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腰椎間盤突出症的牽引療法是怎樣做的?
腰椎間盤突出症的牽引療法由於椎體後緣的縱韌帶比相鄰的其他韌帶耐拉力小,採用自動牽引床要因人而異,可根據患者年齡、體質和工作性質及神經水腫粘連等情況來設定牽引重量,一般在294~392牛頓力之間,每次牽引時間設定30~40分鍾可調。方法:囑患者仰卧於牽引床上,用固定帶固定胸腰段及腰骼段,啟動連續牽引開關,治療床處於自動牽引狀態,牽引完畢自動回位後,囑患者在此床上休息10分鍾再下床。每日1次,15天為一療程。
由於本治療方法涉及到人身安全,故應由專業人員實施。另外,為配合治療,盡快恢復,患者應加強功能活動鍛煉,使腰部周圍組織保持相對的平衡穩定,對脊椎之間的間盤有一個穩固的重心,是預防本病復發的條件之一。
2、腰椎間盤突出症的推拿療法是怎樣做的?
腰椎間盤突出症的推拿療法:讓病人取仰卧位,囑病人全身放鬆,醫者站在患者一側,雙手拇指搭於次穴處,其餘四指處於環跳穴部位,以雙手拇指為動力點,從次穴開始向上用蝶形揉法和分椎法直上大杼穴,各法反復做3次,再從大椎穴用拇指按揉法向下至骶尾部,以疏通督脈。然後分別用揉法,掌根、大魚際揉法及拇指彈撥法,由脊柱兩側自上而下至腰骶部,再由環跳穴分別沿大腿的外側和後側向下至足心部。做放通手法使其腰背及下肢靜脈疏通肌群鬆弛,為旋轉扳拿法做基礎手法。
旋轉扳拿法讓病人正坐於方凳上,一助手將其下肢固定。以左側腰椎間盤突出為例,術者位於患者左側,取半蹲位,左臂從患者左側腋下穿過,手扣住患者頸後部,使其頭略前傾,右手拇指按於左側脊椎旁側筋膜處,然後左臂用力使患者上身盡量前屈至最大耐受限度(最好達90°),繼而使其上身彎向左側並向左後方旋轉至最大限度,在左側彎轉的過程中,右手用力要穩、准、透地扳向右椎棘突,聽到腰部有彈響聲,可使患者恢復正常坐位,然後囑病人上床分別取仰、俯卧位,用整理手法結束該法治療。隔5日1次,以3次為宜。
3、何謂腰椎間盤突出症的髓核化學溶解療法?
椎間盤內的軟骨黏液蛋白質會隨著人們年齡的增長逐漸緩慢地演變成膠原或纖維組織,而髓核化學溶解療法正是通過在椎間盤內注入某種葯物,來促進這種生理過程的發生,使髓核分解、變小,解除椎間盤突出所造成的壓迫。它不同於一般的非手術治療,是近年來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的十分獨特的一種方法。
到目前為止在髓核化學溶解療法中被採用的葯物主要有木瓜凝乳蛋白酶和膠原酶,這兩種酶對椎間盤組織都有很強的選擇性,其中木瓜凝乳蛋白酶能迅速減少髓核的水溶性蛋白質的分子量及黏稠度,使之溶解,而膠原酶則能溶解髓核和纖維環。它們對椎間盤以外的組織,如後縱韌帶、椎體及軟骨都沒有什麼影響。
治療前,可將地塞米松5mg 溶於50%葡萄糖溶液60ml 中靜脈注射,以預防可能發生的過敏反應。治療中,在X線造影定位下將適量葯物注入病變椎間隙即可。如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間隙存在突出,則可將葯物分散注入多個椎間隙。注射葯物後,應囑患者立刻平卧休息並給予密切觀察,這主要是為了及時發現和處理過敏反應。
患者可能感到腰痛並持續2 ~ 3 天,但術後第2 天即可下地活動。
治療後1 ~ 6 周即可恢復一般工作,3 個月後可從事重體力勞動。
4、腰椎間盤突出症的牽引療法是怎樣的?
由於椎體後緣的縱韌帶比相鄰的其他韌帶耐拉力小,採用自動牽引床要因人而異,可根據患者年齡、體質和工作性質及神經水腫粘連等情況來設定牽引重量,一般在294~392牛頓力之間,每次牽引時間設定30~40分鍾可調。方法:囑患者仰卧於牽引床上,用固定帶固定胸腰段及腰骼段,啟動連續牽引開關,治療床處於自動牽引狀態,牽引完畢自動回位後,囑患者在此床上休息10分鍾再下床。每日1次,15天為一療程。
由於本治療方法涉及到人身安全,故應由專業人員實施。另外,為配合治療,盡快恢復,患者應加強功能活動鍛煉,使腰部周圍組織保持相對的平衡穩定,對脊椎之間的間盤有一個穩固的重心,是預防本病復發的條件之一。
5、腰椎間盤突出症的自我療法是什麼
6、怎樣進行腰椎間盤突出症的練功療法?
練功療法在防治腰椎間盤突出症方面,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在重點鍛煉腰背肌的基礎上,兼顧加強腰部和雙下肢功能運動,調整腰椎兩側和下肢肌張力,而達到緩解症狀的功效。現將具體鍛煉動作介紹如下。
(1)按摩腰眼預備姿勢。坐位或立位均可,兩手掌對搓發熱後,緊按腰部。動作:雙手掌用力向下推摩到骶尾部,然後再向上推回到背部,重復12 ~ 24 次。
(2)風擺荷葉預備姿勢。兩腳開立比肩稍寬,兩手叉腰,拇指在前。
動作:腰部自左→前→右→後作迴旋動作,重復12 ~ 24 次;再改為腰部自右→前→左→後作迴旋動作,兩腿始終伸直,膝關節稍屈,上肢伸直,雙手輕托腰部,迴旋的圈子可逐漸增大,重復12 ~ 24 次。
(3)轉腰推碑預備姿勢。兩腳開立比肩稍寬,兩臂下垂。動作:
向右轉體,左手成立掌向正前方推出,右掌變拳抽回至腰際抱肘,眼看右後方;向左轉體,右手變立掌向正前方推出,左掌變拳抽回至腰際抱肘,眼看左後方,重復12 ~ 24 次。推掌的動作要緩慢,手腕稍用力,臂部不要僵硬,轉體時頭頸與腰部同時轉動,兩腿不動,推掌與握掌抽回腰間的兩臂速度應該一致。
(4)掌插華山預備姿勢。兩腳開立比肩稍寬,兩臂下垂。動作:
右掌向右摟回腰際抱肘,左掌向正右方伸出(如用力插物狀),身體向右轉,成右弓步;左掌向左方平行摟回腰際抱肘,右掌向正左方伸出,身體向左轉,成左弓步,眼看插出之手掌,手向外插出的動作可稍快,重復12 ~ 24 次。
(5)雙手攀足預備姿勢。兩腳開立,比肩稍寬兩手置於腹前,掌心向下。動作:腰向前彎,手掌向下按地;還原,重復12 ~ 24 次。
注意:兩腿要伸直,膝關節勿屈曲,彎腰角度因人而異,不可強求。
(6)白馬分鬃預備姿勢。兩腳開立,比肩稍寬,兩臂下垂,兩手交叉,如左腰有病,左手交叉在前;右腰有病,右手交叉在前。
動作:身體向前俯,眼看雙手,兩手交叉舉至頭頂上端,身體挺直;兩臂上舉後向兩側分開,恢復預備姿勢。上舉時如向上攀物狀,盡量使筋骨伸展,向兩側分開時掌心向下成弧線,重復12 ~ 24 次。
(7)鳳凰順翅預備姿勢。兩腳開立比肩稍寬,兩手下垂。動作:
上身下俯,兩膝稍屈,右手向右上方撩起,頭也隨轉向右上,眼看右手,左手虛按右膝;上身仍下俯,兩膝仍稍屈,左手向左上方撩起,頭也隨轉向左上,眼看左手,右手下放虛按左膝。頭部左轉或右轉時吸氣,轉回正面時呼氣,轉動時用力要輕。手臂撩起時動作要緩慢,手按膝時不要用力。重復12 ~ 24 次。
(8)飛燕點水預備姿勢。患者俯卧,頭轉向一側。動作:兩腿交替向後作過伸動作;兩腿同時作過伸動作;兩腿不動,上身軀體向後背伸;上身與兩腿同時背伸;還原,每個動作重復12 ~ 24 次。
(9)仰卧架橋預備姿勢:患者仰卧,以兩手叉腰作支撐點,兩腿屈膝成90 度,腳掌放在床上。動作:以頭後枕部及兩肘支持上半身,兩腳支持下半身,成半拱橋形,挺起軀干。當挺起軀干架橋時,膝部稍向兩邊分開,重復12 ~ 24 次。
(10)行者下坐預備姿勢。兩腳開立,距離與肩同寬,兩手抱肘。
動作:腳尖著地,腳跟輕提,隨後下蹲,盡可能臀部下觸腳跟,兩手放開成掌,兩臂伸直平舉;起立恢復預備姿勢。注意:下蹲程度根據患者的可能,不應勉強,必要時可扶住桌椅進行,重復12 ~ 24 次。
(11)四面擺蓮預備姿勢。患者兩腳正立,雙手叉腰,拇指在後。
動作:右小腿向後提起,大腿保持原位,然後右腳向前踢出,足部盡量跖屈;右腿還原再向後踢,以腳跟觸及臀部為度;右下肢抬起屈膝,右腳向里橫踢,似踢毽子一樣;右下肢抬起屈膝,右腳向外橫踢。練完後換左下肢作同樣動作,每個動作重復12 ~ 24 次。
(12)仰卧舉腿預備姿勢。仰卧位,腿伸直,兩手自然放置體側。
動作:作直腿抬舉動作,角度可逐漸增大,雙下肢交替。每個動作重復12 ~ 24 次。注意:雙下肢抬舉角度應根據患者的可能,不應勉強。
(13)蹬空增力預備姿勢。仰卧位,腿伸直,兩手自然放置體側。
動作:屈髖屈膝的同時踝關節極度背伸;向斜上方進行蹬踏,並使足盡量跖屈,雙下肢交替進行,每個動作重復12 ~ 24 次。
(14)蹬車活動預備姿勢。坐在一個特製的固定練功車或健身器上。動作:作蹬車活動,模擬踏自行車,重復動作2 ~ 4 分鍾。
7、腰椎間盤突出症的牽引療法是怎樣的?
最好採用仰卧式骨盆持續牽引法,牽引重量10~15公斤。足跟部的床角應墊高15度左右。腰部可加墊用紙裹成的硬卷,直徑約10公分。開始加腰墊時,患者會感覺疼痛加重。此時墊的時間不宜太久,撤掉休息後可繼續墊,待疼痛不明顯後再延長加墊的時間。
8、腰椎間盤突出症的推拿療法是怎樣的?
讓病人取仰卧位,囑病人全身放鬆,醫者站在患者一側,雙手拇指搭於次穴處,其餘四指處於環跳穴部位,以雙手拇指為動力點,從次穴開始向上用蝶形揉法和分椎法直上大杼穴,各法反復做3次,再從大椎穴用拇指按揉法向下至骶尾部,以疏通督脈。然後分別用揉法,掌根、大魚際揉法及拇指彈撥法,由脊柱兩側自上而下至腰骶部,再由環跳穴分別沿大腿的外側和後側向下至足心部。做放通手法使其腰背及下肢靜脈疏通肌群鬆弛,為旋轉扳拿法做基礎手法。
9、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哪個醫院比較好?
你好,根據你描述情況分析來看,建議到醫院就診,可針灸,理療,按摩治療,緩解疼痛,平時注意休息,避免過度勞累及劇烈活動。
10、現在腰椎間盤突出症都有哪些治療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