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腰椎穿刺時,確定穿刺部位的標志是什麼
您好,根據您的情況,通常取彎腰側卧位,自腰2至骶1(以腰3-4為主)椎間隙穿刺。
2、腰椎穿刺
呵呵...腦溢血急性期腦壓很高,不能輕易做腰椎穿刺,那樣容易使顱內壓急劇下降,造成再次出血可能,和腦疝可能,相當危險,當然,就是不做腰椎穿刺腦溢血患者也有再次出血的風險。總而言之腦溢血急性期做腰穿是不恰當的,估計你是在小醫院治療吧。我也是個醫生,說了這些估計你的主治醫生會殺了我的。但是如果是腦溢血半個月以後那做腰穿,引流血性腦脊液對患者恢復是很有益處的。請保密哦。
3、給病人做腰椎穿刺時,哪個是常用的定位結構?穿刺時由淺入深依次需要經過哪些結構才能達到椎管內
髂嵴,脊突。皮膚,皮下組織,脊上韌帶,脊間韌帶,黃韌帶,硬脊膜,蛛網膜。以上是腰麻,硬膜外麻醉止於黃韌帶。
4、腰椎穿刺術的穿刺方法
正確答案:C 解析:一般選腰椎3~4椎間隙最適合穿刺,穿刺部位皮膚軟組織或脊柱有感染為腰穿的禁忌證 。術中患者採取側卧、背部齊床沿、頭向前屈、膝關節屈曲、雙手抱緊膝部的姿勢 。術後常見不良反應為頭痛、惡心、嘔吐或眩暈等,因此囑患者去枕平卧4~6小時,以緩解症狀 。
5、為什麼臨床上腰椎穿刺常選在3、4或4、5腰椎之間?
樓上說的,並不是確切的,只是標准操作程序。腰椎穿刺,是用針,從二個椎骨之間的椎孔插入,吸取脊髓液來進行化驗檢查。我以前也做過,十幾年了,腰痛從來沒好過。現在開始慢慢的有點變天就會產生痛的感覺。
在3、4或4、5腰椎之間,是這個部位的椎孔,相對於其它的椎孔比較大,是臨床椎孔中最可靠,且幾率上極少造成重大損傷。
6、說說做腰椎穿刺的過程是怎樣的?
體位 患者應採取側卧位或坐位。為獲得准確的開放壓並減少穿刺後頭痛的危險,側卧位較好。不是所有患者都可以在任何體位接受腰椎穿刺,因此醫師要學會在患者左側、右側卧位以及直立位時進行該操作。患者的基本姿勢一旦確定後,醫師應指導患者採取胎兒體位或「像貓一樣」弓起腰部,以增加棘突間的間隙。當患者為坐位時,腰椎應與桌面垂直,當患者為側卧位時,腰椎應與桌面平行。 界標 在兩側髂脊上緣之間劃一條線,與經過L4棘突的中線相交。在L3與L4或L4與L5之間的間隙進針,因為這些位置點位於脊髓終末段的下方。醫師應在消毒皮膚和注射局麻葯之前摸清界標,因為這些操作有可能使界標模糊不清。使用皮膚標記筆標出正確的位置。 穿刺前准備 醫師帶上消毒手套後,用適當的消毒劑(聚維酮-碘或含氯己定的溶液)消毒皮膚,從中心開始,一圈一圈向外擴大。然後覆蓋消毒巾。 止痛和鎮靜 腰椎穿刺可使患者感到疼痛和不安,適合使用最小劑量的局部麻醉葯。如果時間允許,醫師可在對患者進行皮膚消毒前,為其局部使用麻醉葯乳膏。在皮膚消毒並鋪上消毒巾後,可以皮下注射局部麻醉葯,也可以使用全身鎮靜葯和止痛葯。 腰椎穿刺 醫師再一次摸清界標後,在中線位置、下一個棘突的上緣插入帶針芯的穿刺針,針頭朝向頭部,約呈15度,似乎是向著患者臍部的方向。CSF漏可引起穿刺後頭痛,最新資料提示,採用「鉛筆頭樣」針頭可降低頭痛的發生危險,因為這種針頭可使硬脊膜囊的纖維散開,而不會將其切斷。如果使用較常用的斜面針頭,針頭的斜面應位於矢狀面,這樣也可以使與脊柱軸平行的纖維散開,而不會將其切斷。 如果進針位置正確,穿刺針應依次通過皮膚、皮下組織、棘上韌帶、棘突間的棘間韌帶、黃韌帶、硬膜外隙(其中包括內椎靜脈叢、硬脊膜和蛛網膜),進入蛛網膜下腔,並位於馬尾神經根之間。當穿刺針通過黃韌帶時,醫師可感覺到一種突破感。此時,應將針芯拔出2 mm,觀察是否有腦脊液流出。如果穿刺不成功,並碰到骨,將穿刺針退至皮下組織,但不要退出皮膚,調整好方向後再次進針。針頭一旦進入蛛網膜下腔,就有CSF流出。如果穿刺時有創傷,CSF可能稍帶血色。收集CSF時,CSF應清澈無血,除非存在蛛網膜下腔出血。如果腦脊液流出不暢,可將針頭旋轉90度,因為針頭開口處可能被神經根堵塞。 開放壓 只有側卧位患者可以測量開放壓。用一根軟管將測壓計與穿刺針的針座相連。這項操作應在收集任何樣本前完成。當液柱不再上升後,讀出測量值。您有可能看到因心臟或呼吸運動引起的液面搏動。 樣本收集 應讓CSF滴入收集管內,不應進行抽吸,因為即使是很小的負壓,也很易導致出血。收集的液量應限制在最小需要量,通常為3~4 ml。如果患者接受開放壓測定,醫師應將旋轉閥轉向患者,讓測壓計內的CSF流入收集管內,進行CSF樣本收集。收集了足量樣本後,插入針芯,拔出穿刺針。
7、進行腰椎穿刺在等幾腰椎? 要如何定位?
哦,對了那個沒說定位標志,呵呵。
兩側骼嵴最高點的連線約平第4腰椎棘突,可作為腰椎穿刺的定位標志。
腰三腰四間隙或者腰四腰五,成人可以往上到腰二腰三間隙。因為:
1、在馬尾神經平面以下,不會傷到神經
2、此處棘突平直,棘突間間隙大,容易進針
8、腰椎穿刺的禁忌症是什麼?
你好,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首先,抱歉地表示我手裡暫時沒有書,所以,不能給出頁碼~~
直覺告訴我:關於腰穿,應該在麻醉學的課本(《臨床麻醉學》?)里比較容易找吧~~
腰椎穿刺的臨床意義:
1. 診斷價值:(1)測定腦壓高低;(2)有無蛛網膜下腔出血及顱內感染;(3)腰穿注氣行氣腦造影,注射造影劑行椎管造影;(4)奎氏試驗檢查椎管是否梗阻。
2 .治療價值:(1)放出腦脊液治療高顱壓、注入生理鹽水治療低顱壓;(2)放出血性腦脊液,注入5-10毫升氧氣,可減少血的刺激、促進血的吸收,又可防止蛛網膜下腔粘連和交通性腦積水的發生;(3)對有中樞神經系統感染者可腰穿注入有效的抗生素予以治療;(4)腰麻注葯。
腰穿主要有以下目的:
1、了解顱內壓力及腦脊液循環通路是否通暢
2、留取腦脊液送檢驗:常規、生化、細菌學檢查、腫瘤細胞檢查等等
3、釋放血性腦脊液或高蛋白的腦脊液
4、鞘內注射
(一)適應症
1.確定腦脊液性質,協助診斷中樞神經系統炎症或出血性疾病(PS:個人理解是「腦出血」)。
2.測定腦脊液壓力,藉以了解顱內壓高低及蛛網膜下腔通暢情況。
3.對顱內(或脊髓)蛛網膜下腔出血、炎症,預防蛛網膜下腔粘連或腦積水。
4.進行腰椎麻醉或稍內注射葯物。
5.注入氧氣治療粘連性蛛網膜炎。
6.通過腰椎穿刺行其他檢查,如椎管造影、氣腦造影、腦室腦池放射性核素掃描等。
7.中樞神經系統炎症性疾病的診斷與鑒別診斷:包括化膿性腦膜炎、結核性腦膜炎、病毒性腦膜炎、黴菌性腦膜炎、乙型腦炎等。
8.腦血管意外的診斷與鑒別診斷:包括腦溢血、腦梗死、蛛網膜下腔出血等。
9.腫瘤性疾病的診斷與治療:用於診斷腦膜白血病,並通過腰椎穿刺鞘內注射化療葯物治療腦膜白血病。
(二)禁忌症
1.後顱凹佔位性病變,特別是顱內壓明顯增高,或疑有早期腦疝者,應慎重用或禁用。
2.穿刺部位皮膚或皮下組織有感染病灶者。
3.脊椎結核及其他脊椎炎症者。
4.休克、敗血症、全身性感染等危重患者,衰竭或瀕危病人。
5.腰椎穿刺的並發症包括心肺功能受損和出血,所以,心肺功能不全及有出血傾向的患者,慎用。
6.局部皮膚(穿刺點附近)有炎症者。
9、腰椎穿刺應採取的體位?
腰椎穿刺術
一)適應證
1.中樞神經系統炎症性疾病的診斷與鑒別診斷 包括化膿性腦膜炎、結核性腦膜炎、病毒性腦膜炎、黴菌性腦膜炎、乙型腦炎等。
2.腦血管意外的診斷與鑒別診斷 包括腦溢血、腦梗死、蛛網膜下腔出血等。
3.腫瘤性疾病的診斷與治療 用於診斷腦膜白血病,並通過腰椎穿刺鞘內注射化療葯物治療腦膜白血病。
(二)操作方法
1.患者側卧於硬板床上,背部與床面垂直,頭向前胸部屈曲,兩手抱膝緊貼腹部,使軀干呈弓形。或由助手立於術者對面,用一手摟住患者頭部,另一手摟住雙下肢
10、簡述腰椎穿刺的常選部位和臨床意義
部位:腰椎穿刺通常取彎腰側卧位,自腰2至骶1(以腰3-4為主)椎間隙穿刺。臨床意義:目的加深對腰神經根四周解剖的認識,選擇經皮穿刺最佳途徑.辦法對30具成人 腰神經根四周構 造停止解剖學察看、丈量和摹擬穿刺.結果丈量三角工作區面積(mm2):L4~5為104.65±23.66, L5~ S1為91.81±16.78;直視下穿刺針進入角度(°): L4~5為45.33±1.81, L5~S1為40.43±3.49, 外區為48.4±2.56;穿刺點距後中線間隔(mm): L4~5為69.8±5.7, L5~S1為60.6±7.0, 外區為97.1±9.9; 閉合穿刺勝利率:L4~5為100%,L5~S1為90%,外區為60%.結論經三角工作區穿刺是經皮後外側入路腰椎間盤摘除術的最佳途徑;對L5~S1間隙穿刺有艱難時,可經三角工作區的外區停止穿刺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