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腰椎 > 腰椎韌帶在那裡

腰椎韌帶在那裡

發布時間:2020-03-15 06:41:32

1、腰椎韌帶拉傷哪裡疼圖片

拉傷用治療骨傷軟組織損傷的接骨散外敷治療,恢復的好和快,它局部給葯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使損傷快速徹底恢復。

2、腰椎穿刺從內到外依次要經過哪些韌帶

硬膜外麻醉和腰椎穿刺
在4-5腰椎間隙穿刺,經皮膚_皮下組織_棘上韌帶-棘間韌帶-黃韌帶就能達到硬膜外隙和蛛網膜下隙。

3、腰部韌帶炎怎麼治療

導致腰部韌帶炎的因素有:久坐,久站,長時間彎腰,負重,坐的太低,腰扭傷,還有睡軟床等,平時要盡量避免這些。現在須睡硬板床,躺在床上時腰間(系皮帶)可以墊個小枕頭.平時可以到後走,經常掛單杠,做『兩頭翹'動作(趴著睡腰用力頭和腳往上翹)加強腰肌有助腰椎間盤突出恢復.平時提重物時不要彎腰,應該先蹲下拿到重物,然後慢慢起身,盡量做到不彎腰,注意腰間保暖,盡量不要受涼平時不要做彎腰又用力的動作(如拖地板…)腰椎韌帶炎多為無菌性炎症,治療方法可理療,針灸、按摩推拿、痛點封閉、中葯薰蒸,活血化瘀、疏通經絡。避免受傷和著涼。注意保暖!避免彎腰、負重、久坐、久走。睡眠選擇卧硬板床,佩帶腰圍。飲食上注意盡量少吃或不吃辣椒,辣椒雖然開胃驅寒祛濕,但它能助火上炎,加重病情。治療的話,建議使用牽引,針灸,推拿和膏葯治療。

4、腰部的韌帶在哪?

前縱韌帶、後縱韌帶和黃韌帶都在椎體上。

5、頸椎和腰椎韌帶厚是什麼意義

黃韌帶肥厚會引起椎管的狹窄或造成周圍神經受壓,引起類似椎間盤突出的症狀。

6、腰椎鍵盤突出,可以拉韌帶嗎

腰椎間盤突出是長期的不合理的姿勢,慢性損傷積累的結果。倒走一直被認為是最有效的方式,但倒走存在著一定的安全風險。很多醫生建議腰椎間盤突出患者在日常使用負跟鞋,鞋底是前高後低的,與倒走鍛煉的原理相同,更加安全和便於堅持。有興趣的可以做一個模擬體驗,雙腳赤足站立,前腳掌踩一本20毫米厚度的書,感覺腰椎是否挺拔了一些。有幫助的話可以選擇負跟鞋,有利於療效的鞏固和提高。

7、腰椎韌帶勞損怎樣康復最合適?

、腰椎間盤突出症的牽引治療
腰椎間盤突出症的牽引療法是應用力學中作用力與反作用力之間的關系,通過特殊的牽引裝置來達到治療目的的一種方法。
主要作用:
(1)起腰部的固定和制動作用:牽引時,在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平衡狀態下,受牽拉的腰部處於一個相對固定的正常列線狀態,腰部的運動范圍及幅度較卧床休息和佩帶腰圍時更進一步得以限制,以便於減輕或消除局部的充血、滲出、水腫等炎性反應。
(2)鬆弛腰背部肌肉:腰椎間盤突出症,由於脊神經的受壓或受刺激,多伴有腰背部肌肉痙攣,這樣不僅導致了腰部的疼痛症狀,而且還會構成腰椎的列線不正。牽引療法,可以逐漸使腰背肌放鬆,解除肌肉痙攣。
(3)恢復腰椎的正常列線:在牽引時,若將患者腰椎放置在生理曲線狀,隨著牽引時間 的延長,列線不正的現象可以逐步恢復至正常。
(4)改善突出物與神經之間的關系:對於腰椎間盤突出症輕型或早期的患者,牽引療法可使椎間隙逐漸被牽開,而有利於突出物的還納。對於病程相對較長的患者,牽引可合粘連組織和攣縮的韌帶、關節囊牽開使椎管間隙相應增寬,兩側狹窄的椎間孔也可同時被牽開,從而緩解或消除了對神經根的壓迫與刺激,對減輕下肢麻木和疼痛有較好效果
二、腰椎間盤突出症急性期的物理療法
急性期常用的物理療法有:
(1)短波、超短波療法:在起病的初期,為了改善患部的血液循環,消除可能產生的滲出、水腫等炎性反應,減輕因壓迫或刺激神經根而引起的疼痛,一般多採用短波、超短波電療法。治療時二個極板可在腰骶部對置或在腰骶部、患腿後側並置。溫熱量,每日1次,每次20-40分鍾。15-20次為1療程 。
(2)間動電療闔:可用小圓形電極,於腰骶部及沿坐骨宰經走行區逐點治療,密波2-5分鍾;疏刻波5分鍾;間升波5 分鍾。每日1-2次,15-20次為1療程。
(3)超刺激電流療法:可用兩個8*12平方厘業大小的電極,一個橫置於骶部,另一個豎放於腰部,接通電源後,盡快把電量調至8-12毫安,待強烈的通電感消失後,在2-7分鍾內把電量再增加到18-23毫安。每次治療時間共15分鍾。每日或隔日1次,如有效,可繼續治療至6-12次。 三、腰椎間盤突出症的西式手法治療
這種手法治療是一種通過操作者的雙手,在患者骨關節部位進行推動、牽拉、旋轉等被動活動的一種治療方法。它以骨關節的功能解剖為治療基礎,以骨關節活動的生物力學原理為指導,採取相應的手法技術,以達到改善患 者骨關節功能、緩解臨床症狀的目的。
針對腰椎間盤突出症,西式手法採用不同的輔助運動或被動生理運動,進行腰椎棘突或關節側的推壓、震動以及腰椎的旋轉、牽拉等手法,操作時可同進採用幾種手法,並根據患 者病情應用1、2、3、4四級力度。其中對腰椎間盤突出症急性期 、疼痛劇烈、應激性高的患者可用輕手法;慢性或關節活動功能有所障礙的患者用重手法。時間一般以每秒1-2次的頻率持續45秒、60秒或90秒。強度和時間可酌情選用。每一療程5-10次,2個療程之間休息10-20天。
四、腰椎間盤突出症的葯物治療
腰椎間盤突出症的葯物治療一般僅作為以緩解症狀為主要目的的一種輔助性治療手段。
(1)對於疼痛症狀難以忍受、不能平卧、不能入睡的患 者可適當給予抗炎和止痛葯物口服; 或者可用解痙鎮痛酊外塗,以緩解局部疼痛。盡量減輕患者的痛苦,有利於施行其它康復治療方法。
(2)在腰椎間盤突出症急性期,脊神經根袖處水腫較為明顯,這不僅是引起劇烈 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且也可由此引起繼發性蛛網膜粘連。為了消除局部的反應性水腫,可靜脈滴注類固醇類葯物,服服雙氫克尿塞等利尿劑,靜脈加壓滴注甘露醇等脫水劑。
(3)對於在退行性改變基礎上發生的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特別是老年患者,可以服用硫酸軟骨素A(康得靈),每日3次,每次8-12片,連服1個月左右;或者可用復方軟骨素片,其中主要成分為硫酸軟骨素A75毫克、制附子浸膏(相當於生葯250毫克)、白芍浸膏(相當於生葯40毫克)、甘草浸膏20毫克。用法用量與硫酸軟骨素A 相同。若患者患腰椎間盤突出症後已有不同程度的肌肉萎縮,可用維生素E,每日口服300毫克,分1次或3 次口服。
五、腰椎間盤突出症的局部封閉療法
腰椎間盤突出症的局部封閉療法有穴位封閉和局部區域性封閉兩種。
(1)穴位封閉:兼有針灸及葯物的綜合治療作用,因此,比單純的針灸或單純的葯物治療有更明顯的止痛效果。常用的封閉穴位有三焦俞、腎俞、大腸俞、志室、足三里、環跳、委中、承山等穴位。常用的方法:1、2%鹽酸魯卡因注射液4毫升 ,加醋酸強的松龍1毫升,混勻後,分注於上述穴位中的3-4個每5-7日封閉1次。3-5次為1療程。2、維生素B12注射液1-3毫升,分注於上述穴位中的3-4個。每日封閉1次。10次為1療程。3、5%葡萄糖或30%丹參液2-4毫升,分注於上述穴位中的3-4個,每日或隔日封閉1次。10-15次為1療程。此外,還有用維生素B1及復方當歸液等作為封閉液進行腰椎間盤突出症的穴位封閉。
(2)局部區域性封閉:可分淺部和深部封閉:1、淺部封閉:封閉范圍包括腰背筋膜、腰肌起止點及棘上韌帶、棘間韌帶。一般要求結合壓痛點及精確的解剖部位進行。

8、腰椎間韌帶炎吃什麼葯最有效

導致腰部韌帶炎的因素有:久坐,久站,長時間彎腰,負重,坐的太低,腰扭傷,還有睡軟床等,平時要盡量避免這些。
現在須睡硬板床,躺在床上時腰間(系皮帶)可以墊個小枕頭.平時可以到後走,經常掛單杠,做『兩頭翹'動作(趴著睡腰用力頭和腳往上翹)加強腰肌有助腰椎間盤突出恢復.
平時提重物時不要彎腰,應該先蹲下拿到重物,然後慢慢起身,盡量做到不彎腰,
注意腰間保暖,盡量不要受涼
平時不要做彎腰又用力的動作(如拖地板…)
腰椎韌帶炎多為無菌性炎症,治療方法可理療,針灸、按摩推拿、痛點封閉、中葯薰蒸,活血化瘀、疏通經絡。避免受傷和著涼。注意保暖!避免彎腰、負重、久坐、久走。睡眠選擇卧硬板床,佩帶腰圍。飲食上注意盡量少吃或不吃辣椒,辣椒雖然開胃驅寒祛濕,但它能助火上炎,加重病情。
治療的話,建議使用牽引,針灸,推拿和膏葯治療

9、怎麼鍛煉腰部韌帶

1、減少坐著的時間,無論在家或是工作中。久坐會使腰部肌肉漸漸衰退,每次坐著的時間不要超過30分鍾。在電腦或手機上設置提醒,起來四處走走。研究表明一天坐著的時間長達或超過八個小時的人壽命較短,試著每天坐著少於八小時,如果做不到,確保周末坐著的時間不超過五六個小時。

2、游20到30分鍾的泳,每周3天。用自由泳和仰泳加強你的整個背部,同時可以改善心臟功能、肺活量。游泳對於有關節問題和超重的人來說是極好的鍛煉。開始時嘗試游10分鍾,每一到兩個星期可以增加5分鍾在水中的時間。

(9)腰椎韌帶在那裡擴展資料:

注意事項:

1、由於運動時會大量流汗,所以運動後要及時補充水分,但是補充量不宜過多,以免給心臟帶來過大的壓力。

2、運動時要注意護發,汗水、陽光和鹼水是頭發的天敵,運動後必須洗凈頭發。

3、運動後要立即脫掉濕衣服,否則肩、背、胸上的暗瘡會在濕衣服的摩擦下復發。此外,汗水粘附在皮膚上,容易長粉刺。

4、運動後半小時內,臉部仍會流汗,所以不要立即上妝,劇烈運動後不要馬上坐下來休息,要逐漸降低心臟壓力,給其以緩解的過程。

10、腰部的韌帶怎麼拉?

拉韌帶以下的原則是必須遵守的: 1﹑在拉韌帶之前必須先熱身; 比如說, 利用小跑步使體溫增加, 使肌肉與肌腱處在備戰的狀態, 如此拉韌帶的成效會提高, 也可以減少不當拉筋反而受傷的機會。 2﹑在拉韌帶之時不要暫停呼吸; 應該很緩慢及深深地呼吸; 暫停呼吸, 屏氣凝神, 會使負氧債增加, 動作不協調, 拉筋受傷的機會提高。 3﹑拉韌帶的動作要緩慢而溫和, 千萬不可猛壓或急壓。拉韌帶的目地, 是在利用肌肉肌腱的彈性及延伸, 刺激肌肉梭神經及肌腱感受小體的神經訊息, 而逐漸地增加伸展的潛力及忍受力。無論是律動式或固定式 (連續30秒以上) , 只要是緩和的, 都有成效; 最忌諱平常拉壓不到的筋, 為求速成而猛烈地急壓, 或別人施加外力幫忙; 只要用力不當, 都會反而造成傷害。 4﹑在運動之前及之後都要拉韌帶; 一般人只記得運動之前要拉韌帶; 而運動後一身疲倦, 便連動都不想動; 其實運動之後, 雖然肌肉酸痛, 可是仍然須再緩和地作一次拉筋, 如此可使肌肉纖維重新調理, 恢復疲勞的速度加快, 下一次運動時肌肉的條件也會更好。 直立彎腰,你能用手碰到腳尖嗎?別小看這個簡單的動作,它能最快檢測出你身體的柔韌性!如果手向下的位置比同齡人高很多,那就要注意加強柔韌性鍛煉了。身體的柔韌性差,不僅肌肉無力,容易骨折,就連腰背也更容易受傷。 柔韌性強,受傷少 「柔韌性是指人體關節在不同方向上的運動能力以及肌肉、韌帶的伸展能力。」北京體育大學副教授孫衛星告訴《生命時報》記者,柔韌性的好壞,取決於關節的骨結構和關節周圍軟組織的體積大小以及韌帶、肌腱、肌肉及皮膚的伸展性。身體柔韌性體現在很多方面,例如輕松彎腰系鞋帶,輕而易舉扣上後背的扣子。 作為人體基本運動能力之一,柔韌性鍛煉對人體有很多好處。孫衛星介紹,首先,柔韌性鍛煉能增大關節、韌帶活動的范圍,增強身體靈活性;其次,能夠增強肌肉耐受力,防止肌肉過早老化,減輕肌肉疲勞,甚至能起到延緩皮膚鬆弛的作用;另外,能夠減少運動器官的負擔,降低運動損傷的幾率,不易發生骨折,腰、背疼痛等。另外,堅持鍛煉柔韌性還能起到改善儀態的作用。 體前屈檢測柔韌性 屈體能夠很好的反映一個人的柔韌性大小。在國民體質測試項目中,一般採用站立體前屈和坐位體前屈。站立體前屈能同時反映脊柱、肩關節和大小腿關節的柔韌性,而坐位體前屈則能體現腰部、髖部等部位的關節、肌肉和韌帶的柔韌程度。 「由於每個人身體構造的差異,其韌性也好壞各不相同。」孫衛星說,一般來說,年輕人站立體前屈應以指尖夠著地面為宜,坐位體前屈則以指尖夠著腳尖為宜。 不同年齡的人其柔韌性也有很大差異,在國民體質測定標准中,一般採用坐位體前屈的方法,測試時坐在墊上,雙腿伸直,腳跟並攏,全腳掌蹬在測試儀平板上,然後雙臂並攏平伸,上體前屈,用雙手中指指尖推動游標平滑前移。一般40歲左右的男性讓游標平滑4―10厘米左右合格,女性要略高於男性。 常拉伸練柔韌 孫衛星說,柔韌性的好壞雖然跟遺傳有關,但後天的鍛煉也能不斷提高柔韌性。 體前屈就能很好的鍛煉柔韌性,年輕人可以採用站立式,工作間隙就可以鍛煉幾下。除了直立,也可以將一條腿邁向一側,一隻手扶住小腿,另外一隻手盡量向下夠腳尖,這樣能更好地拉伸腰部;老年人最好採用坐位體前屈,因為站立體前屈,要求上半身下壓幅度較大,頭部隨身體倒置,此時血管壓力會增加,很容易產生眩暈不適感,這會加大老年人鍛煉時的危險性,甚至出現突發性疾病。另外,太極也是不錯的選擇。柔韌性練習可與其他健身活動結合,健身前做能防受傷;健身後做有助於消除疲勞。 孫衛星指出,練習要有連續性,最好一至兩天一次,每次2組,每組3―5下,每組間隔休息2分鍾。他還特別指出,無論前屈體還是體側伸展運動,拉伸的程度都要以沒有強烈的疼痛感為准,循序漸進,千萬不可求快,否則很容易傷害肌肉、適得其反 發展柔韌素質的目的是為了提高跨過關節的肌肉、肌腱、韌帶等軟組織的伸展性。其伸展能力的提高主要是由於"力"的拉伸作用的結果。柔韌素質的練習方法主要有兩種,即主動或被動形式的靜力拉伸法和主動或被動形式的動力拉伸法。這兩種練習方法的特點,都是在"力"的拉伸作用下,有節奏地逐漸加大動作幅度或多次重復同一動作,使軟組織逐漸地或持續地受到被拉長的刺激。 一、柔韌素質練習的方法 (一)主動或被動的靜力拉伸方法 緩慢的將肌肉、肌腱、韌帶拉伸到一定酸、脹、痛的感覺位置並略有超過,然後停留一定時間的練習方法。 這種方法可減少或消除超過關節伸展能力的危險性,防止拉傷,由於拉伸緩慢不會激發牽張反射。一般要求在酸、脹、痛的位置停留6秒~8秒,重復6~8秒。 (二)主動或被動的動力性拉伸方法 有節奏的、速度較快的、幅度逐漸加大的多次重復一個動作的拉伸方法。 在運用該方法時用力不宜過猛,幅度一定要由小到大,先作幾次小幅度的預備拉長,然後加大幅度,從而避免拉傷。每個練習重復5~10次(重復次數可根據專項技術需要而增加)。 主動的動力性拉伸方法是靠自己的力量拉伸,被動的動力性拉伸方法是靠同伴的幫助或負重藉助外力的拉伸,但外力應與運動員被拉伸的可能伸展能力相適應。 上述方法可單獨採用亦可混合運用,練習時間根據需要確定。 二、發展柔韌素質可採用的手段 (一)在器械上的練習:利用肋木、平衡木、跳馬、把桿、吊環、單杠等。 (二)利用輕器械的練習:利用木棍、繩、橡皮筋等。 (三)利用外部的阻力練習:同伴的助力、負重等。 (四)利用自身所給的助力或自身體重的練習:如壓腿時雙手用力壓同時上體前壓振;在吊環或單杠上作懸垂等。 (五)發展各關節柔韌所採用的動作:壓、踢、擺、搬、劈、繞環、前屈、後仰、吊、轉等。 三、發展各關節柔韌性的練習方法、手段 (一)肩關節 肩關節是由半球形的肱骨頭和肩胛骨的關節盂構成的球窩關節,所以肩關節是關節中最靈活、活動幅度最大的關節。它的加固主要靠喙肱韌帶和三角肌。因此該關節的練慣用以增加肩部肌肉力量同時增加肩部柔韌。 發展肩關節的柔韌練習主要有主動或被動地壓肩、拉肩、吊肩、轉肩等。如手扶肋木的體前屈壓肩、背對肋木雙手上握向前的拉肩,在單杠或吊環上作各種握法的懸垂、藉助繩或木棍的轉肩練習。 (二)肘關節 肘關節是由肱尺關節、撓尺關節、肱撓關節構成。它是由內側、外側副韌帶及撓骨環狀韌帶加固。肘關節的運動時屈伸動作較多,所以在發展屈肌力量練習的同時配以屈肌的伸展性練習。主要採用壓肘、旋內、旋外、繞環的練習。 (三)腕關節 腕關節由撓腕關節(使手屈伸、內收外展)及腕間關節(使手旋轉)構成。 體操運動員主要發展背屈能力:採用俯卧撐推手、倒立爬行等練習;籃球、排球、乒乓球、手球、網球等項目對手腕的靈活性要求較高,既發展屈伸、內收外展又發展旋轉的能力,主要通過基本動作、基本技術來發展;舉重運動員發展手背後屈柔韌等。 (四)膝關節、胯關節 1、膝關節:膝關節由股骨遠端、脛骨近端及髕骨後的關節面以及半月板構成,由內外側副韌帶、髕骨韌帶、交叉韌帶加固。膝關節的柔韌主要發展腿部後面肌群(股二頭肌、半腱肌、半膜肌、小腿三頭肌、脛骨後肌)的伸展性;發展屈膝能力主要發展腿部前面肌群(股四頭肌、縫匠肌、脛骨前肌、姆長伸肌)的伸展性。 2、胯關節:由球形的股骨頭與胯骨的胯臼構成。由於胯臼較深,並有軟骨形成的關節盂加大與股骨頭的緊屈適應,雖然它是球窩關節,但運動幅度受到限度。它的加固由髕骨韌帶及股圓韌帶加固。 胯關節的柔韌主要發展前後、左右開胯的能力。 拉韌帶不論大小,都很痛苦的,小孩在練武的時候也是被拉的直哭。韌帶不好不要怕,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每個人都能夠拉開的,很多老年人60多歲後練太極拳,最後也拉的很好的。辦法是:1、要循序漸進,慢慢來,不能急於求成,以前見過有的人強拉,跳起來往地上劈叉,以至拉傷,只好休息養傷,傷好了韌帶又回去了。2、用耗腿的辦法,就是壓住靜止不動幾秒。效果非常好。3、拉韌帶之前要熱身,只有身體發熱了,減少肌肉之間的粘滯性,才會容易拉開。4、注意動作要正確,不然事倍功半。多找點武術書籍看看要領。相信自己一定行,祝你成功。加油

與腰椎韌帶在那裡相關的內容