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腰椎間盤突出,有什麼症狀啊
本病患者主要是下腰痛和坐骨神經痛,發病前常有腰部扭傷史、腰部勞累史或腰部受寒史。 此腰腿痛因行走站立久坐等活動後加重,卧床休息後可暫時緩解。一側或雙側下肢痛、沿坐骨神經分布的放射痛、沿臀部到大腿後面或外側及小腿外後側至足背或足底。個別病人疼痛可始於小腿或外踝,半數病人可因咳嗽打噴嚏或腹部用力而下肢疼痛加重。對於高位的腰間盤突出症患者,其症狀多表現於下腹部腹股溝區或大腿前內側疼痛;中央型椎間盤巨大突出患者可發生大小便異常或失禁;馬鞍區麻木嚴重者可出現足下垂;有一部分腰椎間盤突出的患者因其腰部交感神經受刺激而表現出下肢發涼,有的還可出現單側或雙側下肢水腫。 腰椎間盤突出導致腰部脹痛、坐骨神經放射痛,下肢麻木脹痛、感覺減退或疼痛過敏、肌肉萎縮、患腿變細、行走困難等,嚴重時大小便功能障礙、下肢癱瘓、長期卧床不起使病人生活質量下降、工作和勞動能力喪失。 頸椎間盤突出引起頭痛、眩暈;心悸、胸悶、心累心慌,手足發燒;頸部酸脹、活動受限;肩背部疼痛、壓迫感、上肢脹痛、手指發麻;步態失穩、四肢無力等,嚴重時發生高位截癱危及生命。
2、腰椎間盤突出症要怎麼辦?
腰椎間盤突出症的症狀,
首先出現椎間盤的變性,
使椎間盤容易
被壓縮而喪失其正常的高度,致使麻木、疼痛、跛行、脊柱側凸、活
動受限、
肌肉癱瘓等嚴重症狀。
腰間盤突出症患者主要症狀是下腰痛
和坐骨神經痛。
約有一半的病人表現為先腰痛後腿痛,
約有
1/3
的病
人為腰背疼和腿疼同時發生,
其他一少部分病人則先出現腿疼後出現
腰背疼。下面我們就來詳細了解下腰椎間盤突出症的症狀。
先有腰背痛的患者,疼痛時間短者數天,長者可達數年。部位多
在下腰背和腰骶部。
長時間站立或者久坐疼痛就會加重,
而平卧休息
時疼痛就會減輕
;
咳嗽、打噴嚏疼痛加劇,休息一段時間後疼痛就會
減輕。有的患者還會出現腰部活動受到限制的症狀,主要為後伸、前
屈時受限為主。還有的患者會出現會陰部位的麻木刺痛、排尿無力、
排便失禁等症狀。
大多數的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除了有腰部疼痛的症
狀外,還會有不同程度的腰脊柱側彎的症狀。
有一部分腰椎間盤突出症的患者,
因其腰部交感神經受刺激而表
現出下肢發涼,
有的還可出現單側或雙側下肢水腫。
典型的腰間盤突
出症患者,其體征包括腰部肌肉痙攣、保護性的腰椎側彎、腰椎活動
受限
(
以前屈為主
)
、椎旁壓痛、直腿抬高受限等。
因為髓核突出壓迫到神經,
造成神經根的損傷,
導致了神經根所
支配的體感區的感覺功能和運動功能逐漸減弱,
嚴重的甚至喪失這種
功能,出現皮膚麻木、皮膚發涼、皮膚的溫度下降等現象,嚴重的還
會出現肌肉萎縮、肌肉癱瘓的現象。
腰椎間盤突出症的保健要保證正確的站、
卧、
坐姿可使腰部骨骼
肢體穩定平衡、
肌肉協調和關節靈活。
正確的站姿為抬頭、
下頜內收、
挺胸、收腹,保持脊椎的正常曲線,沒有過度的前凸和後凸。正確的
卧姿盡量保持站立時的姿勢,仰卧時,枕頭高度不要超過
10
~
15
公
分,側卧位時枕頭與肩平衡,下肢自然放鬆屈曲,正確的坐姿要求上
身與站姿相同,髖部盡量靠近椅背,體重落在坐骨及大腿近端,雙足
平放於地面足尖向前。
腰扭傷是導致腰椎間盤突出症的主要原因。在日常工作和生活
中,如洗漱、洗衣服、端花盆和彎腰拾物要注意正確姿勢。特別是搬
重物時一定要注意力集中,腰背自然挺直,屈膝屈髖,慢慢為之。坐
位時一定要胸背挺直,
腰部靠在椅子上或腰後墊枕,
雙腳踏實不要懸
空,應每隔
1
小時左右要起來活動幾分鍾再坐為宜,要形成「坐如
鍾」的良好習慣。
3、腰椎間盤突出症,到什麼程度必須手術
對於處於幸福中的人們,每日享受著生活和健康的美好,可能對一些疾病都不是很了解。其實對一些高發的疾病做個簡單的了解還是有必要的,比如腰椎間盤突出。該病患上後,症狀是非常明顯的,而且不及時治療的話,還會造成癱瘓的可能性。那麼該病的症狀都有哪些呢?
1.腰痛
幾乎大部分腰間盤突出患者都會有腰痛情況的出現。患者自覺腰部持續性鈍痛,平卧位減輕,站立則加劇,一般情況下尚可忍受,腰部可適度活動或慢步行走,另一種為突發的腰部痙攣樣劇痛,難以忍受,需卧床位息,會嚴重影響生活和工作。
2.腿部麻木、畏寒、走路出現跛行
下肢麻木很多情況下會與疼痛伴發,少數患者可表現為單純麻木,有少數患者自覺下肢發冷、發涼。主要是因為椎管內的交感神經纖維受到刺激所至。間歇性跛行的產生機理及臨床表現與腰椎管狹窄相似,主要是由於髓核突出的情況下可出現繼發性腰椎管狹窄症的病理和生理學症狀。
3.腿部會出現放射性痛
幾乎4/5的腰椎間盤突出患者會出現腿部放射性痛的情況。常在腰痛減輕或消失後出現。表現為由腰部至大腿及小 腿後側的放射性刺激或麻木感,直達足底部。嚴重的患者可為由腰至足部的電擊樣劇痛,同時多伴有麻木感。疼痛輕者可行走,呈跛行狀態;重者需卧床休息,屈腰、屈髖、屈膝位的姿態比較多。
4.馬尾神經症狀
主要見於中央型髓核脫出症,臨床上比較少見,可出現會陰部麻木、刺痛,大小便功能障礙,女性還可出現尿失禁,男性可出現陽痿,嚴重者可出現大小便失控及雙下肢不全性癱瘓。
以上幾個方面給大家簡單介紹了腰椎間盤突出的症狀表現,對於生活在都市裡的年輕上班一族,不妨對照下,看自己是否也有了腰椎間盤突出的一些初期症狀了,那麼就要小心了。發現疾病後,及時的治療加上科學的護理,是可以得到緩解的。
4、寫有腰椎節數和其所對應的神經名稱的人體腰部神經分布圖是什麼樣的?
脊髓神經,由脊髓發出的成對神經。人體共有31對,其中頸神經8對,胸神經12對,腰神經5對,骶神經5對,尾神經1對。
每一對脊神經由前根和後根在椎間孔處合成。前根由脊髓前角運動神經元的軸突及側角的交感神經元或副交感神經元的軸突組成。纖維隨脊神經分布到骨骼肌、心肌、平滑肌和腺體,支配控制肌肉收縮和腺體的分泌。後根上有脊神經節,是傳入神經元細胞體聚集而成,後根由感覺神經元的軸突組成,其末梢分布全身各處,能感受各種刺激。
脊神經是混合神經,典型的脊神經含有四種纖維成分:軀體運動、軀體感覺、內臟運動、內臟感覺纖維。脊神經出椎間孔後即刻分為前支、後支,每支內均含傳入、傳出纖維。後支一般細小,分布於脊柱附近較小區域內的皮膚和肌肉。前支粗大,分布到頸部以下其餘各部位的皮膚和肌肉。
其中除第2~11對胸神經前支沿肋間分布外,其餘神經的前支都先交織成叢,再由此叢發出分支分布於所支配的區域。這些脊神經分別形成頸叢、臂叢、腰叢和尾叢,而且均左右成對。
(4)腰椎交感神經擴展資料:
腰神經:
共5對,發自脊髓的腰節。腰神經各自穿出椎間孔後,即分為後支和前支。
腰神經的後支,在橫突間內側肌的內側向後行,即分成內側支和外側支。各腰神經後支的內側支,皆分布於多裂肌。下3對腰神經,還發出細支到骶部的皮膚。上3對腰神經後支的外側支,斜行向外,發支支配附近的豎脊肌;其皮支穿背闊肌腱膜,在豎脊肌的外側緣,跨過髂嵴後部,至臀部皮下,稱臀上皮神經。
第1腰神經的外側支較小,分布於臀中肌表面的上部;第2腰神經外側支,分布於臀中肌表面下部和臀大肌淺層;第4腰神經外側支細小,終於骶棘肌下部;第5腰神經外側支,分布於骶棘肌,並同第1骶神經相交通。
腰神經的前支,由上而下逐漸粗大。第1~4腰神經的前支,大部分組成腰神經叢(有50%的第12胸神經的前支分支加入腰叢)。第4腰神經的小部分和第5腰神經合成腰骶干,參加骶神經叢的組成。
5、腰椎間盤突出症突出物壓迫脊髓交感神經會怎麼樣
會引起你的下肢麻痹,活動受阻,嚴疼痛重可以引起癱瘓。不過最常見的是壓迫坐骨神經,引起下肢
6、腰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有什麼樣的症狀
?腰椎間盤突出是一種常見的骨科疾病,嚴重影響著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很多朋友都不知道腰椎間盤突出的症狀,所以不能夠及早的發現和治療,以至於導致了嚴重的後果,那麼,?下面我們請骨科專家為大家介紹。專家介紹,腰椎間盤突出是一種比較常見的骨科疾病,很多患者的症狀都是由於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所造成的!那麼,?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下。1、腰部疼痛:腰椎間盤突出患者90%以上會出現腰部疼痛的症狀,這是因為髓核的突出,使根神經根或者脊神經同時受壓而造成的疼痛,患者腰背部肌肉產生痙攣,疼痛感會加劇,患者的痛苦也會加深。2、?下肢放射性疼痛:由於突出的髓核壓迫神經根,導致患者感覺沿坐骨神經周圍的疼痛感,此時患者稍微活動一下或是咳嗽、打噴嚏等,就會因為腹壓增高而導致下肢疼痛加重。3、主觀麻木感:病程較長者,常有主觀麻木感。多局限於小腿後外側、足背、足跟或足掌。4、?脊柱側彎:多數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腰脊柱側彎。側凸的方向可以表明突出物的位置和神經根的關系。5、患肢溫度下降:不少患者患肢感覺發涼,客觀檢查,患肢溫度較健側降低;有的足背動脈搏動亦較弱,這是由於交感神經受刺激所致。以上就是專家對「」的詳細介紹,相信大家都已經了解了。專家提示,一旦您的身體出現上述症狀,一定要及早到正規醫院接受檢查治療。衷心的祝願大家身體健康!
7、得了腰椎病,會有哪些具體症狀
?腰椎病患者很主要的症狀就是會出現腿部放射性疼痛,但是因為根據每個人具體情況不同,臨床表現也有一定的差異。每個患者表現出來的症狀也是不同的。濟南中醫骨科醫院專家就為您介紹腰椎病的主要症狀: 1. 很多患者在病發期間還會出現由腰部到大腿放射性的刺激並伴有麻木疼痛,一般也會出現下肢麻木這是因為椎管內交感神經受到刺激所導致的。臨床表現和腰椎管狹窄比較相似,髓核突出會導致出先腰椎管狹窄。 2. 大多數腰椎病患者會感覺到腰部經常疼痛,但是在躺或者是卧著的時候疼痛會有所減輕,而站立的時候疼痛就會加劇。腰椎病患者跟起他病患者一樣在請況可能的條件下還是要選擇適當的運動,比如說可以嘗試著緩慢的的走動走動,但是如果在這中情況下還是感覺到很疼痛的話,應立即卧床休息。推薦閱讀:頸椎病引起的疼痛都有哪些? 3.腰椎病患者會因為中央型髓核脫出少部分患者會出先大小便失禁,女性表現為陰部麻木刺痛出現小便失禁,男性患者可能會出現陽萎如果嚴重的還可能出現下肢半癱瘓。 通過下面的文字介紹,相信大家對腰椎病的主要症狀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患者不能病急亂投醫,這樣不但對您的病情沒幫助甚至還有可能導致病情加重。希望大家盡早的尋找有實力的權威的醫院進行治療,這樣既不會浪費你的時間也不會浪費您的金錢。總之要找到正確的治療途徑,治療越早越好。
8、關於腰交感神經阻滯術。
2
9、腰椎壓迫神經會怎麼樣
一、麻木及感覺異常:腰椎間盤突出後,可造成神經根接觸區域的局部性壓迫和牽扯性壓迫,使神經根本身的纖維和血管受壓而導致缺血缺氧,故受累神經根支配區域出現疼痛、麻木等異常感覺。如果椎間盤突出物壓迫或刺激椎旁交感神經纖維,可反射性引起下肢血管壁收縮而出現下肢發冷、發涼、足背動脈減弱等現象。
二、間歇性跛行:由於椎間盤突出物壓迫神經根,造成神經根的充血、水腫等炎性反應和缺血,當行走時,椎管內受阻的椎靜脈叢充血,加重了神經根的充血程度和脊髓血管的擴張,同時也加重了神經根的壓迫而出現間歇性跛行及疼痛。
三、脊柱姿勢改變:腰椎間盤突出後約有90%以上的腰椎間盤突出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功能性脊柱側凸,多數凸向患側,少數凸向健側,主要視突出物與神經根的關系。側彎能使神經根鬆弛,減輕疼痛。如果突出物在神經根前外側時,脊柱則凸向患側;突出物在神經根內側時,脊柱則凸向健側。側彎是減輕突出物對神經根壓迫的一種保護性措施
四、腰腿痛:多數患者有外傷、著涼或過度勞累史。起病時,常先表現不同程度腰部疼痛,輕者僅為鈍痛和酸痛,重者卧床不起翻身困難。腰痛經卧床休息後逐漸減輕或消退。
五、腰椎姿式異常:腰痛引起的反射性肌肉痙攣,可命名腰椎生理前凸變小,完全消失,甚至變為後凸。此後患者為了減輕突出物對神經根的壓迫,90%以上可出現不同程度脊柱側凸,多數凸向患側,少數凸向健側。
六、腰椎活動受限:因疼痛引起的反射性肌肉痙攣所致。輕者表現為採取部活動發板,脊柱後伸和向患側彎時,活動受限更為明顯;重者卧床不起,翻身困難,甚至晝夜跪伏在床上。
七、壓痛及放射痛:80%以上本病患者,在發生纖維環破裂的椎間隙的椎旁有明顯壓痛點,而且疼痛會向患側下肢放射,甚至可放射到足跟和足趾。臨床90%以上患者壓痛點位於採取椎4-5間隙和採取5-骶1間隙椎旁,是臨床判定受累椎間隙的重要手段之一。
八、腰背部疼痛:這種疼痛出現在腿痛之前,亦可同時出現。疼痛部位較深,難以定位,一般為鈍痛、刺痛或放射性疼痛。 疼痛主要在下腰部或腰骶部,疼痛的原因主要是因為椎間盤突出後刺激了纖維環外層和後縱韌帶中的褚業神經纖維所產生。
九、下肢放射性疼痛:由於腰椎間盤突出多發生腰椎間隙,而坐骨神經正是來自腰神經根,所以腰椎間盤突出患者多有坐骨神經痛或先有臀部開始,逐漸放射到大腿後外側、小腿外側、足背及足底外側和足趾。中央型的突出常引起雙側坐骨神經痛。腿痛重於腰背痛是椎間盤突出症的主要體征之一。
十:肌肉癱瘓:腰椎間盤突出物壓迫神經根時間較長者,可造成神經根缺血缺氧變性而出現神經麻痹、肌肉癱瘓。腰4、5椎間盤突出,可引起腰5神經根麻痹所致脛前肌、腓骨長短肌、伸拇長肌和伸趾肌癱瘓。腰5骶1椎間盤突出後,骶1神經根受累麻痹而出現小腿三頭肌癱瘓。
行走時,椎管內受阻的椎靜脈叢充血,加重了神經根的充血程度和脊髓血管的擴張,同時也加重了神經根的壓迫而出現間歇性跛行及疼痛。
10、對於腰椎不好的人,該如何鍛煉來增強腰部力量?
腰椎不好會引發一系列的腰椎疾病,緩解疼痛並增強腰脊力量的動作可以嘗試一下:
1、壓腿:患者可以坐在床面上,一膝可以微屈,而另一下肢可以伸直,這樣軀乾的前傾可以壓向伸直的下肢,然後再交換另一個下肢。這個動作也可以在站位上進行,下肢還可以放在前面的椅背上。
2、仰卧抬起骨盆:這個動作能夠幫你矯正下骨盆的前傾,來增加腰椎的曲度。仰卧位還可以讓你的雙膝屈曲,用腳和背部來作為支點,先抬起骨盆,然後再慢慢落下,這個動作反復做20次。
3、抱膝觸胸:可以保持仰卧位雙膝屈曲的姿勢,手要抱膝並盡量的靠近胸部,但注意千萬不要將背部弓起離開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