊液檢查。
2.懷疑多發性硬化以及評價痴呆和神經系統變性病變時,腰穿腦脊液檢查對臨床診斷有一定幫助。
3.疑有蛛網膜下腔出血時,不能做頭顱C T檢查或不能與腦膜炎鑒別時, 有必要做腰穿。
4.評價炎性神經病和多發性神經根病時,腦脊液檢查可提供有價值的信息。
5.懷疑腦佔位性病變時,腰穿腦脊液檢查時可以找到腫瘤標志。
6.神經系統疾患需系統觀察或需椎管內給葯、造影和腰麻等。
腰穿並發症:
1.腰穿後頭痛
腰穿後頭痛是最常見的一種並發症,發生機制是由於腰穿放出腦脊液後使顱內血管擴張、充血或靜脈竇被牽拉而引起的,或者是由於放出腦脊液過多造成顱內壓減低,使由三叉神經感覺支支配的腦膜及血管組織牽拉、移位引起的頭痛。
2.腰背痛及神經根痛
腰穿後的腰背痛是由於穿刺造成局部軟組織損傷所致,當穿刺不當使穿刺針斜面與韌帶呈垂直方向時,可以切斷韌帶的縱行纖維,使韌帶失去正常張力從而產生腰背部的酸痛。
3.腦疝
腰穿時由於釋放過多的腦脊液,使顱腔與椎管之間的幕上分腔與幕下分腔之間的壓力增大,可促使腦疝的形成。病人腰穿後應去枕平卧24小時, 嚴密觀察病情, 注意生命體征和觀察瞳孔的變化。如發現頭痛、頸痛、精神萎靡、瞳孔不等大、意識屏障加重等時,則應考慮發生腦疝的可能,積極採取脫水、降顱壓等措施。
4.出血
一般腰穿有創傷性出血時,大多是刺破蛛網膜或硬膜下靜脈,出血量少時,很少引起臨床症狀。當刺破大血管,如馬尾的根血管時,即可能產生大量出血,臨床上類似原發性蛛網膜下腔出血。
5.感染
由於消毒不徹底或無菌操作不嚴格,可能導致腰穿時的感染,包括脊柱骨髓炎、椎間盤感染、硬膜外膿腫和細菌性腦膜炎等。
6、做腰穿檢查時的注意事項是什麼?
(1)做腰穿前不要過分緊張。腰穿操作只是將一個很細的針頭通過皮膚肌肉穿入脊椎之間的腔隙,抽取少量的腦脊液做生化及細胞學檢查。腦脊液的主要成分是無機鹽和少量的糖和蛋白質,採取這么少量的腦脊液對身體不會產生影響。有時為了治療的目的而在腦脊液中注入化療葯物,這些葯物事先都已經過選擇,一般都為作用效果明顯而副作用較小的葯物。(2)病人在做腰穿時身體要盡量呈曲屈體位。膝關節盡量靠近前胸,充分暴露脊椎之間的間隙,使醫生能夠順利進針。一旦腰穿針進人體內後,病人要盡量避免咳嗽和體位改變,以免腰穿針移位觸及脊椎旁神經引起不適。(3)病人做完腰穿後,一般要平卧6小時左右。平卧的目的是為了防止腰穿後由於顱內壓力的改變引起病人的頭痛。此外,病人要保持局部皮膚的清潔乾燥,防止穿刺處感染。病人只要能了解上述注意事項,積極配合醫生操作,腰穿檢查不會給病人帶來痛苦,也不會對病人的身體產生影響。
7、腰穿 檢查什麼
腰穿又叫腰椎穿刺,就是通過腰椎間隙穿刺測定顱內壓,並取出腦脊液進行檢查的一種方法。在CT問世以前,診斷腦血管病,腰穿基本上是要進行的,自CT檢查廣泛應用以來,雖然腰穿檢查相對的少了一些,但CT檢查仍不能完全代替腰穿檢查。有些腦血管病還必須通過腰穿檢查,才能診斷和鑒別診斷。當患者出現頭痛、嘔吐、頸項強直等腦膜刺激症狀時,究竟是蛛網膜下腔出血,還是腦膜炎呢?要進行鑒別診斷,CT檢查就無能為力了,而腰穿檢查卻能一目瞭然。同時,如果確診為蛛網膜下腔出血,在腰穿時放出5~10毫升腦脊液,還有一定的治療效果,除可減輕頭痛外,還能避免蛛網膜下腔粘連的後遺症。另外,腰穿還有直接測定顱內壓,化驗檢查腦脊液成分等作用。
腰穿檢查盡管在臨床上仍佔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但目前仍有一些患者和家屬對作腰穿有恐懼心理,主要是擔心腰穿會損傷脊髓和影響健康。實際上,這些擔心都是不必要的。因為脊髓在椎管內有一定的長度。上端在枕骨大孔處與延髓相接,下端在平第1腰椎下緣時呈圓錐狀,稱為脊髓圓椎,分出很多馬尾樣神經叫做馬尾。成人在第1腰椎以下已無脊髓,而是一個較寬大的腦脊液池,裡面浮動著許多馬尾神經。腰穿檢查常取3~4或4~5腰椎間隙進行,這樣就不會損傷脊髓神經。再者腦脊液中除含有少量的糖、氯化物、蛋白和白細胞外,大部分是水,而且循環得很快。成人腦脊液總量為120~150毫升,其產生的速度24小時為400~500毫升,每天更新4~5次,也就是說腦脊液不斷產生,不斷吸收,經常處於不斷更新狀態,以保持動態平衡。所以,腰穿時取出2~4毫升腦脊液,10分鍾即可補足,對身體不會產生影響。因此,如果病情需要作腰穿檢查時,病人和家屬應和醫生很好地配合。
8、得了什麼病要做腰穿?
腰椎穿刺的適應證:1.當懷疑任何形式的腦炎或腦膜炎時,必須經腰穿做腦脊液檢查。2.懷疑多發性硬化以及評價痴呆和神經系統變性病變時,腰穿腦脊液檢查對臨床診斷有一定幫助。3.疑有蛛網膜下腔出血時,不能做頭顱C T檢查或不能與腦膜炎鑒別時, 有必要做腰穿。4.評價炎性神經病和多發性神經根病時,腦脊液檢查可提供有價值的信息。5.懷疑腦佔位性病變時,腰穿腦脊液檢查時可以找到腫瘤標志。6.神經系統疾患需系統觀察或需椎管內給葯、造影和腰麻等。腰穿並發症:1.腰穿後頭痛腰穿後頭痛是最常見的一種並發症,發生機制是由於腰穿放出腦脊液後使顱內血管擴張、充血或靜脈竇被牽拉而引起的,或者是由於放出腦脊液過多造成顱內壓減低,使由三叉神經感覺支支配的腦膜及血管組織牽拉、移位引起的頭痛。2.腰背痛及神經根痛腰穿後的腰背痛是由於穿刺造成局部軟組織損傷所致,當穿刺不當使穿刺針斜面與韌帶呈垂直方向時,可以切斷韌帶的縱行纖維,使韌帶失去正常張力從而產生腰背部的酸痛。3.腦疝腰穿時由於釋放過多的腦脊液,使顱腔與椎管之間的幕上分腔與幕下分腔之間的壓力增大,可促使腦疝的形成。病人腰穿後應去枕平卧24小時, 嚴密觀察病情, 注意生命體征和觀察瞳孔的變化。如發現頭痛、頸痛、精神萎靡、瞳孔不等大、意識屏障加重等時,則應考慮發生腦疝的可能,積極採取脫水、降顱壓等措施。4.出血一般腰穿有創傷性出血時,大多是刺破蛛網膜或硬膜下靜脈,出血量少時,很少引起臨床症狀。當刺破大血管,如馬尾的根血管時,即可能產生大量出血,臨床上類似原發性蛛網膜下腔出血。5.感染由於消毒不徹底或無菌操作不嚴格,可能導致腰穿時的感染,包括脊柱骨髓炎、椎間盤感染、硬膜外膿腫和細菌性腦膜炎等。
9、發熱患兒什麼情況下需要做腰椎穿刺檢查?
當小兒因某些疾病引起發熱時,為明確診斷,有時需要做腰椎穿刺檢查。那麼什麼情況下應該做此項檢查,做這樣的檢查對小兒是否有危險或不良反應呢 ? 這里就向大家簡單談談這些問題。
由於小兒發熱可見於各個系統疾病,所以是否需要做腰椎穿刺檢查,還應靠發熱的伴隨症狀來判斷。通常當小兒出現發熱伴腦膜刺激征時,發熱伴驚厥或昏迷時,發熱伴嬰兒前囪飽滿時,以及嬰兒發熱伴哭聲尖叫或眼神發呆時,均可考慮做腰椎穿刺檢查。其目的在於通過腦脊液的變化,結合臨床症狀、體征,及時明確診斷。尤其是確認有無中樞神經系統感染存在。
很多家長一提「腰穿」便十分畏懼,認為這是「抽脊髓」,對小兒身體損害明顯,其實這完全是誤解。腰椎穿刺檢查是兒科很常用的一種診斷性穿刺。醫生會按規定在腰椎間選擇安全的部位進行穿刺,而且一般檢查僅需要腦脊液 1 ~ 2ml,絕對不會給小兒的身體造成什麼不良影響。反之,小兒發熱若確由中樞神經系統感染引起, 則需迅速確立診斷,以爭取治療時機。而此時腰椎穿刺檢查觀察腦脊液變化是重要診斷依據之一,所以切不可因為懼怕檢查而延誤病情。
當然,若小兒發熱伴明顯顱內壓增高時,做腰椎穿刺檢查一定要非常謹慎,以免引起腦疝。此外,家長還應了解,當小兒做完該項檢查後,應除去枕頭,平卧 2 ~ 4 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